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王安石骑驴

熙宁九年,忙了一辈子改革,下野之后骤然无事可做的王安石到南京钟山闲居,出门的时候,骑驴。当宰相的时候,出门有公务用车,非马即轿,驴是不能骑的。即使有心,也不行,骑驴会失了领导身份。

早在隋朝的时候,驴子被唤作“劣乘”,地位极低,有钱势的人家即使不骑马也驾牛车,只有家境破落才会“去马而驴”。隋文帝在发生饥荒时出资购买大批驴子,分派给贫民,供老弱病残孕骑着逃难,驴子的地位仅此而已。

若是必须给驴子找出一段光辉岁月,也不是没有,得上溯到汉代。有学者称中国的驴是在汉代时从中亚细亚地区引进的,物以稀为贵,那时驴子是时尚和高贵的代言。所以,汉灵帝喜欢自己亲自驾驶驴车“驰驱周旋,以为大乐”,享受驾驶的乐趣。一段日子里,朝中权贵纷纷效仿,导致驴价借势飙涨,直追宝马良驹的价格。不过,随着驴子供给量的增多,很快便风光不再。

唐朝人大大咧咧,不太讲究,骑驴子的人很多。李白曾醉酒骑驴途经华阴县,遭到当地官员的盘查,放言“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杜甫在迈入而立之年特别是到长安求官之后,开始了骑驴生涯,他自称“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其实也就骑了十来年,“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之句说明老杜为了当官,成天骑着驴四处拜会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着实费了不少工夫。贾岛著名的“推敲”故事来自驴背上的忘我思索。李贺骑笨驴、背破囊,四处搜集写作素材,“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李杜贾贺四位诗人选择驴做代步工具,各有情由。相通之处,大约是驴子低调不惹是非的形象让一干文人对其颇有好感,加之驴步子慢,特别契合文人悠闲自在的精神状态。当然,官员也有热衷骑驴的,比如宰相李泌,还曾因笨驴受惊几乎发生交通事故。

唐代官府饲养官驴,类似公车,供执行一般公务使用,遇到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到老百姓家里借。为了确保百姓权益不受侵犯,朝廷专门用《唐律》就此做专项规定:借驴每天须支付三尺绢作为补偿。

唐文宗的时候,社会上有了租驴业务,骑驴走二十里地,一口价,不打表,五十文钱。从业者称为赁驴小儿,一般都是半大小子,全程陪同,形同出租车司机,抵达目的地收完费用再把驴牵回去。如果所在地客流众多,租驴需求旺盛,还可以继续开展业务,省得空驶回去。

宋朝著名的骑驴客,除了王安石,还有陆游。陆大人从抗金前线被迫返回成都,骑的就是驴,途中写下诗句“细雨骑驴入剑门”。之所以骑驴,绝非陆大人没有马骑,而是他表达心里不爽的行为艺术,用骑驴无声地抗议领导不让自己直接参与抗金战斗的决定。

王安石骑驴,和陆游的状态差不多,二位爷都属于中了现实的内伤,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自己挤兑自己。衣食无忧之后,人生主要面对的难解问题全都挤在脑袋里练习排山倒海,满腹的忧思把他们雕琢成了琢磨先生,骑在驴背上晃晃悠悠走哪算哪正好随着性子继续琢磨。

所以,当王巩前往拜见王安石,正赶上骑驴出门,便问:王老去哪?家里人答:家丁在前牵驴,去哪听家丁的,家丁在后偷懒,往哪去全凭驴高兴。

人到了这个份上,去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去走走,走在这繁华的街上,寻找该去的方向,走在这繁华的街上,寻找曾经有过的力量。

2013-04-26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