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从王金事件看真实的文革

1966年9月28日,工人王金被南京外国语学校红卫兵殴打致死事件,是当时南京家喻户晓的文革大事件。事件发生的当时,我们正在筹建自己的组织,并准备去北京串联。巧合的是,王金事件主犯官沪宁的班主任,正是我们班主任的夫人,算是师母了。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这件事情也让我们多了一份关注。所以,当年师母偕同我们的班主任,掌灯赶写大字报“官沪宁是个好孩子”的故事,大家至今都还记得,只是后续的发展并不太清楚。直到半个世纪过去,看到乔晞华的《既非一个文革,也非两个文革》书中披露的“王金事件调查报告”(简称调查报告),才算了解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调查报告再现了真实的文革,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书中不仅披露了王金事件的细节,还写到了事件后续的发展,调查团的成果,以及调查团发起人查全华的最终被害。

从王金之死到查全华的被害,一幅文革的“清明上河图”朦胧可见。

在这幅图里,收纳了文革的各类角色:红卫兵、牛鬼蛇神、造反派、保守派和走资派,包括他们的表演,彼此间的博弈等等。

在我们认真地审视文革的时候,我们需要同样认真地来规范文革的一些概念。如果概念含混不清,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甚至可以人为延伸,那么,文革的研究难免会坠入泥潭,越搅越乱。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文革究竟几年?这本来不是个问题,却在1977年之后成了问题,其本身就很蹊跷。事实上文革只有三年(1970~1976可以视为后文革时期)。只要翻翻1966~1976这十年的中共两报一刊,就可以明了这个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再一个就是红卫兵的概念。最初的红卫兵就是中学红二代的学生组织。红卫兵后来被泛指为造反的青年学生,还有所谓的红卫兵运动之类的说法。这种将概念随意延伸扩大,从而掩盖了红卫兵本质的做法无疑是不可取的。

其他的一些相关概念,诸如文革、走资派、资反路线、牛鬼蛇神等伪概念,都是毛泽东及中共当局的政治创作,是这些红一代文化素养的写照。

现在,我们可以走进这幅“文革上河图”,看看王金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文革发生了什么)。

先从红卫兵的角色说起。1966年8月18日之前,红二代的组织红卫兵已经冒头。嗅觉敏锐的毛泽东,在8.18的北京天安门,亲手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把红卫兵推上了历史舞台。

红卫兵获得毛泽东的首肯之后,立即展开破四旧,充当镇压牛鬼蛇神的急先锋。红卫兵的暴行立刻给社会带来重创!66年的红八月,被称为“红色恐怖”。有案可查的北京市非正常死亡人数就有1772人,当时的人们不敢言,也不敢怒。

南京的情况不如北京那么糟,但同样有人被殴打虐待致死的情况发生。省市政府当时积极配合了红卫兵的行动。红卫兵就是乘坐着政府配置的卡车,带着公安部门提供的牛鬼蛇神名单,逐一上门去破四旧的。政府在背后撑腰,红卫兵在台前施虐。要说红卫兵是专制政权的御林军,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红卫兵对牛鬼蛇神下手的同时,对牛鬼蛇神的“黑二代”也不放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满天飞。南京的南师附中、宁海中学、九中、外国语学校等红二代集聚的中学,黑二代的学生均遭受了残酷迫害,包括被抄家,被批斗,被迫“挖烙印”等等。

然而,人算也有不如天算的时候。9月27日,南京外语学校的红卫兵,在街头散发文革传单时,因在场的工人王金多拾了几张传单,便怀疑他是牛鬼蛇神。第二天去王金的单位要人,并在学校私设公堂将王金虐待殴打致死。参与暴行的南外红卫兵多达31人(还有部分外地红卫兵事发后逃逸)。这件事情引发了南京民众的强烈反弹。红卫兵的肆意打人,民众并不认可,即便是对待所谓的牛鬼蛇神也不能如此施虐。

打死了工人,南外红卫兵摊上事儿了!

