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12:豫中会战之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将军殉国-一(2/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一十二(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三十二)

李家钰的第47军各方面都是川军中最差的。而川军战斗力又是国军中最差的,李部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一支军队要有战斗力,离不开六个方面:军官、训练、士兵素质、装备、后勤和战斗意志。

这六个方面,李家钰部都不怎么样。

先说军官。

即便李家钰自己,也不过是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这个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比较差,同保定陆军军校、黄埔军校都无法相比。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仅仅举办了3期,毕业生不过三四百人。该校实际上属于军事速成培训班,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

诚然,打仗不是单单靠军校读死书,但军校至少必须教会军官基本的能力,这点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显然不具备。

李家钰部大部分基层军官,均不是军校生,而是职业军阀军官。这种军官百分之六七十不识字,素质低下,领导力不足,更有甚者很多还是土匪改编而来。

再说训练,川军训练是很烂的。四川很多部队常年不正式训练,偶尔训练也是跑几圈装装样子。这主要是官兵都是职业军人,混口饭吃。四川军阀派系很多,四处都在招兵买马。如果你的部队训练过于严格,官兵感到太苦,就会跳槽去其他部队,反正待遇都差不多。

再说士兵素质。川军士兵素质是全国最低的。别的不说,仅仅以吃大烟一条来说。

在四川,川军士兵吃大烟是普遍现象。这也不奇怪,四川社会从上到下,抽鸦片并不稀奇。上到省主席刘湘,下到抬滑竿的苦力,无一不抽大烟。甚至有钱人家的女人,人人也拿个烟枪。不过,别人可以抽,士兵却不能抽,一旦抽大烟就不能打仗。

大烟这种东西,抽完以后半小时一小时,神经麻痹刺激,打仗倒是很厉害,不怕死,如有神助。一旦刺激过去,人就会筋疲力尽,注意力分散,无法打仗。更别说,如果打仗时候烟瘾发作,基本就只能等死了。

对于川军的战斗力差,全国都知道。当时一句顺口溜叫做:川军滇军两只羊!

再说装备。

川军装备也是全国最差的。四川虽富裕,川军正规军就有20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兵力不下30多万。更别说,还有无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民团武装。这么大的兵力,又常年混战,需要巨额军费。以四川区区一个省,是难以支持的。再加上四川工业几乎没有,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缺乏军火制造业。

刘湘这种控制四川重要地区的军阀,还有些军工厂。其余军阀,均只能通过购买甚至走私武器进行补充。

杨森刘文辉这种有钱的还好说,邓锡侯李家钰这种穷军阀,就更惨了。

抗战爆发期间,邓锡侯的川军装备极烂。

每个士兵只有1杆老式步枪,2个四川土制手榴弹,一身单衣和草鞋而已。一个团,竟然没有一挺轻机枪,只有4挺重机枪。

二战中,任何军队包括日军、国军、德军的步兵班,作战都是围绕着轻机枪的。以德军为例,进攻时必须以轻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步枪兵才能有效突击,不然就是送死。防御时,以轻机枪发扬火力,杀伤敌人进攻部队,步枪兵的任务是保护机枪。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没有轻机枪,那还打什么仗。靠步枪和轻机枪对射?做梦也打不赢啊!

有人奇怪,为什么邓锡侯部有重机枪,却没有轻机枪?这恰恰说明他们的落后。

早在一战时期,那时候并没有发明轻机枪。所以,部队作战只能依靠重机枪。重机枪无法有效搬运,根本不能跟随一线步兵进退,所以一战步兵伤亡极大。到了二战,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也就是说,邓锡侯的部队,还停留在20多年前的一战水平。就重机枪数量来说,也大大不如一战时的德军。

就算一个团4挺重机枪,也均是一战奥地利淘汰下来的烂机枪。实战中刚刚打了一二百发子弹,机枪就故障了,不能发射。

邓锡侯尚且如此,更穷的李家钰就更别说了。邓锡侯第45军好歹有几门老旧的大炮,李家钰军全军1门大炮都没有,只有几门四川土造迫击炮,炮弹奇缺。

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支,一些士兵还使用清末的老套筒甚至九响棒棒之类老火枪。

红军经过四川时,曾经缴获了一批这种步枪。结果实际射击中,发现子弹出膛竟然不走直线,200米的河对岸都超过步枪的射程,被迫将这些垃圾步枪全部销毁了。

至于后勤,比装备还烂。

李家钰部抗战期间,从偏远的西昌出发。因为没有火车,又没有交通运输工具,只能步行。在艰难的川道上,第47军从秋天开始行军40多天,走了1000里,才赶到宝鸡。到了这里,才有火车,不用徒步了。火车到河南黄河边,已经是冬天,河南开始下雪,川军后勤烂,官兵仍然穿着单衣草鞋,人困马乏,部队几乎要垮了。

