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3:豫中会战之汤恩伯部大突围-二(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零三(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二十)

民众的支持

襄城当地的民众绝大多数是支持抗日的,他们尽力掩护了国军。

还是襄城居民冀大圈、冀维仁和冀海山三人回忆:战斗结束后第二天,人们在寨西南角,收拾物品时,听见一处炸塌的寨墙下,隐隐约约有人喊:“我是当兵的,快救我呀。”原来一个国军战士所在的掩体,被日军炮兵炸塌,他被埋在里面。欣喜还留有一些空间,没有窒息。不然,那个当兵的会被闷死。被挖出后,由于满街都是日军,大家赶快给他找了个白布衫,让他追赶部队去了。

还有两个轻伤员,被大家发现了,他们一个是被炸伤了臀部,另一个伤了大腿,都行动不得。群众冒险将他们隐藏起来。他们是附近叶县洛岗人,还是堂兄弟。大家去给他们的家里人捎信,把他们用软床抬回了家。

在冀家大庙里,老百姓还收治了五六个国军重伤员,是冀牛的母亲经常送的饭。说是饭,其实是一小罐稀汤,还不够喝饱。当时我们这里普遍饥荒,老百姓连稀汤都喝不上,这也算是尽全力了,也算救命了。可惜的是,受医疗条件所限,没有办法对重伤员治疗,最后只一个活了下来。

还有一个国军士兵在战斗中大腿受了重伤,他机智地爬到一偏僻处,侥幸地躲过日军。等战斗结束后,老百姓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他,佩服这些人的勇敢,把他抬到寨子东面的一所破庙里,找个专业治疗红伤的好医生给他疗伤。子弹取出后,敷以最好的草药,随后大家你一碗饭他一碗茶地轮流照顾他。因为那时候,谁也生活不宽绰。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天气也照顾人,伤兵的伤基本痊愈,可以勉强走路了。他急着归队,没有听大家规劝,踏上了归途。

当然,也有一些人做了汉奸。

襄城居民宋云山老人回忆:我在村边还碰到几个日本兵,端着枪,由村民郭学祥指引带路,气势汹汹地挨着搜寻废井和窖子,想找出藏匿的国军士兵。人们都骂郭是汉奸,不知廉耻。还有其他像郭一样的人,向日军举报村民,使那些人遭捆绑打骂,逼交出来东西。真是“人上一百,各样各色。”

混战加激战

3日,已经是日军进攻的第2天。

由于襄城非常重要,务必要在短期内拿下,不然会动摇全局。

多贺指挥第7旅团主力,配属独立步兵第27大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攻襄城。

首山阵地和令武山,是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这个阵地部队很少,仅有1个营,核心阵地仅有1个连。

襄城虽是伏牛山的余脉,但都是些小山包,平均海拔不过几十米,不是什么有利地形。

在日军的冲击下,12军22师死守阵地,寸土不让。

首山阵地被日军猛攻一天,竟然守住了。

守军以火力封锁山下的通道,还不断组织小股部队进行肉搏反击。

在日军重武器猛烈攻击下,该营苦战一日,伤亡巨大,仍然苦苦支持。

要说起来,独立混成第7旅团还是不行。面对区区一个营和山包地形,他们就是没办法,只是用炮兵狂轰乱炸,然后用士兵胡乱冲击。

这样,直到3日晚上,首山守军这个营顶住数倍日军一天攻击后,才因令武山阵地被突破,奉命撤退。

令武山打的也很激烈。襄城居民回忆马赵寨的战斗:马赵寨据令武山最高处,北陡南缓,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60米左右。当时寨墙南面为防守最厚约一米,里面房屋约有大小一百多间,是个令武山上最大的寨子,可容纳十几个村子的老百姓临时居住。为牢牢守住黄柳,国军指挥部又特设一个班,守在这个易守难攻地方。日军躲开守军射程,循山势疾进至寨西的付家村,这里树多草深,和寨子地势最接近,容易隐蔽并突破寨子的防御。

这样的进攻态势,出乎守军的意料,十几国军士兵急忙应战。几个勇敢的国军离开寨子,利用地形地貌向日军射击。由于日军训练有素,武器先进,战斗勇猛,迫使守军后撤。激战中双方皆有伤亡,但日军已逼近寨墙,守军开始撤回寨內。只有一个国军士兵枪法较好,一共打死四个日士兵,不愿后撤,拼死抵抗,逐渐被围。随后子弹也打光了,就和日军进行白刃战,枪拼断了,试图夺日军枪支,两手都被刺刀划烂,直至惨死在日军刀下。看见日军疯狂的攻击,剩下的守军并没心生胆怯,拼死守寨,后知龟山(林泉山)落入敌手,无有援兵,直守到夜里,趁夜色撤出寨里。

激战中,20师58团上校团长刘国昌身先士卒,被一发炮弹炸成重伤,昏倒在阵地上。这一炮将刘团长身边几个卫兵和传令兵全部炸死炸伤,仅有一个人伤势较轻。

冲锋的日军占领阵地后,挨个将伤兵刺死。那个唯一没有受伤的传令兵,只能躲在傍边小树林里。期间,日军发现了重伤的刘国昌团长。由于这是一个上校,日军觉得俘虏他会有很大意义,就抓来几个当地村民,抬着他走。

刘国昌团长逐步苏醒后,发现自己被俘,决定自杀。但他的武器已经被日军拿走了,人又动弹不得。刘国昌要求负责抬担架的村民帮他忙,一个村民冒险提给他一把小刀。刘国昌团长奋力割断动脉,自杀殉国。