事发后,南师附中等学校的红卫兵赶到南外给肇事者们打气,声称支持南外红卫兵的革命行动。

再说说造反派的角色。工人被殴打致死,这还了得!王金所在单位(玄武区建筑联社第三工程队,简称三队)的工人,在查全华(中学生同龄人)等人的带领下成立工人造反组织红色造反队,并与南京大学等单位的造反派携手,于10月16日成立了“王金事件9.28调查团”(简称调查团)。调查团向社会发出呼吁,向政府提出问责。调查团各单位的工人后来成为“江苏省工人造反总司令部”(老工总)的基本盘。南京最初的工人造反派组织就是这样产生的。很显然,造反派并不是官方几十年来妖魔化的乌合之众。

建筑联社是搞建筑的,规模相当于现在的大型建筑公司。但在当局的眼里,建筑行业的地位不高,人员的政治成分也比较复杂,其职工也算不上产业工人。所以,后来的夺权过程中,在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干预下,“老工总”被军工产业的“新工总”所替代。

我们再来看看王金事件后续的展开过程。

1966年9月28日晚上6时,南京市委驻南外的联络员,将红卫兵抓人事件报告了市委教育小组秘书组。当晚10时,又有511厂工人去市委报告南外红卫兵私设公堂,殴打王金的情况。市委书记高黎光当时置若罔闻,继续酣睡。副书记刘中也仅派了二人去南外转悠,并没有进行有效制止。

9月29日上午王金死亡。红卫兵擅自将尸体拖往火葬场火化,遭火葬场拒绝。最后由市公安局五处出面实施验尸。

9月30日下午,市政府决定将尸体火化。晚上,三队职工闻讯赶往市政府讨说法,并写出抗议大字报。玄武区政府派人连夜查看三队职工档案,进行政治排队。

10月1日,市公安局长指使市局二处、玄武分局,整理了三队15位职工的政治材料,并通过所在派出所、居民段,将这15名职工整成了“反革命”。公安局还准备逮捕其中的人员,借此压制造反工人。

在此期间,市、区公安局干尽了盯梢监视之能事。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忠亲自删改王金事件的法医鉴定记实,删掉部分刑事摄影,将法医鉴定书的文字删除了2/3。

省市委的头头们为了平息王金事件的影响,也纷纷出面,试图将民众的怒火熄灭。市委副书记刘中说:谁指责红卫兵有问题,就是犯了方向路线性错误。另一位副书记王楚滨说:谁要再把事态扩大,我们绝不会放过他的。

省委书记之一的许家屯也表态:打死王金属于误伤。

10月2日,王金事件大字报上街。

10月7日,在市委的策划下,三队组建了赤卫队,旨在对抗为调查王金事件而成立的三队红色造反队。

10月10日,市政府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中山东路球场,召开了四场关于王金事件的大会。所谓正面大字报(红卫兵大方向是对的,打死人是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传单,满街皆是。

10月11日,副市长王昭铨亲自派小车将王金事件主犯官沪宁送上飞机去山东避风。

10月12日,坚决不同意市委关于王金事件处理意见的13位三队工人,找到了刚刚返宁的南京大学红色造反队。

10月16日,由40多个单位的工人、学生组成的“王金事件9.28调查团”在南大成立。

10月19日,调查团一行5人去北京状告省市委。在火车站遭遇省委御用红卫兵(南京红卫兵总部)的阻扰。

11月下旬,三队赤卫队在省市委支持下赴京与调查团唱对台戏。

12月15日,调查团将副市长王昭銓带到上海华东局。次日,华东局、调查团、南京市委三方达成了五项协议。

12月30日,南京市公安局迫于民众的压力,不得不将王金事件主犯官沪宁等三人逮捕。调查团取得初步成果。

1967年1月初,中央点名赤卫队为御用保守组织,省市委御林军赤卫队瞬间垮台,三队赤卫队也树倒猢狲散。

1月下旬,第一批有关王金事件的部分刑事摄影在南京展出。摄影包括南外红卫兵使用的凶器:皮鞭、皮带、体操棒、铁条、铅丝鞭等。还有王金的血衣、头部腿部创伤、血肉模糊的王金上身等图片。

