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天下第一田”(1/5)

1958年8月初,大跃进的阵阵狂热,伴着盛夏酷暑,强劲地冲击着中国大地。一言动乾坤的“始作俑者”毛泽东,虽头戴草帽,却体胖多汗,白衬衫也洇着汗湿,他顾不得暑热汗溽,风尘仆仆又兴致勃勃地奔赴于河北、河南和山东大地……

“小麦卫星”、“水稻卫星”、“钢铁卫星”、“公共食堂”、“人民公社”……

全国各地的地方大员,正争先恐后般炮制着大跃进中高产“卫星”和“新生事物”的首创权,一份份创造“人间奇迹”的报喜电文,灼烧着毛泽东“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他要踏上这火热的大地,寻找典型,总结经验,亲眼看一看大跃进热火朝天的场景,亲手掂一掂铺天盖地“高产卫星”的份量,为即将召开的北戴河会议,定下惊世骇俗的高调。

8月9日,在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的陪同下,毛泽东兴高采烈地视察山东历城北园乡北园农业社。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

农业社干部们大言不惭,社主任李书城汇报:“五十亩高额丰产田,原来计划亩产两万斤,现在我们要争取亩产四万斤,过去一亩只产二三百斤。”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纪录的粮食卫星,毛泽东喜气盈盈,伸出大拇哥,夸声连连:“好嘛,你们不干就不干,一干就干大的。”毛泽东喜意未阑,一份加急报喜电文和套红《人民日报》,冲起了他更大的激情:湖北麻城县发出特大的“高产卫星”:建国一社创造出世界最高纪录,早稻亩产36956斤7两!

8月9日的《人民日报》,惊喜地将麻城县发特大的“高产卫星”封为“天下第一田”。

“天下第一田,好!好!好!天下第一田!王任重同志任重道远哪。”毛泽东金口玉言,大夸《人民日报》的同志们,“写得好呢,有感情呢!”心花怒放,写在脸上。

从此,“天下第一田”风光天下。

“天下第一田”,不仅创造了当时“放卫星”的最高纪录,还以“掇谷并田”的方法,为全国各地后来者居上的“跃进卫星”,提供了赶超的样板和经验。

好景不长,在嗣后的“苦日子”里,湖北省委领导亲自培养的“天下第一田”,一变而为反“五风”和大抓阶级斗争的典型。材料上报中央,被激怒的毛泽东按自己的思路大笔一挥,麻城又成为纠风整社的“样板田”。

大跃进年代,湖北是一个出典型、出经验的地方!

上篇

一、领导做“法”试验田

一位“天下第一田”的参与者,面对我的录音采访,思索了半天,心情沉重的说:“那个天下第一田,离不开当年大跃进的全国狂热,说假话、说大话的时代特点。从省委、地委、县委领导人都只想讲上级要听的话,讲真话要吃亏,放卫星就当先进,邀功有赏,捞政治资本嘛。另外一个,省里抓红安,抓麻城。黄麻起义,打天下、坐江山嘛,几百位部长、将军的家乡。麻城卫星惹出那么大的事,与麻城穷、落后、老百姓愚味,好蒙哄也有关。一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吃饭不要钱了,老百姓也是蛮起哄的。没想到跟着上面发了那么一通苕气!”

麻城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地处鄂东、豫南、皖西交界,山区丘陵近五分之四。山穷地瘠,贫困落后,是麻城县自隋开皇十八年立县以来一千四百多年不变的历史。穷则思变。民气素以不安份和强悍好斗称雄鄂豫皖。穷则生乱,变乱频仍,盗匪丛生。自有清至民国,麻城造反、匪乱数百起,血流山川,循环往复。民众仍在苦难中难觅出路。

正因如此,麻城才成为土地革命战争黄麻起义的发祥地,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成为鄂豫皖区的根据地。当年麻城方圆百里,竟有各方武装力量近千股:夏斗寅的国民革命军、会匪“红枪会”、金枪会、黑枪会,土豪劣绅的人民自卫团、民团,国民党各级党部、共产党、义勇队、民国协会、防务会、胁富会……天地一声惊雷动,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民跟着共产党干革命。自黄麻起义,麻城死于战难的民众十三万七千人。六万多人参加红军,到共和国开国之际,仅余两百余人。穷则思变的革命结果,麻城出了省军以上领导120多人。麻城民谣:“血战千场留一命,穷人堆里出将军”。

也许正因如此,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跃进,麻城民气步步高涨。真以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从此进入人间天堂。终于,在上级策动下,成为那个狂热年代示范全国的“天下第一田”,着实狠狠地发了一通“苕气”。被愚弄的麻城人民,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饿死、病死七八万人,浮肿、干瘦、子宫脱垂等罹病者近二十万人。

楚王好细腰,宫有饿死色。上有好者,群佞趋之。用90年代一位中共老人的话说:“大跃进责任人人有,中央之外,地方大员中吴芝圃、曾希圣、王任重、张仲良、李井泉、柯庆施、陶鲁笳、陶铸这八大金刚推波助澜,冲锋陷阵,起了相当不好的作用,也很为毛泽东看重。”虽是一家之言,却也中肯入的。

