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忠义护国的胡琏将军

胡琏与蒋经国合照于金门

临危受命  守护金门

金门从贫瘠的闽南小岛,成为中华民国台湾国防的前线,中国民主的灯塔,守护人类自由的堡垒,两岸和平的桥梁,以及民生富裕、人文和生态兼备的海上乐园,由1949年10月古宁头大捷重挫中国人民解放军,奠定两岸分治基础而展开金门的当代史,长期镇守金门的胡琏将军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而被誉为金门王、金门恩主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平举行开国大典,解放军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一年春天才在江西省成军的胡琏第12兵团,一路由赣南、闽西、粤东突围,集结于潮汕,正要渡海向台湾撤退。

国民党撤守台湾

这是一支在国军兵溃之际,于江西收容残兵败将,兼以在地强征沿途拉夫,于仓皇中组成的10万大军,以文天祥正气自许,在战斗中锻炼战技,军容逐渐茁壮,士气无比坚定。

这也是一支平地升起的大军,也可以说是从天而降的神兵。在那个风云飘摇的国家存亡之秋,文武百官不是丧魂馁志于铁蹄之下,便是苟且偷生竞相争宠于新主,谁能想象有一位42岁的胡琏将军率军千里,共赴国难。

就在厦门沦陷之际,东南军政长官陈诚任命胡琏接替汤恩伯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此时,解放军第三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叶飞则正志得意满,准备拿下福建全境,作为红朝开国献礼。10月24日晚,解放军利用胡琏兵团在海上飘忽之隙,抢攻金门,未料胡琏兵团于当晚由台湾海峡转向金门增援,而因事前汤恩伯与第22兵团李良荣部署得宜,兼以东北季风破坏解放军登陆计划,国军火焚解放军兵船断其后路,乃得以哀兵之姿痛歼骄兵于岛上。

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当天,胡琏于金门水头登岸,指挥清理战场,是为古宁头大捷。此役被誉为现代淝水之战,台湾转危为安。年底,中枢行政院各部会由阎锡山院长率领自成都迁都台北,隔年3月,蒋中正复行视事,回任总统,陈诚接掌行政院,两岸分治终告底定,胡琏兵临金门,守住国门,可谓首功。

而胡琏自古宁头告捷后即开府于金门,就任福建省主席,第12兵团司令部改制为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属怒潮军事政治学校自台湾新竹县新埔镇迁校金门水头,胡琏兵团所建中正堂于怒潮毕业典礼中启用,而其地遂为新建之省立金门中学校地。

胡琏为戍守金门边塞,实施战地政务,使军民合成为一战斗体。这是金门当代史的开卷。金门战地百废待举,当务之急要解决兵团进驻后的粮秣与供水问题,好将它全面整建为一铜墙铁壁的军事要塞。在稳定粮食和用水供应上,由于金门水源不足,胡琏下令军队广为植树,以涵养水份,并下令逢沟筑坝、挖掘水塘,以截流雨水,在此基础上,乃陆续有擎天地下水库、黄龙水库(太湖)、兰湖、慈湖、双鲤湖等水库之开凿,根本解决用水。

而关于粮食,大米则必须自台湾进口,为了累积足够的存粮,金门更需有足够的资金来购粮,而胡琏则想出发达金门经济的方法,其一即以金门的地下泉水和高粱生产高粱酒,为此他将金门民间之金城酒厂征收,禁酿私酒,由军政府独家经营酒业,将金门高粱酒销售台湾,以其盈余采购金门所需物资,而为提高产量,更以大米换取高粱,鼓励农民栽种,也一并解决民间粮食问题。

金门酒厂所产金门高粱酒质量俱佳,如今已成台湾国酒,其销售盈余之税负便足以支撑县库,更带动金门地方经济繁荣——胡琏便是首倡。胡琏的另一作为,则为调节战地物资供应,成立粤华合作总社,由其发行银币流通券作为金门流通货币,亦由其统筹金门对外贸易,一度包括与香港间之贸易,由此而逐渐充实与满足金门各项民生消费。

全方位建设金门

在战地建设方面,胡琏为方便各处支援作战,则在岛上广建公路,增进陆路交通,再者,则利用当地花岗岩地质,凿空太武山,建立起庞大的地下军事碉堡,1958年8月,解放军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炮击,是为八二三炮战,金门守军即隐蔽于山中或地底,战力几乎无伤,始能展开还击,由是可见胡琏的高瞻远瞩。然胡琏在金门无形战力的构建上,则更值得一书。

胡琏兵团翻山越岭渡海越洋,又经历大小战役无数,不避艰险,出生入死,要维持高度的战力,倚赖的是生死与共的袍泽之情,以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荣誉感。胡琏在金门树立了一系列的精神地标,提醒国军官兵们的历史使命,鼓舞他们的士气,也荣耀着他们的国魂。

