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搬运号”:中国信息壁垒催生的特殊媒体

他们骑在网络管制和语言障碍的墙头上,摘下海外多汁的果子做成营养液,抛给墙内渴求趣致信息的大众,有几只烂果子,并不妨碍投资人重金青睐。

于小姐说:‌‌“如果翻墙软件挂了,我们就没法工作了。‌‌”她在北京一家传媒工作室以写稿为生。这家工作室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运营的账号,是如今中国大陆无数‌‌“新媒体搬运工‌‌”之一。

每天上午10点,于小姐会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翻过大陆围闭网络的‌”防火墙‌‌“,进入Buzzfeed、Reddit、Tumblr 等国外新闻信息整合网站,找出能引起大陆读者兴趣的内容,搬运下来,用中文重新组织编辑,配上生猛热辣的标题,发表在自己工作室运营的社媒账号上。

这样的稿子,于小姐每天给工作室做三篇,每一篇从采编到排版只需大约一小时到几个小时不等,但发布后不消几分钟,就能得到数百个‌‌”赞‌‌“和留言回复,而且由于多是海外的奇闻趣事,这些内容在大陆网络信息审查制度下,寿命往往更长。

越过从网络到媒体的重重管制和语言障碍,于小姐把自己的工作形容为:信息的走私客。

骑在墙上把外面的果子摘进墙里

于小姐认为,自己是一个特定社会结构在特定社会时代中创造出的特殊职业。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古巴的‌‌‘信息走私客’。因为古巴网络审查太严格,经济条件又不好,古巴人上网都要靠‌‌‘走私’。有的人会每周去美国,把视频、网页、电影、杂志、App 的更新包之类全部下载到一个上千G 的硬盘里,直接卖给古巴人。这叫‌‌‘每周信息包’(el Paquete Semanal /the weekly package)。我所做的事情和他们一模一样——骑在墙上把外面的果子摘进墙里。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我还得把果子按照国人口味打成营养液;中国人现在太忙了。‌‌“

在社交媒体爆炸式普及以前,负责将海外信息带入大陆的正规‌‌”信息贸易商‌‌“,主要是传统中文媒体。他们会系统性地将海外新闻采编、翻译,通过报纸杂志、电视频道、官方网站等自家平台进行发布,不过数量非常有限。移动社媒时代的到来,令传统的‌‌”海外信息贸易商‌‌“一下子多了无数对手——会翻墙、擅编写的个人或小组,可以通过设立社媒账号随时向网络大众发布信息。

这些‌‌”信息走私客‌‌“没有传统媒体的种种包袱,可以专挑吸引眼球和点击的国外趣闻来译介,什么火就‌‌”走私‌‌“什么,再用大陆网民熟悉的语言重新包装;加上大陆长期存在的新闻审查制度,让相对年轻的移动互联网读者对传统媒体信任度降低,对非传统信息供应胃口大增,一个庞大的‌‌”搬运号‌‌“产业,就这样在一个畸形的缝隙中蓬勃了起来。

于小姐总结道:‌‌”新闻管制压住了传统媒体,防火墙挡住了外媒,我就有工作了。‌‌“

英国报姐与北美留学生日报

‌‌”搬运号‌‌“中,比较典型的可数‌‌”英国报姐‌‌“。这个‌‌”自媒体‌‌“生于2013年底,专门做海外趣闻的译介,内容有趣,语言轻快,连环球网、人民网等官方平台也大量转载。截至2017年初,‌‌”英国报姐‌‌“在微博上坐拥1335万粉丝,微信上也有58万关注者。单篇内容常常达到上千万阅读量。

按‌‌”报姐‌‌“(化名)本人的说法,她所做的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对于海外信息的‌‌”趣闻文摘‌‌“。‌‌”报姐‌‌“曾经在英国读书,后来在香港攻读博士期间创建了‌‌”英国报姐‌‌“账号,起初希望能够分享高校内的新闻和一些留学生攻略,但没想到账号越做越大,慢慢成为中文互联网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之一。现在她辞去了在大陆一家大学的教职,专门打理‌‌”英国报姐‌‌“账号。

