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72:以一当十,于邦的李家寨-上——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1/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七十二(新抗战系列之九十五)

壮观的新1军

新1军成立后,最初下辖2个师,也就是廖耀湘的新22师和孙立人的新38师。

新1军每师下辖步兵3个团、炮兵2个营、工兵1个营、通讯兵1个营、辎重兵1个营,外加卫生队、特务连。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2个75毫米山炮营(各装备12门美制M1A1 75毫米山炮)。

抗战初期,中央军最精锐的几个德械师,每个师仅仅装备1个75毫米山炮营。到了抗战中期,由于火炮大量损失无法补充,中央军精锐师一般才配属1个炮兵连,象征性的有几门火炮而已。抗战爆发前,全中国170万国军仅有火炮400多门。

常德会战中,全国最被重视的74军也没有什么火炮。奉命防御常德的74军57师是整个会战的核心,借此得到第六战区最强大的炮兵支援,也只有区区8门老式俄制野炮而已。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作为防御中心的长沙的炮兵阵地,也就是岳麓山仅仅配属了区区8门火炮而已。恐怖的是,这8门火炮还来自3个国家,分别是瑞典、俄国、德国。这些还都是中央军精锐部队,普通部队炮兵力量更是惨不忍睹。

中条山战役期间,参战的国军每个师平均只有1门火炮,炮兵实力基本为0。

而新1军在初建的时候,每个师就配属2个75毫米美式山炮营,稍后又增加了1个105毫米美式M2A1榴弹炮营,炮兵增加到3个营之多。

新1军1个师约1万2000人。

新1军每团下辖3个步兵营,另有1个81毫米M1迫击炮连(装备迫击炮12门),1个37毫米M3平射炮连(装备4门平射炮),1个水冷式重机枪连(装备8挺重机枪,包括美制勃朗宁M1917重机枪和英制维克斯重机枪),还有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1个特务排。

一个团约2700人。

新1军作战时,以团为战略单位,每个团均配属强大炮兵力量,所以每个团实际参战兵力都大大超过2700人。

再说说步兵营: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装备机枪8挺)、1个火箭筒班(装备4个火箭筒),必要时候还配属火焰喷射器1到2具。

每连3个排,每排3个步兵班和1个60毫米M2轻迫击炮班,

这就是新22师和新38师的基本编制情况。

除了以上的师团营的部队以外,新1军还有数量巨大的直属部队。

强悍的直属部队是美军的一大特点,也是美军火力特别强大的重要原因。很多时候美军进攻的部队只有一二个步兵团,却能配属一个额外的直属炮兵团助战,火力奇强,敌人自然不是对手。

新1军总指挥部的直属部队相当可怕,包括:3个炮兵团,共装备榴弹炮36门之多。其中1个团为重炮团,装备155毫米M1918重型榴弹炮12门。

1个汽车团,有美式载重汽车400辆;

两个工兵团,配备大量美式机械化工兵设备;

两个化学兵团,以后改设为重迫击炮团,每团有107毫米M2重迫击炮48门;

骡马辎重兵1个团、1个特务营、1个通讯兵营;

另外还有2个坦克营。

大家可以明确看到,新1军同以往国内的国军相比,有着五点巨大的不同:

第一,新1军的炮兵极为强大

仅仅纸面上数据,就拥有75毫米山炮48门,105毫米榴弹炮48门,155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还有96门107毫米重型迫击炮,火炮总数竟高达204门。

这个可怕的数字,比此时中国国内炮兵总数的一半还多。

把国军兵力最多的陈诚第六战区、薛岳第九战区、李宗仁第五战区的所有大口径火炮凑起来,才能达到这个数量。这三个战区总兵力接近80万,新1军不过3万人而已。

为什么重视炮兵?这主要是史迪威对中国军队有一定认识。史迪威认为国军在抗战中之所以不是惨败就是惨胜,最主要是因为火力上根本不是日军对手。日军一个1000人的大队,火力上轻松压倒国军一个4000、5000人的师。日军一个甲种师团的炮兵火力,相当于国军杂牌军的好几个集团军。

