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82:苦战杰布山,胡康河谷最后一战——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2/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二(新抗战系列之一百)

除了行军困难,补给更是惨。

113团尽全力携带了一周的补给。他们通过的山地很多只能一人行军,一旦被日军发现,就插翅难飞。113团必须隐蔽行军,更不可能空投,也没有地方可以接受空投。

113团有7天是完全没有补给的,依靠露水和野果坚持。好在之前经历过从缅甸到印度的艰难行军,这也是可以忍受的。

只是,粮食不够还可以勉强坚持,苦的是饮水不够。

在艰苦行军中,113团官兵已经尽量减少饮水,直到喉咙干得说不出话才喝上一口。即便这样,水壶很快也干了。没有办法,只能每个人头上顶一块布,让雨水将布打湿,然后将布挤干,搞一点雨水解渴。好在这段时间,隔三差五的下雨,这样也算解决了饮水问题,不然恐怕真的全部渴死在山里。

晚上宿营的时候,每个班都找出两个人不睡觉,专门用雨布收集一些雨水。

在113团艰苦行军的同时,美军加拉哈德部队也在行军。

美国人虽受过严格的丛林战训练,但也认为这种苦绝对不是人能受的,很多美国大兵倒在丛林中,勉强赶到孟拱河谷的美军游骑兵们,也疲惫不堪,基本失去战斗力。后来他们被以工兵为主的500多日军一冲,就全线溃散,靠了新38师才没有被全歼。

中国人就不同,以新38师官兵为例,在国内什么样的苦没吃过,翻越这种山地算得了什么?别的不说,他们还携带了很多著名的D级口粮,也就是一条很重的巧克力,可以满足一天的热量消耗。而国内的国军战士,超过百分之九十九连巧克力什么样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吃。

在美军因丛林行军彻底失去战斗力的同时,新38师113团却士气高涨,急切盼望着决战。

28日,113团突然出现在孟拱河谷的沙都渣附近,把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彻底惊呆。

田中新一也不是草包,他考虑到中国人有可能翻越杰布山,所以派出一些巡逻小队在山区侦查。期间,有多支巡逻小队同113团零星交火。113团为了保证秘密行军,多以小股部队和零星步枪火力示弱。日军巡逻队误以为这些是新1军侦查部队,没有给予重视,也没有向师团汇报。

新38师冲入沙都渣时,日军这个大队措手不及,连续溃败,当场被击毙300多人。

田中新一见孟拱河谷已经被突破,焦急之下玩了命。他调集两个大队向113团全力猛攻,还使用了重炮部队。

113团兵力和日军相差不大,但因长距离行军,不能携带太多弹药,一时间打了个旗鼓相当。日军攻势猛烈,一天大规模冲锋就有6次之多。日军重炮的威力很大,一发炮弹打过去,落地以后方圆几百米都会感到很大的震动。

只是丛林作战,重炮难以精确炮击,造成的伤亡很有限。

这边又突然接到美国加拉哈德部队求救,他们被500多日本工兵和预备部队击溃,几乎站不住脚。

自己面临敌人大部队猛攻的情况下,113团还是抽调2营去援救盟友,将加拉哈德部队救出。

这边日军两个大队连续攻击3天,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而解救了美军的2营随后从侧面攻击,杀入日军侧后。

在这里激战之时,新22师正面受到的压力大大减轻,廖耀湘趁机出击,一举攻破日军防御,杀出了山口。他的65团接替66团以后,战斗力有极大提升。此次国军使用了重炮,除了105毫米榴弹炮以外,连155毫米重型榴弹炮也用了。

18师团是很顽强,但目前已伤亡惨重,士气尽失,加上腹背受敌,实在不能封锁山口了。本来18师团官兵从没将中国军人放在眼里,但此刻一些日本新兵看到新1军的军服,就不自觉的发抖。

到了这个地步,此战日军已经必败无疑了。

*最终的胜利者是我们*

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见部队几乎失去战斗力,只能命令除一部留下顽抗以外,一线主力向后方撤退,完全放弃胡康河谷,也放弃杰布山。

3月26日开始,64团和65团联手,苦战攻克日军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据点高鲁阳。日军抵抗不住,被迫向后狼狈逃窜。