川军如此惨状,蒋介石也看不下去,特批若干棉衣救急。这样,到了河南博爱县,第47军官兵才穿上棉衣。第47军官兵还普遍欠饷数个月,军阀部队官兵要靠军饷养家,自己可以不吃饭,家里人总不能不吃。最终,靠政府特批和成都市民捐款才解了燃眉之急,安定了军心。

一切都很差,万幸的是,第47军官兵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优点,就是蓬勃的爱国热情。

之前第47军在四川打了20年内战,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切齿痛骂。在老百姓看来,第47军官兵和棒老二(土匪)相比,除了不奸淫妇女,其他没任何区别,就是穿着军服的土匪。

此次第47军投入抗日战场,从四川到陕西到河南,所到之处,人民热烈拥护,到处都是拥军劳军的群众。甚至连以往最小气的小商人,小贩,都踊跃捐款,为第47军添补衣物和食品。第47军官兵,绝对是人民心目中驱除倭寇的英雄。

对此,第47军官兵上到李家钰本人,下到普通战士,无不感激涕零,发誓以身报国。

一个第47军排长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说幸好老天没有让他死在军阀混战中,而是让他能够投身抗日,死了也值得。

李家钰自己也对部下说:养军千日,用在一时。这次出川抗日,是我们自己请求的,要为四川父老乡亲争口气。谁要是怕死,现在就说,我让他留守后方,不要到前线去丢川军的人。

在爱国热情鼓舞下,川军虽弱,却能够和日军拼命,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1938年5月,中条山遭受日军扫荡,李家钰部顽强抵抗。当时第1064团第3连炊事兵李发生送饭到前线,正好遇到部队和日军拼刺肉搏。见到处都是在厮杀,李发生毅然抽出挑担的扁担,加入肉搏,猛打日寇,连续打伤数人。李发生也被刺刀刺伤多处,战后被提升为排长。

以往川军在内战中,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拼命。

蒋介石还是照顾川军的。考虑到李家钰部川军战斗力较弱,恐怕不是日军的对手,蒋没有让他们去比较危险的上海、江苏,甚至河北、山东战场,而是去了相对好一些的山西。

1937年12月,李家钰部第104师、第178师和军部进入山西,归阎锡山指挥,部署在晋东要地长治一线。

在这里准备了2个月,1938年2月,日军以第108师团104旅团为主力,猛攻长治。

李家钰部第178师扼守战略要地东阳关和黎城,第104师防御长治县城,同日军展开了第一次大战。

第108师团战斗力不强,是战争开始后临时组建的特设师团。不过,相比李家钰部来说,第108师团强大太多。仅仅重武器上,这个师团拥有各种火炮数十门,还有坦克和飞机助战。他们一个联队(加强团)的重武器,比李家钰1个军还多的多。

李家钰部依靠各种烂武器,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寇誓死决战。

可怜李家钰部的步枪,只能射击200米,超过这个距离就无可奈何了。

作战模式都是相同的,就是日军飞机轰炸、开炮轰击、机枪扫射期间,川军根本无法还击,只能隐蔽。

只有等到日军接近到阵地前几十米,川军才能奋力射击投弹,甚至展开肉搏,击退日军。

大家都知道,二战百分之七十的伤亡来自火炮,百分之八十的伤亡来自多人操纵的武器。

川军没有炮,连机枪也没有几挺,火力上完全无法和日军对抗。

即便力量如此悬殊,李家钰川军仍然前仆后继,毫不畏惧,以人肉对抗日军的钢铁,战斗极为惨烈。

日军战史中记载:108师团,2月13日到达武安,因侦知前方守军扼守各山间道路的要口,于是在向长治攻击前进时,分成左右两路,互相策应,及时迂回。经在涉县东阳关、黎城、潞城长达一周的惨烈战斗之后,于2月20日占领了长治。

