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70:兰姆伽养成天下第一军——驻印军第二次滇缅会战(4/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七十(新抗战系列之九十四)

兰姆伽大练兵

偏僻小镇兰姆伽

从缅甸退到印度的第5军军部,新22师,新38师的官兵共有9000多人,这些人都是走过野人山或者原始森林,九死一生的幸存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就是达尔文主义最好的体现。就像红军长征一样,出发时候有10万大军,到了陕北仅仅剩下1万多人,有9成的战士不是死亡就是逃亡,被自然淘汰掉了。剩下的这1万多人基本都是最精锐最强壮的士兵,弱的早就死在雪山和草地上了。

这9000多中国远征军也是这样,他们从3万人中生还下来,堪称最优秀的战士。

史迪威认为这1万人还不够,他计划在印度一共集中10万国军,编组为2个军,6个师,全部装备美式武器,经受严格训练。

史迪威预计训练需要4到6个月,随后就展开军事行动,发动对缅北的反击。

6月24日的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部队,双方同意由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担任主管行政和军纪的副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和训练。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计划表示支持,决定陆续空运5万人到印度,扩充驻印军的兵力。

史迪威得到蒋介石的允许以后,立即开始和英国方面的沟通。

英国人果然推三阻四,不断找借口。只是此时英国人迫切需要美国援助,真的不敢拒绝美国人,最终委委屈屈的同意了。

史迪威经过再三选择,决定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偏僻小镇兰姆伽(Ramgarh)建立训练营地。

兰姆伽是一个小镇,小到在地图都找不到,是印度比哈尔邦最西端的铁路终点,在兰契市(Ranchi)东北约40公里处。

兰姆伽周边数百平方公里都是荒凉的沙地和干枯河谷,英国人将其中30平方公里划为训练营地,这已经足够大了。

英国人将兰姆伽定为驻印军训练营地,有三个目的。

第一,兰姆伽远离印度腹地,避免中国力量渗透进入印度。

第二,兰姆伽地处印度缅甸边境,距离野人山不远。就像刘表让刘备守新野,为他阻挡曹操大军一样。日军越过野人山进攻印度,驻印军就在第一线挡住日军。

第三,兰姆伽地处荒凉的半无人区,驻印军即使有一定野心,也无法在这里养成羽翼,形不成地方割据力量,对英国人不会有威胁。

兰姆伽本来是一战时期,英国人建立的战俘营。二战初期又再次采用,在1941年关押了2万多北非战役俘虏的意大利人。

史迪威认为兰姆伽很不错,它有现成的营地和床位,可以容纳2万多人。周边都是不适合耕种的沙土地,几乎没有印度住民,可以随意设置训练场和靶场,日本间谍也无法渗透过来。

更重要的是,兰姆伽处于印度的霪雨区外,不受雨季旱季影响,可以常年训练。兰姆伽有铁路直通加尔各答港(这个港口堆积无数的美援物资),火车一天时间就可以往返两地,很利于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兰姆伽被定为训练营地以后,美国人在原有200多建筑物的基础上,又扩建了训练场和靶场,设置了帐篷营房区。

1942年8月26日,兰姆伽训练中心举行正式开训典礼。9千余名步行到印度的缅甸战役的幸存者成为第一批受训的部队。由英印当局负责向中国军队提供印度卢比,在当地购买部分日用品、医药用品、粮食等,重型装备和军械则由美国提供。

兰姆伽偏僻荒凉,营地外面就是大片的干枯沙土地,较远的地方就是原始森林和高山。

在从没有见过这种地形地貌的中国人眼中,兰姆伽的景色相当壮丽。

孙立人将军回忆:这一带的土地并不富庶,但风景却很秀美,有青碧的远山和曲折的小河,窗前大榕树把热带的阳光染得绿茵茵的,减少了瞳孔所感受的刺激。

这里几乎没有人居住,野生动物也不多,只有鸟类和少数野狼。不过,这些鸟和野狼很快被营地整天不停的枪炮声所惊吓,逃到更深的林中去了。

在美国大兵和英国大兵看来,兰姆伽毫无疑问是类似于俄国西伯利亚、美国内华达沙漠的不毛之地,这里毫无生活乐趣可言,仅仅是做军事训练,让士兵吃亏受罪的地方。

可怜的是,在中国士兵的眼中,兰姆伽就是一个天堂。

驻印军是中国最精锐的士兵

驻印军士兵的选拔,是相当严格和科学的。

选择驻印军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在国内经过挑选,选择身体最好的士兵。何应钦回忆:我们的10个壮丁,选择1个身体最好的送到印度,另外2个还不错的送到滇西远征军,都是用于反攻缅甸的,其余的编入其他部队在国内作战。

