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换亲

领结婚证(图文无关)

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有一个群体:他们最早遭受迫害、受迫害所持续的时间最长、受害的人数最多、程度最深。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平反、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苦难也被遗忘得最彻底——这个群体就是地主和富农。

众所周知,毛夺得政权后的第一场政治运动、第一桩革命行动就是土地改革。所谓土改,不仅仅是无偿剥夺地主富农的土地,而且还把地主富农定为阶级敌人实行专政。实行专政的依据不是他们做出过什么违法的行为,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超过一定数量的土地,且不论这些地产是以何种方式获得的。

那时的地富分子,每天活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知何时就被拉出来挨批斗一顿,那是什么日子?现在的人想象不到。

就连地富子女也属贱民,常常被人歧视。男的无人敢嫁、女的无人敢娶。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人毕竟是高等生物,为了不至于绝种,他们终于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换亲!为此,出身地富的青年男女,演绎出了一场又一场惨烈悲壮的爱情故事……

得胜堡有个地主名叫刘发财。他有一儿一女,儿子根旺长得高高大大,人很帅;女儿美仙也出落得如花似玉。可是因为成分不好,眼看30多岁了,都还没有婚配。

一天,媒婆上门,说是要为根旺提亲,发财叔高兴的不得了。媒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捣鼓出一个伟大的计划:让根旺、美仙和另外一家也有一儿一女的富农王福换亲。其具体办法是,美仙嫁给王福的儿子;王福的女儿嫁给根旺。这样一来,两家的儿子就都娶上了媳妇,杜绝了断子绝孙的后患。

话说王福的儿子贵贵不但身材矮小,腿部还有残疾;女儿梅花虽然身材单薄长相倒也能说的过去。

梅花嫁给根旺自然满心欢喜,根旺年龄大了对梅花也无所挑剔。然而刘发财的女儿美仙却很无奈,因为她从心里看不上贵贵。但美仙为了哥哥的幸福,还是屈辱地答应了。她出嫁头天晚上蒙头大哭了一宿;过门后,当晚和衣而睡,根本不让贵贵动。贵贵认为刘发财坑了他家,暴怒下把美仙的衣服撕得稀烂,美仙持剪刀反抗,险些搞出人命。

次日晨,美仙跑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也陪着女儿大哭一场。然而,美仙在哥哥凶神恶煞般地威逼下,在母亲的跪地求告下再次回到了夫家。因为按照当地换亲的规矩,媳妇是女儿换来的,如果一方的女儿不回夫家,夫家的媳妇也会回到娘家。这样就会造成两个家庭的破裂,两家人的面子都很难看,是风俗绝对不允许的。

美仙后来三十二岁时病故,她的死与长期心情抑郁不无关系。

得胜堡也有家庭过于贫穷的人,给儿子娶不起媳妇,也采取换亲的形式。以女儿为交换品,为儿子换回一个廉价的媳妇。

记得村里有两户人家,一户姓马、一户姓赵。两家相距不足百米,也都有一儿一女。因为贫穷,两家的儿子都年过30未婚,两家父母都十分着急。万般无奈,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商定用换亲的办法来解决儿子的婚姻大事。

刚刚20岁的赵家女儿生得如花似玉,有一个相恋三年的男友在外地当兵。得知父母用换亲的方式为她选定了呆头呆脑的邻居家儿子时,她想逃跑。但是看着木讷的哥哥,只能用沉默表示不满。她给远方的男友写信说,为了父母兄长,我只能与马家结婚,但会为心爱的人坚守自己的圣洁。

1968年,马家儿子与赵家女儿正式结婚,赵家女儿果然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新婚之夜,马家儿子绝望地发现,“妻子”已将自己的被子缝成筒状、像个口袋一样。从此,赵家女儿每晚钻到“口袋”里睡觉。老实的马家儿子支支吾吾地对母亲说了事情经过,马母十分痛心,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告诉自己的女儿婚后也如法炮制。三个月后,马家女儿如期嫁给赵家儿子,赵家儿子送走客人,回到新房,看到“妻子”也钻进准备好的“口袋”里,学起了嫂子。不到一年,两对夫妻终于离异。

得胜堡还有一个闺女名字叫兰花。那年,兰花的大哥因投机倒把被判刑,她以为再也不用换亲,可以找个自己喜欢的人了。谁知没两年,她的大哥被释放回家。大哥年逾三十,尽管人样不错,但谁家的姑娘会嫁给一个坐过大狱的人呢?于是换亲的事又被母亲提了出来,刚刚看到希望的兰花又一次如坠深渊、万念俱灰。

接下来就是不断地相亲,丑的、矮的、甚至于傻的都有,真是令人心碎!好不容易有一家兰花中意的,兄妹二人长相人品都不错,就是家里父母双亡,太穷了。但兰花很高兴,不怕穷,重要的是找到了中意的人。接着两家进城扯衣服、照相,就等着定日子登记结婚。然而好梦不长,男孩在胡家窑煤矿下井时,因瓦斯爆炸当场死亡,亲事自然告吹。兰花哭了好几天,哀叹自己命运太苦,只好再接着相亲。

兰花不久又与另外一家订了婚。那个后生看着老实木讷,家境也好,谁知他竟然有癫痫病,婚礼当天就发作了一次。

兰花当晚逃回家中,本家哥嫂对她好言相劝。都劝她别光为自己着想,也想想自己的哥哥。如果你不回去,嫁到你家的嫂子就会跑掉,哥哥就会打一辈子光棍、一辈子怨恨你。兰花的心这才渐渐平复下来,第二天又心思沉重地回婆家去了。

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年,昔日的兰花已是两个女孩的母亲。期间我见过她一两次,憔悴、疲惫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问起她的生活,她说老公因为有病,啥也干不动,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她把满心的希望全寄托在女儿身上。我不知道该咋劝她,只有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

说到换亲,最令人尴尬的是两家称呼的纷乱:比如有AB两家,A家的儿子娶B家的女儿,B家的儿子娶A家的女儿(假定A家男大女小;B家女大男小)。因此A家的儿子是妹夫的姐夫;A家的女儿是她兄弟媳妇的兄弟媳妇。A家的儿子生下孩子叫妹妹为姑姑,但又叫妗妗;妹妹的孩子叫他为舅舅,又叫姑夫。但一般人家都是随男方叫,即没有了姑姑姑夫,只有舅舅妗妗。

直接换亲的好处在于,关系简单。单方面出现了问题,各自带回自家的闺女就算了事。

为了避免有了孩子,出现有姑姑无妗妗,有舅舅无姑父的尴尬,后来又出现了三家转。即甲家女子去乙家、乙家女子去丙家、丙家女子再去甲家的方式。虽然避开了孩子不好称谓的问题,但麻烦的是,一方出现了问题,想悔婚就不容易了,一下子要波及好几家。

农村的换亲都是父母为了成全儿子,拿女儿来做交换对象。不顾女儿意愿,强行拉配,因此换亲换出了许多悲剧。

换亲的事,属于那个荒唐的年代。换亲者的结局是喜?是悲?难以说清。怨贫?怨富?还是怨那个时代?更让人难以回答……

欣慰的是,如今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换亲这种婚姻形式已基本消失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2015-01-25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