29日,新22师66团65团先后同侧翼突进的新38师113团会师,彻底打开了孟拱河谷的门户。

根据计划,杰布山日军的退路应该还是由美军第5307支队切断,这样可以一举歼灭这里的18师团主力。

没想到,第5307支队再次掉了链子。第5307支队在瓦鲁班战役中,曾经被兵力仅有三分之一的日军56联队第2大队打得全线溃逃,也是依靠新38师113团帮助才站住脚。攻击美军的日军第2大队,早已被新1军打残,从1000多人打得只剩300多人,就这样美军也不是对手。

此战之后,史迪威对第5307支队极为不满,认为他们训练和装备都很好,就是战斗意志太差,让他们休整以后再战。

此次战役之前,美军第5307支队经过半个月的休整,被新1军总指挥部重新赋予任务,即策应国军新1军的杰布山战役。

新1军总指挥部命令美军第5307支队派一个营,配属给国军新38师第113团,和国军一起攻取拉班;同时以5307支队主力约2000人左右,迂回至日军第18师团后方的英开塘附近,切断大道。

开始美军还是很顺利,他们渗透到日军后方,于3月23日完成了在英开塘附近切断大道的任务。日军发现后路被切断,立即发动反攻。此时日军主力均在一线同新1军激战,只能抽调一些乱七八糟的部队。

日军《公刊战史》是这么写的:师团当时没有迎战该敌的兵力,只好将预备的工兵中队,大队炮小队以及师团司令部的官兵和其他人员,集结起来(约2个中队),加上一个野炮中队,由师团高级副官森田利八中佐指挥,攻击该敌。

这部日军大约四五百人。

日军数量不过是美军四分之一,而且还是工兵。没想到,美军还是不堪一击。该部与日军工兵部队一触即溃,英开塘附近大道被日军夺回。

史迪威知道美军又溃败以后,极为愤怒。这样一来,新22师在正面艰苦攻击的意义就减少一半,不能全歼山里的日军了。史迪威本来想派新38师一部增援美军,继续切断日军退路,但第5307支队却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实在无法继续战斗。

日军《公刊战史》记载:“3月26日,梅利尔准将向史迪威中将报告由于攻击部队的退却,切开英开塘的退路已不可能。史迪威中将在愤恨下,终于放弃增援措施。”

日军再次得以撤退到后方孟拱河谷。不过,日军在撤退途中饱受追击,混乱之下将难以携带的野炮全部炸毁。

日本战史写到:炮兵操典上写着“火炮是炮兵的生命”,纵然只剩1门火炮,一个炮手,也必须毅然战斗到最后。但在胡康河谷作战来说,这却是办不到的。强行贯彻这个信条,最终就是残酷的。首先是炮兵第三大队的大队长尼子大尉,当被中国人包围的时候,为了救出2门大炮,没有丢弃大炮突围,一直战斗到最后,直到壮烈牺牲。继任的立川大尉认为如果不丢弃大炮,最终就是人和炮一起毁灭。最后,他下令毁掉难以搬运的全部野炮,自己留下殿后承担所有的责任,最终也牺牲了。但士兵们对他们并没有敬仰,反而认为这是“拘泥于教条贻误实战”的最好表现。战役初期,炮兵联队装备27门野炮和山炮,但撤出胡康河谷的时候仅剩4门。关于损失的这23门火炮,有讲不完的种种战斗历史和蕴含的流血牺牲、凄惨悲哀的故事。

本来日军18师团山炮联队中还有一个野炮大队,此时已经损失了全部野炮,后面都用大口径迫击炮代替了。

由此,胡康河谷战役彻底结束。

*战役总结*

胡康河谷战役,前后花费了6个月时间。新1军2万多人穿越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地形——死亡之地胡康河谷,前进100多公里,占领了3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创日军精锐第18师团55、56两个步兵联队和炮兵、特种部队。

在此战中,日军有包括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少将在内的80多个军官被击毙,士兵4100多人被击毙,日军伤亡总数估计为1万2000人左右。这个数字占18师团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占战役参战部队的五分之四,也就是说18师团极大的伤了元气。

国军缴获包括装甲车在内的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仅仅火炮就缴获了15门之多。

18师团伤亡如此惨重,尤其老兵伤亡极大,这是日军无法补充的。

日本战史中写到:此战结束以后,第一线中队包括中队长在内,一般不足30人,甚至只有十几人(日军中队满员为192人)。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几乎都是半病员状态,每天得到大米为150克(今天的朝鲜人民军营养不良,每天配给大米还有800克),补给正处于中断状态。