这可没有夸大。以驻印军装甲营来说,要求就很高。装甲兵的身材不能太高(因为坦克内部空间狭窄),对于身高要求较低,但仍然要求士兵身高必须超过1米62,体重不得低于110斤。

其次,选拔完毕从全国各地送到昆明。到了昆明以后,先由这里的美国军医进行第一次体检。体检和国军招收壮丁不同。国军因为征兵困难,基本上体检就是一个形式,只要能跟得上部队行军的士兵一律招入部队,甚至有慢性病的也暂时编入部队。

美国人则不同,他们要求选拔精英,训练精锐的士兵。不但各种慢性病和瘦弱、矮小的不能通过体检,甚至有沙眼(影响射击)、皮肤病(有可能会传染其他战友)、脚气(影响行军)等等在国军看起来无关痛痒的小病者,一律被淘汰。

有意思的是,通过体检者,美国军医一律在手臂上盖一个OK的蓝印,不合格的是NOT OK。很多国军士兵深感屈辱,认为这是在检查牲口。其实美国人也是出于无奈,因为真的有造假的。

最初美国军医仅仅在体检表上面勾一下,但有的中国士兵很想做驻印军,他们伪造体检表的勾,蒙混过关,还真有不少成功的。

美国军医害怕国军伪造印章,还是盖在身上最安全。但其实这也不是百分之百保险,老萨就看到有2个老兵回忆,他们就是伪造这个OK的蓝印登上飞机的。

选拔完成以后,士兵们从昆明搭乘C47运输机起飞,飞跃驼峰航线。

上飞机之前,美军军医会仔细检查中国士兵手臂上的蓝印,看看是否有造假。只要有所怀疑的,一律被淘汰,不允许上飞机。一些士兵仅仅因为蓝印被汗水搞得有些模糊,就被拦住了。好在,由于美国人看中国人的长相都差不多,被淘汰的中国士兵还可以换一支归属的部队,继续报名驻印军。

这些运送过来的中国兵,基本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很多人回忆,虽是飞跃可怕的驼峰航线,由于是第一次坐飞机,竟然基本不怕,反而非常新鲜,兴高采烈。随着飞到高空,由于缺氧和颠簸,基本每个人都开始呕吐和眩晕。有的人伏在地上,有的人靠在机舱壁上,有的人蜷缩着四肢,仰着脸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一会昏昏然,一会又清醒过来。当时,机舱内只有一只氧气面罩,仅能供急需者使用。何况这时,机舱内所有的人都好像在受病魔的折磨,浑身瘫软,都在想与其这样还不如马上死了好,谁还有力气爬过去吸上一口氧气呢?

起飞前每个人发一瓶饮料和一个纸袋。但饮料没有喝几口,就开始向纸袋子里呕吐,很快纸袋子就吐满了,就把军帽拿下来当呕吐袋了。

同时,由于飞机外面温度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每个人都感到寒冷刺骨,将携带的所有衣服都套在身上。到飞机开始降落的时候,温度又突然升高,飞机上的人又不得不一件件的脱掉衣服,当飞机在印度汀江机场降落的时候,人人都感到酷热难当(汀江机场常年夏温可以高达40度)。由于晕机、呕吐和气温急剧变化,飞机上的人都像大病一场,有的甚至只能用担架抬出来。好在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休息几个小时,最多睡一觉就很快恢复精力。

到了汀江机场以后,等待他们的第一批人居然还是美国军医。士兵们必须像美国新兵一样,全部脱去衣服,然后经过严格的体检。如果检查出在昆明没有发现的疾病,一般先送到野战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好了就编入部队,实在治疗不好,就送回中国。

