你在这里

官媒紧锣密鼓 “习思想入党章”板上钉钉?

今年以来,有关“习近平思想”将被作为指导理论写入中共党章的说法不绝于耳。目前,一位中共高层宣传官员的说法更加深了这样的猜测。习近平果真会成为毛泽东之后“思想入党章”的第二人?这是否说明习在中共党内的位置已经超越包括邓小平在内的所有前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特派员8月4日报道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在此前一天的一次小型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也就是思想体系”。

针对《联合早报》记者提出,中共十九大是否会推出新的理论或思想,“习近平思想”是否即将问世?蒋建国并未否认这一说法,仅是指出习近平在7·26讲话中就已经明确提到,中共在新时代条件下要推进理论创新。

这已不是“习近平思想写入党章”的话题首次见诸传媒。今年3月份,香港《明报》就曾进行相关报道,并明确指出“习近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以及“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如果说之前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海外媒体,而今年7月以来,有关“习近平思想”的话语开始更多出现在中国国内舆论场。7月14日,曾任外长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中共理论杂志《求是》发表文章,标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不断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

7月15日,中组部党刊《党建研究》发表文章《在党的创新理论伟大旗帜下阔步前进》,文章说,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论,也可以称之为习近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与此同时,北京市委召开全会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而现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被普遍视为习近平的亲信之一。

曾担任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的鲍彤认为:“现在一些重要的人纷纷讲‘习近平思想’,十九大要考虑‘习近平思想’(写入党章),这是有可能的。我不了解情况,但是我看现在这么‘热’,总是要为某些事情做准备。”

“习思想入党章”意味权力不稳?

中共领导人中,将个人命名的“思想”载入党章仅有毛泽东一人。此后的邓小平的“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虽然先后进入中共党章,但均未冠名“思想”。刚刚担任总书记五年的习近平为何急于在现在便推出自己的思想?这是否意味着习近平的权力地位已经非常稳固?

曾在中共高层任职多年、并曾参与起草重要政治性文件的鲍彤做出了恰恰相反的判断。他认为,现在极力推动“习思想”是中共维护其地位稳定和权力的需要,“维稳的需要就是因为有不稳的现实。现在特别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特别有一种不稳定的恐惧。”

中国历史学者、政论家章立凡此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曾表示:“习近平周围的人给了他一个错觉,他的支持度非常高,人民和党员都衷心地拥戴他。……习近平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了核心称号,但是好像并没有拥有相应的权威。可能体制内表面上拥戴他,但实际上并不按他所说的做。我觉得这个事情有点悲哀,有点滑稽。”

鲍彤则回顾历史指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过程便说明,类似动作往往是出于政治需要。鲍彤表示:“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1951年,毛泽东就告诉刘少奇说不要提了。刘于是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宣布,毛主席自己意思,不要提毛泽东思想了。当时虽然口头传达去掉,但党章里还有,在1956年八大上才正式去掉。重提毛泽东思想,是在林彪组织军委工作之后,尽管当时仍有效的八大党章中,没有毛思想。有一个过程,本身提过,后来不想提、不敢提。又提是在为文化大革命做准备。到文革时,铺天盖地都是毛思想。因为需要再次把毛泽东神化,有这样的政治需要。”

《联合早报》8月4日报道中提到,习近平已经拥有前任总书记胡锦涛不曾拥有的“核心”称号;军方将其称为“统帅”,是毛泽东和华国锋之后首位得到这一称呼的军委主席。外界担心,中国改革开放后努力消除的个人崇拜可能重返中共意识形态。

鲍彤认为,将一位仍健在的人思想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很可能是一种愚昧落后野蛮蒙昧的产物。这种状态没有一个文明人能够接受。在一个文明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怀疑的本能……党章上写任何一个活人的思想,说明这个党是一个蒙昧主义的党,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党,绝对不是一个政党政治生态下的党,是一个奇怪的党。”

根据《联合报道》的报道,对于外界有关“个人崇拜卷土重来”的质疑,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的回应是,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从来就没有这样的看法”,并称习近平为人谦虚谨慎,“广大民众崇敬他、拥戴他的核心地位,是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