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人口、经济增长与物价下滑究竟有什么可怕?

无论是人口、物价还是经济本身,增长是唯一自然且能够接受的路径。“这个众人深信不疑的想法,现在或许该是质疑的时候了。”

从央行的通胀目标,到几乎所有有关经济的报道和分析,这种设想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

随着日本人口萎缩,中国人口接近峰值,意大利人口出生率处于该国作为现代国家以来的纪录低点等等,各种增长可能已经变得稀少,迫使我们需要更好地界定这个问题。问题或许不是如何获得增长,而是如何更好地活在没有增长的状态下,即便出现物价下跌或通缩等现象。

以日本为例。数十年来,日本对抗经济衰退和通缩的努力,变成一场代价愈发高昂、难度愈来愈高的战争。

日本动用了各种赤字支出和量化宽松措施,只为抗击通缩,这种作法的最典型论述根据就是,物价下跌会使人们推迟消费,并且会由此形成物价和经济产出萎缩的恶性循环。

对冲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合伙人任永力对此持不同看法。他指出,虽然自2000年日本劳动力达到顶峰以来,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几乎落后于所有工业化国家,但依据日圆购买力因素调整后,每名工人产出增长较德国、新西兰及加拿大都要强劲。

换言之,日本开始富裕起来,而且以单一工人的购买力来看,只变得更加富有,不过经济一直在温和衰退和轻微通缩中进进出出。

“日本需要增长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Jen和同事Joana Freire在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以实质GDP增长率来看,倘若人口持续萎缩,总括来说,无法明显看出日本需要持续增长来提高其生活水准。”

尽管自1990年以来日本年通胀率平均只有0.3%,远低于许多央行的2%目标,但这种极有害的自我增强式通缩尚未生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转变带来的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日本政府和央行没有采取行动来对抗经济衰退和通缩,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由于政府债务正逼近相当于GDP的250%,未来低成长或零成长势必会造成可观的转型期问题,尤其是如何让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不只是我们的预期似乎会受到未能增长的动摇。在公共部门和企业界的其他一切,从投资到聘雇计划,都要仰仗经济的增长。

花旗集团的信用策略师Matt King并不看好大饼缩小或者未能一如预期般成长的影响。

“比方说,想一下油价下跌(现在是上涨)所引起的反应。本来这应该只是石油生产者和石油消费者之间财富的重新分配,而现在却不是了,”他在一份客户报告中写到。“事实证明市场和全球经济在油价上涨时,均比下跌时要乐观得多。这在许多其它领域也同样适用。”

King并指出,2015年金融产业之外的全球企业营收实际上是减少了,最近一个季度也延续了这一趋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待产业,其中的隐忧在于,企业在客户减少的情况下为保持盈利而缩减规模,导致产业成长乏力甚至为负增长,这种模式正在不断自我强化。

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行为,央行试图以信贷为手段促进经济成长,而我们一直习惯于通过人口的增加自然而然地获得成长。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在最近几个月放松银根,此举无疑促进了经济成长并平息了市场动荡,但如果从资金运用的成效来看,这最终很可能要归于失败。

然而在其它发达经济体,超低利率未能刺激投资的强劲反弹。

如果人口增长的势头消退,且信贷难以继续担当经济成长的催化剂,也许就不仅仅是我们的工具有问题,可能目标也有问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