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赤色利剑——苏联波波沙PPSh41式冲锋枪(2/2)

1942年,一名德国士兵手持波波沙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

2.旺盛的火力和可怕的高射速

波波沙的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分,远远高于它的对手MP40的500发/分。实战中波波沙的射速可以高出MP40将近一倍。

波波沙配有一个71发容量的大弹鼓,装备量是MP4032发弹夹的一倍以上。实战中敌我双方一发子弹的相差往往就能决定谁死谁活。而一倍的装弹量,说明波波沙火力的持续时间要长得多,说明因为更换弹夹造成的火力中断要少很多,更说明了二种武器设计思路上的重大差距:德军士兵要以血的代价为他们的设计师买单。

对于冲锋枪来说,使用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部分在50米内。士兵一般很少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而是概略瞄准的扫射。这种情况在斯大林格勒和攻占柏林等战场,表现的最为明显。实战中,双方的士兵只是朝着敌人的大概方向扫射,谁先能以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能够比较从容的超对方进行精确瞄准射击,谁就是获胜的那一方。

实战中,波波沙可以在5秒内把大弹鼓中的71发弹全部发射出去。也就是说在短短5秒钟内,喷射出的弹雨会覆盖波波沙瞄准的几平方米内的区域。在这区域里面的任何敌人,不太可能存活。这种高射速简直是无法形容的可怕。在很多近距离的遭遇战中,如果德国士兵遭遇苏军冲锋枪手的突袭,往往几秒钟内就死伤一大片,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

很多德国士兵在实战中很快意识到这点,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想法设法的搞到一支波波沙,为自己的生命多买一份保险。由于德军中自发装备波波沙的士兵数量很多,德军还曾经特地针对波波沙设计了一个型号MP41(r),让其能够发射德国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在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个德军小分队的二十多个人中,就有四五个士兵使用大弹鼓的波波沙冲锋枪。不用说,这些波波沙都是缴获来的。

3.可靠的持续射击精度

对于冲锋枪这类武器来说,由于需要杀伤集团出现的敌人,所以持续射击时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波波沙为了提高射击精度,采用了以下几个手段:仍然使用木制枪托,不使用铁制枪托。木制枪托虽然是整枪制造中最为费时的工序,但是它使得整枪射击时重心在枪的后部,防止射击中的枪身不平衡,增加了射击稳定。

波波沙枪管外面有一个散热筒,它的前端比后端长出一些,这使得枪管的上跳情况大为好转,一个很简单的设计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它还可以减少枪口的火焰并防止枪管过热。

除此以外,波波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它的枪机后面贴了一小块皮革作为垫子以增强射击时候的缓冲,这个设计在后期的改进型号上废除了。

波波沙的持续射击能力很不错,不会像AK47那样连续射击几枪子弹很快就会飞到天上。

PPSh41使用7.63mm手枪弹,在150米的距离上持续射击的精度还是不错的。当然如果比起单发和持续射击精度来说,波波沙比起苏米和MP40还是要差一点,但作为实战已经足够了。

苏联士兵一般使用波波沙做10发到15发的扫射,一次扫射可以对付三到四个集团目标。一个弹鼓可以持续这样射击5到7次,一个熟练的老兵一个弹鼓就可以杀死十多个敌人。

4.容易训练和容易保养

波波沙只需要概略瞄准和持续射击时稳定性很高,这样,即使新兵也很容易就能学会。

二战中苏联有866.84万名官兵为国捐躯,参加几次战役后的普通一线士兵的生存率很低。老兵伤亡快,就需要大量的新兵补充到前线。新兵们需要的是可以快速上手的武器,波波沙恰好符合这点。

波波沙还有一个苏联冲锋枪的特征,就是它的枪管和枪膛内侧都进行了镀铬处理。这种处理使得枪管的耐磨性增加,同时可以有效的防锈,它很好的提高了波波沙的使用寿命和射击精度,也降低了保养的难度。

