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4:豫中会战之汤恩伯部大突围-三(4/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零四(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二十一)

但日军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直到1939年南昌会战,才使用100多辆坦克单独编组冲击南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战果,冲垮了国军整体防御。

到了1942年的缅甸大战,日军才再次利用装甲部队单独编组,包抄中国远征军侧后,切断了我军退路,导致我军崩溃。

不过,从1939年以后,国军退入适合防御的湖北湖南山西浙江等省,让日军坦克部队根本无法使用。

别的不说,在湖南,日军坦克部队就是寸步难行,甚至步兵行军都很困难。

所以,虽然日军已经意识到坦克部队的重要性,并且在将全部3个坦克师团中的2个放在中国,却没有什么施展拳脚的机会。

此次却不同,豫中会战的河南省中部全是平原和公路,非常符合坦克作战的需要。

于是,日军将强大的坦克第3师团调动到豫中来,一共集中了690多辆坦克装甲车,其中坦克200多辆。

单单一个坦克第3师团1万多人,恐怕汤恩伯将自己12万主力全部拿来,也无法在平原吃掉它。

1942年,日军组成了3个坦克师团,也就是德军的坦克师。

其中,坦克第3师团部署在内蒙古的包头地区。

坦克第3师团很强大,满员为1万4000人,下辖2个坦克旅团(每个旅团下辖2个坦克联队)、1个机动步兵联队、1个机动炮兵队、1个搜索队等等。

此次豫中会战的头号目的,是为了围歼嵩山地区的汤恩伯集团12万人,就务必需要能够快速包抄合围的部队。

而日军骑兵旅团战斗力较弱,根本不是汤恩伯精锐部队对手,那就只能依靠坦克师团了。

在计划豫中会战之时,日军就早已决定使用坦克第3师团。

自然,坦克第3师团并没有全部赶到。它的第5旅团第8联队,已经赶赴太平洋战场拉布尔救急。第12联队还要留在包头,对付绥远地区傅作义的塞外苍狼第35军。

所以,此次参加豫中会战的为坦克第3师团一部。即便如此,坦克第3师团也相当惊人了。

参战部队序列:

师团司令部(师团长:山路秀男中将)
坦克第13联队(联队长:粟栖英之助中佐)
坦克第17联队(联队长:渡边谦太郎大佐)
搜索队(队长:福岛甚三郎中佐)
机动步兵第3联队(联队长:吉松喜三大佐)
机动炮兵第3联队
机动工兵联队
反坦克炮队
防空队
维修队
野战医院
伤员输送队

13和17这2个坦克联队是作战主力,装备大量坦克装甲车。

每个坦克联队有1000多兵力,下辖4个坦克中队,1个自行火炮中队,由一个95式轻型坦克中队,三个97改中型坦克中队,一个97式中型坦克中队和维修中队组成。

每个坦克联队,装备各类坦克73辆,其他车辆27辆。

73辆坦克尚且其次,大家可以看到,除了1个95式轻型坦克中队以外,其他4个中队均是强大的97改和97式中型坦克。

可以说,这是目前日军最强有力的坦克部队。

机动炮兵第3联队,负责提供火力支援,兵力高达1500人。它由1个机动野炮大队(90式75毫米野炮12门)、一个机动榴弹炮大队(91式105毫米榴弹炮12门)和维修中队组成。

该炮兵联队,共装备24门大口径野炮,全部都以汽车拖拽,实现了摩托化。

机动步兵第3联队,负责步坦协同作战。该联队兵力高达3000多人,下辖3个大队(每大队有3个中队和1个重机枪中队)、一个联队直属的山炮中队(41式75毫米山炮)和整备中队。该联队共配属坦克22辆,各类车辆280辆。

搜索队则负责突袭、侦查、警戒。兵力虽只有700多人,却受过更加严格的训练,是精锐部队。搜索队由2个95式轻型坦克中队、1个97改中型坦克中队、1个乘车步兵中队和维修队组成,拥有坦克50多辆。

另外,还有1000多人的防空部队,下辖6个高射炮中队;工兵队1100多人,下辖3个中队;反坦克炮队340人,下辖3个中队等等。

坦克第3师团虽没有都来,却也有1万2000多人参战,装备各种坦克200多辆,800多辆汽车,很可怕了。

为了坦克第3师团参战,日军花费了很多精力。首先就是用了几个月时间,冒着我军炮火和轰炸,修好了黄河铁桥。

此次第3师团的行动,是极为秘密的。因为一旦被汤恩伯发现坦克师团南下到河南,必然会高度提防日军从侧后的包抄。

所以,师团长山路秀男接到命令以后,高度保密。

直到战争开始前,山路秀男甚至没有把命令传达给联队长,只有师团司令部的人知道。

同时,为了隐藏行踪,山路秀男将师团先是转移到北平,对所有坦克装甲车进行大修维护。

期间,山路秀男做出种种假象,迷惑军统情报人员。第3师团配发了短袖的南方制服,似乎是要去广东广西作战,同时还准备了大量华南地图。

但即便如此,200多辆坦克的调动难以保密,汤恩伯很快还是知道了黄河北岸出现日军坦克的情报。

只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明知道日军坦克可能从邙山头附近的黄河铁桥突破,但也没有办法阻拦。邙山头的85军只有1个野炮营,他们尽全力对准坦克集结地发射了不少75毫米野炮榴弹。自然,这些榴弹对付坦克是无效的。

