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鼓励告密,人身安全更无保障

——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

2017年4月10日,北京市国家安全局高调颁布《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引起海内外媒体的热议。该“办法”表面上是“为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公民发现举报间谍行为线索的积极作用”等原因制定的,实际上是当局为进一步强化专制统治、剥夺公民基本人权,并掀起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的告密文化以巩固其政权而实施的举措。

公开地要求民众举报间谍,这只是战争年代及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才有的事情。在战争时期,国家处于敌对的危机状态,政府会鼓励民众抓间谍。至于中国“文革”期间抓间谍,是毛极权进行恐怖统治的手段。当时中国对内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外是反帝反修,为实施这个“大战略”,因此便鼓动人民斗争“地富反坏右”,大搞“防奸防特”、“抓间谍”;当时各地都在斗争“黑五类”,抓出了成千上万的“美帝”和“苏修”的特务,为此搞得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笔者幼时就曾亲眼看镇上的革命群众,将一外地残疾乞丐扭送到公安机关,认为他的残疾腿里有发报机。今天看来,这些都是甚为恐怖而荒诞的事情,然而当下中国既不是处于战争年代,也不是风声鹤唳的“文革”时期,当局为何要高调抓特务呢?

首先,此举在于制造外敌,渲染“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以增强当局的政权合法性。公开重赏举报间谍,营造了一种间谍遍地的气氛,美日间谍、台湾特务作为西方和平演变的先遣队,似乎已经深入到中国大众中,为下一步颠覆政权、破坏国家作准备。这样一种氛围,似乎说明目前国难当头,民众更应该顺服当局,同仇敌忾,忠于党和国家,一致对抗外敌。

其次,此举也是打击目前风起云涌的中国维权运动的狠毒招数。虽然该“办法”将举报的间谍行为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三十八条所规定的行为上,但当局的真正目的却是要把众多维权行为指责为外国势力所为,将众多维权人士定为与外国势力相勾结。众所周知,由于当局侵权行为加剧、民众权利意识高涨,目前在宗教、土地、言论自由、NGO等方面维护公民权益的人士层出不穷,抗争事件此起彼伏;而且大多维权事件合乎当局的法律法规,是完全合法的。面对这种情况,当局就采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方法进行严判,而“间谍罪”、“泄露或刺探国家机密罪”就是最好说辞。如为家庭教会争取信仰自由权利的李国志牧师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被严判;为争取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权利的高瑜女士也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被重判;最近被抓捕的台湾关心中国人权人士李明哲,当局则直接将其当作台湾特务。当局重赏抓间谍,预示着要将更多的维权人士、异议人士当作特务、间谍治罪,以更加有效地镇压持续不断的维权运动。

还有,此举旨在营造一种相互检举揭发、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的告密文化。极权政治的特征之一就是鼓励告密,让所有人最后不敢说话,因为一旦说话就会被身边的人举报。告密有赏,就是在鼓励和加剧言论治罪。朱元璋是中国的告密者教父,率先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官民,并利用江湖流氓建构更为庞大的眼线和告密网络,形成了全国性的告密者队伍,成为专制王朝的最大帮手。

中共承继了中国的专制文化,鼓励告密,这已是中共的传统。无论是苏区、延安整风运动、反右、文革,中共都鼓励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互相告密、揭发。1958年,至少有30万对当局有微词的公民,被告密者检举揭发,在阶级斗争中沦为“右派”。而在文革时期,更是有无数的人因告密者的揭发而遭到政治迫害,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合编的《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事实》载:1984年5月,中央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全面调查、核实,重新统计的“文革”有关数字是:420万余人被关押审查;172.8万人非正常死亡;13.5万人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死刑;7万多个家庭被毁。这里面不知有多少人就是被这种告密文化害死的。

文革虽已结束,但告密文化绵延不绝。2008年12月,《武汉晚报》的报道称,湖北大学数计学院某班出台新班规,要求学生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暗中监视另一名同学,并在所谓“天使信条”上写下对被监视对象的意见。不仅在高校,在企事业单位,中共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监视民众的言行举止。

习近平上台后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开创了“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时代”,有重回文革之势。尤其是在政法系统,更是充分发挥其“锦衣卫”的功能。因此,习当局出台“重赏举报”毫不奇怪,这是中共的传统,也是其政权的本质,他们就是要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力度,以维持自己日薄西山的统治。

总之,我们从《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中,看到了当局残酷镇压异已、强化自己专制集权的末日心态,也看到了当局玩弄和营造告密文化的卑劣手段。在此奉劝当局不要重蹈中国历史上让人民“道路以目”的暴君们身败名裂的下场,各位中国公民,也绝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加入到当局践踏人权、营造告密文化的这场运动当中。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