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时,教育就像一个局

打小就知道教育是局里管的,那时候不知道还有教育部,只知道教育局是最大的部门,说话校长都得乖乖地听。再往后,知道世界上骗人,往往会做局,一旦掉到局里,身上的钱基本就保不住了。中国话很奇妙,骗局和教育局,都是局,一个字。有时候,感觉教育真像是一个局,让人掉进去,还不自知。

眼下全民焦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育。年轻人刚结婚,娃还没影儿呢,父母和小两口就开始发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儿了。一旦孩子落地,这个焦虑,就如影相随,百计不得消除。一直到孩子研究生毕业,才算告一段落。而我们小时候,家长什么时候操心过孩子上学呢?顶多顶多,期末看一眼孩子的成绩册,或者老师告上门的时候,给老师个面子,把孩子胖揍一顿。至于给老师送礼,则更是闻所未闻。

我很怀疑,现在人们对于教育的焦虑,很可能就是一个人为的‌‌“局‌‌”的一部分。有了焦虑,人们就没法理性了,骗局也就好实施了,一旦成了气候,即使明智的人也没法免俗,明知上当,是陷阱,也得往里面跳。

是哪个制造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神话呢?是哪个引进的‌‌“早教‌‌”概念呢?所谓的学区房,又是怎么问世的呢?普通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校,实验班,又是怎么来的呢?又是哪只手,把师资逐渐往中心城市集中,一级一级地抽血式地把基层学校弄残?

所有的神话和概念,背后都是大片的商机。都是铺天盖地的补习班,兴趣班,教材教辅,各式成功学的书和讲座。不把家长的钱包掏空,绝不罢休。有人说,一线城市的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已经可以买一辆中国陆军最新式的坦克了。除了买房,中产最大的开支,就是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好像也在努力,不想让局面这样下去,禁止教师收礼,禁止补课,禁止奥数,有用吗?奥数还活着,送礼和收礼变了个样子,依旧猖獗,补课换个形式,也还在。学区房就算没了,家长们还是会挖空心思让孩子进重点校的,更奇怪的是,进了重点校,还是得让孩子做各种补习,就算是上了北大清华,要想出国留学,还是得上新东方补习外语,如果打算高中和大学也在国外读的,无论你孩子所在中学有多么大的名气,还是得找新东方。

只要成功地制造了人们的焦虑,那么,这些焦虑中的人,一定会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拿着钱,伸着头,到处找人来宰。

被刮光了,割零碎了,那么孩子如果真的出息了,也行。可惜,到那时候,孩子还真的未必出息。这些年,眼见得读到国内名校的硕士博士,跳楼不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更多,对于家长来说,基本上是全赔了。在国内的赔账,耗尽家产送出国去的,好像也好不了多少,一个个回国就业的,能养活自己的都不多,收回成本,根本不可能。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而这幸运,跟家长的这么多年的奔波和钻营,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

但凡是个局,都是要坑得你身无分文,甚至债台高筑,然后绝望地想死,其中,教育这个局,是坑人最狠的,不仅坑爹,而且坑儿子。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