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69:常德保卫战-四(9/1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六十九(新抗战系列之九十三)

(电影剧照)

南路解围大军,预备10师拼死冲击,孙将军殉国

相比西路和北路,南路的救援是最为惨烈的。

11月29日军事委员会向第六、第九战区发出训令。主要内容为:

“……(二)无论常德状况有无变化,决以第六、第九战区协力包围敌人于沅江江畔而歼灭之。

(三)第九战区:

甲、第10军(即隶第九战区)、第99军主力、暂54师,归李副总司令玉堂指挥,速进攻洞庭湖南岸亘沅江右岸之敌。特须以重点指向德山方面,支援常德57师之作战。

乙、杨森、王陵基两集团应加强出击兵力,积极攻袭敌人。

(四)第六战区:

甲、王耀武指挥第100军、第74军,以一部扫荡桃源之敌,以主力进出陬市,攻击犯常德敌之右侧背。但57师仍固守常德。

乙、王敬久集团并指挥第18军及185师,以一部扫荡子良坪、仁和坪一带残敌,另一部进出公安、津、澧,确实遮断敌后方,以主力渡过澧水,向羊毛滩、临澧方向,求敌侧背而攻击之。

丙、王缵绪集团之44军应仍在太浮山、太阳山一带攻袭犯常德敌之后方,73军迅速夺回慈利。”

军事委员会还限定了时间点,具体为:第10军第190师以主力向苏家渡攻击,于30日拂晓前攻占石门桥。第3师于30日拂晓前攻占德山。预备第10师30日拂晓前亦以主力向德山前进。各师如不能完成任务,均以贻误戎机论。

第9战区在第6战区和军事委员会一再催促下,前后调动5个主力军,编组了李玉堂兵团和欧震兵团共7万大军,先后开往常德一线。

由于日军在2天内击破澧水防线,主力在一周内合围常德,这大大出乎军事委员会的预料,导致第9战区部队的增援工作慢于日军一拍。

李玉堂兵团先行出发,以方先觉第10军在前,梁汉明99军在后,急行军冲往常德。

方先觉第10军从衡阳出发,衡阳距离常德为300多公里,这还是公路距离。由于之前多次大会战,衡阳到常德的公路已经完全被破坏,每隔30米就有一个很深的沟。

由于公路几乎无法行军,第10军被迫绕道,这样又多走了100公里。

400多公里的距离,以师一级步兵每天行军30公里来说,至少需要13天。

由于军情紧急,薛岳命令第10军全力高速行军。

以朱岳的第190师在右、周庆祥的第3师居中、孙明瑾的预备第10师在左,强行军赶到第6战区所辖的益阳,距离常德还有100公里。

时任第10军第3师第9团中尉联络官的吴淞老人回忆当时行军的可怕:一路上很辛苦。那时候从衡山到常德没有铁路,公路也完全被破坏了。因为公路不破坏,敌人的骑兵甚至坦克车都可以横冲直撞杀到衡阳。我们行军只好走路,由衡山、湘潭一路下来,因为公路破坏了,被迫绕路走。绕路都是小路,容纳不下这么多部队,1个军3个师分4条路走,平均每天下来要走150里路。当时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因为敌人轰炸也不能做饭。我们就把米放到锅里,用些油和盐炒熟,就像灌香肠一样放到粮食袋子里,背在身上做干粮,一路走一路吃。至于水就根本没法带了,每人一水壶而已,路上也没有供应。好在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污染,溪水里,水塘里甚至田地里面的水都可以喝。上面说常德危急,57师在拼死苦战,我们必须全力行军救他们。于是,我们行军昼夜不停,晚上也不怎么睡觉。有时候晚上行军太累了,在休息的20分钟时间,两个战友背靠背,坐着睡一会,然后立即出发。我是团里的联络官,身上只带一把手枪,还没到常德已经累的人不像人。连里面战士就更别说了。他们即便轻装,负重也超过40斤,更是累的筋疲力尽。很多人累倒在路边爬不起来,一些战士甚至牺牲了。

