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90:完胜南坎,打通中印公路——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4/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九十(新抗战系列之一百零七)

新30师即以第114团和第89团居右、第112团及第88团在左、第90团居中,以三面围攻的态势向南坎突击。

日军虽明知必败无疑,仍然死守南坎外围山地要隘,尽量拖延新1军前进步伐。

苦战到1月5日,驻印军连续攻占南坎外围数十个据点。

在我军4门155重炮和16门75毫米山炮攻击下,日军根本无法抵挡,一个个工事被轰的粉碎。

根据原18师团炮兵军曹(中士班长)姬野光雄回忆:一开始,敌军的炮击大多偏离目标,我们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但后来,敌军的观测飞机飞来侦查,敌军的炮弹就准确的落在我们的阵地上。我是炮兵,敌人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落在我们的火炮傍边。此时不要说还击,就连撤退也非常困难。我们不顾一切的转移大炮,好不容易才撤退到后方低洼地的竹林里。战斗越来越激烈,我军步兵在敌人猛烈炮火打击下,节节败退,迫切需要我们炮兵支持。但我们在盟军空袭和火炮轰击下,实则自身难保,必须不断转移阵地。有一次,我接到停下来炮击的命令。分队刚刚赶到战斗的炮位,连马鞍还没有卸下来,附近山上就出现了敌军的大部队,并且对我们发起攻击。我们匆忙顺着峡谷向后狂奔。由于撤退的非常慌乱,一路丢弃了多匹宝贵的马匹。要知道,本来我们就极为缺乏战马。

姬野光雄又回忆自己受伤的一幕:还有一次,我们躲藏在山腰一片树林里面,准备向敌人开炮。但正在搬运大炮和炮弹的时候,小队长大前少尉突然发现山顶上似乎有一个拿着冲锋枪的敌军。大前少尉判断是敌人的侦查部队,立即带领十多个炮兵,拿着步枪手雷冲了上去。随着他们的喊杀声,在树林里面的我听到一连串的冲锋枪扫射的声音,显然这是敌人在开火。不一会,突击队员都退了回来。他们说大前少尉带着他们冲了上去,但还没看到敌人,就被冲锋枪扫射。拿着军刀的大前少尉冲在最前面,当场就被打死了。他们试图拖走少尉的尸体,但敌人火力太猛,根本不可能靠近,只能自己逃了回来。我们愤怒的向敌人阵地开炮,但敌人立即开炮还击。炮战中,我的左大腿被弹片击中,还有两个军曹也负了伤,士兵死伤更多。我用绷带包扎好伤口以后,继续作战。此时又接到命令,不能硬拼,让我们立即隐蔽撤退。我们只得用马拉着大炮,抬着伤员向后撤退,步兵派出一个班掩护我们。我的伤势比较轻微,还能拄着拐杖自己走动。没想到,撤退期间,我们又突遭路边丛林里面敌军机枪突袭。负责掩护我们的步兵班,很快伤亡殆尽,我又中了一枪。子弹从我的有大腿穿过,从臀部飞出来。这样一来,我就没法自己走动,但伤员太多,担架只能抬重伤员,我就只好在两个战友搀扶下走动。此时,我们已经被打散,完全失去和山崎支队的联络,完全不了解战况,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半路我们遇到一个缅甸人,他才告诉我们日军在哪里。我一步一剧痛的艰难走了十公里,才遇到山崎支队的哨兵。回到部队里,我心情一下放松了,这才觉得脚和腰都不能动了,被送到了后方野战医院。

此时墙倒众人推,缅北的土著也全部开始帮助中国人。

《大公报》记者吕德润回忆:整日的炮战,已经压制的日军不敢随便开炮了。我赶往南坎,沿途我们的弟兄匆匆忙忙的搬运弹药。当地土著也帮着搬。据说这些山上少数民族有好几种,还有缅北的克钦人和傣人。这些少数民族虽然文化不高,但对善恶还是分得清楚。今天,他们同我们一致抗日。

孙立人见日军正面防线山地陡峭,道路狭窄,工事众多,恐怕短时间打不下来。况且,驻印军各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和日军硬拼。

他命令新30师派出第90团攀山涉险,越过古当山脉,迂回到日军后路。

该团8日抵达西朗。此时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山路崎岖,泥泞没膝,人马难以通行。

驻印军个个都是精锐的士兵,这点艰难又算得了什么。他们不顾险阻,不怕牺牲,很快赶到瑞丽江边。本来瑞丽江并不宽,只有几十米。没想到,这几天的暴雨让该江猛增到400米,水流非常湍急,最浅的地方也有4米。

这也难不倒驻印军官兵,他们很快组装好了橡皮船,毫无声息的渡过该江,向南坎左侧背插入。

渡过瑞丽江以后,气温又急剧下降。缅甸本来气温很高,但南坎山谷由于地形原因,一有大雨就会降温。此时山间气温骤降到只有几度,官兵们踩着冰冷的泥水,身上裹了三条毛毯仍然嫌冷。一些健壮的印度马,受不了低温冻死、病死了。沿途丢下的死马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第90团官兵却不畏艰难,毅然前行。他们明白,南坎应该是最后一场大战。只要攻占南坎,缅北战役就要结束了。

