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91:激斗新维,驻印军唯一的坦克战——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九十一(新抗战系列之一百零八)

占领芒友、南坎以后,缅北会战实际已经结束。

此刻日军在缅北还有约1万多人的兵力,但已经分散在各处,构不成什么太大威胁了。

芒友会师以后,驻印军继续扫荡这一线残余日军。此刻日军已经溃不成军,实力今非昔比。

驻印军一口口的将几股日军吃掉。

占领南坎的唐守治新30师,继续北上攻占老龙山。从南坎溃逃到这里的第49师团山崎支队残部约1000人走投无路,最终被全歼。

与此同时,李鸿新38师第114团翻越6000米的高山,切断了康梭附近第56师团残部退往南帕卡的道路。

目前日军残部中,只有第56师团兵力最多,高达9000多人,其中大部驻扎在康梭和南帕卡一线。

1月28日,日军第3师团的第4联队硬着头皮出击,与被围日军第56师团协同,试图南北夹击第114团全力突围。

激战至29日,日军毫无进展,而新38师主力从芒友南进,协同第114团猛攻日军。

战斗至2月2日,日军第56师团在这一线的残部全部被歼。师团长松山皊三带少数司令部成员仓皇逃入丛林,侥幸没有被生擒。

至此,南坎八莫一线北方的日军残部约五六千人被彻底肃清,中印公路再不受任何影响。

扫荡残敌

1945年2月8日,新30师攻占南坎和芒友南面的日军重要据点南帕卡。日军残部不敌,将弹药补给中心南帕卡的仓库点燃,仓皇退守贵街、新维、腊戌。

此时日军已经不成气候,但毕竟他们盘踞新维腊戌这一线还是距离中印公路太近,有一定的威胁。孙立人认为,必须彻底将这里的日军击溃,肃清中印公路以南100公里内的日军。

2月8日,为了巩固中印公路,驻印军南下攻击日军残部固守的贵街、新维、腊戌。

新维、腊戍位于中、缅、越、泰四国边境要冲。铁路由仰光北上直达腊戍,滇缅公路经腊戍、新维深入中国。

新维、腊戍不仅是曼德勒的屏障,也是滇缅公路通往中国的必经之地,距离越南、泰国边境也是咫尺之遥。

从地理上来说,从南坎南下依次遇到的是贵街、新维、腊戌。

贵街在最北面,新维居中,腊戌在最南面。

日军第33军参谋长山本清卫,指挥第56师团由畹町退下来的一部,加上由南帕卡溃逃而来的第2师团第4联队、第49师团第168联队、第18师团第55联队3支部队的残部,总兵力共6000余人,分别据守新维及沿南渡河谷北岸的高地。

这里日军兵力不少,可是连续遭受惨败,早已士气全无。

新30师在空中掩护下,经过2日激战,于2月13日一举攻占新维外围重要小镇贵街。

贵街丢失以后,腊戌就非常危险。一旦腊戌丢失,日军第33军缅北防御就彻底垮了。

日军无可奈何,只能用剩余所有兵力,倾全力试图守住新维,拱卫腊戌。

新维说起来和中国还有些渊源。

新维是土邦土司的土司府所在地。土邦土司从明代开始向中国称臣,清末英国人来到新维之时,土邦土司还曾向清政府紧急求援,却毫无作用。

而当年明末大将李定国兵败以后,率部退到新维,以此东山再起,继续和清军鏖战多年,最终病死。

新维这里地形较为复杂,是连绵的山地,唯一一条公路穿行于山谷中。尤其讨厌的是这里茅草很多,还非常的茂盛。很多地方茅草高达1到2米,像中国北方的青纱帐(高粱地)一样。熟悉这里的日军借助这种地形,可以随意穿插进攻撤退。相反,驻印军重武器较多,受制于公路交通,就没有日军灵活。

新30师官兵在外围和大量日军缠斗整整四昼夜,最终夺取了城北险隘山地,迫近新维城郊。

日军知道如果新维丢失,缅北就会全部失陷,决定破釜沉舟的拼了。

当日,日军聚集所有可用兵力,在14辆坦克和大量重炮掩护下,反复对新30师冲击九次之多。

只是,此时新30师火力旺盛,士气高昂,日军根本不是对手。

经过一天混战,新30师击毁日军坦克6辆,击伤2辆,击毙日军750人,伤者无数。

这里,发生了缅北会战中,唯一的坦克战。

八莫,谢尔曼中型坦克胜之不武

国军坦克部队作战非常风光,连续占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以及缅北重镇密支那以后,美军高层也对国军另眼相看,尽量满足国军的各种要求。

此前的三大战役中,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是国军唯一的主力坦克。

这种轻便灵活的小坦克非常适合缅北的丛林战,在攻击力和机动性上表现的都很出色。不过,它不过毕竟属于轻型坦克,防御力非常不足。

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不惧怕日军的轻武器和山炮野炮的远距离炮击,却难以有效阻挡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日军的37毫米反坦克火炮,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已经对付不了,而缅北日军还有相当数量的45毫米反坦克炮,给坦克造成很大威胁。

在之前三大战役中,国军坦克也有一定损失,尤其只要被反坦克炮击中就很危险。还曾经有过一次战斗损失7辆的战例。

驻印军高层向美国人提出M3A3轻型坦克防御不足,希望提供更强有力的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