虽然第10军用尽全力,行军速度仍然不能让第六战区和军事委员会满意。这就像《高山下的花环》一样,最高级军官并不清楚道路的真实情况,他们是根据地图距离测算行军速度。

小说里面,解放军9连在没有路的原始森林中前进,一天走个10多公里就是奇迹。解放军高级军官是不知道的,只认为他们行进太慢,在联络中多次严厉批评9连。直到后来师部的军官亲自走过这条路,才赞叹9连的行军速度惊人。

此刻战况紧急,军事委员会没有考虑到公路破坏情况,却认为李玉堂兵团,尤其是第10军没有百分之百高速行军,误以为第9战区司令官薛岳或者第10军军长方先觉是想保存第九战区实力,不愿意救援常德57师。

无奈之下,军事委员会以中国人特有的机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本来常德以南直到益阳,都是第6战区的辖区。军事委员会认为李玉堂兵团,可能将行军不利责任推给第6战区没有配合。

由于没有别的好办法,军委会居然灵机一动,居然临时将沅江以南到益阳的100多公里地区,全部归属第九战区指挥。

那么李玉堂兵团如果不能及时赶到沅江,自然就完全是薛岳责任,薛再没有理由可以推脱了

其实这真冤枉了薛岳和方先觉,他们都进了最大努力。

李玉堂兵团随后继续高速行军,将一切辎重全部丢在路边,仅仅带最低基数的弹药和干粮。终于,李玉堂兵团于26日赶到沅江外围,同这里的68师团遭遇,展开激战。

68师团是此次参战日军5个师团中最差的一个,他是丙级师团,本来用于在地方卫戍,扫荡游击队等。

因11军实在没有机动部队,才将68师团也调动过来。

李玉堂兵团当先的第10军号称泰山军,是中央军最厉害的精锐部队,抛去重武器不谈,部队战斗力并不亚于68师团。

第10军一路苦战,连续击溃68师团的防线,该军于11月28日,也就是日军攻入常德城墙下第3天,赶到德山及以西的益家冲。

68师团同第10军的初期交手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师团长佐久间认为国军不好对付,紧急向侧翼的日军甲种第3师团要求协同,第3师团立即向68师团靠拢过来,这样形势就完全不同了。

第68师团除了1个大队参加常德攻城战以外,其余约1万主力都在这一线,单单这1万人就不太容易对付了。

第3师团除了1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以外,还有2个步兵联队和1个配属步兵联队也在这一线狙击国军,预计兵力有1万多人。

这样这一线日军总兵力高达2万多人,而方先觉第10军轻装奔袭的3个师不到2万人。

血战一天,第10军虽然有一定进展,但并不大。

此时常德巷战已经进行了1天,常德危在旦夕。军委会催的很急,限定30日内必须占领德山。方先觉认为这样打下去,没有一周以上不可能靠近沅江,而常德57师恐怕最多再支持2天。

显然,日军是想通过拉锯战,拖住第10军,不让其援助常德。所以,方军长下令第10军不应该和日军纠缠,而是尽力突破敌人一点防御,后续部队立即冒险钻入前进,尽全力冲到常德城下。

为此,方先觉当日令所部攻击前进,限11月30日攻克德山,以解常德之围,并令第3师除留下第8团于现地,师主力组成攻击箭头,穿越敌军的占领区收复德山。

第3师师长周庆祥中将率第7、第9团,激战撕开日军防御阵地一脚,随后主力突进,于11月30日突入68师团后方,1个营甚至杀入日军司令部所在地薛家铺。

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在卫兵掩护下,狼狈冲出师团指挥部逃窜,侥幸保住了性命。不过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这个佐久间为人在半年后的衡阳会战中,被我军打成重伤。