在全军高昂士气鼓舞下,这些在别人看来极端的艰难,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1月14日,第90团偷偷摸到南坎城下。

日军主力全部在南坎外围山地要隘,同新1军激战,南坎城内防御极为空虚。

况且,南坎也不是什么大城市,只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城,里面只有几条小街。除了少数英国人印度人修建的别墅,大部分是便于通风散热的傣族竹楼(这是傣族的一大特色),也不具备巷战条件。

在南坎战役打响之时,新1军早就利用空中优势,猛烈轰炸南坎。B25中型轰炸机如狼似虎的对南坎,进行饱和轰炸,很快将全城炸成一片废墟。

日军少量工事也全毁,城市处于无防御阵地的状态。

更天助我也的是,14日晚上和15日凌晨,南坎山谷出现了大雾,完全隐藏了第90团的行踪。

见机会难得,第90团抓住时机,立即于15日对南坎发动突袭。

直到第一发巴组卡火箭弹把南坎城下一个碉堡炸得粉碎,日军才猛然发现中国人杀到了这里。

南坎日军措手不及,张皇失措,根本不能抵抗。

战斗刚刚开始2小时,上午11点,第90团第3营第7连就杀入南坎城内。随后,第2营也从侧翼杀入。

驻印军早已不把手下败将日军放在眼里。他们猛打硬拼,几小时内就完全占领南坎。防御南坎的日军丢弃城市,全军溃逃到远处的山地。

第90团顺利占领南坎之时,大雾还没有散呢。

此战日军几乎没有做出有效抵抗,第90团尾随追杀,击毙击伤大量日军。

仅仅在南坎城内和附近,日军就遗尸1780具之多。

*会师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抗战我们必胜了*

孙立人用兵如神,轻松的占领了南坎,获得战场上的绝对优势。

这样一来,日军不但南坎丢了,连南坎外围的山崎支队也被切断退路。

山崎支队在新30师和新38师南北夹击下,苦苦支持了几天就崩溃。残部只剩约1000人(不到满员时期的三分之一),钻入深山,步行逃到南巴卡附近,后被我军彻底歼灭。

南坎战役,又是孙立人表演的舞台。

他两次出奇兵,包抄日军后路,打得日军顾此失彼,全军崩溃。

此战唯一的危险,就是新1军高级军官,突然遭遇日军小分队偷袭,差点有重大损失。

当时孙立人军长和其他几个师长,一同乘车赶到南坎前线一个团部,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史说参谋长,唐守治师长和龙国均参谋长乘车走在前面。

出于安全起见,李鸿师长派自己的司机和卫兵,负责保护他们。

结果吉普车刚到村口,突然近距离响起枪声。史说参谋长,唐守治师长乘坐的两辆吉普车都被机枪子弹击中。车上1名司机和1个卫兵,啊的一声,中弹翻落汽车,还有几个人在车中中弹倒下。

史说参谋长,唐守治师长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立即撞门跳下汽车,卧倒在路边。

史说参谋长根据枪声判断,敌人机枪距离吉普车只有300到400米。随行的卫兵也从卡车跳下,向日军机枪射击。村中的国军听到枪声,也冲出来包抄。

此战还是非常危险的。车上1个司机和3名卫兵中弹牺牲,还有多人受伤。史说参谋长,唐守治师长运气较好,连擦伤也没有。

唐守治师长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根本不把这种危险当回事,连面部表情都没变。倒是唐守治师长亲自检查了中弹卫兵伤势,发现他已经死去时才有些悲伤,下令一定要把袭击的日军歼灭。

很快,袭击的日军小分队被全部击毙。这是日军一个专门用来渗透袭击的部队,装备1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和几杆步枪。

南坎战役以后,缅北日军还在芒友集结各残部1万多人,包括第56师团9000多人,第49师团1200多人,山崎支队不到1000人,第2师团1000多人,33军直属部队3000人。

人数虽不少,还有大量武器和辎重,实际已经没什么战斗力,因为毫无士气可言。

而且从军事战略上来说,日军四面都是盟军,处于包围之中,连坚持作战也不可能,垮台只是时间问题。

廖耀湘的新6军向南和向北攻击,孙立人的新1军向东攻击。

新6军第22师经过2周激战,于1月24日击溃56师团拦阻部队,逼近重镇芒友。

27日,新22师主力向芒友日军发动总攻。

芒友日军数量不少,士气却全无,顷刻溃败,遗尸就有2153具之多。残余日军钻入丛林,向四面八方逃去。

新22师顺利拿下芒友。

日军芒友指挥官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两次差点被活捉,都是侥幸突围。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芒友以北一个小山坡上,胜利会师。

至此,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1月28日,为庆祝这一重大胜利,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在畹町举行隆重的会师典礼。在典礼仪式上,中、美联军并升两国国旗,共唱两国国歌。

驻印军缅北反攻的目的,就是打通中印公路,实现从印度到中国国内的军事物资的输送,现在已经完全达到了。

1945年1月12日,第一支120辆卡车的运输车队从印度雷多出发,穿越缅北,进入中国云南。这标志着,美国军事援助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抗战战局彻底扭转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