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恳求你们别又忽悠“女排精神”

听说这次巴西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得金牌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真令人恐惧,千万别又忽悠什么“女排精神”啊。我当年真的是被恶心怕了。

躲是躲不开的。我已经多年不看电视。最近10多年有印象的电视节目,除了《武林外传》,就是《非诚勿扰》。3年前发现打开电视无信号,可能是因为没交费而断了有线信号。但网络是天天上的,所以就知道了这次中国女排得奥运金牌,并且已经看到一些文章。

先看到一位朋友转发的文章《女排拼搏让中国军团有了精神领袖,金牌落后英国已变得无所谓》~~1,“中国军团”?不就是组织几个人去参加个运动会吗?就上升到中国军团的地步了?这是要收复海参崴去吗?2,标题说的是“拼搏”让女排称为精神领袖,内容却是“得金牌”让女排成为精神领袖;3,如果女排不夺冠,中国金牌数量落后于英国就有所谓了?扯淡。

然后,“女排精神”的文章果然就出来了:《我们需要“女排精神”,更需要“郎平道路”》。我想问此文作者,“我们”是谁?接下来就告诉这位作者,你或许需要“女排精神”,我可不需要,你最好不要代表我。我本人非常喜欢傅园慧,至于女排,我祝贺这几个姑娘赢了几场球,换作其它任何国籍、任何肤色的姑娘赢了,我都祝贺;但是关于“女排精神”,我不知道与“男排精神”有啥区别,反正我都不需要。

另一篇文章,内容类似,似乎只是换了个标题《郎平代表了80年代理想不死的精神》,这个把吹捧的调门已经从“女排精神”拔高到“理想不死”了,而且还要让郎平代表80年代。

理想不死的精神,令人尊重,将其与1980年代联系在一起也是成立的,年长一些的人,好多都怀念1980年代,那是一个让人觉得“明天充满希望”的年代。不过,人们往往因为怀旧而美化回忆、钝化苦难。实际上,1980年代有好多不堪回首的印记。1980年代末的那场风波不谈,只谈此前的,至少有三项非常不好的回忆:首先是八三严打,这是最血腥、最不堪的;其次是反对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第三就是关于“女排精神”的喧嚣了。官媒鼓噪起了全民的狂热,女排被捧上了天,几个姑娘接球失误率低于对手、扣球成功率高于对手,这么点事儿,就上纲上线到了“振兴中华”的地步。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有人把郎平成为“铁榔头”、“铁姑娘”,女人要柔情似水才像女人,铁姑娘这种物种儿,谁敢娶回家?就好比我非常欣赏当年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我认为他与里根总统是为人类立下功勋的政治家,但对于西方媒体将撒切尔夫人称为“铁娘子”,我觉得很不恰当,除非撒切尔夫人自己喜欢这个称号。

当年,全国上下奉旨学习中国女排时,我就提问:假如女排不得冠军,就损害“振兴中华”了?当时没有互联网,没有众人来讨论这种问题。

今天我同样要问:假如女排输了,你们的“中国军团”就没有精神领袖了?假如女排输了,就没有女排精神了?假如女排输了,她就不能代表“理想不死的80年代”了?

有时候,我真希望每一个中国运动员都得个奖牌什么的。因为,美国运动员得不得奖牌,都不大会剧烈影响他们的生活。而中国运动员不同。如果得不了好成绩,他们往往只能带着一身病痛去找工作谋生;一旦得了好成绩,便能获得各级政府的巨额奖金,名气大的,可以去中央体育部门谋个差事,如当年的袁伟民、孙晋芳;名气小一些的,也可以到省、市、县不同级别的部门,拥有一个长期饭票。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能否获得好成绩,意味着人生的分水岭。

面对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希望他们赢。但是,一旦他们赢了,纳税人就得在不被征求意见的情况下,付出金钱,让领导拿去发奖,这是小事儿;大事儿是,一旦有人赢了,纳税人就有可能遭受民族主义的语言污染。这令人难以忍受。

总是通过民族主义忽悠点什么精神,这个招术,流行多年了。

要说有变化,就是现在写这类文章的人,基本上会先说几句“得不得金牌不重要”之类的话,然后,话锋一转,立刻又滑回旧有轨道了,把那些得了金牌的人称为国家英雄、人民的骄傲。说来说去,还是自卑。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中国GDP基本可以算是世界第一。被英国、法国几万人打得稀里哗啦,依然自以为天朝。

如今,GDP好不容易又回到世界第二的高度了,结果是,一部分人走夜路吹口哨,营造我朝远胜夷狄的自负,同时又经常暴露骨子里的自卑。

快200年了,几无进步。

这次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本来有可能成为近些年来相对最完美的奥运——大家冷看金牌,反思并质疑“举国体制”;傅园慧的出现让大家在轻松中感受愉悦,仅仅欣赏体育之美、自由的天性之美。然而,现在女排夺冠了,会不会被某些人利用了、又掀起什么热潮呢?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女排有没有精神,与输赢无关;中国人能不能享受自由、尊严的生活,与体育无关。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