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7:豫中会战之浴血洛阳-一(1/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零七(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二十四)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城市,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号称13朝古都。

洛阳,也就是洛河之阳,这是背靠洛河的一座城市。

在古代,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大河大湖众多,非常适合农业种植。

洛阳历史悠久,有超过4000年的建城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洛阳就已经建城。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这是洛阳第一次成为中国的首都,后面还有12个朝代。

汉光武建武元年(25年),刘秀定都洛阳,该城大发展。从此开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洛阳作为首都长达330余年。

花无日日红,洛阳还是逐步衰败了。不过,洛阳的衰败比西安还要迟很多,是从南宋开始的。

北宋时期,洛阳仍然很发达。洛阳处于中原地区核心位置,又可以连通西北多省,是和平时期的经济中心。

缺点是,洛阳在军事上很不利,是所谓四战之地,位置靠前。在王朝衰落时期,洛阳以北不远的陕西、山西、河北省都会盘踞着强大的异族武装。

一旦发生全面战争,洛阳就会有很大危险。

历史上,洛阳经历过无数战乱。相比起来,汉末董卓一把火烧掉洛阳都是小事了。西晋五胡乱华时期,洛阳成为主战场之一,长期受异族灭绝性屠杀,大批汉人为保命南迁。早在汉代,中国就有7000多万人口,但五胡乱华时期中国人口仅剩1200万,其中大部分还是南迁的汉人。

隋唐大运河让洛阳再次发展起来,所谓九省通衢,洛阳成为全国漕运枢纽。

唐末混战又毁了一切,洛阳成为主战场,几次被摧毁。唐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为5800万,历经安史之乱、唐末藩镇混战、黄巢大屠杀,人口仅剩1100万。

北宋定都开封,洛阳也连带大发展。北宋人口恢复到9000多万,没想到北宋末期金国女真人入侵,在北方大肆屠杀,洛阳再次被摧毁,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南宋灭亡,洛阳再次遭受蒙古人屠杀,全国人口锐减到800多万,北方汉人被杀了九成之多。

显然,洛阳不太适合成为首都。一个连老百姓性命都难保的地方,还怎么发展?

雪上加霜的是,南宋开始,河南这个中原大地自然环境出现巨变:天气变寒、水系破坏、湖泽剧减、土壤盐碱沙化,各方面都明显恶化。河南省很多地方已经不太适合农业种植了,大批农民被迫迁移。

就交通运输上,隋唐大运河早已堵塞到无法复原,由北宋漕运四渠代替,再也无需经过洛阳。洛阳失去运输中心的地位,经济上也就无法发展了。

从元代开始,洛阳衰退为一个地区型城市。

到了民国时期,洛阳彻底衰败。

洛阳地处的豫西是中国最为贫穷的地区,更惨的是匪盗横行,保守估计土匪数量也在20万以上,四处抢劫混战。商人听到豫西就浑身发抖,这种地区如何发展经济?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的开通为洛阳打了一针兴奋剂,但想要恢复当年的辉煌却不可能了。

抗战期间的1943年,历经大饥荒的洛阳包括周边的9个县,总人口不过50万人,市区人口不到3万。

到了1948年洛阳被解放军占领之时,城郊总人口也不到10万人。

要知道,早在秦朝时期,洛阳就有50多万人口。1000多年前的汉代平帝时期(公元2年),洛阳人口甚至高达170万。

矮子中间挑将军,洛阳毕竟是豫西的核心城市,也是豫西防御的门户。

有意思的是,在新中国洛阳却有一次大跃进的发展。

毛时代决定振兴河南,从军事角度考虑,易守难攻的洛阳地区比郑州、开封、许昌等平原地区更适合开办工厂。

一瞬间,洛阳建立了很多大型工厂,发展成为人口百万的大城市。苏联在中国援建168个项目有10个在河南省,其中8个大工厂都在洛阳,包括当年家喻户晓的东方红拖拉机厂。

除了苏联援助以外,国家在洛阳也投资建设了包括洛阳冶炼厂在内的十个大厂。

换句话说,洛阳地区仅仅全国一流的大型工厂,就高达18个之多。最早洛阳的大型国企大多都是部属企业,厂长的级别比洛阳市的领导还高,后来针对这种情况,洛阳的干部进行高配,一度有四五个省委常委。洛阳市委成了“小省委”,洛阳的地位也变得特殊起来。

不要说当年,即便1994年,中国评选工业五百强企业,洛阳的大型国企基本全部入围。

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都调往洛阳,城市成为精英汇聚的地方。洛阳人曾说:每100洛阳人中就有10个科技人员和1个工程师。为了这些工厂,洛阳的教育也大加发展,一度学校高达250多所。

当年河南省超过百分之七十的GDP,都是洛阳贡献的,其中重工业占工业比重更是高达86%,这个数字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那个年代,工人是仅次于军人的最好工作。但军人百分之九十九不能终生干,工人则不同。洛阳大工厂待遇很好,洛阳男人一度极为吃香。当时河南女孩中流传,宁可嫁给洛阳的工人,也不嫁给开封的干部。

这一切,随着改革开放又烟消云散。

洛阳大量国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出现严重亏损,倒闭或者重组。洛阳成为河南省下岗人员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洛阳居民收入低,治安也比较混乱。

