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2:豫中会战之汤恩伯部大突围-一(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零二(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一十九)

登封附近的地形比较复杂,对日军不利

关于登封战役,是非常非常激烈的。

国军老兵王达洪是战争亲历者。1936年,年仅20岁的王达洪,从无锡洛社师范学校毕业,任教于金坛县东墟桥小学,投身教育事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同年11月日军攻陷常州,王达洪毅然放弃教师职业,怀着投军抗日的决心,流亡武汉。

王达洪说:“当时国难当头,我们青年人就应该报效国家。”老人提起往事,情绪依旧高昂。“民心军心,都是一个目标,就是要把日本人赶出去,保家卫国。老百姓都拥护抗战,如果不抵挡日本,大家都成亡国奴。当时国家有口号: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1938年1月,心怀从军抗日决心的王达洪考入中央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期一总队军训大队(时干训团长为蒋中正,副团长为陈诚,教育长桂永清,总队长杨厚采),7月15日,王达洪从武汉战区军训科毕业。

1940年8月,王达洪在广东韶关,又报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7期,被分配到西安第7分校第10总队通讯科学习,当时教育长为彭克定,1942年3月12日毕业,留校任助教、区队长等职。1943年,王达洪调到暂编24师任少尉参谋。1943年底,参加登封战役,被日军炮弹碎片击中左臂,住院治疗后调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7分校,任区队长,直到抗战胜利。

王达洪老人说:“当时,登封的国军已经是中央军最精锐的,但我们的武器和士兵军事素质其实都不如日本。日本训练一个士兵,500发子弹(其实是2000发)专门用来打靶练习枪法;而中国军人直到上了战场才只有十几发子弹。设备方面,一开始我军只能用有线电,美国参战后,无线电才引进来,但数量很少,每一个师有一个无线电排,剩下的只能靠人传。”

回忆起那场战争的残酷,王达洪连说了三个很惨。他说:“我的那个连,一共160人,后来只剩了六七十人,三个排长,牺牲了两个。很惨,很惨,很惨。牺牲的人太多,可以说,这是中国八年抗战的缩影,抗日的胜利都是拿血拼出来的,这个历史不能忘。”

不错,登封战役和王达洪说的一样。

第110师团长林芳太郎倒是一个颇为稳重的人。他经过几次交手,深知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厉害。此时第110师团突入汤恩伯部腹地,稍有不慎就会马失前蹄。所以第110师团处处小心谨慎,唯恐被伏击甚至包围。

5月1日确定了如下作战计划:

师团在登封以东之正面牵制住守军,另以南、北两路,迂回至登封以南、以北、以西地区进行包围;主力在登封东南之白沙镇、告城附近,击溃位于该地区之守军第13军。各联队之任务为:

1.村上尚武大佐之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及步兵1个大队(110联队之第1大队),工兵1个小队,于5月2日日没后,从密县向以西行动,到达登封以东之卢店、唐庄、韩村、新店地区,从正面牵制住守军,以策应师团主力作战。

2.第163联队稻垣毅治少佐之第1大队,工兵1个小队,于5月1日之夜间由密县西北出发,从楚庄经开阳庙坡、大沟、柿树湾、五虎沟、柳沟、黄龙庙、栗树村、田种湾、巩密关、教练坑、红土岭、南坡、涉村,迂回至登封西北之郭店、雷家沟、少林寺一带(登封西北约10公里),控制登封至偃师、洛阳之隘路,阻止登封守军撤向洛阳。

3.师团主力2个步兵联队,在密县至登封公路以南,突破守军在告城、马峪口、白沙镇的阵地后,继续向西经小金店、大金店,迂回至登封以南、以西地区,聚歼登封之守军。

5月2日,该师团3个联队分头行动,发动全面攻势。

上坂胜大佐之步兵第163联队主力,和1个工兵小队,为并列攻击前进之中路。由密县西南之黑龙沟经王村、水峪、鸡山至小金店、大金店、与北侧之第110联队取得联系,突破当面守军阵地,包围、歼灭登封及附近之守军。

黑须源之助大佐之步兵第110联队和工兵1个小队,为并列攻击前进之北路。由密县西南之刘沟经大冶、塔庙、东西刘碑、告城,突破守军当面之防御,沿告城西北之茶亭沟、十里铺、北旨村、茶庙沟、大王村,进至登封城南、城西就近地区,包围、歼灭登封及附近之守军。