‌‌”我们每天会发布七到八篇不等的文章,选题都是选择外网首页比较好玩的帖子。我们和我们竞争者每天能搬运的信息源其实差不多,因为大家都是从相似的网站中获取灵感,只能努力在编辑采编上更有趣一点,脑洞更大一点。‌‌“

与‌‌”英国报姐‌‌“相比,另一个‌‌”搬运号‌‌“——‌‌”北美留学生日报‌‌“更敢于涉足‌‌”硬新闻‌‌“。

‌‌”北美留学生日报‌‌“主要立足微信公号,每天会推送五到六篇文章,除留学生相关信息外,还有大量美国主流新闻的内容。其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量一度达到六万左右,最高阅读量可达十万以上。由于紧跟热点,内容浅显,这个号迅速成为了许多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了解美国政治新闻的主要来源。

‌‌”北美留学生日报‌‌“的主编林国宇本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读会计学,2012年毕业之后加入加州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大陆全民创业大潮席卷社媒平台,林国宇辞掉了‌‌”实在太无聊‌‌“的审计工作,全力投入创建‌‌”北美留学生日报‌‌“的账号。

无论是平台的构想,还是采编的方式,北美留学生日报都更接近传统媒体。林国宇称:‌‌”我们会用‌‌‘Google Alert’、‌‌‘微博热门’、‌‌‘百度指数’等工具每天抓捕网络上的热点,扫一遍‌‌‘大媒’(路透社、纽约时报、CNN 等),然后尽量在写文章过程中把争议的双方都表现出来。‌‌“

‌‌”编辑的角色不是核实,而是提高爆点和可读性‌‌“

然而,作为千万人摄取海外信息的主要窗口,‌‌”搬运号‌‌“的信息质量引发了大量争议。

一位中国籍美国新闻工作者称:‌‌”在美国大选期间,英文世界内的许多低质量内容、甚至包括假新闻网站上的内容,都被营销号不加筛选地包装成新闻大量进口。像‌‌‘Spirit Cooking’(‌‌‘邪教门’)、‌‌‘希拉里暗杀官员’等消息,在美国只被当做花边新闻传播,大媒体大多并没有报导;而中文世界里许多营销号都添油加醋把它当做当天新闻头条,给很多人留下了‌‌‘希拉里那边稀奇古怪的负面新闻很多,不可能全是假的吧’的印象。‌‌“

北美留学生日报也出过错。2016年8月31日,该号刊登了一篇题为《面对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芝加哥大学校长站出来,反对言论控制》的文章,翻译芝加哥大学校长Robert Zimmer 的文章‌‌”Free Speech is the Basis of a True Education‌‌“(言论自由是真正教育的基础)。

然而,很快就有网民指出,这篇文章在翻译过程中被添油加醋,原本克制的行文被改得更具煽动性,‌‌”探讨言论自由对教育的正面影响‌‌“被翻译成‌‌”反对政治正确‌‌“。勘误者认为,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迎合一些留学生反对政治正确的情绪,博取更高的阅读量。

曾经在北美留学生日报担任编辑的天天(化名)称,由于从业门槛低,许多没有新闻经验的人担任了为大量中国人提供新闻的工作。‌‌”基本上这个工作谁都可以做,会英文就行,也确实什么样的人都在做。‌‌“

当缺乏专业训练和经验的写手和编辑,遇上了迅疾巨量的新闻信息流,就常常为了抢时机和博眼球而牺牲质量。‌‌”因为翻译错误被要求重翻的可能性很小;编辑担任的角色不是检查事实,而是提高文章的‌‌‘爆点’和可读性。如果原文是某校学生受到‌‌‘性侵’,编辑就会把题目改成‌‌‘强奸’。‌‌“天天说。

