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92: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4/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九十二(新抗战系列之一百零九)

除了单兵战斗能力不行以外,更可怕的是很多新兵没有作战意志。

抗战最初2年,几乎所有的新兵都是志愿兵,素质最好,战斗意志顽强,都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随后几年,多采用抽签抽壮丁的方式,抽到谁就必须当兵,如果逃跑就抓。这些人中间,大部分从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当兵的,如果愿意自己早就去了。好在当时民众抗战热情高涨,绝大部分青年都是支持抗日的,逃亡现象不多,大部分都是被抽到就去参军。

到了1943年1944年,可以说所谓二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家庭,基本所有适龄且身体较好的人都已经加入部队。剩下的,不是身体有病,就是刻意不愿意去参军的(多采用行贿手段,贿赂保长暂缓进入部队)。

所以,这两年有很多壮丁都是被强行送到部队,并不是自愿来的。既然如此,战斗意志能有多强?

这些人多是比较愚昧的农民,分不清国家民族概念,只知道过小日子。

萨沙想起了地雷战故乡海阳的故事。这里日寇只有四十多人,海阳老百姓有30多万,八路军有3000多人。区区几十个鬼子,如果真想打,就算一人一口也咬死了。但这里的山民多比较愚昧,换句话说就是愚民而已。只要日本人不来他家杀人强奸,他就不管。

新兵的战斗意志较差是客观的事实。很多人不能打仗,更谈不上打硬仗。

再次,日军实际可以使用的机动战力远超过我军

日军虽兵力使用困难,毕竟可以从华北占领区和关东军抽调部队到一线,国军则无从抽调。

日本方面在豫湘桂会战之前,仔细研究过国军的兵力情况。日军认为国军虽号称有400万人,实际上可以作战的最多只有290万。

众所周知,由于各方面的巨大差距,防御中的国军数量需要2到3倍于日军。极端情况下,尤其是进攻作战,很难说要多少倍数量。比如八路军关家脑一战,合围区区500多日军,前后使用兵力近2万人,最终还没有吃掉。

更惨的是,日军是攻击一方,掌握战略主动权。他可以集中兵力从你任何一点突破,你却只能分散兵力四面设防。

这290万人的大部分必须散开驻守防御,根本没有什么机动兵力。日军认为国军仅仅有9个军的机动部队可以使用,总兵力不会超过25万人,算不了什么。

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反攻缅甸,史迪威前后动用了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约30万兵力。这些部队,全部都是中央军的精锐。史迪威曾经向蒋介石要求抽调74军、18军等顶尖主力,后因各战区司令长官强烈反对才作罢。即便如此,几乎每个战区的精锐机动部队都被调走了一半。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兵力,更捉襟见肘。

畑俊六认为,目前国军各战区兵力已经很虚弱,互相难以支持,是日军绝好的机会。

最后,目前国军的补给和经济都陷入极度的困难中

满清的倒行逆施,使得中国从1840年开始衰落,北京都被攻破两次,到抗战时期已经积弱100年。

此时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穷国弱国。

在抗战之前,使用了一切方法才勉强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

不过,经济问题依然严重,巨额历史性外债,始终没有还清。财政收入很少,八成依靠海关关税。

抗战开打以后,沿海都被封锁,海关关税也就无从谈起了。

1941年之前,国军各方面虽严重困难,但至少还可以以中国的物资去换取外国的物资。我们从苏联手中换来了20个简装师的武器装备,我们还从美国手中得到数千万美援的物资。

到了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以后,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线,中国完全处于严重的经济崩溃边缘。

打仗是要钱的,没钱就不能打仗。士兵吃喝拉撒,武器服装,还有平时零用都需要钱。

400万部队的日常运作,就是极大的开销。

萨沙的林彪传里面,曾经写到抗战期间武亭、陈奇涵、陈先瑞他们几个司令,去管帐的军委供给部部长邱会作那里要部队的伙食费。因邱会作拿不出钱,几个人大吵一场,差点动起手来。期间,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怒气冲冲地骂:“部队几个月没发伙食费了。没有钱就不要养兵嘛。”

