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四川六四天网黄琦看守所中病况堪忧

律师、友人及访民在绵阳看守所(微信图片)

据维权网等消息,中国民间维权网站“六四天网”创办人黄琦的代理律师及友人,星期一前往四川绵阳市公安局和看守所,要求会见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罪被逮捕的黄琦,并为罹患绝症的黄琦办理保外就医申请,不过都遭到拒绝。

去年11月28日被抓捕的人权活动人士黄琦的代理律师隋牧青,2月21日网上通报称,他和黄琦的另一位律师李静林,在成都良心作家谭作人等人陪同下,20日上午前往绵阳市公安局国保支队,要求黄琦案经办人依法介绍案情,希望会见,并为身患肾炎绝症的黄琦申请保外就医。由于黄琦罪名涉及所谓的国家安全,因此会见必须要得到警方批准。

隋牧青表示,办案国保简介称,2016年4月,六四天网发布了一份绵阳某部门提到六四天网负责人黄琦的文件,内容主要是四川省某党政领导人表示要打击黄琦。有关部门后来鉴定称,该文件为绝密。

隋牧青表示,律师提出,对给黄琦定罪的文件的定密存疑,因此对抓捕黄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存疑;希望获准会见黄琦,了解更多案情细节,同时,黄琦早就已确诊罹患绝症,多年来每日服药9次,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亟需住院治疗,无论其罪与非罪,警方应恪守人道,尽快为黄琦办理保外就医。

国保表示,辩护律师可出据一份法律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同时希望律师相信政府和警方的公正,相信警方会依法办案。

隋牧青表示,两位律师下午再赴绵阳市看守所,查询黄琦健康状况及是否得到适当医治情况,但遭所方拒绝,同行的黄琦友人和几位访民为黄琦送药也遭拒绝。所方只接受谭作人等为黄琦存款和送衣物。

中国民间维权网站“六四天网”创办人黄琦(网络图片)

黄琦主导的六四天网去年4月6日发出一条“四川省公安厅定下打击天网黄琦方案”的报道。该文称,2016年3月中旬,绵阳官员透露,六四天网是国外网、反动网,专门把中国的丑事发到国外去,让外国人看笑话。省委书记王东明己下命令,指示绵阳公安收拾黄琦等。报道还称,当天凌晨,知情人发来一份绵阳市未盖章的文件,其中谈到借助省厅打击六四天网负责人黄琦。

黄琦的律师李静林星期二对美国之音表示,当局针对黄琦所谓“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所涉及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完全是为打压黄琦而事后编织。

他说:“就是那么一个打击黄琦等人方案的泄漏,其它也没有什么机密。这是中国特色,就是事后,认定那一级的职权单位可以追认为机密,他这次追认为绝密的。那问题在于,人家拿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他怎么知道你会把它追认为绝密,从而他提前泄露国家机密呀,是不是?所以,你追认为绝密,你只能是以后再去保密,而不是在它还没有成秘密之前,作为普通公民就有为你保密的义务。没有为你保密,就要负法律责任,这是荒谬的。”

据报道,黄琦2011年第二次刑满出狱后,被检查患上罕见的急进性肾炎,死亡率很高,医生预估的存活期为5到10年。黄琦不仅没有放弃天网,开始按医生的要求休息,反而每天投入十几个小时,有时近二十个小时,为民众维权。

李静林律师表示,看守所的饮食和医疗条件都对黄琦的病情是极大危害,担心他可能随时出现不测,因此强烈希望当局能以人道主义出发,让黄琦保外就医。

李静林:“看守所的伙食标准,最多只有清汤煮白菜,这怎么能够作为那种有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人的饮食标准呢?”

记者:“他还要吃药,就他特殊的药?”

李静林:“哎,对呀。所以说,它看守所的条件是完全办不到的。”

记者:“会不会你们担心他会出现什么不测呀?”

李静林:“这个事情我们担心呀。所以我们跑到看守所去,要求见看守所领导,请他能够介绍黄琦的治疗和伙食情况,但是值班领导拒绝呀。”

在53岁的黄琦去年被捕后,国际人权组织“无国界记者”曾发表声明,呼吁立即释放他,并对他的身体健康状况高度担忧。而国际特赦组织也呼吁各界公开致信中国公安部长郭声琨及四川绵阳市公安局等部门,要求确保黄琦免受虐待,并遵循国际标准,提供适当的医疗救助。

黄琦与前妻1998年成立“天网寻人事务所”,1999年设立“六四天网”,开始登载各种批评时政的文章,引发当局不满,随后查封网站。2000年4月,天网在美国一家网络服务商帮助下重新开张。同年6月3日,黄琦被逮捕,近3年后,才被成都中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5年。

黄琦被捕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等国政府和大批国际组织表达抗议。无国界记者和法兰西基金会2004年6月授予黄琦“第2届互联网自由奖”。黄琦出狱后,先后获得第六届中国人权青年奖、赫尔曼.哈米特奖等。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黄琦积极参与救灾,同时为地震中死亡学生的家长提供帮助,在网上撰文揭露“豆腐渣”工程。黄琦当年6月10日晚被身份不明的人强行塞进一辆汽车带走,7月被以“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起诉。2009年11月23日被判刑3年。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