除了对内容编辑的不严谨,‌‌”搬运号‌‌“对于搬运来源也常常掉以轻心。

传统媒体一般会以可信度(credibility)和原创性(authenticity)等原则来选择和查核信息源,而‌‌”搬运号‌‌“们更倾向于根据趣味和可读性来选择。这导致‌‌”参考链接‌‌“列表中常常出现豆瓣、文学城、知乎、Reddit等网络论坛,或《每日邮报》(Daily Mail)等不严肃的‌‌”小报‌‌“(tabloid)。

2016年2月,《每日邮报》因为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误导等问题,被维基百科列为不可信赖的消息源,然而这不妨碍坐拥千万粉丝的‌‌”英国那些事儿‌‌“以《邮报》作为大量文章的信息来源。

2017年3月13日,‌‌”英国那些事儿‌‌“发布一篇关于苏格兰独立公投的长微博,用戏说的口气把政治斗争称为‌‌”英剧‌‌“,并代入英国首相Theresa May 的口气揶揄苏格兰‌‌”熊孩子装完逼就想跑‌‌“。然而在长微博下面只有三个草率的链接作为‌‌”参考资料‌‌“,其中两个来自英国著名小报《镜报》,另一个来自《每日邮报》。

对于‌‌”搬运号‌‌“提供信息的可靠度问题,‌‌”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林国宇对端传媒记者解释说:‌‌”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在防火墙上搭一个梯子,让大家知道美国现在在讨论什么。我们会做到展现出每一个争议的双面性;但是我们时间能力都有限,不一定有能力辨别哪一面是正确的;只能说把两面都展示给读者,让大陆民众自己做出判断。如果有人被误导,我们只能说十分抱歉,但是人总是会看到自己想看的。‌‌“

而‌‌”英国报姐‌‌“对端传媒记者表示,‌‌”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会努力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主动去迎合主流的观点、放大一些情感。但是我们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去刻意站某一个观点;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同时,她选择对比较专业的题材敬而远之:‌‌”不能通过现查资料来教育读者,这个很不负责任。‌‌“

投资者的思路:更多的信息本身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内容操作远远及不上严格新闻规范的‌‌”搬运号‌‌“,却非常受投资者青睐。

2016年2月25日,‌‌”北美留学生日报‌‌“宣布,已于2015年12月份获得Pre-A 轮1000万元投资,由留学服务公司‌‌”小站教育‌‌“领投,兼做时尚博主和海外导购的‌‌”北美省钱快报‌‌“等上轮参与投资的公司跟投。

一个‌‌”海外信息的搬运工‌‌“,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因为流量。

这些‌‌”搬运号‌‌“能够迅速量产吸引点击率的内容,坐拥大量粉丝,而且这些粉丝会为了源源不断的有趣内容存留在平台上,形成巨大的流量,而流量正是广告主愿花重金购买的。如此,通过这些‌‌”搬运号‌‌“,就能搭建‌‌”内容—读者—广告‌‌“的利益链。

林国宇称:‌‌”内容当然耗费大量精力,但并不是目的;我们靠团队化的生产机制生产出内容是为了把留学生这个指数型增长的群体留在我们平台上,这样我们的商务团队可以对接留学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甚至可以帮助本土公司出海。‌‌“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传播学博士方可成认为,这种商业化模式下的内容生产,对信息市场将产生大量负面影响。‌‌”资本推动的‌‌‘内容创业’热潮在很大程度上以流量为导向,流量意味着估值,而信息的质量、价值、准确性则不是资本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此前,推动译介工作的多是媒体机构,它们对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看得很重。‌‌“

方可成表示:‌‌”我最期待的是,新媒体领域的投资人能够在做投资决策时既考虑经济收益,也考虑社会责任。以流量为导向、无视信息质量的风气,就如同以GDP 为导向、无视环境污染一样,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给‌‌‘内容创业’的大潮抹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但在投资人的眼中,信息质量未尝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就算‌‌”搬运号‌‌“带来的信息中有‌‌”次品‌‌“,只要整体有增值空间,就已是好事。