突破邙山头以后,日军集中10万大军,立即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击许昌。

此时,日军已经占得先机。许昌地区只有区区2到3万国军,如何是10万日军对手。

只要击破许昌,那么立即以坦克第3师团包抄国军侧后的临汝登封,将汤恩伯集团彻底切断在嵩山地区歼灭。

所以,邙山头战役以后,坦克第3师团立即高速南下,却遭受了行军的难题。

日军一大特点,就是做事很细心。对于这次长距离行军,师团长山路秀男有过精心准备。

除了所有坦克送到北平的野战兵器厂大修以外,他们还在北平野外进行长距离行军拉练。坦克单独越野长达30公里,完成了战前的最后准备。

不过,行军期间他们还是遭受大麻烦。

汤恩伯的部队在开战前,已经破坏了豫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公路。他们在公路上挖有很多长超过2米,深超过1米5的反坦克壕沟,这正好是日军坦克越沟的极限。

不过,这也难不倒日本人。此次日军调动了数量庞大的工兵部队,光是坦克第3师团自己就有工兵1000多人,装备大量机械化工兵设备。另外还有其他部队的大量工兵帮助。

所以,坦克师团沿途公路都被抢修好了。

即便如此,坦克师团仍然遭受很多困难。

老天爷也不帮助日本人。邙山头战役打响以后,豫中地区开始降雨。中国的公路大家都知道,当年是没有什么柏油路的,都是土路。下雨以后,土路就变为一些泥沼路。

自然,日军坦克还是可以在这种公路上行军的,只是速度较慢,而且对于发动机损耗较大,也更费油。

日军坦克的发动都是柴油机,本来是比较稳定的。但这一路行军中,频繁出现机械故障,发动机过热,磨损过重等等问题。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坦克第3师团没有能够赶上围攻许昌的作战。

坦克第3师团先锋,只参与了许昌保卫战最后的战斗,规模不大。

坦克第13联队第2中队的几辆97式中型坦克,参加了攻击许昌南关战斗,57毫米火炮击毁了南关的碉堡和城墙。

不过,攻击许昌并不是坦克第3师团的主要目的。

侵华日军之所以将关内唯一的坦克师团,从包头调到河南,目的是为了此时的大范围合围作战。

二战期间,一般来说步兵团旅一级的大部队,每日行军速度在30公里左右,超过50公里就是急行军,很少见了。这并非是人只能走这么远,主要是大量辎重需要运输,人走的再快也没用。

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切断美第9军退路。这属于特例,因为113师并没有携带辎重,只是轻装奔袭。这种阻击战一般只有一到二天甚至几个小时,根本不能持续长久。

而骑兵部队的行军速度比步兵快得多,团旅一级大约是每天行军40到60公里。不过,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却不强,这主要是有大量马匹需要额外照管,必须调动大量非战斗士兵加入部队,影响部队作战能力。而且骑兵部队难以携带太多重武器,主要是马的力量毕竟小,拖曳重炮时候速度很慢,还不如人的步行。

所以二战中,各国骑兵主要从事奇袭、侦查、破坏等任务,最多用于侧翼包抄,很少用于正面作战。

但坦克部队则不同。

坦克部队行军速度不亚于骑兵,如果道路状况良好,往往有惊人的行军速度。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很多装甲部队每天行军速度高达80公里。

坦克部队具有步兵和骑兵无法比拟的高机动性和强攻击力,这才被日军这么重视。

许昌沦陷以后第二天,5月2日,坦克第3师团主力就全面出动,赶向郏县、临汝通往洛阳之公路,以图突然占领这一交通线,遮断汤集团的退路,策应第62师团、第110师团在登封地区的围歼作战。

坦克第3师团是此次包抄的主力,12军命令各部必须给它让路。坦克第3师团全部出动,尽全力向国军侧翼突进,目标是临汝(今天的汝州市)。

以坦克第3师团的速度,留给汤恩伯的撤退时间只有不到3天时间。在这段时间,汤恩伯不但要准确判断日军的动向,还要指挥大军从嵩山山区全部撤退,这谈何容易啊!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