自从毛泽东发动起“经济战线的大跃进”,湖北省委领导人在追风跟潮上就狠下了一番功夫,湖北成为跃进声势最猛烈,“高产卫星”最显赫,各种经验方法最叫响的省份之一。

在这里,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的行为很值得我们考证,这不仅因为“天下第一田”凝聚着他的一番心思,还在于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典型。

事情得从1957年初大跃进初澜乍动说起。10月,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狠批“反冒进”,全党为之震颤。大会通过了旨在“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了十年发展达标指数:粮食亩产黄河以北400斤,淮河以北500斤,淮河以南800斤,棉花亩产由1955年的35斤,分别增加到40斤、80斤和100斤。

王任重回到武汉,即把农业跨《纲要》当成中心工作来抓,三天一加码,五天一高升。在省委会议上,他强调说:“总路线是要高速度的,湖北能不能提前五年跨《纲要》?”一个月内,他先后讲话,把跨《纲要》从规定的十年时间,提前到五年,三年,后来又提出一年跨《纲要》。

“文化大革命”中,一位原湖北省委工作人员在大批判文章中写道:1958年1月南宁会议后,回到武汉,王任重与另一省委领导人有过一次谈话。他由衷感慨地说:“南宁会议总理挨批,我看是跟不上主席思想了嘛。超英赴美,一个钢铁,一个粮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中国就是强国。主席思想境界,胸怀气势,用敬仰二字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建设新中国,就是要好大喜功,共产党领袖的气魄嘛。主席提倡和重视的就是大跃进,观察主席的建设思想,近来的形势,最对主席的心思和脾气。我看,不研究主席的思想,那就会掉队,犯错误。湖北的工作,必须抓住时机,在大跃进上全力以赴做好文章。这就跟点状元一样,文章写得好,对了路子,才会金榜高中……”

大字报对此的结论姑且不论,但由此可见王任重当时动的一番心思,和此后他跟风赶潮的动机。

1993年,李锐在同笔者的谈话中说到,自从党外反右派,党内反右倾,加上超英赶美大跃进,党内高级干部,一方面感到压力,一方面感到毛的激情和魅力。中共高级干部,大多都在看毛泽东的脸色说话,不可能唱什么反调,不然就是彭老总的下场。

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王任重的这番话,大概也是大多数中共高干的心声,但像他如此深刻地明悟玄机者,恐怕当年也不多见。

研究和揣摩透了毛泽东的心理和性格,王任重就在“大跃进”上下起了真功夫,做起了大文章。

树先进、抓典型,湖北省委把工作重点就放在了红安、麻城两个县。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典型也为树给黄麻起义的首长们看。

王任重找来黄岗地委书记姜一,语重心长地做了一次长谈。王任重告诉姜一:工作说要讲方法,当务之急的领导方法,是抓典型,搞样板田。省委把红安、麻城当全省工作的样板田,你们一定要做好。要特别注意总结经验,有理论,有数据,有说服力。要敢为天下先,眼界不要盯住省报,要盯住《人民日报》,省委配备强有力的理论班子,配合你们的工作。眼前的目标,红安、麻城要成为十年《纲要》,1957年当年达标的样板,拿出来的数字,当然不能忽视工作细节,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出漏子。

黄冈地委奉令而动。按照省委的意图,地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两个县一碗水端平,红安粮食跨《纲要》,麻城棉花跨《纲要》。

10月底,中共黄冈地委将精心编造出来的红安粮食亩产量,麻城棉花亩产量上报省委,声称由于县委领导亲自深入基层,抓样板田,以典型带全局,经过深翻土地,施肥、合理密植,两县粮棉产量当年跨《纲要》。湖北省委抽调省委宣传部和武汉大学的笔杆子,连夜苦战,以“跃进速度”赶出了几篇文章,经省委书记王任重和王延春亲笔润色修改定稿,上报中共中央。

湖北省为大跃进准备了最好的典型材料。1957年11月29日,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各级干部种试验田的报告》,从工作方法的高度,提出干部种试验田、改进工作作风、实现高产跃进。《报告》说,干部种试验田,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党对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起着决定的作用。最近我省各县已普遍推行了这个办法,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工作面貌。红安共有县区乡社四级干部1470名,亲自动手搞试验田有的1151名,共种水稻试验田646亩,花生试验地476亩,还有棉花、红苕等作物的试验田地。试验田的产量,都高于一般田地。副县长萧林山两亩试验田,获亩产水稻千斤的纪录。七里区区委书记工作中的一亩花生试验地,获为亩产1190斤记录,还有皮棉亩产一百斤,红苕为亩产一万斤的纪录。试验田推动了大面积丰产。全县有313个粮食亩产千斤社,128个花生亩产800斤的社,21个皮棉亩产百斤社,全县15种农作物样样丰产,732个合作社,社社增产。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八百斤,提前十年达纲要。麻城、孝安等县的情况基本上如此。