缅北地形不适合中型坦克,随着密支那战役的结束,驻印军进入了地形比较开阔的南坎八莫地区,中型坦克就完全可以使用了。

美国人提供了35辆美制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这样大大加强了坦克部队的实力。

1944年4月,第一批12辆M4A4型谢尔曼坦克赶到前线,归属坦克第1营序列。

30多吨的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可就厉害了。

它是二战最为优秀的中型坦克之一。在缅甸面对日军的垃圾坦克,它更是胜之不武。

很多人戏称,在缅甸的M3A3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就是苏德战场的T34中型坦克。而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是虎式坦克,对不起,是虎王式重型坦克。

单纯就重量上来说,它比国军之前装备过最重的坦克,还要重一倍以上。

它的攻击力不错,装备1门M3 75毫米L/40加农炮,能够在914米距离上击穿倾斜度为30度的60毫米钢板。日军最强的97式中型坦克,装甲厚度仅有25毫米,一炮就可以轰挂。更惨的是,缅北日军坦克基本都是轻型坦克。

如日军引以自豪的95式轻型坦克,装甲最厚的地方仅仅12毫米,一炮可以打个对穿。

在缅甸,压根没有一种日军坦克能够抵抗的了。

另外谢尔曼还有1挺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2挺7.62毫米勃朗宁M1919机枪,对于步兵有很强的杀伤力。

在驻印军坦克营的实战中,这些重机枪往往比火炮更有效。尤其在丛林近距离混战中,M2重机枪发射的弹雨极为恐怖,将攻击坦克的日军步兵吓得屁滚尿流。这种穿透力很强的12.7毫米子弹,可以轻松击穿树木,击毙躲藏在树后的敌人。

防御能力上,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采用了先进的倾斜装甲技术,它的正面装甲厚51毫米,倾斜56度,大约相当于70毫米垂直装甲,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也有76毫米。

它的正面装甲和炮塔的防御能力很强,仅仅比以防御著称的T34坦克稍逊,远远强于使用垂直装甲的德军3型、4型坦克。

在缅甸,没有一种日军坦克的火炮可以击穿它的装甲。

不要说95式坦克的37毫米火炮,即便97式中型坦克的57毫米坦克炮,也只能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显然,它无法击穿谢尔曼的正面装甲。

机动性上,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更是极为惊人。受益于美国强大的汽车工业,坦克的机动性极佳。该坦克使用大陆公司(Continental)成熟的R975C1汽油发动机。

该发动机马力大,故障很少,不会像黑豹坦克那样动不动就趴窝。

M4坦克的履带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都非常可靠耐用。一般在坦克跑过4000公里以后,才会进行大修和保养,这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的。

发动机马力大,坦克又不过31吨重,该坦克在道路或野地都能保持较高的速度。尤其坦克越野速度非常惊人。谢尔曼坦克手回忆录中都认为:坦克在公路上行驶几乎像载重汽车那样,平稳快速。

遗憾的是,M4A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驻印军太迟。密支那战役中,18师团几乎被全歼,日军已经不剩多少实力。

早在八莫的作战中,日军自知坦克不是国军对手,居然将坦克埋在地里做钢铁碉堡使用。

在八莫攻坚战中,坦克第1营掩护步兵逐步推进,以火炮摧毁八莫日军大量工事,仅仅在八莫火车站一地,就击毙日军士兵100多人。

日军悲哀的宣布:中国军队大部分火力来自战车,我们无力对抗。

M4A4谢尔曼坦克的驻印军老兵回忆:美国人总结经验,觉得我们的M3A3坦克有缺陷,日本人已经掌握了其性能,他们45毫米的战防炮能对付我们,而且用他们的15吨的97改坦克也能对抗。于是请求上面更换更厉害的武器,要换32吨的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这回日本人没办法了,打来的炮弹居然擦着M4A4战车的钢甲就滑了过去,以前他们的坦克还敢和我们抵着打,自从有了M4A4,他们见到我们就只会跑。

日军被我军打得一路撤退,一退退到八莫。八莫是缅甸的军事重镇,日军在这里的阵地准备很充分。他们有一种五六吨的小坦克(95式轻型坦克),个子小、钢板厚,把多部小坦克埋在地下,把炮塔露出来。这样一来,视线很宽,在八莫城外形成一排碉堡阵线,易守难攻。

刚开始是我们的步兵去打,冲了快1个月都冲不上去。长官决定还是要坦克上。这时我们正从后方休整完,准备慢慢往国门的方向走,接到命令:2个星期内必须赶到八莫。坦克本身重,这样长途急行军肯定会有损伤。但是军令如山,我们必须执行。于是不分白天黑夜赶到八莫。

我们4个连的坦克,一起冲上去。为了对付我们,日军挖了很多V字形的三角沟,坦克没有沟宽过不去。这时日军的战防炮弹哗啦啦打过来。我们是被逼上梁山了,坦克上有穿甲弹,专门用来打铁、木、土的,我们把坦克退回来,直接用穿甲弹打三角沟,铺出一条路来,战车才过得去。他们的坦克埋在地里,可以很好的隐蔽,但是也有缺点,无法动弹,不灵活。一旦被发现,它们就是活靶子。

这时我们的谢尔曼大坦克发挥了作用。他们的小坦克受不住我们打,炮口露出来,我们就专门打它的炮口。坦克掩护着数台开山机(推土机),一推,把整个阵地都推平了,步兵坦克一起上。那个场面惨烈,埋死了很多日本坦克手,到处是鬼哭狼嚎的叫声。

后来日军全线溃败,退到伊洛瓦底江边,日本士兵走投无路,跳进大河,淹死了很多人。这一仗打了三四天,我们进到城里时,惨啊,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几乎没有房子立着,全平了,老百姓都躲在残垣断壁里。可想而知前面打得有多惨烈,我们死了多少人,日军死了多少人。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