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94:豫中战败也在于战略误判(3/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九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一百一十一)

此战最无辜的就是汤恩伯。

汤恩伯曾经提出了正确的应对方法,但蒋鼎文和蒋介石都不采纳,还下了死命令。

作为一个军人,汤恩伯无可奈何,只能按照上面的意思进行部署。

但具体指挥中,汤恩伯并不像后来的杜聿明那样不敢越雷池半步。豫中会战开始以后,汤没有被日军迷惑几天就发现敌人的真实意图,就是要围歼汤恩伯集团主力。他见情况不好,冒着反抗军令的危险立刻变阵撤退,让日军扑了空。

这样,汤恩伯集团7个军的主力顺利突围,没有被歼灭。同时,在汤恩伯的命令和帮助下,一同防御的第四集团军孙蔚如2个军也突围成功。

从这个角度来看,汤恩伯也算尽力了。

战后,100多个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联名要求惩办汤恩伯,蒋知道汤是背黑锅,就说:你们要是严办汤恩伯,那就办我好了。

豫中会战日军攻势的五个阶段

豫中会战的日军攻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渡过黄河

从中牟和邙山头出发,分两路强渡黄河(邙山头其实已经在黄河以南),连续占领郑州、新郑、密县等地区作为前进基地,为后续作战做好准备。

这一阶段,日军并没有出动全部兵力,参战的只有3个师团又1个旅团,约6万多兵力。这么做并不是日军没有能力出动更多兵力,而是刻意隐瞒自己的实力,让国军误判日军作战规模。同时,也让国军误判日军仅仅是短促突击,打通平汉铁路而已。

这个阶段,国军防御总体比较成功。

大部分国军并没有胡乱硬拼,而是给予敌人适当打击就主动撤退。尤其日军合围郑州,却没有抓到国军任何主力部队。

第二个阶段,围攻许昌

第一个阶段刚刚结束,日军立即火速增加兵力,将后方1个步兵师团、1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旅团、最主要的1个坦克师团,迅速调动到黄河以南。此时,日军兵力已经猛增到近15万人。部队刚刚集结完毕,日军立即攻击国军第一线防御中枢许昌。国军在许昌附近的部队不多,仅有2个师1万多人。在10多万日军冲击下,国军拼死防御许昌多日,实在力不能敌。激战后城破,新编第29师师长吕公良将军力战殉国,该师高级军官大部分都在许昌殉国。

许昌失陷以后,日军就基本完成打通平汉路计划,随后他们倾全力向西包抄,试图歼灭嵩山地区汤恩伯集团主力。

第三个阶段,向西大范围包抄和打通平汉铁路

占领许昌以后,国军第一线防御体系就被摧垮。

日军以武汉地区11军出动一个旅团,从信阳出发,由南往北沿着平汉铁路攻击北上。同时,许昌的日军第27师团从北往南,沿着平汉铁路南下。

平汉铁路上各据点国军仍顽强抵抗,无奈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经过几次血战,最终两路日军会合,打通了平汉铁路。

日军仅仅出动很少的兵力打通平汉铁路,主力则完全用于对付汤恩伯。

在打通平汉铁路的同时,日军集中几乎全部兵力,向西高速包抄,试图切断第二线嵩山地区汤恩伯集团主力,将其全部歼灭。日军以3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1个骑兵旅团、1个步兵旅团的强大兵力,以泰山压顶的势头向西杀去。在河南平原地带,日军依靠火力和机动性的巨大优势,只有轻武器的国军难以抵抗。在这一线的国军以各据点死守,但通常几天阵地就被彻底摧毁,被迫撤退。日军高速突进,尤其坦克第3师团和骑兵旅团前进速度极快,坦克2天半甚至走了150公里。

汤恩伯集团侧后的襄城、临汝、登封等地先后失守。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汤恩伯当机立断,果断率部撤离嵩山地区,并且命令协同作战的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也立即撤退。

由于撤退及时,加上国军在本土本乡作战,汤部和孙部均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损失,分别撤退到豫西和伏牛山区和偃师一带。由于伤亡不大,汤部略加休整,就参加了几个月后豫湘桂会战最后的桂柳会战。

那么,日军豫中会战最主要的目标,也就是歼灭汤恩伯集团的目的,没有实现。

第四个阶段,强攻洛阳

汤恩伯和孙蔚如是撤退成功了,但却没有完成自己的防御任务。

本来汤孙的主力是固守豫中第二线阵地。此时为了躲避日军包抄合围,汤部和孙部果断西撤。这虽然使得国军主力得以突围,但日军攻打第二线阵地却伤亡不大,仍然有很强的战斗力。