陈先瑞说的没错,没钱是没法养兵。后来之所以搞特货,也是逼急了。

除了养几百万部队以外,还有数量惊人的难民。根据统计,仅仅在1938年大后方就有高达2000万难民。有的资料认为,逃亡难民高达6000万。这些难民虽大部分自力更生,但政府显然不能不闻不问,多少也要管一些。尤其对于没有谋生能力的儿童和老人,政府也只能硬着头皮承担下来。

为了这么多难民的衣食住行,政府又拿出巨大的开支。

因为财政上没有入的只有出的,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多印钞票。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货币大量贬值。

1937年可以买到2头牛的法币,1945年只能买到1条鱼。随着物价的升高,很多人的积蓄化为乌有,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非常艰难。

在中国,大学教授是最高薪的职业。

著名演员英达的爷爷在民国同时在三个大学任职,每月收入高达1000多大洋。而普通一个单身汉,一个月吃喝用住最多也就10块大洋。

1932年暑假后,34岁的闻一多重返母校清华任教,此间他的薪酬是340元大洋,可以买1700斤猪肉。2年后,学校分给闻一多一套免费住房。闻一多写到:有卧房、客厅、餐厅、储藏室、仆役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大大小小14间。电灯、电话、电铃、冷热水等设备一应俱全。房前甬道两侧有绿茵草坪,周围是冬青矮柏围墙,草坪中央放置一大鱼缸。书房宽敞明亮,四壁镶以上顶天花板的书橱,窗下是书桌。这里是先生一生中所住的最佳环境,许多研究在这里进行,疲劳时到门前大阳台上散步,或到草坪上拔草,观赏一下金鱼。冬季里,也曾和孩子们一起滚雪球、堆雪人。

这样一个威风八面的教授,到了抗战时期又是什么样呢?

闻一多全家八口拥挤在一个农家小院里面,楼上住人,楼下是马廊和牛棚,屋子里终日是牲口的臭味。屋子里唯一的摆设,是一张桌子,这是闻一多的书桌。家中摆不下餐桌,全家人只能站着吃饭。为了节省烧水的木材钱,每天早晨闻一多带着孩子去小河边洗脸。买不起肉,他只能带着孩子去稻田里面捉蚂蚱,回来用油炸,当作大虾吃。但这样太费油,又变为去捉青蛙,然后仍在锅里煮成“鸡汤”。

闻一多找到的廉价房子,距离昆明有20多里路。为了省去坐马车的钱,他就背着书包步行进城。本来就很瘦弱的他,越来越瘦。

自然,闻一多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少数,而是普遍现象。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吃不起肉,每天吃辣椒拌饭,偶尔吃一顿菠菜豆腐汤就喜出望外。

著名教授朱自清穷到买不起棉衣,连穿了4年旧皮袍,从远处看就是一个乞丐。到了1942年,旧皮袍已经破到无法穿上身,只能去买了一件赶大车人穿的毡披风。唯一的原因是,毡披风远远比棉衣便宜。朱自清进大学的时候,看门人拦着不让进,说大车不能进学校(误以为他是车夫)。

天之骄子的大学教授尚且如此,当兵的就更别提了。

士兵每天除了1斤八宝米以外(所谓八宝就是包含沙子、石子等八种杂物),基本什么都没有。副食就是青菜萝卜,每年吃不上几次肉。

中央军第14师和第50师运到印度的时候,因衣着破烂,面黄肌瘦,还有一些13到14岁的少年兵。名义上一个师应该1万2000人,实际上只有7000多人。

史迪威误认为这是胡乱拼凑起来的中国年轻难民,勃然大怒,认为蒋介石故意整他。他在日记写到:大半数的士兵因体力极弱,不能忍受长时间的劳苦工作。营养不足,极为普遍,这是因为食物不足。平时他们的伙食完全没有肉和脂肪,盐和蔬菜也不足量。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中央军精锐部队的现状。