这次蓝姆迦建军时,史迪威特别关心炮兵建设,试图把步兵和炮兵的比例从9比1提高到3比1。

史迪威很自信的认为,这样中国陆军就具有与日军陆军同等的火力,加上美国空军的优势,就可以彻底压倒日军。

第二,步兵速射武器有极大优势

以往国军步兵连中,装备的速射武器只有一种,就是捷克式轻机枪,数量还严重不足。

整个八年时间,中国仅仅生产了3万多挺捷克式轻机枪,实战消耗却高达5万多挺。这等于不但没有增加现有机枪数量,反而把战前装备的机枪消耗了2万挺。

相比起来,日军生产了10万多挺歪把子机枪,除此以外,日军还有更先进的九六式机枪和九九式机枪,也都有数万挺的生产量。

由于捷克式轻机枪的数量严重不足,即便中央军精锐部队中,也只能做到每个班配属1挺捷克式轻机枪。

非精锐部队则出现很大缺额,往往一个连只有1到2挺轻机枪。以桂军为例,他们很多部队在赶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之前,一个连只有1挺轻机枪。到了上海附近,桂军才紧急得到一批轻机枪,草草训练后就投入实战。

轻机枪巨大的缺额,国军一般用乱七八糟的轻机枪补充,主要是进口的各种型号的轻机枪。

基本上,当时世界上军事强国装备过的轻机枪,中国人都买过,甚至包括很冷门的机枪,比如芬兰的拉提M26轻机枪、苏制1925式托卡列夫、马克西姆轻机枪等等。

一些中国的军阀部队,压根就没有装备轻机枪。比如川军邓锡侯军,一个团只有4挺重机枪而已,根本没有用过轻机枪。一些川军部队则连步枪数量都不足,被迫用清代的老套筒步枪,就别提什么轻机枪了。

综上所述,就速射武器数量和质量来说,国军大大不如日军。这使得我们火力远远弱于敌人,实战中只能靠人多拼敌人枪多,伤亡自然比日寇要大得多。

此次新1军却不同,我们速射武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毫不费力的压倒了日军。

就步兵班来说,新1军每个班正副班长配备2支M1汤姆森冲锋枪,还有1挺加拿大制造的布伦轻机枪或者美制BAR M1918轻机枪,其余士兵装备美制M1903春田步枪或者M1917恩菲尔德步枪。

后来因为丛林战的原因,新1军陆续更换了一批性能优秀的美制M1卡宾枪,可以连续单发射击15发子弹,还可以迅速更换弹夹。

另外正副班长和机枪手,都配备一把美制M1911勃朗宁半自动手枪,可以连射7发大威力子弹。

大家可以看到,新1军每个班都有至少1挺轻机枪、2支冲锋枪和若干把手枪、卡宾枪。

就轻机枪来说,我军各方面都比日军垃圾的歪把子机枪明显强过一截。

在冲锋枪、卡宾枪和大威力手枪上,我军更是有压倒性优势,因为日军压根就没有装备这些武器。

就速射武器数量来说,新1军每个班比国内的国军多了好几倍,也比日军高出一倍。

仅仅新38师一个师,就有冲锋枪和卡宾枪500多支,这是日军绝对无法企及的,他们装备数量基本是0。

在丛林战中,双方往往不容易发现对方,只能概略扫射,看谁能够依靠火力优势先压制住对方。

这种作战中,速射武器至关重要。

越战初期,北越军队依靠手中的AK47冲锋枪,压垮了手持M14半自动步枪的美军。前者可以扫射30发子弹,后者只能连续单发射击10发。

自然,M14半自动步枪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步枪,它的射击精度和威力都相当厉害,今天还被美军当作狙击步枪使用,但根本不适应丛林作战,仅仅服役5年就被全部退役,堪称美军历史上最短命的制式步枪。实战中美军甚至丢弃自己的M14半自动步枪,捡起北越军队的AK47冲锋枪来用。

中越战争也是这样。战争爆发的时候,没有经验的解放军伤亡很大,原因之一步枪火力不足。解放军步兵班只有正副班长装备56式冲锋枪,其他人还在用56式半自动步枪,理由是射击精度高,节省子弹。我们的对手越军则是清一色的AK47冲锋枪或者56式冲锋枪,这是越军长达20年丛林作战所得的经验。事实证明,在丛林战中,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确射击毫无意义,完全被敌人密集火力压制。

解放军士兵为了自保,宁可冒着破坏武器的罪名,也扔掉半自动步枪,捡起越军的冲锋枪使用,

随后,解放军迅速淘汰了这种半自动步枪,到了开战两年后的1981年,前线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武器,到了1985年,解放军二线部队也淘汰了这种步枪。

