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200:豫中会战之许昌保卫战-中(1/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二百(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一十七)

庞大的日军攻城部队

经过3天惨烈的外围作战,到26日,庞大的日军各部击破国军的拼死拦截,攻击前进到了许昌附近。

鉴于条件成熟,日军于26日下达了直接攻击许昌城的最后命令。

具体部署为:

(一)各进攻部队,于4月28日日落后至29日5时,开始隐密的向许昌以北20至25公里的地区集结,即:

第62师团位于许昌西北赵庄、罗庄一线;

第37师团位于许昌以北和尚桥车站铁路两侧;

独立混成第7旅团位于许昌东北董村、郭桥;

62师团应在4月29日拂晓,向前对石固镇之中国军队进行急袭并占领该地。

(二)进攻许昌城的时间为4月30日。

(三)各部队之具体任务是:

1、第62师团,于29日日落后,隐密行动,30日拂晓对以南之灵井砦、泉店地区之中国军队进行急袭并占领该地,之后进至许昌西南地区,阻止中国军队由许昌向西南撤退,并对西南之襄城方向进行警戒,以掩护37师团进攻许昌。

2、第37师团于29日日落后,由和尚桥地区隐密向以南之许昌前进,20日拂晓对许昌城以北、西、南3个方向发起进攻,占领后向以南郾城地区之沙河一线进行追击。

3、独立混成第7旅团于29日日落后,由董村、郭店隐密向许昌东郊之唐岗前进,20日拂晓即由该地进攻许昌。另与骑兵第4旅团,各派出一部对尉氏方向进行警戒。

4、骑兵第4旅团在29日日落后,从长葛东南的南席,经许昌以东之五女店、东南之石桥镇至以南之繁城一带,向郾城方向进行警戒和掩护37师团之南翼。

5、第27师团于28日晚,从新郑以北之杜庄向南开进,30日到达许昌西北约6公里之许庄、东北约6公里之郭庄一线,以策应37师团之进攻。当37师团向郾城方向进攻时,准备派出一部予以协助。

6、坦克第3师团在许昌攻击开始后,以一部参加攻城作战,当37师团到达郾城,战车部队主力,应进至郾城西南地区,一部在郾城以北之临颖附近,作尔后向西进行右回旋突进之准备。

第12军参谋长对进攻许昌的指示为:

(一)各兵团29日在驻地进行作战准备时,应注意分散、隐蔽和防空。

(二)封锁消息,禁止中国居民、行人去许昌。

此次主攻许昌城的日军为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以及炮兵部队,总兵力约为3万人。

其余部队负责阻援、协同和策应。

为什么以近10万重兵包围许昌,却只用近3万人去打?

主要是没必要用这么多兵力。许昌城市太小,真的把10万重兵都去攻城,恐怕在许昌城内都展不开这么多兵力。

日军估算国军守军不过二三千人,使用3万兵力已经绰绰有余。

以往日军攻击国军,对于新编29师这种3000多人的部队通常用不了什么兵力。如果只是击破,多使用1个大队兵力,也就是1000多人。即便是包围歼灭,一般日军使用一个联队,也就是3000多人。

在长沙会战期间,日军攻击抗日铁军74军这种2多万人的王牌军,也不过使用1个师团而已。

现在以1个师团又1个旅团配属大量炮兵、坦克部队,去对付新编29师区区3000多人,已经属于抗战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大兵力调动。

日军期望用10倍兵力和20倍战力速战速决,尽快占领许昌,然后大范围迂回合围豫中地区汤恩伯集团主力12万人。

围攻许昌的日军有近10万重兵,直接攻击的有近3万人。那么,许昌守军有多少人呢?

只有区区3000多人。

三千对三万

保卫许昌城的国军,为刘昌义暂编15军的新编第29师,师长吕公良中将,黄埔六期毕业生。

新编第29师属于中央军,但并不是中央军一流部队。

该部是豫中会战前2年的1942年,由河南周口警备团这支地方部队为骨干,同汤恩伯集团其他部队以及大量新兵混编而来的。

理论上,这样一支部队应该没什么战斗力。

很多人惊讶于朝鲜战争爆发之时,为什么数量只有十多万的北朝鲜人民军轻松击溃12万南韩军。而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在前几次战役对于南韩军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个营能对付南韩军一个团。

其实究其根本,就在于南韩军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新部队,这种部队一般是打不了硬仗的。

而志愿军和北朝鲜人民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其中北朝鲜人民军中的3个主力师,均是在解放军中经过3年以上残酷解放战争锻炼的中国朝鲜族精锐部队。

朝鲜战争爆发第一天,和这些中国朝鲜族交手的南韩军,普遍伤亡高达八成甚至九成,几乎全军覆没,自然会崩溃了。

但新编29师却不同,这是一支颇有战斗力和斗志的部队。

他们装备不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关键在于他们有无数优秀的指挥官,其中之一就是师长吕公良将军。

成立以后的1942年11月,吕公良就任该师师长,对部队进行整训。吕公良对部队进行强化大练兵,很快将新编第29师训练成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部队。

一开始该师官兵多没有战斗经验,战斗力很不可靠。

吕公良经过申请,从汤恩伯序列中央军中,调来一大批连以上军官。这些军官都是身经百战的黄埔系将领,平均每个人受伤过一到二次。国军中有句名言:受伤一次的军官是银子,受伤两次的军官是金子,受伤三次的军官金银难比。

有了这些军官作为骨干,新编29师战斗力大大提高。

同时,吕公良也从其他部队调来一批经验丰富的军士,也就是班长。这些班长的作用绝对不比连长营长要小,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更有用。在这些班长的带领下,新兵们迅速成长,部队也形成了顽强善战的作风。

除了军官很不错以外,新编第29师的装备算是相当不错。

根据当年老兵回忆,步兵班大部分是新造的中正式步枪,只有少量旧式的老套筒。一个排3挺捷克式轻机枪,大部分也是新造的。团一级还有几门迫击炮,配备多挺重机枪,但全师没有长身管火炮这类重武器。

显然,新编29师的装备相对日军不值得一提,但在国军中还算第一流的。同属于暂编15军的暂编27师,一个排只有1挺轻机枪,步兵班装备很多老套筒步枪,有的还是清末制造的,打几枪后枪管就塞住了。

豫中会战爆发之前,由暂编15军负责防御中牟和许昌。汤恩伯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让新编第29师防御更为重要的许昌。

相比暂编第15军另一个师暂编第27师,还是新编第29师战斗力更强一些。暂编第27师原来是反正的伪军,装备很差,兵员素质也不太好。这样的部队,只能让它防御在最外线的中牟。

汤恩伯很清楚,中牟黄河防线是肯定会失守的,暂编第27师只需要尽量拖延日军前进步伐,杀伤日军即可。

换句话说,对暂编第27师的要求不高,能打就打,真的不能打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新编第29师防御的许昌不同,是尽量要保住的。

许昌的军事意义非常重要,是豫中的重要军事交通枢纽。一旦许昌丢失,日军就在豫中地区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即便汤恩伯并没有死守许昌的意图,也不可能希望许昌瞬间就被日军占领。

这个重任最终交给了吕公良和他的新编第29师。

为什么汤恩伯这样安排?主要是对于吕公良的信任。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