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郭川失联,请收起你的“云抒情”

‌‌“13亿中国人民在等你,900万青岛人在等你,你的家人一直都在等你。‌‌”

‌‌“一个中国男人,终将赢得全人类的尊重,你就是个勇士!‌‌”

昨晚,中国职业帆船手郭川,在太平洋檀香山附近的海域失联,一时间朋友圈炸开了锅。听过的,没听过他名字的,熟识的,不熟识他故事的人们都在为之祈祷。

但现实很残酷,美国海岸警卫队也已经停止了搜救工作。绳索断裂,人船分离,甚至没有穿着救生衣的郭川,几乎不存在生存的可能性。

但是,今天不聊祝福,不讲祈祷,在搜救工作暂停的情况下,我们谈点别的。

这是第几次为一个之前不知道或者永远不会知道的人刷爆朋友圈了?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这是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致辞《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在朋友圈转发率最高的一篇,事实证明,它的作者是武汉某内部期刊工作人员,名叫项俊平,90年代曾经是中国小有名气的诗人,在卡罗琳医学院的演讲中,屠呦呦用绝大部分时间回顾青蒿素的发现历程和研究方法,并阐述其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历史价值。项俊平觉得这演讲成了一次关于科学问题的学术报告,‌‌“太学术了,大众读不懂‌‌”。于是,就用两个小时撰写了更有情怀的‌‌“致辞‌‌”,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标题党式地进行命名。《‌‌“屠呦呦‌‌”获奖致辞:感谢青蒿和四个人》就这样诞生了。随后被广为传播。

为坚守人格转,为文章的诗情画意转,可你到目前为止清楚的知道屠呦呦是干嘛的么?

不知道没关系,至少我们知道杨绛先生,没读过《我们仨》没关系,至少我们懂得转发‌‌“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让它引爆网络。

即使这句话在早于2013年被人民出版社辟谣,内容并非杨绛先生本人所做。

这也许会督促一个人去读书,或者更可能的是,督促一个人更加善于及时使用百度百科,以备下次转发撩出自认为更牛逼的观点。

和郭川失事一样,云祭奠、云祝福、云点蜡,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但是这些事情是给别人看的,谈不上对死者的尊重,更谈不上多敬畏。

回到郭川身上,大肆歌颂‌‌“放弃了许多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而选择踏上帆船,征途大海,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时,请问,你仔细了解过他的故事么?

对于家庭和朋友来讲,郭川是自私的。

作为一个10年经验的航海家,他当然知道航海的危险性,他曾对友人讲过一对法国情侣出海的事故,男孩爬上桅杆,挂在上面下不来了,眼睁睁被吹成了肉干,此时的他异常焦虑。

去年11月18日,郭川开始挑战环球航海的世界纪录。

之前,妻子肖莉从来不敢问郭川的出征是否有危险,看着航海临行前散乱的装备几乎崩溃,为了丈夫的梦想,她只能尽量让自己处于糊涂的状态,‌‌“我不敢问太细,也不敢听太多,郭川也总选择性地说好的方面。我不敢去想,从他出发前一个月,我每周都去教堂,祈祷他平安归来。‌‌”

出征前的码头上,妻子一遍遍安慰着自己的儿子:‌‌“爸爸是最坚强的人,咱们谁也不许哭!‌‌”她强忍泪水,拼命向郭川招手。

因为前途未卜,郭川亲朋好友及同学40多人到码头为他送行,大家约定谁都不许流泪。

最可怜的还是年迈的父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人群中,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老泪纵横。父亲,在天国之上等待着儿子回来的消息,因为2011年,郭川在欧洲忙于训练和赛事,病危的自己和儿子见上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完成自己一个个远洋航海目标,即使郭川始终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这次出发前还把小儿子的笑声编辑成音乐。但这不是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男人,对家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郭川曾说:‌‌“家是最温暖的港湾。‌‌”但是有什么用?港湾的存在是因为船需要依靠,没有了船,港湾也会被冰冻起来。

人、船分离,没穿着救生衣这种冒险精神,有多少值得祝福的成分?如果做不到这种勇气,为什么还要点赞转发?

如果你的梦想,你的付出,你的勇气给社会带来负担,进行这样活动的意义,是过程大于结果,还是我只要我快乐,我追梦即可?

郭川的勇气是自己的,不是你们的。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