这种强大的速射武器配备,也是新1军百战百胜的重要原因。

第三,步兵支援武器上,我军脱胎换骨

再说说支援武器。

对于国军来说,价格相对低廉且容易制造的轻机枪,尚且装备严重不足,那么重机枪就更别说了。

到了抗战中期,中央军每个师只能装备十来挺重机枪。

军阀部队中,有的从来没有装备过重机枪,诸如贵州的黔军。有的则胡乱从国外购买一些老式重机枪凑数,比如奥匈帝国的守瓦兹洛瑟水冷重机枪,捷克的ZB37气冷重机枪,甚至老掉牙的丹麦麦德森通用机枪等等,真是什么花样都有。

我们的敌人则要强大得多。他们的轻重机枪均是标准配备,数量充足。

日军1000人的每个大队都下辖1个重机枪中队,装备8挺92式重机枪,不亚于国军一个二三流的师了。

日军这些机枪都是日本自产,制式统一,弹药供应充足,还经过多次技术改进。以轻机枪为例,最初的歪把子轻机枪确实很烂,是世界二三流,而改进版九九式轻机枪已经相当厉害,堪称世界一流轻机枪了。

国军装备最多的24式重机枪,整个八年抗战仅仅生产了1万多挺,日军则生产了高达4万多挺92式重机枪。

重机枪是营团一级的压制性火力,也是轻机枪所无法替代的。重机枪上的巨大差距,让国军在中远距离的机枪火力上,根本无法和日军对抗。

新1军则不同,它的每个师都装备水冷式重机枪100多挺,全师兵力为1万2000多人。

日军数量高达2万多人的一个甲种师团,也不过装备54挺重机枪。等于我军重机枪数量反而超过日军一倍。而92式重机枪在世界上又属于二三流重机枪,还不如中国自产的24式重机枪(仿造德式MG08水冷式重机枪)。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我军重机枪都强于日军。

支援武器除了重机枪以外,还有大量曲射武器。

那么新1军的曲射火力如何呢?

抗战打响2年以后,中央军的精锐部队中,每个步兵连装备几个仿造日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这种掷弹筒射程只有250米,没有精确瞄准装置,完全依靠炮手经验瞄准,精度有限。整个抗战中,国军仅仅生产了4万个掷弹筒,部队却有400万,一半以上的国军部队从来没有装备过这种武器。

而日军每个小队(也就是排),装备2个八九式掷弹筒,射程为650米。

大家装备的都是掷弹筒,但日军的掷弹筒性能优秀,数量众多,远远强于我们。实战中,掷弹筒造成我军近距离作战中的极大伤亡。

现在完全不同了。新1军每个排都配备1个炮兵班,装备2门M2 60毫米轻型迫击炮。

美制60毫米迫击炮,是非常优秀的近战曲射武器。无论射程、精度、威力都远远超过日军的掷弹筒,唯一缺点是重量稍大。不过,这个重量是相对掷弹筒的2.7公斤而言,就迫击炮来说,60毫米迫击炮18公斤根本不算什么。必要时候,1个炮手就可以背着炮走或者2个炮手抬着炮走,能够有效跟随一线步兵排冲锋,随时提供炮火支援。

事实证明,60毫米轻型迫击炮是丛林战的绝对利器,它为步兵排提供了急需的曲线面杀伤力。在太平洋群岛的作战中,美军也大量使用了这种武器。

有意思的是,1978年中越战争爆发后,解放军也在大量使用这种口径的迫击炮。

排连曲射武器方面,我们又大大占了上风,那么营团曲射武器呢?对不起,还是我们厉害。

M1 81毫米迫击炮,是国军传统优势项目。即便在国内,该迫击炮也造成日军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伤亡,毙伤了众多日军高级将领。

新1军每个师装备36门81毫米迫击炮,每个团有12门,每个营有4门。就数量上,日军每个大队才装备2门92步兵炮,又是我们多了一倍。

就质量上来说,日军92步兵炮除了可以直射以外,其他任何方面都无法和81迫击炮相提并论。

射速上,81毫米迫击炮是日军92步兵炮的2到3倍,重量是它的五分之一,炮弹威力基本一致。

1门81毫米迫击炮就可以压制2到3门92步兵炮,更别说我们还有数量上的优势了。

通过以上对比,大家可以看到新1军支援武器如此强大,毫不费力的压倒了日军。

新1军每个师装备60毫米迫击炮162门之多,81毫米迫击炮36门,重机枪108挺,还竟然有85具火焰喷射器。

这种武器配备相当惊人。

就火力上来说,我们已经大大超过了日军。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