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春秋五霸系列之二:宋襄公

一、宋襄公为人传颂仁义的事迹

A让国之美

兹甫(即后来的宋襄公)父亲宋桓公病重时。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来应是继位之人,可是兹甫却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慈,请您立目夷为国君吧。‌‌”

s1.jpg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乎制度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B、即位图治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1年)春,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就是宋襄公。宋襄公封庶兄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还没等宋桓公下葬,齐桓公就约各路诸侯王在葵丘相会结盟时,于是宋襄公前去相会。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葵丘之会上,宋襄公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宋襄公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

C、平定齐乱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诸侯霸主齐桓公病死,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宋襄公率领四国军队向齐国进发,齐国的贵族对公子昭怀有同情之心,再加上也不清楚宋军实力,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在国都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孝公。

s2.jpg

二、愚腐自大的宋襄公

A、失败的会盟

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目夷劝谏他说:‌‌“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襄公不听,并摆出霸主的架式。滕国(今山东滕县)不服,他就把滕国君宣公囚禁起来。鄫国国君迟到,宋襄公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曹国没有尽地主之谊送羊给他,于是派兵包围了曹国。宋襄公的凶暴,引起诸侯不满,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B、图霸失败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当时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目夷劝他说宋国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襄公不听。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经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s4.jpg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论,军队往台上冲来,吓得诸侯四散而逃,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的车上,带他回楚国去了。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幸亏宋国大臣早有防备,团结民众,坚守城池,使楚成王灭宋地阴谋未能得逞。后来,直到过了几个月,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和齐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觉得抓了宋襄公也没什么用,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

C、无能的仁义之师

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是由于楚国兵强马壮,也没什么办法出气。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为盟主,就想讨伐武力单薄国的郑国,出出胸中恶气。过了不久,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这是个机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援,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摔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赶往国内。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时,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无能之人。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得不讲信用的楚国几年不敢正视中原。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夏季,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而死,葬于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城中东北行宫内

s3.jpg

结束语:

宋襄公是个资质平平的人,宋国的实力也不强大,可是成为霸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公子昭来投奔他,他认为是个可利用的机会,就收留了公子。宋襄公乘着齐国内乱,带兵拥立公子昭入主齐国成为齐孝公,就以为自己有称霸的资本,想利用仁义二字称霸中原,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