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微历史〗党为啥要销毁呢?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 历史之碎:千古义丐武训(1838-1896)终身行乞办义学,一生不娶妻室,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去世时老人未留分文,山东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全体官绅与上万群众含泪送葬。51年毛泽东发起对电影《武训传》的大规模批判。文革冠县中学红卫兵砸开武训墓,掘出其遗骨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图为禁片《武训传》)。

2. @粤海水师提督:【英国强盛的秘密】严复留学英国其间,经常到法庭旁听英国的案件庭审,借以接触社会各阶层的生动语言。听久了,他突然大悟,于是到大清首任驻英公使馆,对郭松焘公使说:“我找到大英国强盛的秘密了!那就是英国的法庭。他们的法庭天天都在伸张正义,这样的国家不强盛,天理不容!”

3. 周同宾著《古典的原野》:我回过一次家。一路哀鸿遍野,满目荒凉。进村前,看见乡亲们正在东岗修渠。人人都浮肿,老少都拄拐杖。艰难地铲两锨土,就躺下,喘粗气。都不说话,脸上毫无表情,眼光是死死的。只有不浮肿的干部大声吆喝着豪言壮语。只有两面红旗在春风中十分活泼。村中,没有人影人声,没有牛叫羊叫,鸡叫狗叫。因为没有树,也没有风声。一只鸟儿、一个虫儿也看不见。连风吹起一片羽毛、一根草梗的景象也看不见。没有一个会动的东西。只有东一座西一座没了门窗的破屋。

4. @济善园之三慎斋:【缅共知青】68年缅甸共产党在中缅边境建立东北军区,支援缅共武装成了中国输出“毛氏革命”战略重点。大批中国知青怀揣《格瓦拉日记》,带着“把红旗插满全球”理想,奔赴缅甸战场,仅69年5-8月,越境参加缅共中国知青就达数千人,最多的一天缅共方面接待了中国知青600人。

5. 袁腾飞:让遇罗克掉了脑袋的那篇《出身论》里面写:“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无比优越的;我们的党是一贯突出政治的,是最重视年轻一代成长的。”遇曾盼周能救他。但他可能不知第一份处决令正是由周恩来签署的,“吴德之子曾亲口告诉他是周恩来。周说:‘这样的人不杀,杀谁?’”

6. @喻尘:【销毁档案】我找到的档案材料中,还真的是1966年5月16日后几个月的很少,因为很难找到,原来是销毁啦。今天偶然翻到这份昆明医学院66年11月18日,转发的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处理文化大革命档案材料的补充规定”,“整学生、整群众的材料,一律集中,当众销毁”了。党为啥要销毁呢?

7. @扭腰村民: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英文著作中,总会有一个词来形容毛泽东的一个关键思想,就是用不断的political mass campaigns 群众政治运动来达到permanent revolution,或continuous revolution,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现在媒体形容川普是permanent campaign,不断竞选,也可以翻译成“不断运动”。本来,民主竞选已经结束,当选者该执政了。他却念念不忘已经过去的竞选。

8. @樊建川:文革小文:一棒牛屎的启示。知青杨俊才看到路上有堆牛屎,他想到应该整回去当肥料,手头又没有工具,正犹豫之间,一个农民抢先,直接用手捧起这堆牛屎就大步向前了。杨俊才狠斗私念一闪念,撰文感叹:“这一捧牛屎,更充分暴露出我们知识分子的弱点,使我们感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性。”

9. @北陈徒手:以前印象中似乎钱钟书先生逃离政治,少谈政治运动。昨天听一位文学所老人忆旧,他说,有一回钱先生私下跟他们叙说往事,其中说到58年文学所斗争郑振铎,在会场横幅上写着“批判郑振铎同志大会”,只等着郑出国访问回国后使用,想不到飞机出事,郑遇难,那条横幅上只改了两个字,“批判”改成“追悼”。????

10. 小报童的穿戴还是蛮时尚的。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