总之,经济已经陷入崩溃边缘,几乎难以维持。

还有,国共关系更是死结

早在七七事变之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就是独立作战,丝毫不在乎国民政府的命令。

很多人说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什么没有自由,什么什么之类。

但大家既然说历史,就绝对不能忘记当年的环境。

国民政府明确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划分活动区域,你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份子,擅自跳出这个区域,就实属叛乱。

在河北歼灭搞垮10万国军敌后部队,在江苏黄桥歼灭1万多国军主力,进而围攻草甸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这也是标标准准的叛变。

至于在山东搞垮苏鲁战区司令官于学忠,甚至将其活捉;武力阻挡国军李仙洲部进入山东;在山西拉走战区司令官阎锡山麾下的新军;在山西和阎锡山武装开战等等,又是什么行为?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说,胡宗南不去打日本,反而出动兵力包围陕北。

话似乎不错。

关键是谁敢说胡宗南包围陕北的前因后果?谁敢?

如果不是八路军在1939年武力歼灭绥德绥、米、佳、吴、清五县十三个保安大队,赶走国民政府绥德警备区专员何绍南和各县县长,试图扩大陕北的地盘,谁又会去包围你?

事实证明,胡宗南做的没有错。这次因豫湘桂会战,胡宗南主力紧急东进援助豫中作战。而八路军就是乘此机会,利用胡宗南包围圈减弱,组织了包括王震三五九旅在内的多支南下大队,四面扩充地盘,甚至跑到了湖北。

如果胡宗南不去包围你,恐怕整个陕西甚至西北,早就被八路军吃掉了。你自己说能放任你们不管吗?

所以,自从黄桥事变曹甸事变皖南事变以后,国共其实已经公开为敌。一个明确的标志是,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但我党不予承认,还重建新四军,任命了新的军长和政委。

1942年五一大扫荡惨败后,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基本停止对日的较大规模战斗,日军也不对八路军进行大规模扫荡。双方停战,转而对付国军。

此时国军可谓内外交困,既有外部的敌人,又有内在的敌人,再加上汪伪政权、地方军阀、各地土匪和民间割据武装。国民政府,或者说蒋介石,是同时和五股力量作战。

蒋介石的压力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的养子蒋纬国回忆:那种情况下,父亲压力非常大,但又无人可以倾诉,苦闷异常。他身边的老副官(其实就是仆人)告诉我。每天父亲在洗澡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大叫、大声说话。有时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低吼,有时候则是大声的喊叫,比如娘啊、爹啊之类。不知道内情的人,听到这些都极为惊恐。他们这些仆人,听到以后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种情绪,是积累了多年的。

蒋纬国又说:父亲在台湾时候,有次向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去军工厂视察,突然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工人握住他的手,对他说“总统,你这么多年真是太不容易了。”父亲对我说,自从我的奶奶去世以后,从没有人跟他说过这样的话,他非常感动。

很多人说政客一生都在演戏,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一种演技呢?不错,政客确实很会演戏,但人在生死边缘,是伪装不了的。

以汤恩伯为例,我党攻击汤恩伯腐败堕落,贪污无数钱款,甚至和日伪做生意。但你能否认汤恩伯死前穷困潦倒,仅仅为了节省医药费不去美国做手术,去比较便宜的日本。结果就因为省钱而导致手术失败,死在了日本。

请问,汤恩伯贪污的那么多钱呢?

生死关头都不用,准备什么时候用?死了以后,烧成纸钱去地下用?

按照你们的说法,汤恩伯真是一个超级演员,甚至拿自己的生命来演戏,最终演到了棺材里。

这说得通吗?

以上就是豫湘桂会战的背景,下一篇就正式打开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