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抗战名枪盒子炮——毛瑟军用手枪(1/2)

说起盒子炮,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

盒子炮在中国的辉煌

盒子炮是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的一种称呼,除了这个称呼以外,中国人还称它为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等等。

在被苏联托卡列夫手枪所取代(54式手枪)之前,盒子炮是每个中国军人梦想拥有的珍宝,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从清末革命党各次起义,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双方装备的大量的盒子炮。

根据毛瑟公司的统计,它在40年内生产的盒子炮约有100万只,其中至少百分之七十,也就是70万支销售到中国。

盒子炮的单价是2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到上万元人民币),价格远远超过普通手枪的几美元。

毛瑟公司认为:中国人在40年内,用于购买盒子炮、途中运费、中间商提成、贿赂外国官员的总费用,超过一亿美元。

作为一个贫穷的国家,一亿美元是个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是中国人太傻,才大量购买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吗?

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两个民族,盒子炮能够在中国大量使用的唯一原因,就是它完全值这个价格。

简介

盒子炮并不是毛瑟本人的作品,是由在毛瑟兵工厂工作的费德勒三兄弟发明的。

盒子炮的设计始于1893年,在1895年3月15日完成样枪设计,它发射毛瑟兵工厂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

盒子炮的主要结构及原理: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闭锁卡铁起落式,弹匣供弹,枪管内刻有6条右旋膛线,并首次采用了空仓挂机机构。这些结构原理的发明,使毛瑟自动手枪的功能比起当年的同类手枪更为完善。

枪是费德勒三兄弟发明(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的,但根据德国法律,该枪的专利仍然是毛瑟工厂申请的。德国个人不得申请类似的专利,所以该枪还是冠以毛瑟的名字。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命名为M96式7.63毫米毛瑟军用手枪,全称为“M1896式7.63毫米毛瑟半自动手枪”也称为菲德勒半自动手枪(Feederle)。

盒子炮面世的时候,各国的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左轮手枪,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军事作战。

半自动手枪的威力大、射程远、重新装弹快、制造也比较容易,更符合军事作战的需要。在19世纪末期,半自动手枪还是新事物,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使用它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本人是军火界的资深老手,深知任何一款手枪想要真正的成功,必须成为至少一支军队的制式手枪。遗憾的是,毛瑟使用了一切的政治和商业手段,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只在1899年,意大利海军装备了一小批盒子炮。

另外就是一战时期,德国陆军购买了13万把盒子炮。这就是盒子炮在欧洲大陆唯一的大订单。

德军官兵对盒子炮的反映很好,认为它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手枪。只是,由于盒子炮的价格太高,就算是顶尖军事强国也无力大量购买。

直到1939年盒子炮停产,它尚没有成为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军队的制式武器。

盒子炮结构精密细致,对加工设备和技术工人的要求很高,光是工序就有几百道,和普通的手枪有很大差别。毛瑟公司为了保留手枪的生产能力,耗费巨额资金保留了生产流水线和一大批技术工人,却没有什么订单,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照常理来说,一个型号的手枪如果无法获得军方订单,单纯依靠民间的订单维持,那只能缩小生产线,降低成本。

为什么毛瑟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因为他有一个大金主,就是中国。

在中国辉煌的原因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盒子炮并不是一种很优秀的手枪。

它的价格过高、重量较重、外形较大。做手枪威力过大,做步枪威力又过小,性能不上不下,不高不低,总之一句话——不适合欧洲和美国部队的需要。

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该枪的价格过高。

那个时代,普通的转轮手枪不过几美元,而盒子炮为二十五美元。

一个国家军队装备手枪,动辄就是五到十万把。即便富裕的欧洲国家也承受不了盒子炮的高价格。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却能承受,还造就了盒子炮在中国的辉煌。

