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珍贵的笔记本

受惠莫忘,施恩莫念。

这两句话是我很小的时候,在偶然得到的一个一九四九年前印刷的,别人的旧日记本上看见的。

这两句话是那么的寻常、平淡,但凸显着高贵,坦露着情怀的宽广。面对这种博大的心胸,我有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而形秽。故而,这两句话始终警策着我的心灵。

我一直将这句话铭刻在心,力求能做到,但就是很难做到。

受惠莫忘很容易。

从小就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也知道结草衔环的典故。我不提倡冤冤相报,虽然对“有仇不报枉为人”的古训有异议,但对“知恩不报非君子”这句话,是认可的。

施恩莫念很难。

尤其是对受过我恩惠的视而不见的人,很看不起。对这种人的心理与行为,总不免耿耿于怀,百思而不得其解。对于恩将仇报的人,当然更是鄙视。

那个印有“受惠莫忘,施恩莫念”的笔记本,是我小时候一个小学同学,从家里偷出来的。

他偷这个笔记本的目的明确,是要用它来跟我换取一只蟋蟀。

我现在只记得,他的父亲是个医生,住在临近云路街和平巷巷口,和我是街坊。

对这个并不等价的交换,我们双方都很满意,都觉得是对方吃了亏,自己占了便宜。

这个笔记本外壳很旧,但很精美,是精装布面的,在当时是十分稀少的华丽奢侈品。打开后,里面则是全新的,没有字迹。显然,这是作为纪念品用的——估计是他父亲的。

让我爱不释手的不是它的精美,而是笔记本每页的顶眉上,都印有一句格言,也有诗词摘录和名人名言。这些文字,文言的、白话的、外文翻译的,都有。

记得有一句“凡事,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远处用心,近处用力。”使我受益不浅,受用终生。

有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似是头上三尺神明,警策我远离罪恶与污浊。

长大后,我才理解这个笔记本上的“作恶恐人知,已存善念;行善欲人知,早怀异心”这句话的睿智和深邃。

如今,很多人公然作恶,不以为耻;大张旗鼓的假慈善,反以为荣。

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的整个社会行为准则,并不是以善恶来分辨是非,而是以长官意志为行为指南。人性和天良,绝然不是上级指示的对手。

这个笔记本中有句“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的诗句,我非常喜爱。这句诗,竟让懵懂少年的我,在阅读时,突然心头袭上一种莫名的哀伤。

我以为这是一句唐诗,因想看这首诗全诗的语境,于是就将《唐诗三百首》遍查一遍。

但《唐诗三百首》里面没有这句诗。

于是我就请教院子里教书的王先生,他断言:“《全唐诗》里一定有。”

当我在图书馆见到堆叠在一起有二尺多高的《全唐诗》时,我立即放弃了查找。我没有这个时间去做学问,我必须将大量时间用在寻找食物上。毕竟,在饥饿状态下,觅食比求知更重要。

后来,我在看巴金小说《家春秋》三部曲中《家》的时候,才知道“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不是唐诗,是书中人物写的诗句。

这个日记本上面的格言、典故和诗词摘录很多,大多是经典之句。我把这个日记本视为珍宝,每天翻阅。

我上小学时适逢大跃进“天灾”惨象,入眼处,人人是饥民,处处是哀鸿。为吃饭为生存,我由逃学,到弃学。失学后,我以做小工打杂维持生计。

一九六三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六四年,在第一代知识青年董家耕,邢燕子的“感召”下,我冒充知识青年,下放到远离故乡的一个农场。我心里偷乐,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

期间,这个日记本始终伴随着我,教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六六年初夏,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我忍痛将其火化。

我不是怕事的人,对日记本里面那些风花雪月,忠孝节义的内容,我根本不在乎。问题是,这笔记本里面,时不时就有一些蒋介石先生有关抗战的豪言壮语。

这个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得了,了不得的有关生死的大事。

如若被人发现,得了不?我还能活到今天吗?

我只能将其付之一炬。

好在这个笔记本上面的那些警世名言,我已烂熟于心,受用终生。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