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可惜他愚孝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I0zebLqv4iS4P6l:抵制西方,知道拼音谁发明的吗?意大利人利玛窦,第一个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传教士,1583年到中国,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内《信而步海,疑而即沉》四篇。罗常培根据文章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2. @ziyowansui:清末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政府最终走向了灭亡!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面对内忧外患如果不改革朝廷只有死路,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就举步维艰,宁可等死也不愿放弃权和利,最终走向灭亡。所以一个政权的垮台根本不是什么敌对势力所至!而是没有一个外界监督约束而自我完善的体制造成的!

3. @tualatrix:《我的留学记》这本书真是有意思啊…这个二十岁的日本学生,在正式去北京留学时,先在江南玩了一圈(1923年左右)。当时他对江南的印象是:辉煌和富裕。他观察到:北方人穿棉布衣,江南人都穿丝绸。他对当时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建筑规模感到震惊,并觉得“我真的是来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了”。

4. @马伯庸:建国初期曾经有一阵流传谣言,说苏联要造原子弹。需要来中国割人睾丸,引发了社会恐慌。我今天讲给一朋友听,朋友很气愤:“太愚蠢了!原子弹和蛋蛋有什么关系啊!这谣言太不合理。”说到这里,他又停顿了一下,又说:“退一亿步说,就算造原子弹需要用睾丸,苏联人肯定也是先割波兰人的嘛!”

5. @文史女教师:【“特供”由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在玉泉山附近建立一个以生产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这开启了新中国为高级干部服务的农产品特供制度。时至今日,特供弥漫于各权力部门,其实质是特权。

6. @asura_liusu :我外公在从三反五反时开始青海服刑34年。34岁进去的,60岁出来的。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我哭了很久,外公的生命轨迹几乎和陆焉识完全重合,区别的是陆焉识最后还是和妻子团聚了,而我外婆没有等到这一天。在我外公释放的两年前去世了。我很久没有因为一本书而长久哭泣了,我一直很想念他们。

7. @asura_liusu:我外公是国民党军官,娶了他顶头上司的妹妹。49年,50年都有机会离开,可惜他愚孝,老母亲到了码头了执意不肯走,他夫妻俩在码头下跪都没有用,结果就留了下来。老太太后来在他被判刑后觉得对不住他,让邻居小孩去买了老鼠药自尽了。

8. @cityofsciencechannel:战争片应该让人们感受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掀起人们的反战情绪。而不是让观众觉得“燃”,甚至让人想上战场。///@地下天鹅绒:嗯,看了想上战场的算“战争动员片”。

9. 1923年8月3日,鲁迅小说集《呐喊》出版,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14篇小说。《狂人日记》是应钱玄同之邀在《新青年》写出的第一篇小说,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一些小说结集出版,取名《呐喊》。在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呐喊》高居榜首。

10. 【爱因斯坦经典“吐舌照”拍卖12.5万美元成交】7月27日在美国一间拍卖场以1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张摄于1951年3月,“吐舌照”,上面有爱因斯坦的签名。当年,爱因斯坦举行生日派对后,被一群摄影师和记者包围,疲累不堪的他吐了舌头就离去,被一名记者捕捉到。当时报社一度担心有损他权威形象,犹豫是否刊登。不过,爱因斯坦本人却对这张照片爱不释手,甚至把它印成贺卡送给好友,后来还被人们制成海报,成为经典流行。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