体检结束以后,士兵们必须连续注射5针疫苗,都是印度缅甸的常见传染病。让人无语的是,很多农民出身的士兵,这次打针居然还是第一次。

出于防疫考虑,士兵们脱下的衣服全部丢入土坑中烧毁,私人物品也必须经过消毒,带来的法币一律兑换为印度卢比。

随后,汀江机场的英国人,提供了这些新兵全新的军服。

这是英美列强给中国士兵第一次的感官冲击,很多士兵由此惊得张大了嘴巴。

英国和美国人提供的强大物资供应,才让中国人彻底傻了眼,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样阔绰的兵。

美国人要求中国士兵将所有武器装备留在昆明,仅仅穿一身军服,携带一些私人物品。

兰姆伽的衣

在国内,哪怕是中央军的士兵,一般也就是发一套军服,一副绑腿,一顶军帽,一条子弹袋,一条干粮袋,几双草鞋,仅此而已了。

衣服是粗布的,很容易磨损,只有一套,没有备用的,破了就要自己补。

由于洗衣不便,又无法换衣服,一般国军士兵衣服都浸满汗水,很远距离就可以闻到一股浓重的臭味。没有更换的衣服,南方士兵一般都是洗澡时候顺便洗衣服,洗澡时基本都是长时间光屁股。

中国农村比较封建,光屁股男人不躲避村中妇女,就可以当作耍流氓,有些比较保守的妇女还有因此上吊的。林彪特别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面加了一条,洗澡时候躲避妇女。

只有军帽,没有钢盔,因为中国不能造钢盔,所有钢盔都是进口。抗战初期还有一些钢盔,到了此时早就没有了。北方的国军士兵发个棉帽,南方的就发个布帽,不用说,只能挡挡太阳,不具备防御能力。

鞋子都是草鞋,布鞋没有供应,也穿不起。

为什么?布鞋很容易磨损,一双新布鞋在战斗中几天就坏了,然后到哪里去搞新布鞋呢?

草鞋则比较容易搞到,中国农村到处都有稻草,士兵自己抽空编草鞋就可以了。草鞋很轻便,缺点是对脚几乎没有防护能力,很容易造成脚受伤。士兵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脚,一旦脚受伤了,士兵不能行军就等于死了。

没有雨衣,当兵的一般带个斗笠或者草帽,军官只能打伞。不让士兵打伞,是因为打着伞无法开枪。

冬天的时候发给棉衣,一般都是穿了好几年的,破旧不堪,勉强御寒而已。即便这样,棉衣也不是每个士兵都有的。

到了1943年以后,由于供应困难,甚至连上面所说的都发不齐了。黄仁宇回忆在滇西时候的新兵,有的发军服上衣,没有裤子,有的则发军服裤子,没有上衣。怎么办?没办法,只能凑合穿老百姓的衣服顶着,军容极差,形同一群武装难民。

到了汀江机场,这些穿着草鞋的中国士兵,立即被震得晕乎乎的。

驻印军士兵的个人装备可以用奢侈来形容: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作战携行具、带帆布套的野战水壶、S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甚至袜子一样不落。

仔细谈这些又是一本书,其他一律不提,就说说鞋子。

英国人提供的为野战低腰皮鞋、低腰胶底皮鞋这两种,战斗开始以后,又提供了更适合丛林战的美制双扣环战斗靴和高腰皮靴。

要知道,这种鞋子在国内哪怕校级军官也是穿不上的,能够穿上皮鞋本来就是身份象征。更令国军士兵吃惊的是,英国人还发了很多双短袜,不是布袜,而是英国制造的羊毛袜。比起当年国内光脚穿着草鞋踩在积雪上作战,简直就是从乞丐变为了皇帝。

穿习惯了轻便草鞋的中国士兵,对于重达2斤的英国野战大皮鞋还颇不习惯,觉得脚很重,连走路也不会了。最多一周以后,所有人都适应了,皮鞋对于脚部有很好的保护,尤其在森林中可以对付尖锐的荆棘,比草鞋好百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