下枝龙男大佐之步兵第139联队主力和工兵1个小队,为并列攻击前进之南路。经密县西南之龙山寨,突破颖河西岸白沙镇守军之防御,尔后继续西进,经郑庄、官湾、杨沟、白栗坪、三园、桑楼、到达大金店以南之龙潭、陈楼、老庄沟及以西地区,遮断登封守军南向临汝、西向伊川之退路。

以第139联队之第1步兵大队为师团预备队。

第163联队加强第1大队首先前进,它的任务是绕道禹县后方,发动奇袭。

大队长稻垣毅治少佐为了奇袭,连马匹都不携带,全军轻装奔袭。

5月2日10点在柏树门寨的西方高地,与守军孙蔚如第4集团军38军暂编35师一部激战。

第4集团军利用山地地形顽强阻击,第163联队加强第1大队则依靠火力优势奋力突破。

第4集团是陕军,杨虎城旧部,武器装备是非常差劲的,兵员素质也不高。面对日军大炮飞机,第4集团军只能以轻机枪和手榴弹抵抗。

这个孙蔚如是杨虎城的大将,曾经和杨一起搞了西安事变,捉了蒋介石。

但蒋介石却不计前嫌,在收拾了杨虎城以后,将杨的部队十七路军全部交给孙蔚如统领,改编为38军。

孙蔚如是老军阀,早在1917年就开始扛枪,戎马接近30年。他是杨虎城麾下四大金刚之首,能力自然是有的。

虽蒋介石明知道孙蔚如曾经反对他,而且38军有很多中共地下党潜伏,仍然对他比较信任。抗战期间,38军表现还是不错的,蒋介石将其扩充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也从军长升为集团军司令,上将军衔。

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战斗力虽不强,但抗战打了7年,该集团军始终在第一线。所谓麻雀打三枪,胆子也大了,何况军人。

在这几年和日寇的激战中,连孙蔚如自己都受过伤。全军上下虽各方面都不如日寇,却丝毫不怕敌人,敢于硬拼。

第4集团军依靠汜水、登封一带复杂地形,尽全力和日军血战。

登封一带地形很复杂,北有嵩山山脉,南有箕山、熊山山脉。这里高山和小山占百分之五十,其余都是丘陵。

登封目前树林覆盖率仍然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当年环境没有怎么被破坏,覆盖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这一线都是山地的树林,对于进攻一方是很不利的。

果然,日军第110师团第163联队加强第1大队推进非常不顺利。

5月2日一天激战,才突破柏树门寨的西方高地。

5月3日在涉村的公路东北之华沟、田沟,该联队又遭遇第4集团军第二线阵地拦阻。

加强第1大队苦战一天,终于突破阵地,第4集团军守军有序撤退到第三线阵地。

4日,该联队又在涉村第三线阵地遭遇守军暂编35师第103团,再次苦战一天。

这样连续苦战,每天进展相当缓慢。

直到5月5日该联队才到达了登封西北约10公里的雷家湾、郭店、少林寺之公路沿线,阻断了登封至洛阳的通路。

这5天5夜,该联队仅仅前进50公里,相当于每天推进10公里,堪称蜗牛一般的速度。经过5天苦战,该联队消耗大量弹药。国军撤退时候,将公路完全破坏,日军补给车队上不来,只能依靠骡马运输。

到了5月5日战斗基本结束时,该联队平均每个人仅剩5发弹药,几乎失去战斗力。但这里道路不便也影响了国军的撤退工作。国军撤退时,将一些难以携带的库存弹药和军需品销毁。另一部分则没来得及销毁,直接留在山林里。

侧翼包抄的第163联队加强第1大队尚且如此艰苦,正面攻击的第110联队等两个联队就别说了。

该部也是5月2日开始全面进攻,一路遭受国军层层阻击。这里国军巧妙的在公路上设置假地雷,然后在公路两边尤其是日军可能住宿的村庄设置大量真地雷。

日军一路推进伤亡累累,特别是炮兵的观测车、炮手、驭手、挽马,遭到了破坏和杀伤。

马和人不同。如果地雷爆炸,人会就地卧倒躲避。但马胆子小,一旦受惊,立即会四处狂奔,踩中别的地雷。马的力气又大,人根本拉不住,所以往往一声爆炸后就是连环爆炸,炸死很多马和人。