‌‌”信息质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学界所认为符合新闻标准的信息如果没有传播性,只能‌‌‘酒香可惜巷子深’,也是没有价值的,‌‌“一位内容产业风险投资者对端传媒记者说,‌‌”信息的价值在于有它和没有它之前的差异;‌‌‘搬运号’迅速把大量海外信息以可以趣味、门槛低、可以病毒化传播的方式搬运进大陆,开阔了很多人的眼界,激发了一些有价值的讨论,我认为总体是好事。‌‌“

另一位投资者认为,‌‌”搬运号‌‌“归根结底是特定阶段市场的选择,中国读者要先吃饱,再来谈吃好:‌‌”要相信市场机制,自由竞争自己会让这件事改变。中国大多数人以前信息摄取量不足,互联网时代好歹先能看到一些东西了,然后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在升级,随之会有供给端升级。我知道有投资人也在寻找内容消费升级的投资机会。中国读者整体素质提升到美国日本的程度需要的不是几年,而是一两代人,急也没用。‌‌“

读者评论摘抄:

55665小时前

相信市場機制XDDDD

自傳播成為一門學科,近百年的傳播史已經表明閱聽人大幅往速食方向走,源頭自己不提升是在講什麼屁話?

可笑的人人5小时前

困在牆內的人看外面風景,站在外面的人看牆內風景。。。

muyudada6小时前

有影响力的自然会被列为监管对象不然早就被扼杀在萌芽即使站在抄袭之上搬运信息也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除非你能达到类似参考消息的作用

beesiege7小时前

靠墙发财者必然和党国合流,真恶,可死于万仞之夏

Gu14小时前

生活在墙内,我从来不信这种东西。。。

WildCat16小时前

讽刺的是,一些反对信息搬运的人还活在墙内。而某国那些事儿的博主已经翻阅长城,在大陆和英国都拥有价值过百万的公司。

moewdown21小时前

而且在新浪维稳之下还能存活的大v,当然是制造某党喜欢的舆论了。

moewdown21小时前

微博上所有粉丝多的号都签了公司,它们的微博,评论,点赞背后都是金钱交易啦。至于可信度,你也看到了这些流氓的逻辑了:‌‌”被误导我们也没办法,反正我不误导你也是这么想的‌‌“。大陆互联网的环境真的非常糟糕。

等退休的神奇女俠22小时前

‌‌”但是我們時間能力都有限,不一定有能力辨別哪一面是正確的‌‌“,典型流氓做派。

牆奴22小时前

向來不支持這種信息搬運。如果有對牆外信息的需求,應該自己親自翻牆去瀏覽。可以給鏈接,也可以教翻牆方法,但絕不能嬌慣伸手黨。如果自己沒有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就只能成爲信息的奴隸,而不是合格的信息消費者。在取得信息的成本極爲低下的當代,懶惰不能成爲無知的藉口。

Welkinz昨天

北美留学生日报真的越来越低质,以前我还觉得有一些硬资讯,后来越来越多小报体各种不准确

Derrick昨天

剛剛訂了北美留學生日報

大低質了

還煽風點火

Brunhild昨天

墙本身并不完全在于阻隔信息,也在于对某些话题形成不言自明的舆论导向。按照内地官媒的说法,叫做‌‌”站稳立场,选对角度‌‌“。

搬运号本身的趋利性导致它同时在意话题的‌‌”安全性‌‌“和‌‌”煽动性‌‌“,前者让它可以长久生存,后者可以让它获取流量变现。而在大陆,没有什么比顺着官宣的步伐更加安全和煽动的了。美选期间,大大小小的相关公号都会直接间接收到通知,关于相关报道的引导方向,违背者轻则删文重则删号。面对这样并不明晰,又事关政治的要求,搬运号的选择不言自明。