这种设计在别国来看是非常奢侈的,不过苏联的哈萨克斯坦铬矿储备是世界第一,老毛子不在乎。

缺点

1.整枪较重

波波沙是二战期间冲锋枪中重量最重的,它的空枪质量3.64千克,装备弹鼓以后全枪质量5.4千克。

这个重量高出德国MP40和美国M3约1千克,高出英国司登2千克。不要小瞧这2千克的重量,对于一支冲锋枪来说多出1千克就已经很多了。毕竟普通的冲锋枪的空枪不过3到4千克。

较重的重量也让持续射击的苏联士兵比较容易劳累和射击动作变形,尤其在行动间射击和蹲态射击,毕竟长时间手持一支重10斤的冲锋枪也是很累的。

2.弹药消耗量大

由于射速过快,和采用71发弹鼓等原因,波波沙在实战中的弹药消耗是很惊人的。

苏联在二战四年中消耗子弹高达170亿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波波沙耗费的。这个数字,是中国八年抗战耗费子弹数量的十倍左右(17.09亿发)。这样大的弹药消耗量,是一般中小国家所不敢想像的。二战后期,苏联后勤系统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他们使用自身的运输车辆已经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只得在占领区使用大量缴获的德军车辆和征用民间车辆。

波波沙弹药供应是后勤部门沉重的包袱,大大加重了军工系统的负担。

和各国冲锋枪的较量

德国MP38/40冲锋枪在射速,火力和持续射击能力上都大大不如波波沙,虽然有后座力小,射击精度高的特点。冲锋枪毕竟不是突击步枪,过高的精度是违背冲锋武器设计的最初思路的。况且MP38/40虽然也大量使用了冲压技术,但总体制造工艺还是较为复杂。

在整个二战期间生产不过120万支,仅仅约为波波沙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数量是无法有效满足部队的需要的。

美国汤普森冲锋枪在火力(700发/分)和持续射击能力上倒是和波波沙比较接近。不过它的制造工艺是二战中最为复杂的,生产速度也很慢。由于制造工艺复杂,该枪单枪造价非常的高。在1939年,一支汤普森冲锋枪单价为200美元,是波波沙的7到8倍。二战后期,虽然汤普森冲锋降到单枪70美元的价格,仍然比波波沙高出一倍有余。这种高级玩意也只有富裕的美国佬才能大量装备。到了战争后期连美国人也承受不了这样高的价格,装备了价格低廉且容易大量制造的M3冲锋枪。该枪在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200万支。

英国司登冲锋枪完全是英国人由于战前忽视冲锋枪,之后应急发明的武器。该枪性能平平,根本无法和波波沙相比,它火力较弱和MP38/40大体相当(550发/分),实战中射击精度很一般,直弹夹由于设计上的缺陷经常卡壳,同时还有令人无法忍受的频繁走火的可怕问题。司登的唯一的优点在于和波波沙一样的结构简单和容易生产,二战中仅有47个零件的司登甚至可以在自行车生产车间制造出来。整个二战期间一共生产了400万支。

另外诸如可以上刺刀的日本百式冲锋枪之流,其性能和生产能力都无法和波波沙做比较,恕不多言。

在中国

50年代的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除了接受苏联援助的60个师的装备以外,自己也仿苏联装备自产了一批。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波波沙冲锋枪,中国方面的名字是50式冲锋枪。

中国的50式冲锋枪和苏联的波波沙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适应中国工业技术比较落后,所以取消部分铆接工艺,而采取了焊接。

同时由于弹药供应和中国士兵负重能力的问题,50式冲锋枪没有采用过71发弹鼓(北朝鲜军队则使用过),而是使用弹夹。

需要说明的是,波波沙由于外形极为威猛,成为很多英雄人物的持枪照片。这里就包括雷锋同志。

在整个二战期间及战后,苏联和其他各国一共生产了1000万支波波沙。直到今天,该枪也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经典。

谁是二战中最精良的冲锋枪?毫无疑问是芬兰的苏米,不过该枪一共只生产了8万支,根本无法和各国主力冲锋枪相比。

真正二战冲锋枪中的霸主,毫无疑问是苏联的波波沙。该枪是整个二战期间最经济,最实用,最有效的武器。

PPSh41性能参数: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