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74:以一当十,于邦的李家寨-下——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3/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七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六)

就是这样的大榕树

李家寨的34天

当机立断,反攻为守

这边,田中新一命令55联队和56联队3个步兵大队和3个炮兵大队,立即渡河,寻找新1军112团决战,将他们一举歼灭,同时救援于邦的被围日军。

22日,日军主力全部渡过大龙河,112团2个营1000多人,反而被日军6000多人团团围住。

按照抗战的经验来说,在5倍日军强攻下,112团这1000多人能够支持2到3天就是奇迹。

令人惊叹的是,此次新1军早已今非昔比,他们居然支持了1个多月之久。

这不但是日军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甚至也超过了孙立人将军自己的预料。

被包围的部队有好几支,如临滨的112团第1营刘益新一个连(负责在后方临滨固守),112团第1营李克己的一个加强连,第2营的几个连。

其中以112团第1营李克己营长的一个加强连,最有代表性。

李克己营长协同第2营攻击于邦,由于没有重武器久攻不克,只能暂时将其包围。李克己营长很有经验,他亲自率领1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包围了于邦村,并且在大龙河渡口设置了2个重机枪阵地。

为什么在渡口布置机枪阵地?是因为李克己营长判断日军很可能从这里增援。

见战斗不可避免陷入僵持,聪明的李营长开始做了一些防御性的准备。其中之一,就是控制了两个林空,以准备获得空投的物资。

上文说了,所谓林空就是原始森林中没有长着大树的区域,也是原始森林中唯一可以空投的区域。

这一高瞻远瞩的部署,对将来的作战至关重要。

在22日之前,日军多股先头部队陆续轻装赶到。

要增援于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这里强行渡过大龙河渡口。这些日军一向轻视中国军队,随即开始用竹筏进行强渡。

在1营机枪连多挺重机枪的交叉扫射下,日军乘坐的木筏竹排都被击毁,上百名日军落入大龙河中尸骨无存。日军吓得半死,再也不敢强渡了。

到了日军炮兵赶到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日军56联队1个大队1000多人,在山炮18联队1个大队的掩护下强行渡河。敌人仅仅火炮就有12门之多,光靠李克己营长2个连显然挡不住。

18师团的炮兵经历过多年战争,炮击非常准确,堪称世界上最优秀的炮兵。

日军向对岸猛烈炮击,第一轮炮击就命中第1营阵地。

短时间内,第1营重机枪阵地被日军火炮摧毁,机枪连长吴谨不幸殉国。

李克己营长见日军势大,立即指挥部队向后撤退,进入原始森林躲避炮击。

第1营2个连刚刚后撤几百米,就发现后方1000米高地出现约400多日军。这400日军是在攻击前偷偷渡河过来的。糟了,这下被日军包抄了后路,退不了啦。

同一时刻,在于邦附近连续进攻的书剑第2营,也遭遇日军56联队1个步兵大队和1个炮兵大队,被团团合围,动弹不得。

第2营距离第1营不过3到4公里,互相可以听得到枪声,但看不到,也联系不上。

在112团第1营第2营被日寇3倍兵力包围的时候,陈鸣人112团团部也被日军突袭。

约700日军借助丛林隐蔽,突然冲击112团团部。情况万分危急,陈鸣人团长手中仅有一个特务连。

好在陈团长历经数百场战斗,处乱不惊。在发现日军尖兵后,陈团长果断率部撤退,同时命令特务连就地还击,务必阻挡敌人10到15分钟。特务连均是精选出来的精锐战士,他们的武器装备也优于普通步兵。这100多小伙子用冲锋枪、轻机枪奋力扫射,同时投掷大量手榴弹,甚至连喷火器都用上了,日军一时间竟然冲不过来。

上下一起拼命,团部终于侥幸突围成功,死伤了二三十人,没有一个中国人被俘。没想到的是,却有一个美国人被日军捉住。

美军联络官艾吉逊少校之前从没有参加过实战,日军刚一突袭,他面对团部外面乱飞的子弹,居然躲在房中不敢冲出去(一说躲在吊床上),最后被日军俘虏。

这是第二次缅甸会战中,第一个被俘的美军军官。

陈鸣人团长侥幸突围,李克己营长却没这么好运气。

此时李克己营长麾下其实没多少部队。他的一个主力连留守要隘临滨。目前他只剩一个步兵连、一个残缺不全的机枪连,总兵力140人左右,基本相当于一个加强连。

他们正面是于邦村的日军55联队1个大队,背后是日军56联队1个大队,前后都是敌人,已经被团团包围。

如果李克己营长没有经验,他可能会带着部队胡乱向后溃退。但撤退道路上,有日军几条火力封锁线,即便侥幸成功,估计这140人能够幸存20、30人就是奇迹了。况且即便能够逃出去几个,他们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坚持20天等援军赶到,一样还是会活活饿死。