中共湖北省委的高明,就在于并不就事论事,而是从理论的高度,在谈工作方法的同时,就放出了大“卫星”。这也难怪思想家的毛泽东,如此重视湖北的佳作。

至于《报告》中提到的“高产”情况,全是编造出来欺骗中央的应景之作。

1958年2月,经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在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普遍推行种试验田的经验的通知》。《通知》中说,种试验田是一种彻底克服官僚主义的方法。它可以打掉官风,使干部真正到群众中间去领导群众。它可以使干部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实现政治和技术上的统一。我们全党的干部必须实现政治和技术的统一,既不要作迷失方向的实际家,又不要做空头政治家。因此,在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普遍推行种试验田的经验,是完成党的任务基本关键之一。

当然,湖北省委当年的“杰作”还不止于此,不然就没有了后来的精彩手笔。

还在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亲自审定的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年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社论正式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来一个大跃进。”社论认为:自从《纲要》公布以后,已经造成了全国农业生产的高潮。全国已有29个县市达到《纲要》亩产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的指标,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北红安县,“土质瘠薄,生产条件不好,今年亩产平均产粮也达到八百四十三斤。”社论强调,“这些大量增产的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革命的指标,那么,条件与它们相同或者比它们好的地方,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

大跃进的号角吹响了!毛泽东激情昂扬地在社论批语中写道:“建议把一号博士头衔赠给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那一位(或者几位)科学家。”

拿到这份《人民日报》,王任重兴高采烈。省委常委当天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这篇社论。会后,由王延春提议,晚上在省委小灶设宴庆贺,几位省委书记频频举杯,喝得红光满面。

二、跃进风光起麻城

1958年的大跃进形势,给麻城带来了无限风光——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对麻城经验、生产工作的“大卫星”,连篇累牍,报道不断。又是拍电影,又是出书,天下扬名;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外国代表团,下至全国各省、地、县负责人,先后来麻城视察、参观、访问、学习、取经;原黄麻起义的将军、部长们,也为麻城而骄傲,纷纷重返故里,探亲、视察、支援家乡建设上项目;湖北省委、省政府、黄冈地委、专署都把麻城当成“样板田”,各级主要负责人时时来到麻城视察、蹲点;……

不言而喻,麻城的革命历史地位,和跃进的现实份量,正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一份历史档案吧:

1月4日,王任重亲赴麻城,到生产先进的省、地、县三级干部试范样板田宋埠等地检查农业生产和财经工作,麻城县委书记吴德简和赵金良全程陪同,一边汇报58年跃进规划,一边聆听工作指示,上下之间,相处甚宜。

2月,四川、浙江、上海、湖南等省市34个参观团,先后来麻城参观夏收作物田间管理,水利建设,学习取经。

3月4日,湖北省农业厅在麻城召开推广棉花营养钵现场会,麻城介绍1957年棉花高产先进经验和1958年棉花生产的高产措施。

3月16日—19日,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章温,省妇联主任郭力文来麻城参观访问,并到许家乡“五四”一社看女社员郑秀芝操作双铧犁表演。

3月17日—19日,苏联农业专家果列诺夫、畜牧专家爱拉斯契金及夫人来麻城参观农业生产。

3月14日,省长张体学率农业检查团来乘马、福田河等地检查工作。4天时间,多次就麻城58年大跃进作出指示。

3月25日,内蒙、山东等省区代表团741人先后来麻城参观访问。

4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余毅来麻城察看苏区生产,访问老红军付兴贵和国务院下放干部。

4月10日,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率61人参观团回故乡访问。

4月11日,李先念副总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湖北省委书记王延春等在麻城县长陈化民陪同下,视察中一社桃园大队和沙院子青年突击队。

4月24日—25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来麻城,看望文改委下放干部。

5月3日—7日,中央财贸部在麻城召开财贸工作座谈会。

5月,湖北省委、省人委发给麻城1957年粮棉双丰收奖金两万元。

8月19日,朝鲜副首相李周渊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在副省长刘济荪陪同下访问建国一社,正是早稻亩产“三万六”大卫星发射之际。

“天下第一田”问世后,视察、访问、参观者更是如潮涌入。述其大要:

10月1日,农业部长廖鲁言由省委书记赵辛初陪同,来麻城宁埠、中一检查棉花生产。

次日,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一行3人来宋埠和中一公社视察。

10月4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前来视察,次日,在麻城县委大礼堂作报告。

10月8日,保加利亚国民议会副主席尼古拉格奥尔吉耶夫来麻城访问,参观高产“卫星田”“天下第一田”的生产情况。

10月20日,冶金部副部长夏耘等11人,视察三河钢铁厂,青年五星铁厂,国营三河铁厂。

11月初,王延春视察红旗人民公社,检查生产,对麻城进一步安排好大跃进工作予以指示。

12月1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冶金部长陈毅来麻城视察,并在凤凰钢铁厂参加钢铁生产劳动。

大跃进年代,湖北是全国的先进,麻城又是湖北的典型。麻城所享受到的政治待遇和厚爱,决非其它地区所能企及。而麻城也给省委、地委脸上贴了金、争了光。

用麻城县委书记吴德简的话来说:“我们决不会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一定要要这场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天下第一田”,形势逼人,水到渠成。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