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天底下再没有比成都人更会玩的了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讲求生活之闲适,喜宴游玩乐。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元代《岁华纪丽谱》载,“(宋时)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别的地方,旅游潮通常都是季节性,惟成都人一年四季都在找理由出门游玩。《岁华纪丽谱》收录有宋代成都人从正月初一到冬至日的“游乐路线图”:

正月元日,“郡人晓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五日,游蚕市,门外张宴;上元节,“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

二月二日,踏青节,“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太守又组织“大游江”活动,“士女骈集,观者如堵”。

三月三日,游览学射山;寒食节前后,官府开放郡圃“西楼亭榭,俾士庶游观”。

四月十九日,“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

六月,初伏、中伏、末伏之日,“会府县官,皆就江渎庙设厅”,“早宴罢,泛舟池中;复出就厅晚宴。观者临池张饮,尽日为乐”。

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

八月十五日,“中秋玩月。旧宴于西楼,望月于锦亭,今宴于大慈寺”。

九月九日,游药市,“官为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冬至节,“宴于大慈寺。后一日,早宴金绳寺,晚宴大慈寺”。

一位宋朝文人也记录了成都人倾城出游浣花溪的盛况:“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这样的旅游热情,恐怕除了宋朝的成都,再找不出第二处了。

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集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定期的集市实际上也演变成市民出游玩乐的狂欢节。比如三月蚕市,一位宋朝诗人写道:“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绕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你看,分明就是一个“蚕丝文化旅游节”嘛。

成都人爱游玩,这一生活方式还受到宋朝政府的支持与鼓励。宋真宗时,曾有一名好事的官员上书皇帝:称“川、峡每春,州县聚游人货药,谓之药市,望令禁止之”。宋真宗说:“远方各从其俗,不可禁也。”不但不禁,成都政府还定期组织市民游乐,并为市民的出游提供各种便利:“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每年春天,开放衙署园林,纵民观赏。又在药市设置“幕帟棚屋,以事游观”。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一定要去蜀地,看看成都人怎么玩转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2015年10月3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