自1920年中国军阀混战爆发后,世界各国就对中华民国进行长达10年的军事禁运,上到飞机大炮,下到步枪子弹,无一不在禁运的名单中。

中国工业系统薄弱,勉强可以造一些步枪和步枪的弹药,至于连射武器是很难造出来的。

中国各派军阀交战时,以大量乱七八糟的步枪和少量机枪为主,自动武器非常的少,近距离的火力极弱。

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奉军张作霖的部队,有着中国最大的奉天兵工厂,仍然没有实现步枪的完全自产。奉军每年需要出巨额资金通过军火商(大部分是日本人),从捷克、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非官方渠道购买步枪。

步枪是中远程火力支柱之一,老式步枪尚且装备不全,那么属于先进玩意的自动武器就更别说了。

控制富饶东三省的奉军都搞不定自动武器,其他军阀自然更惨。诸如四川军阀部队主要使用自产的垃圾步枪,子弹出膛都不走直线。贵州军阀更惨,一部分士兵连枪都没有,必须手持大刀长矛作战,被称为徒手兵。

至于陕西、青海、宁夏这些军阀部队的武器更是吓人。宁夏军阀有一些是清朝末年的手枪,诸如九响棒棒之类。这些枪的年龄,比持枪者祖父的年纪还大。

陕西军阀的步兵,还曾拿着打猎的鸟枪土枪上战场。

北伐期间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由苏联专家重点装备和训练。这样一支人和枪都超编制配备的部队,一个团2000多人也只有几挺重机枪,十几把花机关枪(德国造MP18冲锋枪)而已。

一旦双方军队杀到了近距离,步枪和机枪就很难发挥威力。步枪的射程太远,威力过大,穿透力强,射速又太慢。机枪射速满足要求,毕竟数量太少,子弹威力也太大。机枪一般需要两个人操作,也不适合近战。

近距离的火力严重不足。抗战和内战,中国军队的作战仍然把刺刀拼刺,大刀搏杀这类肉搏作为撒手锏。

显然,这是不得已的办法。

精明的中国军阀们都认为,部队极度缺乏近战的速射武器。如果哪支军队能够装备这种武器,它就能在战场上大大占据上风。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购买冲锋枪或者卡宾枪。不过此时世界上并没有成熟的卡宾枪,而中国自己生产不出冲锋枪,只能向外购买。

可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军事禁运还是比较严格的,一切进攻性武器(包括机枪和冲锋枪)都不得卖给中国。

官方军售不行,那通过走私行不行?根本不可行!

当年,冲锋枪在全世界也属于先进且稀少的玩意。直到一战结束时,欧洲大国也仅有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国家装备极少量冲锋枪。原产国都没有多少,你还怎么大量走私?

走私到中国的冲锋枪非常稀有,堪称军队的宝贝,比冲锋枪手的生命还重要。

买不到,也造不出冲锋枪,近距离作战就只能靠拼刺和舞大刀了。

要知道,肉搏战中双方的伤亡都是1:1。所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打法是得不偿失的,特别不利于优势一方。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本文的主角——盒子炮,就意外的满足了这个需要。

欧洲人认为手枪是防御武器,手枪并不在武器禁运名单中。

就像猎枪一样,只要中国人有钱,从国外购买多少把都是可以的。

老外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销售到中国的手枪,无论左轮手枪,还是半自动手枪,它们确实是防御性武器。

左轮手枪的威力小,美军在菲律宾对付当地土著时,往往要三四枪才能击毙一名敌人;射程近,大部分只能在25米内有效击中对方;装弹量少,更要命的是重新装弹速度非常慢。左轮手枪根本不适合做军用武器。在一战以后,除了英国以外,它就全部退出各国现役。

另一类的所谓撸子枪呢?这些枪虽然比左轮手枪更适合军用,但射程也很近,一般不超过25米,到50米就为极限;枪的精度不高,优秀射手也没有把握命中50米的目标。

换句话说,这些手枪精度差、火力弱、射程近、持续火力更弱,用作军官自卫还算勉强,根本无法作为军用进攻性武器。

有意思的是,以上的这一切,被盒子炮彻底推翻。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