2月6日,“调查简报”创刊号出版。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市革命造反派关于王金事件省市委所执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揭发批判大会。

社教工作队起来揭发了。市委、公安局的人员起来揭发了。外语学校的学生起来揭发了。

省市委的当权派们受到批斗。

乔晞华的书中写道:经过5个月激烈和反复的博弈,“9.28调查团”完成了对王金之死的调查,向社会公布了其调查结果。这是一份详细的报告,共有50页,包括王金被打死的经过,王金的个人简历,参与打死王金的学生名单,法医鉴定和刑事摄影,市委书记处会议记录摘要和省市委主要领导人的报告,玄武区建筑联社第三工程队造反派的批判文章,南京外国语学校部分学生的批判文章,南京市委和玄武区委工作人员于顺良、张国义、徐俊良和孙勋的揭发批判,国营X厂工人的批判省市委的大字报(1966年12月6日),南京市委对处理王金事件的错误检讨,以及调查团编写的王金事件大事记。

再来说说走资派的角色。王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当权派们,被造反派贴上了“走资派”的标签。他们对造反派耿耿于怀,以为自己受到(造反派)迫害。

请看看省市当权派的表现吧!这些专制政权的政策执行人,其行为是否很可恶?他们是否应该被问责,被批判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今天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凶手也会受到同样的追究,袒护凶手的当权者也会受到同样的问责,而且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司法惩处。调查团在50年前的那个无法无天的恶劣环境下,能够迫使当局将凶手缉拿归案,已经很了不起。

当然,批斗会“斗”的形式,绝对是错误。这个错误主要应该由当政者的毛泽东、党中央来埋单。文革斗、批、改的“斗”,是共产党的一贯的手段,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批判,而是伴有侮辱人格,伤及肉体的野蛮行为。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民众受到“斗”文化的影响,就可以否定当时对当权派的问责及批判的正当性。

虽然“走资派”的标签完全不贴切,这些当权派的作为,与走资本主义道路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表示他们就蒙冤受屈了,这是两码事。就拿省委书记许家屯来说,他认为打死工人王金是误伤,言下之意打死牛鬼蛇神就不是误伤,而是做对了。许家屯有纵容去打死牛鬼蛇神之嫌,那可是反人类罪哦!

再说说牛鬼蛇神的角色。当事人王金在这个事件里,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标签。在红卫兵眼中,他带着“牛鬼蛇神”的标签,否则不会被打死。红卫兵在拷问王金的时候,王金承认自己曾在国民党军医院担任过司药。如果王金不是工人,这件事情在当时不会引发社会这么大的反响。北京在红八月死了近两千人,也没听说有什么动静。那时候全社会在当局的宣传误导下,对牛鬼蛇神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所以红卫兵才得以疯狂。

作为牛鬼蛇神的王金被红卫兵打死了,这是牛鬼蛇神的文革宿命。即便能捱过红八月,到了文革后期清理阶级队伍,依然在劫难逃。据统计,清理阶级队伍过程中,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50万,远远超过红八月。

最后说说造反派的命运。作为“王金事件调查团”发起人之一的查全华,在文革后期也没能逃脱被当局迫害致死的厄运。

查全华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造反派代表,他文革中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多了一份思考。

但欲加之罪(反革命罪)何患无辞。1968年12月,因所谓成立“马列小组”,准备“二次革命”等罪名,查全华被当局逮捕了。其实,查全华无非是在好友们上山下乡之际,为保持联络,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而已。他是1969年12月被政府枪杀的(1979年平反)。在文革后期被枪杀的还有北京的《出身论》作者遇罗克等人。周恩来当时说:不杀这些人,杀谁?