所以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种关键时候就体现了指挥官的重要性。

新38师能够做上营长的,都不是泛泛之辈。

112团是新38师的主力,而第1营又是112团主力,该营经历大小战斗数百起,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

早在第一次缅甸会战时候,李克己营长就已经经历过丛林战,后来从缅甸撤到印度,也走过无数原始森林,对此颇有些心得。

李克己营长认为丛林作战,准备完善的防御一方有很大优势,只要部署得当,指挥得法,最重要的是有稳定补给,就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李克己营长同陈鸣人团长一样,从淞沪会战开始,历经数百场战斗,九死一生。新38师的营长几乎都是孙立人亲手提拔的,孙立人对李非常赞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12团1营营长李克己少校是我所熟知的一位军官。他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战时总是身先士卒,所以士兵们跟他在一起时,虽身处逆境却仍信心十足。

见情况如此危急,李克己营长却非常沉着,并没有丝毫慌乱。他认为如果擅自突围,肯定是死路一条,看来只有固守待援才能有一线生机。

李克己营长毅然带着部队冲入自己控制的一个林空,然后在附近约一个半足球场大的区域,部署了防御阵地。

这个长宽不过30、40米的林空,对李克己他们来说确实极为关键。通过这个林空可以接受空投物资支援,让他们能够继续作战和坚持。

大榕树阵地

李克己他们控制着两个林空,为什么退到这一个,而不退到另外一个更大的林空?

原因也不复杂,李克己看中了这个林空傍边有一颗大榕树,借助这个榕树可以修建稳固的防御工事。

有人奇怪,李克己营长为什么把阵地设置在复杂的原始森林中,而不设置在大龙河岸边的空地上。显然,空地更适合接受空投和空中支援,美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

这是为了躲避日军的炮击。日军此时在大龙河一线有高达36门山炮野炮和8门重炮。如果第1营这区区140人不能隐藏自己,恐怕被日军一轮炮击就全干掉了。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双方步兵往往到20米距离才能发现对方,日军炮兵侦查员根本无法观测,找不到目标,这些火炮就失去作用了。日军只能用步兵反复冲击,重武器就形同废物了。

就轻武器来说,第1营这个加强连并不比日军弱,可以有效对付日军。

在第一次缅甸会战时候,日军曾经利用原始森林的大树设置火力点防御。

在攻打于邦外围据点时,一些日军故计重施,在树上设置机枪巢,甚至把步兵炮都搬上大树。

这些大树工事给国军造成很大的麻烦和伤亡。李克己营长认为这非常好,决定拿过来用。他选择了一颗非常大的榕树。

第1营的战士后来回忆:“那棵大树的主干的直径有一丈多,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周围还有20几个大小不等的支干合起来,每个支干一个人也抱不过来。树冠很大,差不多有1个足球场大小。李营长利用这棵大树做成天然的碉堡”。

李克己营长在这棵树上的最高处设置了瞭望哨,长期安排两个战士用望远镜观察。其实即便不用望远镜,方圆几公里日军的动向也一目了然。

自然,光能看到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打到。李克己在树上设置多个轻重机枪工事,居高临下封锁日军所有可能进攻的路线。

大榕树的机枪射击点位置很高,但射界还是有限,日军也是利用原始森林掩护,不能清楚的看到,只能进行封锁性射击。

这样的话,就必须尽量迟滞日军推进的速度,机枪才能将其大量歼灭。

由于撤退的并不匆忙,李克己他们赶着大量骡马,带来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大量手雷。