日本老兵回忆从胡康河谷狼狈撤退的惨状写到:战士们极度疲劳和饥饿,上衣破烂,内衣成为布条,从后面可以看到很多士兵光光的脊背。裤子已经不成形,大腿膝盖都包不住了。皮鞋透底,一些士兵只能光脚行军,满脚都是被灌木荆棘扎出的血泡,小腿上则是密密麻麻的丛林疮(一种皮癣,会传染)。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我们形同一群乞丐。

另一个炮兵回忆:在中国的中部、南部战线,炮兵机动全部是依靠军马。为了强调人马一体的爱马精神,大家都会把军马称为活着的有生命的武器。如果有新兵对军马粗野,老兵就会训斥新兵说“一个士兵只用一钱五厘就可以征集到部队,一匹军马可是要花100元的”。我们除了日常的军务,从早到晚照料,到马廊值班,每天都与军马生活在一起,不论是演习还是作战。人和马在一起,可谓人马一体,没有一天让军马从心里离开。军马也非常能感悟人的感情,也会露骨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会对他们喜爱的士兵撒娇。以往偶尔军马战死,我们都会给他修筑坟墓,还会给予祭祀。但胡康河谷作战以来,不断有军马被炮弹炸死,而此时部队的粮食也没有了,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于是,也出现了将受伤的军马或者走不动的军马直接杀了,用来给部队充饥以拯救士兵的生命的事情。这在以往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胡康河谷战役以后,18师团经过多次兵力大补充,实力仍然一落千丈,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个战役前的水平。

相比日军的巨大伤亡,新1军伤亡则小得多,牺牲军官80多人,士兵1850人,受伤4560人,伤亡总数不过6000多人,仅仅为日军一半左右。

有人说,这是我们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还有炮兵的优势。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是掌握了制空权,但胡康河谷的可怕地形,使得我们的轰炸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根本看不到树林中的日军。倒是美军运输机的空投,为此次战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至于炮兵火力来说,战役大部分时期,日军火力并不明显弱于我们。由于地形原因,新1军主要使用75毫米山炮,另外的105和155毫米炮都跟不上部队前进。而日军主要使用的也是75毫米山炮,数量仅仅比我们略逊一筹,我方在炮兵火力上没有压倒性优势。

之所以胡康河谷战役能够胜利,主要还是新1军英勇顽强,指挥官采用了正确的战术和战略,以我们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同时上上下下官兵敢打敢拼、不怕吃亏、不怕牺牲。最终,新1军才在这场硬碰硬的激战中,打垮了丛林战之王,日军甲种18师团。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敌人18师团还是非常顽强的,不愧为日军头号劲旅之一。虽伤亡高达万人,但被俘的日军居然还不到百人,大部分还都是伤兵。

被俘最高军衔的军官仅仅是一个通讯兵中队长,大尉而已。众所周知,通讯兵不是作战部队,在日军中主要负责为有线电话布线,同时维护无线电台而已,这种大尉的含金量是很低的,还不如野战部队一个小队长。

歼灭1万多日军,却仅仅俘虏几十人,这说明什么?说明18师团作战非常顽强凶恶,宁可战死甚至自杀,也不愿意做俘虏。

单纯就这个伤亡被俘比例来说,此次战役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少有的,也侧面体现了新1军胜利之不易。

相比新1军的成功,美军却不敢恭维。

参战的美军第5307支队,负责切断日军退路的两个战役全部惨败。全支队原有2700人,现在只剩1400人,损失过半。余下美军居然对日军有普遍畏惧心理,很多人借机躲在医院不愿回到前线。美军无奈,只好用新1军的中国兵来补充美军第5307支队的大部损失,这才有了密支那战役的中美混合突击队。

战役总结,包括孙立人自己也说,胡康河谷战役是整个第二次滇缅会战中,驻印军最艰难的一战。

原因之一是胡康河谷地形太恶劣,堪称世界上最不适合进攻的地形。之后的孟拱河谷和八莫、南坎都无法和这里相比。

原因之二是18师团此时毫无损失,不但兵员全满,武器齐全,更带着常胜部队的傲气,非常难对付。

但此次战役,最终的胜利者还是我们。这也就预示了,缅北反击战最终的胜利者肯定也是我们。

胡康河谷战役是最艰难的时期。既然最艰难时期我们都熬过去了,等待我们的必然是辉煌的胜利。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