日军后方辎重部队和野战医院也被国军袭击,几乎被捣毁。

在日军优势火力之下进攻,谈何容易,第3师付出极大伤亡,德山附近到处都是牺牲官兵的遗体。

时任第10军第3师第9团中尉联络官的吴淞老人回忆:当时我们的部队进攻德山,打的时候战斗非常激烈。我们部队见缝就钻,不是夸张,是亲眼看到人一批一批的倒下。德山有的老码头,从老码头到常德外面的孤峰岭不到1公里,就死了1400人,也就是每前进一米都死人。会战结束的时候,我们3师9团3营,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下3个人没负伤,其中就包括我。为什么我没有负伤?因为我是负责联络的军官,身上只有一把手枪,只能打50米,不能参加实战。

第3师猛攻德山的同时,侧翼的第10军190师和预备10师也在冒死攻击。

朱岳的第190师遭遇68师团1个主力联队拦截,双方发生混战,各有很大伤亡。

而突在最前的预备10师,比另外2个师都要凶险的多。

由于预备10师战斗力很强,冲击速度又快,让11军总司令横山勇和第3师团长山本三男都错误的认为该师就是第10军。甚至日军战史中,也误把预备10师当做第10军的全部。

日军先后调动第3师团2个主力联队和68师团1个联队,对预备10师进行拦截和夹击。

预备10师拼死苦战,向北攻击前进,伤亡巨大。

仅仅29日一个上午的作战中,预备10师杀破易家冲地区日军拦截,推进数公里。主攻的2个团伤亡极重,余部仅有3个营兵力,合编为1个团。

见预备10师攻势猛烈,几乎撕开了第3师团和第68师团的防线,11军司令横山勇决定集中第3师团主力,首先歼灭第10军(其实是预备10师)。

孙明瑾师长也在不顾一切的,向常德突进。根据中美联合空军的汇报,日军由于兵力分散,在南路第3师团和第68师团之间有一个缝隙,冲进去就可以直接杀到常德。

方先觉军长被薛岳再三催促,让孙明瑾执行这个任务。

孙明瑾知道这极为凶险,一旦该师被日军发现,难免遭受日军数倍主力左右夹击,甚至可能全军覆没。可是,目前常德随时可能沦陷,实在不容考虑自己的生死。

如果预备10师能够侥幸冲入常德,甚至可以将攻打常德的日军部署全部打乱,救出57师。

孙明瑾毅然率领预备10师冲入日军夹缝,但他们运气很差,突进到常德外围金鳞桥,很快被日军侦察机发现。

本来日军就误认为预备10师是第10军,调动3个联队准备歼灭他。此刻,日军立即调动第3师团第34联队(联队长簗濑真琴大佐)和68联队(联队长桥本熊吾大佐)夹击。稍后日军又怕兵力不足,调动68师团配属的第40师团234联队也加入作战,日军总兵力增加到3个联队。

预备10师由于轻装奔袭,辎重工兵和炮兵部队全部留在后方,仅有3个团4000多人步兵。经过之前4天作战,两个主力团伤亡过半,现在3个团仅有约3000人,日军则有1万人,火力差距就更别说了,敌我力量非常悬殊。

地形对预备10师也不利,时任预10 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的李拔夫回忆说:师部和直属部队所选的行军路线有一段是小丛林地带,道路狭窄,搜索、瞭望均感困难。行至上阧山附近山隘时,遭遇日军伏击,官兵非死即伤。随后的直属部队无法展开,各自脱离阵地。

本来预备10师只要立即撤退,就可以摆脱危险。师长孙明瑾知道常德的57师危急,一旦放弃攻击就前功尽弃。况且此时预备10师在侧翼保护第3师的德山阵地,如果预备10师一战就撤,日军这3个联队必然转而猛攻德山。依靠第3师区区一个师,无论如何不可能在日军5个联队夹击下守住德山,那么常德的57师就彻底完了。

孙将军一咬牙,率部死战不退。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