日军发现刘团长自杀后,只好弃置于一民房旁。刘国昌的那个传令兵倒是非常忠心,冒着巨大危险悄悄地尾随着试图救人。当他知道刘国昌的遗体被弃后,遂找人把他暂埋在一民房后荒芜的地方。

之后传令兵折回到许昌,把详情说与刘的亲友。他们赶忙前去,把刘的遗体转移到许昌掩埋。

4日凌晨,日军以数倍兵力四面包围襄城。

第12军贺粹之军长分析局势,认为不能重蹈许昌被日军包围后全军覆没的覆辙,下令襄城第22师撤退,寻机反攻日军。

至此,独立混成第7旅团才占领襄城。

而襄城距离郏县还有30公里距离。

因为襄城作战拖了太久,12军认为该旅团已经来不及执行封锁任务,就让他们就地防御,并且攻击周边国军据点。

襄城一战,日军伤亡惨重。恼羞成怒之下,就开始在这里四面屠杀泄愤。

放弃襄城,转战鲁山

5月4日开始,旅团从襄城出发,进攻叶县,同赖汝雄78军所属第43、第44师一部对峙。

此时临汝和禹县先后丢失,日军包抄主力已经有很大进展。

在这之前,汤恩伯已经命令在日军侧后的各部,立即发动反攻,牵制日军进攻。

此时还在襄城外的12军第22师得到第78军第43师的增援,乘虚反击襄城。

有意思的是,第43师师长黄国书,居然是一个日本人。准确说,黄国书是台湾人。

他1907年出生在台湾新竹的时候,台湾已经成为日本领土多年。黄国书从小目睹日本人在台湾的横行和对台湾人的歧视,极为痛恨。

20岁的时候,黄国书从日军士官学校第19期炮兵科毕业,随后偷偷回到中国大陆,加入国军抗日。

蒋介石对于这个台湾客家小伙子非常欣赏,于1934年,将他派往德国炮兵学校深造,在校期间他努力钻研机械化炮兵战术。

黄国书此人能力超群,头脑冷静。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军职有炮兵第九团团长、第五军参谋长、混成旅旅长、新编第十三师师长,最终成为第78军第43师师长。

此战有78军军长赖汝雄亲自指挥唯一的这个第43师,78军负责攻击西门和南门,12军负责攻击东门和北门。

第12军急行军赶到襄城外,作战科长郑平回忆:当晚8点,赖军长下令部队分两路,务必在5日凌晨4点到达攻击位置。赖军长将军部设置在襄城外一个小村子。当时部队距离襄城还远,军长和我以及军部一些人员乘坐一辆吉普车先行,准备查看地形,随车还有一个路边找到的当地向导。晚上9点30分,我们到达一个部队的村子,向导说这里距离襄城只有10里。赖军长决定在这里设置军部,我就让这个农民向导自己回去。向导跟着我们走了几天,我们为了感激他,给了他2块银元作为回家的路费和伙食费。但这个淳朴的农民怎么也不肯收:你们为了老百姓打鬼子,保卫我们家乡。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哪能要你们的钱。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们都感叹,这是多好的老百姓啊。

5日凌晨,部队赶到进攻位置。5点,红色信号弹升空,战斗打响。2军的迫击炮全力向日军阵地发射,掩护步兵攻击。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敢于反击,仓皇还击。但他们炮兵不知道我们在哪里,很快被我军炮火压制。半个小时后,就听不见日军炮兵的炮声了。随着嘹亮的冲锋号,我们两个军的官兵冒着敌人炙热的枪弹冲击,四面包围了县城。我78军黄国书师长亲自率领一个团,杀入襄城西关,歼灭这里的日军。日军残部退入城内,拼死防御。

进攻北门和东门的12军打的也非常顽强,直逼城门下。

日军虽措手不及,毕竟兵力雄厚,很快开始反击。本来第7旅团已经奉命开赴鲁山。知道襄城被袭击以后,他们相当惊慌,立即回头攻击。

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日军的鲁山攻势。

首先是7架日军飞机赶到,不断的对进攻的国军投弹扫射。78军是新成立的部队,无防空武器,12军是杂牌就更别说了,国军攻势被日军飞机阻挡减弱。

这边,日军开始全面反攻,在西关、东门北门和我军激战,双方厮杀到下午3点,黄国书师长将预备队都用上了,终于将日军击溃,襄城很快就要被收复了。

赖、贺2个军长非常兴奋,要求各部组织兵力在0点夜袭,务必再占领襄城。

一旦襄城被我军占领,就等于在日军侧翼插入一把尖刀,日军必须分兵对付。

但就在4点,汤恩伯命令12军继续进攻襄城,但78军立即向鲁山转移,务必增援鲁山。

因为此时临汝已经沦陷,日军四面包抄,我军情况非常危急。

汤恩伯已经准备几小时后,也就是5日晚上让嵩山地区国军总撤退,那么从军事上来说,单独占领襄城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一旦嵩山地区国军主力转移,那么襄城就会陷入敌人后方,非常危险。

况且,以两个军各1个师兵力驻守小小的襄城,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军合围歼灭,不能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汤恩伯命令12军转而增援鲁山。能够打得下鲁山是最好,万一打不下,也可以迅速撤退。这样一来,就不用几支部队集中在一起走,被日军发现后合围歼灭了。

当晚,78军向鲁山转移,此时鲁山已经和日军打响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