东阳关战斗中,李家钰178师以步枪手榴弹扼守险要,死战不退。日军104旅团以各种重武器猛攻,始终打不下来,被迫出动部队迂回,这才迫使川军撤退。

自然,撤退的原因之一是178师弹药缺乏,此时手榴弹几乎耗尽,无法有效拦截了。

东阳关李家钰部伤亡很大,营长周策勋殉国。

此战也可以看得出,川军虽勇敢,但还缺乏现代战争的基本素质,没有考虑到敌人迂回。

随后,日军集中兵力攻打长治县城,同47军第104师激烈交火。

李家钰知道县城外的阵地,根本挡不住日军重武器攻击,命令部队退入城内进行巷战。

长治县城狭小,放不下多少部队,只能放入1个团。

李家钰命令104师312旅624团坚守长治县城,命令旅长李克源没有命令,不得撤退。

于是,第624团同日寇激战2个昼夜。

参战的上尉参谋李卓夫回忆:我军依靠城墙奋力抵抗。当时官兵所用的步枪、机枪、迫击炮都是四川土造,命中率低,又经常卡壳。

最终北门被日军重炮炸开,官兵又进行了残酷巷战。

李卓夫回忆:敌人多次冲击北门,都被击溃。有一次,敌人集中300多兵力,在火力掩护下,蜂拥登城。面对疯狂来犯之敌,我官兵早已下定决心,与国土共存亡。连长杨显谟大喊,弟兄们,跟我上啊,消灭鬼子,杀啊!他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肉搏。连长夏抚涛也率部冲来支援,同敌人激烈厮杀。经过激战,我军伤亡极大。杨显谟连长光荣牺牲,胸部被敌人刺刀刺伤五处之多,夏抚涛连长头部中弹。

这只是一个战斗,类似战斗还有无数。624团在长治浴血奋战,伤亡极大,高达1000多人,几乎拼光了。营长杨岳珉腹部中弹后不愿被俘,开枪自杀殉国。副团长杜长松,负重伤。旅长李克源亲自编组旅、团参谋副官和勤杂人员的预备队,到一线支援作战,结果自己也中弹负伤。敌众我寡,最终长治没有守住,日军伤亡也有数百人,加上东阳关战斗一共伤亡近千人。

李家钰部伤亡则有2000多人。

此战虽败,客观来说李家钰部已经尽了全力,虽败犹荣。

舆论对李家钰部也大加赞赏,认为:武器装备如此悬殊,但官兵牺牲精神,莫不令人敬仰。

长治群众也对李家钰部极为拥护,不但帮助运输伤员,提供各种物资,还将所有牺牲官兵妥善安葬。甚至,他们冒着被日军屠杀的危险,在东阳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蒋介石和阎锡山都认为,李家钰川军勇敢,战斗力毕竟不强。这样的部队,不应该让他去和日军主力硬碰,这样得不偿失。于是,长治战役后,第47军奉命转移到绛县、翼城、运城、安邑等地,展开游击战。

李部频繁袭击日军卫戍部队,破坏公路、铁路,烧毁仓库,搞的日军晕头转向。

如1938年6月,李家钰奉命派3个团对日军敌后发动进攻。104师一个团攻下安邑县城,歼灭敌人酒井支队驻守部队。日军急忙调动2000主力反攻安邑,该团才放弃安邑撤退。混战中,该团伤亡也近半。

类似的作战,还有很多。

需要说明的是,李家钰毕竟是一个军阀。之前连续吃过红军多次大亏,他却和同在山西的八路军保持良好关系,和朱德也有私人交往。他手上还有一个和朱德秘密联络的密码本。

对于李家钰的抗日热情,蒋介石很是欣赏。1939年,蒋介石任命李家钰为第36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47军、第14军和第17军,其中第14军为中央军。

蒋介石甚至还送给李家钰一辆吉普车和20支崭新的美国柯尔特手枪,作为奖励。

1940年,由于日寇步步紧逼,李家钰部陆续转移到前线,最终在1941年进入渑池、新安一线的豫西地区(河南省西部),负责防御黄河防线,同日军隔着黄河对峙。

期间,李家钰仍然频繁组织部队偷渡黄河偷袭日军,不断对日军进行骚扰和破坏。日军对此恼怒不已,不断开炮轰击作为报复。

由此,直到1944年豫中会战爆发。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