在第110联队艰苦攻击前进的同时,第110师团司令部也从密县出发,跟随部队前进。

此时,中美联合空军和美军第14航空队,开始发动了对豫中日军的攻击。

根据情报,国军B25中型轰炸机,准确袭击了密县第110师团司令部。当时林芳太郎师团长急着上路,将出发时间临时提前30分钟。刚刚离开司令部30分钟,该司令部所有房屋全部被炸毁。林芳太郎得知以后,惊出一身冷汗,他提前出发只是突发奇想,并非得到什么情报。

同日,第62师团司令部也被中美联合空军3架P40战斗机扫射,甚至连12军司令部也遭到轰炸。

这样连续攻击到5月4日,日军第110联队才赶到河南省伊川县白沙镇一带。白沙镇是公路的枢纽,也是登封县城以西最重要的侧翼阵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第110联队准备略作休整,然后向北攻击登封县城。

没想到,此时汤恩伯部精锐,石觉第13军的117师和吴绍周85军第110师突然对日军第110联队发动全面猛攻。

第110联队兵力较少又措手不及,在我军两个主力师夹击下,一度被打乱。

全军狼狈向后撤退,并且紧急要求支援。

此时侧翼包抄的第62师团的第64旅团已经赶到白沙镇,立即马不停蹄赶到战场支援。

石觉和吴绍周发现日军很多,随即收兵。

此时,从南面迂回的下枝龙男的第139联队已经突进到登封附近,第110联队随后也向北继续突进。

到6日,日军第110联队和第139联队经过苦战,终于杀到登封城下。

第110师团长林芳太郎对此狂喜不已,认为很快就要胜利。

但是,第110师团是狗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

在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5日晚上,汤恩伯已经清楚判断出日军合围意图,下达了总撤退令。

5月5日晚,汤恩伯集中主力,对于封锁登封到洛阳道路的第163联队发动猛攻。

扼守道路为稻垣毅治少佐的第163联队加强第1大队。遭到国军大量部队夜袭痛击。这个加强大队充其量只有1000多人,如何是数千国军的对手。他们以为国军想要围歼他们,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军全力突围。由于判断失误,该大队并没有死守。他们相当惊恐,主动向后收缩,让开了部分道路。

汤恩伯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歼灭它,而是杀开一条血路。

汤恩伯命令留下一部监视该大队,余部立即从这个缺口撤走。

汤恩伯的部队在豫中地区驻扎多年,对这里的地形民情非常熟悉,又有当地民众协同,撤退并不困难。

其实突破登封附近的日军封锁并不困难,难的是突破叶县到洛阳公路的日军坦克第3师团和骑兵旅团的封锁。

搞笑的是,此时日军坦克和骑兵部队压根就没意识到汤部反应会这么快,根本没有阻击的准备。

汤恩伯第31集团军越过公路,顺利突围。

该集团军13军团长方耀回忆:封锁线上日军坦克摆成一条长龙,但没有开照明灯,也没有开炮,让人迷惑不解。十三军顺利越过公路封锁线,突围到伏牛山区。

到5月6日凌晨,第31集团军主力全部成功撤退,仅仅留下一支殿后部队驻守的登封城。

日军于6日,集中村上尚武所率的炮兵及潮茂第1步兵大队攻击登封县城。

此时县城国军很少,他们无意死守,和日军激战5个小时后,于11点放弃县城撤退,追赶大部队去了。

由此,5月6日,第110师团占领了登封县城。

此战第110师团作战完全失败。

该师团虽占领登封,但根本没有吸引住汤恩伯集团主力,更没有对该集团造成什么杀伤,反而自己伤亡累累。

日军此战后吹牛逼公布的数据中,国军也不过战死7000多人,真实的战死数据还不到一半。

不过,因登封山地地形很复杂,国军撤退比较困难。撤退的汤恩伯部被迫留下了一些辎重。他们将4门105毫米德制榴弹炮破坏,另外还有3门老式山炮也被破坏丢弃,这些残骸都被日军缴获。

可以说,第110师团没有达到作战目的,既没有吸引住汤部主力,更没有短时间内逼近洛阳。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