2013年,洛阳的经济总量更一度跌出中国前50名,经济增速更是跌到7%以下,低于全国水平,在河南省也列倒数第二。至此,洛阳和开封同样沦为难兄难弟,甚至还不如后者,惨不忍睹。洛阳城市建设也很不好,被洛阳市民怒称为大县城。倒是洛阳的官员腐败程度全国一流,这10多年来栽倒了好几个市委书记。

扯远了,再回来说历史。

整个豫中会战,洛阳保卫战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日军收官之战。

第一阶段,日军突破黄河防线,主要是中牟县和邙山头的两个战役,这是会战的序幕。

第二阶段,日军以8万重兵合围许昌,这是为合围汤恩伯集团主力做准备。

第三阶段,日军以坦克第3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为先导,各部以闪电战方式向西迂回,试图将嵩山地区汤恩伯集团主力合围歼灭。

第四阶段,日军猛攻洛阳,目的是围歼洛阳地区国军主力,同时占领豫西门户,有机会就占领整个豫西甚至陕西省一部。

第五阶段,日军向灵宝进发,试图占领潼关,打开通往陕西腹地的要道。

第一阶段,国军表现不错。日军以绝对优势突破黄河防线,国军虽没有守住防线,仍然进行了顽强抵抗,造成日军一定伤亡和消耗,这就足够了。

第二阶段,日军以8万重兵四面合围许昌,大大出乎国军预料。许昌守军只有国军1个师3000多人,勉强支持了几天,最终还是城破,国军几乎全军覆没。总体来说,许昌保卫战打的也不错,拖住了日军。当然,日军的表现更好。

第三阶段,日军以8万主力向西闪击,以坦克第3师团作为先导。坦克第3师团在其他几个师团配合下,在2天半内前进150公里,连续击破郏县、临汝国军防线,也占领密县、登封等地,形成了包围圈。只是,日军最终功亏一篑。汤恩伯反应更快,他抢在日军完成部署之前果断下令总撤退,主力突破叶洛公路,顺利撤到豫西南的伏牛山地区。

日军此次豫中会战的主要目的,就是歼灭汤恩伯集团12万主力。为此,日军前后准备了半年,出动了14万大军,结果劳而无功,完全失败。

汤恩伯集团撤退是成功了,却被迫放弃了豫中地区。虽说豫中地区根本不可能守住,必然会被丢掉,但因第三阶段国军忙于撤退,并没有给日军造成较大打击。

换句话说,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日军,仍然具有相当强悍的战斗力,远非豫西地区蒋鼎文12万杂牌国军可以对付的。

形势对于第一战区,仍然非常不利。

豫中会战开始之前,汤恩伯就曾经建议采用攻势防御,只在豫中大平原放置部分兵力,主力全部收缩到距离洛阳不远的嵩山地区和伏牛山地区。

如日军只是短期扫荡或者为了打通平汉铁路的局部作战,我军可以确保主力安全,从豫西山区一带发动反击。这样至少能够保住豫西,还有豫中部分地盘。

如果日军目的就是歼灭第一战区主力,那么背靠山区的国军大不了直接钻山撤退。日军无法进入豫西复杂山区长期攻击,豫西可以完全保住,只是丢掉豫中而已。

关键在于,如果采用后退决战的战略,国军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最惨不过是豫中不保。

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时是1944年4月,日军已经日薄西山,折腾不了多久了。到了8月,缅北中枢密支那就被我驻印军攻占,空中运输量猛增,稍后中印公路也打通,物资运输更是毫无问题。

到1944年底,大量美式武器开始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缅北的会战证明,国军只要拥有足够的美式武器装备,压根不把日军放在眼里。驻印军在缅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将日军丛林王牌劲旅第18师团打得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显然,耐心等几个月,国军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那么,在这之前,为什么要拿出第一战区24万大军,以弱击强,将不多的本钱拼光?

应该尽量保存实力,等待战斗力猛增以后再进行大反攻。

只是,采用后退决战有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等于放弃了豫中地区,至少也是放弃了平汉铁路一线。

无论日军此战是否胜利,意图如何,至少可以顺利占领平汉铁路和豫中大部分地区。

自然,如果日军的目的只是出动少量兵力短期扫荡,这就等于他们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蒋介石和蒋鼎文自然不希望这样,他们不愿意在胜利前夕,还拱手将领土放弃。

两蒋对于豫中会战预测过于乐观,错误判断日军只是局部作战,打了就走,扫荡一通,最多只是占领平汉铁路一线不大的地盘。

所以,两蒋最终采用了所谓豫中平原决战的战略,将决战地点设在了嵩山以西的平原地区。

为此,汤恩伯集团12万大军被迫部署在豫中腹地,而不是靠近豫西的山区。这样一来,反而让日军占据战场主动权,为合围汤集团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果然,当日军大面积包抄合围时,汤部极为被动,用尽全力才勉强撤退到豫西。

豫中彻底丢了,更惨的是豫西防御力量也减少了一半部队,洛阳守不住了。

日军主力逼近洛阳的时候,第一战区局势极为不利。

拥兵12万的汤恩伯集团还在突围和重整中,至少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收拢起来,对于洛阳战役没有什么帮助。

而奔向洛阳的日军总数高达10万,洛阳附近国军只有蒋鼎文的豫西杂牌国军12万。

这些杂牌军虽有抗日热情,但装备太差,训练也不行,部队还流传一些军阀传统,士气不高,战斗力有限。

在防御中,这样的国军至少要二到三倍才能对抗日军。

换句话说,对付这10万日军,至少需要二三十万杂牌国军才可以。

现在只有12万,洛阳就根本没有办法守住。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