那么,第三线的洛阳防线就很危险了。

日军除了集中10多万部队从洛阳正面猛攻以外,还从侧后方,分别渡过黄河3个旅团的部队,导致洛阳三面受敌,且切断了从陕西增援而来的胡宗南部的道路。

此时,第三线国军的5个集团军(其中3个是战斗力不高的杂牌军)约14万人,完全不是三面合围而来的约18万日军对手,更很有可能被合围。

鉴于战局险恶,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冷静判断形势,终于向现实妥协。他命令第15集团军刘茂恩部死守洛阳,为其余各部撤退争取时间。另外的国军主力,则分别向豫西山区撤退,以山区复杂地形和日军决战。这个命令,就等于放弃了豫中地区和豫西的核心洛阳。

刘茂恩在洛阳坚持防御了10多天,打乱了日军迅速推进的计划,导致日军合围国军计划失败,不过洛阳最终也没有保住。

在这一阶段,国军第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上将,在战斗中光荣殉国。

第五个阶段,日军追击和国军反击阶段

发现没有捕捉到任何国军主力后,日军恼羞成怒,一面出动部队向豫西山区追击,一面出动主力继续西进陕西,试图打下陕西东面门户潼关。

追击部队基本没有战果,仅有37师团一部借助国军防御体系漏洞,攻占了卢氏县城,随后在国军重兵威慑下主动放弃撤退。

而向潼关推进到河南省灵宝附近的日军主力,则被国军迎头痛击,损失很大。以62师团独立步兵第14大队为例,一天更换3个大队长之多,而日军59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更于6月13日战死。

这里地形狭窄,易守难攻,国军胡宗南部武器较强,还有少量美制新式反坦克武器(巴祖卡火箭筒)加上中美联合空军开始频繁轰炸,日军已经无力推进。

坦克第三师团已经有三分之一坦克装甲车被毁伤,只能被迫撤退,放弃攻占潼关。

由此,豫中会战结束。

以上就是豫中会战的整个过程。

此战,日军毫无收获可言。

打通的平汉铁路,仅仅在豫中会战结束2个月后,就被中美联合空军炸断(黄河铁桥被B25炸断,数月内不能修复),此时豫湘桂会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国军损失不大,伤亡不过3万多人,算不了什么。日军围歼国军第一战区主力的计划,完全破产。

日军唯一的收获,是占领了豫中豫西几十座县城。但日军目前正急于减少在中国的占领区,因此反而背上了新的包袱。为了控制这一新占领地区,日军又投入了4个师团重兵。在兵力本来已经到极限的1944年,莫名其妙新投入4个师团,完全属于智力问题。

当然,对于国军来说,此战也是失败。

我军基本丢失了豫中地区,豫西的洛阳等地也被日军占领,第一战区面积大大缩小。

如果这是抗战初期,这种损失也许并不算什么,以空间换取时间。

关键在于,1944年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都在捷报频传,我们却遭受很大失败,国际影响不好。

客观来说,豫中会战对于抗战全局来说,根本没有丝毫影响。就当时情况,日军已经必败,即便它能够攻入四川,占领重庆,最终也会无条件投降。中国需要做的仅仅是继续和日军拉锯,同时等待大量美援军火物资运到,积蓄反攻的力量而已。

豫中会战,我军丢失大面积的领土,主力损失不大,尤其精锐基本全部突围。以汤恩伯集团为例,他的13军在几个月后完成半美械化,立即脱胎换骨,在湘西雪峰会战主动出击重创日军。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豫中会战虽不能说国军赢了,但国军输的并不多。

对于这一点,只要研究军史的人,稍有些智商都可以明了。

以往之所以大家一听到豫湘桂会战,就认为国军打得一塌糊涂,还是因为极左年代胡乱宣传的原因。

萨沙也说过了,我们对于豫中会战和汤恩伯大肆攻击,各种文章多如牛毛。有趣的是,国内却没有一本官方出版的豫中会战的书籍。为什么呢?

很简单,吹牛逼还怎么说真话。一旦有了介绍豫中会战的客观军史,岂不是自掌耳光吗?

也有网友发现,很奇怪的是整个豫湘桂会战中,明明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打得也不好,为什么只对准豫中会战黑?

长衡会战,日军出动兵力高达30多万,这是日军自抗战以来,单次会战出动最庞大的兵力。而此战国军伤亡约10万,但即便我党也承认日军伤亡约7万人,相差不大。丢失不少领土,但激战很多,仅仅衡阳就死守了47天,毙伤日军近4万人,我方伤亡1.7万。

显然,这种战绩没法黑。

长衡会战毙伤的日军,恐怕就超过八路军八年歼灭日军的总和。毕竟百团大战才歼灭日军5800人,平型关800多人。

如果强行黑,你又拿出什么战绩和别人相比呢?

那么,桂柳会战呢?也不好黑,因为参战的主力是我们的“朋友”李宗仁麾下的桂军。

而豫中会战日军伤亡不大,不过1万多人,国军其中一个领袖还是我们一直狂黑的汤恩伯。

显然,不黑豫中会战,你还黑什么呢?

而且,如果豫湘桂会战再不黑,再往后是湘西雪峰会战国军大捷,就没法黑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