有了武器就好办,李克己命令战士们在较远的地方,布置了两百多颗触发式手雷。日军只要碰到他们,就会立即爆炸。

18师团的日军士兵不是菜鸟,他们相当厉害,特别擅长丛林战。发现李克己他们的阵地以后,日军毫不停留,立即以树木作为掩护,分散开高速突进,试图一举冲入阵地。

无奈人跑得再快,终究跑不过子弹。

大榕树上的观察哨,马上就发现了敌人,立即示警。大榕树上的机枪手们,也都是可以打中飞鸟的高手。他们发现日军后,一般几个短点射就放倒一个,一串连射,又放倒好几个。但18师团官兵很顽强,被打倒了几十人,余下的还是拼死冲击,终于冲到了大榕树外围。

结果,他们又踩中了触发手雷。一时间到处都是爆炸声,十几个日军被活活炸死。18师团官兵极为惊恐,认为这是地雷。这些九州佬就算再不怕死,也不可能以人体去踩地雷吧。

日军只能将冲锋变为小心翼翼的弯腰推进,这又成为大树上机枪的活靶子。

少数几个摸到大榕树阵地内的,又被李克己他们140多人用冲锋枪扫射,无一幸存。

开始几天,日军连续冲锋数次,全部被击退。

恼怒之下,日军开始用机枪扫射大榕树。但这棵大树非常坚固,枪弹打击对它根本无效。而且大榕树上的国军机枪手居高临下,可以毫不费力的压制日军机枪手。日军机枪手只要一开火,不到15秒立即遭到还击,徒遭伤亡而已。久而久之,日军机枪手就不敢朝大树射击了。

日军无奈,又用山炮对大榕树炮击。可惜,大榕树虽大,毕竟只有一个树干比较粗,也不过3米左右,依靠山炮远距离炮击基本不可能击中,用今天的制导导弹还差不多。至于支干不过1米左右,更是难打中。

日军山炮胡乱轰击一通,至少几发炮弹落在阵地内,对大榕树毫无影响。由于原始森林实在无法观测,甚至有些炮弹还落到了包围圈的日军头上。

鉴于炮兵对大榕树无效,而且日军运输困难,炮弹数量有限,很快也就停止炮击了。

于是,在李克己营长巧妙的部署下,日军的优势重武器、兵力多、形成包围,全部都失效了。

日军只能在没有炮兵支援下,依靠机枪压制大榕树上国军机枪,然后用步兵拼死冲击。

不过一般攻击刚刚开始,日军机枪手就会被压制,甚至直接被击毙。日军步兵就在脚下有手雷,头顶有机枪子弹,面前还有大量冲锋枪扫射的情况下冲锋。

显然,这种打法除了让日军丢下一片片的尸体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顶住了日军一周的攻击,李克己他们完全站住了脚。

大榕树的作用很大,却也不能只靠一棵树。李克己营长在大榕树阵地非常稳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强化。

他们在地面上设置了严密的阵地,规划了另外7个据点,每班负责守一个。

这7个火力点可以互相交叉射击,进行火力支援,即便1到2个被日军突破也没有关系。在这种完善火力下,不要说日军,就算一只山羊试图靠近,也会被击毙。

地面火力点设置好以后,李克己又强化了地雷封锁线。

他让战士们砍伐树木,在外围设置了六道鹿砦,阻挡日军推进,让大榕树上的机枪有更多的射击时间。

从七个火力点向外几百米距离,又部署了数百枚系着线的手雷。这些手雷多做过掩饰,其中一些即便站在1米外也无法发现。如果敌人想摸进阵地,这数百枚触发式手雷随时会要了他们的命,同时爆炸声和火光还是很好的预警。

防御工事如此完整,看来日军很难有所突破了。更可怕的是,李克己营长他们火力也非常强大,射击精度更是十分惊人。

美式的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和手枪形成的近距离火力网,远超过日军。别的不说,单单汤姆森冲锋枪,日军就根本无法对付。经过美方估算,新1军一个班的火力投射强度,是日军的2到2.5倍。

至于射击精度上,李克己营也丝毫不亚于日军王牌18师团。

在孙立人的严格练兵下,李克己营官兵射击技术极为高超,堪称世界第一流。在战前蓝姆迦的考核中,该营在1000米距离用机枪连续扫射,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80米距离用冲锋枪扫射,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步枪在150米射击,命中率为百分之五十。

大家也许要说,这个精度也不高啊。

老萨告诉大家,这并不是射击不动的靶子,全部是打高速运动的移动靶。也就是说,李克己营步枪兵2枪就可以撂倒1个敌人,绝对比珍惜子弹的八路军还牛数倍,射击精度非常吓人。

至此,日军已经毫无办法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