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你相信吗,真有99%的美国人爱着美国

我在美国这些年,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美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国的人,他们遇到屁大点事就开始唱国歌,喊‌‌“USA、USA‌‌”。

前不久美国独立日快到的时候,美国有一家民调公司做了一个关于美国人是否爱国的民调,结果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说爱国人数创下了历史新低。

结果我一看这个调查,发现美国媒体标题党也很严重,那个民调是问被调查者,是否为美国感到自豪。结果今年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2%的受访者对美国感到‌‌“极为自豪‌‌”,创下21世纪以来的新低。

但是在剩下的人里面,有29%的人感到‌‌“非常自豪‌‌”,13%感到‌‌“较为自豪‌‌”,5%的人感到‌‌“只有一点自豪‌‌”,完全不自豪的仅为1%。

所以,完全可以认为99%的美国人都是爱美国的;但是呢,美国人的爱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又不太一样,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包含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美国的爱国主义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他人‌‌”(RespectforOthers),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尊重他人‌‌”能和爱国扯上关系?

其实很简单,在一个彼此尊重的环境里,每个人都会觉得待着舒服:我在美国做美甲、做餐馆服务员,没有人会因为我的职业歧视我,我服务的客人都会非常感谢我对他们的服务。

我才到美国的时候,英文不太好,客人在餐厅点餐的时候,我经常会请他们重复他们要点的菜,我能看得出来,不少客人其实很不耐烦,但是也耐着性子重复菜单,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个事当面骂我,只是有些客人会选择少给我小费。

还有我在美国提着重物在路上走,会有人过来问是否需要搭把手。在外州走在马路上,会有车停下,问是否需要捎上一程。在外州做餐馆服务员的时候,躺草地上晒太阳,把书搭在头上,一会儿过来一人,问我是否身体不舒服,是否需要帮助。

这些事情看上去是小事,但是待久了,真的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去保护这样一个社会。

其次,在美国,往往是越爱国,越对美国感到自豪的人,越是毫不留情的批评政府、批评奥巴马、希拉里。

为什么现在川普在美国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川普和之前美国政客不一样,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美式爱国者:他一会儿批评政府移民政策太软弱,一会儿又批评希拉里是虚伪狡猾的政客。

其实这也和我们中国一句老话暗合:爱之深,责之切。

而且这种批评甚至把矛头对准过爱国主义。

2014年的时候,美国有一个县(美国的县和我们中国一个地区差不多)的保守派决定在他们县通过一项计划,对美国大学预科历史教科书进行内容审查,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的预科历史教科书上暴露了太多‌‌“美国阴暗面‌‌”,有‌‌“反美倾向‌‌”。

结果这下子捅了蚂蜂窝,那个县的学生罢课,老师也纷纷以请病假的方式不去上班,表示抗议。学生们声称‌‌“我们就是要求历史被完整的教授。好的,坏的,丑恶的,不要厚此薄彼。‌‌”‌‌“美国历史中负面的东西也不一定就代表不爱国,我们需要知道那些事情以便将来不再重蹈覆辙。‌‌”而媒体则纷纷对学生的行为表示赞扬,美国很有名的一家新闻杂志《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USNews》干脆说这些学生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还有,美国人爱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动不动就拿宪法出来说事。

而且美国人就算做了什么在中国人看来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也都振振有词的说,我没有背叛美国,我是在履行宪法赋予我的权利。比如去年德州牛仔武装抗税的事情,我们亚洲人看,这简直就是扯旗造反了。但是人家牛仔不是这样看的,人家一样的升国旗,兜里面揣宪法,认为背叛国家的是奥巴马政府。

还有facebook的创始人,他因为美国对富人的税太高,居然跑到新加坡去入了新加坡国籍,美国有人就指责他不爱国,他就说,自己只是在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甚至那个躲在俄罗斯的斯诺登,他也一直否认自己叛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是联邦政府违宪。

美国人的爱国既抽象又具体;抽象是指美国人认为爱国不是具体到爱哪届政府、或者是爱民主党、共和党,爱国是爱美国的生活方式;而具体是指美国人把爱国和个人结合的很紧密,因为美国人很讲究尊重个人权利,所以美国人对那些牺牲个人权利为公众服务的人就会很尊敬。

比如军人在美国的地位就很高,我自己在纽约就看见过好几次,军人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老百姓主动过去和他握手,感谢他对国家的贡献。

当然,美国的爱国主义也有它的问题,比如说美国太注重保障‌‌“自由‌‌”,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机会平等,结果不必平等,所以造成了现在美国贫富差异慢慢变大了,民主党的桑德斯之所以受到年轻人欢迎,就是因为他主张结果平等重要。

总之,我觉得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尊重他人‌‌”(Respec for Others),如果有些国家能把‌‌“尊重他人‌‌”(Respect for Others)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美国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