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民间投资下滑远不止是货币发行问题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年仅增长9%,其中民间投资更是大幅放缓至2.8%,其中6月份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按年倒退0.1%)。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企投资的快速增长,上半年按年增速达到了23.5%。对此,社会不免更加担心民间投资近乎断崖式的下滑,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冲击。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中有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包括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资产荒、银行涌向平台进行贷款、货币信贷急剧膨胀但新增信贷最多的是政府部门等。他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已从外需转向依靠投资拉动的内需,并由此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由过去以增加的外汇做抵押,变为以投资和收购债券;货币投放的渠道和内容也从实体企业(多为制造业、商业物流、房地产)变为了地方平台公司或者是央企(多为基础设施建设)。于学军表示,“因此,民间投资下降是人民币货币问题”,企业和个人手里拿着人民币但缺少投资机会,形成了所谓的“资产荒”问题。

民间投资大幅下滑与上述货币因素之间确有关联,但货币投入和货币发行机制的改变实际上是民间投资不断萎缩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很多,远不止货币发行机制变化。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经济生产中的投资回报率(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房地产业)与以往相比很不理想,企业对经济前景不乐观,导致企业没有信心在购置机器设备、研发等方面进行投资,而是倾向于持币观望。这直接反映为上半年狭义货币(M1)大幅增长了24.6%,远高于广义货币(M2)11.8%的增幅。

其次,民企的投资门槛过高。在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领域,诸如养老、医疗、教育、旅游等,仍存在着不少政策性限制和歧视。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尽管国务院出台不少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民间投资,也在部分行业推出了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但这些项目期限很长,其中蕴含大量的政策风险(如地方新上台领导否定前任做出的投资决定)、市场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环境风险,民间投资不敢轻易涉足,项目落地率普遍不超过三成。

第三个因素,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以及融资困难没有明显改善。为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从降低企业的用电、“五险一金”成本,到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中介环节以及税制改革(营改增),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多。但政策从出台到产生实际效果,需要不短的时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到了地方也会走样。在融资方面,银行有自己的规定和利益考量,并不会因为国家出台了政策就普遍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

导致民间投资萎缩的第四个原因,是资金大幅外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来,我国已有数千亿美元资金流到国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民企通过移民、海外投资等方式转移出去的。本来应该投入到国内的资金去了国外,国内投资额自然就高不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提高的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更被一些经济界人士看作是导致民间投资的核心原因。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就认为,2011年至今,我国新增农民工从1000万锐减到350万,农民新增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下滑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要提振民间投资,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多项改革(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随着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改革不可避免要触及很多方面的利益,既包含国企,也牵扯很多政府和行业部门。在这样的环境中,民企要发展,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之前,恐怕很难期望民间投资会有明显回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导致民间投资的因素远不止货币发行机制变化,它是投资回报率低下、民企投资门槛过高、企业税费负担及融资成本过高以及国内资本大量外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之前,很难期望民间投资会有明显回升。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