耐人寻味的是:将查全华重判死刑的吴大胜(南京军管会一把手),正是王金事件主犯官沪宁父亲的部下。

王金之死被说成是“误伤”,查全华的被枪杀,也是“误伤”么?

文革初期,王金被打死是红二代的红卫兵所为;文革后期,查全华被枪杀是红一代的当权派所为。这两个案例,都是政治迫害。可以说,文革中没有哪个角落不存在政治迫害;也可以说,文革除了政治迫害,什么都不是。

调查团的其他主要成员,在后文革时期(1970~1976)“深挖5.16”运动中,均遭受厄运,受到严酷整肃。后来又因企业改制的不到位,许多人生活十分贫困,目前大多已经谢世。

王金单位的保守派赤卫队,在1967年的一月风暴中,随着全省赤卫队的瓦解,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王金事件的肇事红卫兵,包括主犯官沪宁(后无罪释放,说是“误捕”),文革后期大多入伍当兵,退伍后均获得稳定的工作。他们中有大学教授、专业人士、国家机关和企业干部,还有下海经商的成功人士。他们中的不少人,思想情操50年来毫无长进,还留恋着毛泽东思想的那个年代。

在王金事件中表现糟糕,被造反派贴上“走资派”标签的当权派们,文革后陆续复出,重新上岗,甚至还有所晋升。他们对造反派恨之入骨,耿耿于怀。

这幅“文革上河图”展现出来的文革脉络已经从朦胧走向清晰。

关于文革还是要再说说毛泽东。

尽管文革是一个伪命题,可是在运作的掌控方面,毛泽东确实敏锐老道。从文革两个关键点的把控上可以略见一斑:

其一是1966年8月18日将红卫兵推向前台,突破了文革发动难的瓶颈;

其二是1967年1~2月,将造反派的夺权引入“三结合”的模式,从而避免了中共政权可能葬于文革的危机。

前一个节点是很清楚的,后一个节点或许不为人注意,但毛泽东很清楚。

“文革十六条”中有提倡用巴黎公社的方式选举文革委员会的内容。造反派夺权后,巴黎公社的方式无疑是新的权力机构的一个重要选项。毛泽东以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终结了“上海人民公社”、“北京革命造反公社”的公社情结,也让人们忘却了巴黎公社的选举(一人一票)。

67年2月6日,谢富治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强调夺权必须实行三结合,否则中央不承认。

即便如此,文革的收官难度,仍然超乎当政者的想象。这也是毛泽东原本打算的一年文革,被拖至三年的原因:掀开的潘多拉盒子,要想再合上,显然更困难。

记得1968年下半年,我所在的南师附中造反派红联内部,弥漫着一种“文革走过场”的悲观情绪。红联在文革中主要干了一件事:对抗血统论的迫害。但最终似乎是“一事无成”。校园内的批判血统论与社会上的认同感并不同步。红卫兵在工宣队进驻校园后得以咸鱼翻身,进而与造反派红联平分秋色(校革委会中各占2席)。

中学造反派面对红卫兵的血统论迫害曾奋力抗爭,为的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它是遇罗克《出身论》诉求的继续。

可结局却让人心灰意冷:1968年,遇罗克及部分造反派的思想者被当局关进了监狱。

当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候,作为中学造反派的我们,内心没有“胜利”的喜悦。

王金事件的书名是《既非一个文革,也非两个文革》。而客观上只存在一个文革:中共当局搞政治迫害,遭遇造反派抗争的文革。

不错,造反派对迫害进行过广泛地抗争,这是三年文革的特征所在;但那不是“人民文革”,而是人民反文革。有人提出的反文革概念非常准确,逻辑也很清楚:既然文革是政治迫害,那么对抗文革的政治迫害,当然就是在反文革。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剖析文革,文革的本质就会清晰地展现出来,正如“王金事件”所展现的那样。

1969年,以九大的召开为标志,文革落下帷幕,毛泽东随后撤销了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八年后,新当局弄出个文革十年说。此说若不是想歪曲和掩盖三年文革的迫害与反迫害的历史,又能是什么呢?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