儒将风范  保卫台湾

在太武山的山巅,有1952年蒋中正总统于金门亲题的“毋忘在莒”勒石,这是中华民国对于中国实现宪政民主共和的责任,从此太武山便有着中国民主灯塔的象征意义,金门人和金门驻军便是那世代相传的守塔人。

太武山西麓山内埔,有1952年冬天修建的国民革命军太武山公墓与太武忠烈祠,祠前广场上则矗立着蒋中正1953年亲题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为胡琏亲撰之〈国民革命军太武山公墓序〉,表彰着古宁头、南日岛和大胆岛三次战役中为守土卫国而在金门牺牲的国军官兵。

胡琏对于这些跟随他远离故国流亡他乡的兄弟家人,真情至性,殷殷告别,读之不禁令人饮泪。文末告慰国殇,其所长眠之地,仍为中华民国之土地,青天白日永照彼等之上空。而太武山玉章路接伯玉路直下,入山处为胡琏兵团所立国父孙中山铜像,彰显金门驻军对于国民革命精神的传承,再下遥对孙中山铜像有一碑亭,额曰“无愧”,碑文为文天祥〈衣带赞〉和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揭橥成仁取义的无上价值与光荣。伯玉路底转金城镇郊浯江出海处,则是41年胡琏所建之莒光楼。

莒光楼由建筑师沈学海设计,形制仿西汉麒麟阁,寓意“功成画麟阁”,用以表彰金门历次战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迹。莒光楼楼匾由赖生明题字,1951年7月解放军犯大担岛,守军为第75师江西三溪部队的225团第一营第3连史恒丰部,全岛南北通讯为敌军中断,全赖17岁传令小兵赖生明一人冒死负伤于枪林弹雨中穿越敌阵奔走联系,胡琏将大担首功归于赖生明,誉之为三溪之魂,而请其题字。这是胡琏的大将气度,对下属以国士待之,全军以死士还报。

胡琏受黄埔军校苏联式军事教育之影响至深,强调军官对于党国意识形态的忠诚,怒潮学校就是一个以三民主义和中国国民党党义作为思想武装的军事学校,除去党国时代的印记,其实就是要求军官要有中心思想和使命感,且对于当代人类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要有所认识和判断,怒潮学校由兵团副司令官柯远芬规划课程,柯远芬曾有〈现代战争思想〉的演说,宣示怒潮三大教育宗旨:

一、现代战争的观念,是以武力为中心的思想总体战;

二、现代战争的形态,是以攻击为渗透,防御为网形;

三、现代战争的方法,是以群众为基础,武力为后盾,

其实这也是胡琏兵团的战争思想,所以胡琏以兵团干部和怒潮子弟为枝干,在金门实施战地政务,组织民防队,在村落设置村指导员,就是要使兵团和群众自卫武力有机结合,所以另一方面,提高金门民众教育素质、健全其反共和现代国家公民观念,也是反共战争战备的重要一环。

怒潮学校解散后,优秀教员和毕业生则派至金门各中小学任教,胡琏即创立了福建省立金门中学,此外又命各军部认捐经营小学,而以军长名字命名,课以荣誉感和责任感。如郝柏村之柏村国民学校,王多年之多年国民学校,马安澜之安澜国民学校,胡琏对于国民基础教育之扎根和栽培,使金门仍能在战争的阴影中延续了朱熹讲学燕南书院所开创的鼎盛文风。

胡琏创办的《正气中华报》为今日《金门日报》的前身,对于凝聚军民团结有很大的贡献,八二三炮战期间仍能正常出报送报,其敬业精神是台湾新闻史上的一页佳话。金门,也正是如此,是胡琏心目中日后反攻中国大陆实施军政的成功实验。

八二三炮战胜利后,胡琏升任陆军副总司令,而后出使越南共和国,1972年因病辞任返国,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受聘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于民国66年去世,享年70。

家属依遗命,将胡琏海葬于金门莒光楼前的水头湾,这也是古宁头大战当年胡琏登陆金门之处,行政院长蒋经国在岸上为其设立伯玉亭。胡琏遗愿魂依莒光楼,这里是他人生事业的巅峰,金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是他魂魄最依恋的地方。

胡琏在抗战石牌之役浴血作战赢来的青天白日勋章成了莒光楼镇楼之宝,而胡琏的忠义与正气,使他成为金门的恩主公,继续保佑金门军民,也继续镇守国门,守护中华民国,保卫大台湾。

我们盼望胡琏坚定的反共志节能感动人心,召唤中国民主,促成两岸价值统一下的永久和平,而我们更期盼有朝一日,胡琏不再空留遗憾,他们的理想能胜利荣归故里,胡琏兵团的传奇能为所有中国人民记起和歌颂,在人间永远流传。

《黄花岗》2016年第3期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