文中林国宇将自己的可靠性归咎于能力不行,并非如此。他自称是防火墙上的梯子,其实不过是墙上的一面滤光镜而已。被过滤的阳光温暖地照进鲁镇祝福的空气之中。

Spher昨天

这种自媒体要是不偏不倚,不跟风主流,恐怕难以坐大吧,这就是现实啊

robelus昨天

除了有墙以外,还有一个致命伤就是不懂英语。现在中国人年轻一代的英语程度在东亚都算差的,跟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更不能比。和中国英文程度类似的南美洲诸国则是不但无网络审查,而且各国国民之间往来无语言障碍也无需护照,仅凭身份证即可入境。

不懂英文也无相同文化背景的后果就是大量中国网民翻墙后习惯性去fb给蔡英文洗版或者在youtube上跟港台人互骂,要不然就拉帮结伙打网游。这样的人要是读新闻则更不可能选择国外的了,因为只要‌‌”台湾‌‌“和‌‌”中国‌‌“两词分开出现在一个文章里,就慷慨激昂到想砸键盘。

所以这样的自媒体存在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又想到王尼玛的那句名言:‌‌”墙的存在,不是防止我们,而是保护脆弱的你们啊!‌‌“

jasonz04昨天

翻譯這個東西很少不帶私貨的,英文本身和翻譯出來的國語相信會有區別的。至於加什麼私貨,嘻嘻。

至於北美吐槽之類的,我之前說這是小站教育的產業還有人不信,這總要相信了吧?

Bd昨天

看到标题就想到了‌‌”译读‌‌“‌‌”译者说‌‌“这两个公众号,没想到讲的却是北美留学生日报这种……

Matth昨天

看看人民日報多次轉載英國那些事兒和英國報姐,就知這些自媒體中立的限度了,感覺已成為微博共青團下屬的年輕娛樂版了。誠然,在國內創一番事業,‌‌”政治正確‌‌“會更順風順水。樂天就是一個反例。

koncharl昨天

有选择性地挑选信息,加以选择性的改动,要是在xx,早就高射炮处决了!

Brunhild昨天

北美留学生日报整个美选期间,不断地造谣歪曲夸张信息。除了文中所述,记得还有一次把纽约时报白纸黑字的文章翻反一个意思堂而皇之地登出来。

Bug233昨天

看到方可成跟北美吐槽君出现在一篇文章里觉得挺讽刺的……后者对前者泼的污水让人印象深刻

winghearn昨天

生財有道並不反對以這種方式盈利但是這種現象也說明了中國人的問題所在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梯子而不是更多的經過處理後的果汁更何況這些果汁有很多都是用爛橘子榨出來的

令人唏嘘昨天

有時也真覺得好笑還探討什麼譯介的‌‌”信息質量‌‌“要沒有墻這些問題的討論根本也就不會存在

Sfumato昨天

大部分搬运号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采用各种可信度较低的来源进行翻译,而且运营写手通过有意无意扭曲引用报道用词和事实去迎合内地网民大多数的口味,从而吸引更多转发吸收更多流量去做广告. 我并不认同文章中搬运号为自己采用不可信资料的辩解,他们并非对于引用资料掉以轻心,而是有意去寻找一些大部分人喜欢看的题材的可行性新闻去吸引流量. 现在微博自媒体,一个更加恶劣的行为是片面的有选择的采用一篇报道或报告的数据去支持自己的论点,让读者更难以察觉文章的真实性问题. 仅为吸引流量而通过造谣煽动网民的行为对市场的发展并无好处.

Giga昨天

客观搬运号少,多为为博眼球在翻译时添油加醋甚至造谣,以至于墙内形成了‌‌”不会翻墙的靠会翻墙的翻译获取(不确定真伪的)信息,再通过会翻墙的翻译证实(或证伪)信息‌‌“的中国内地特色社会主义循环。

BH昨天

曾经一度在微博上关注‌‌”英国那些事儿‌‌“对里面讲述的东西信以为真,直到有人踢爆这种营销号所发布的‌‌”新闻‌‌“所引用的信息源不可信,并且将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在其中,很容易让人看了以后觉得‌‌”外国也不过如此,外国也是这么乱这么多社会不公‌”

想要了解真正客观的新闻,营销号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还是爬墙………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