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全球贸易进入深冻状态

全球贸易目前可能处于全球经济大衰退以来最糟糕的时期,只是这次不能归罪于金融体系冻结。不管是源于周期性放缓,还是与全球化趋于成熟甚或转为下降相关的结构性变化,这都预示未来数月和数年的全球经济成长前景非常不妙。

中国和印度周一公布的贸易报告极其疲弱,进一步显示全球贸易正在放缓,甚至萎缩。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1.2%,进口下降18.8%,为连续第15个月下滑。这并非完全由亚洲放缓所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9.9%,对欧盟出口减少12%。印度周一亦公布1月出口同比下降13.6%。韩国2015年出口下跌8%,为危机高峰时期以来的最差表现。

丹麦船运集团A.P.穆勒-马士基(AP Moller-Maersk,简称马士基)上周表示,目前面临危机以来最低迷的商业环境。包租乾散货船的价格大幅下跌,目前处于纪录低位,在大约六个月内下降了75%。与2015年相比,美国铁路货运量今年迄今下降了15.7%。这些都证明马士基所言不虚。

在1950-2008年期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是全球经济增速的三倍,反映出二战之后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与苏联集团最终融入全球经济。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于银行体系的担忧使得关键融资几乎难以获得,首先导致全球贸易急刹车。在短暂复苏之后,最近几年全球贸易增速只是大致与全球经济成长水平相当,今年看来将远低于经济成长。

无疑,今年全球贸易预计仍会正增长。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权威数据目前只截止到去年11月,但显示最近的三个月同比增长低于2%。鉴于最新的数据情况,随着2016年数据的发布,上述增幅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极大,也许全球增长率会在1-2%。去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长3.3%,这个数字现在显得很乐观。

供应过剩还是充分融合?

身体不舒服,就得搞清楚哪里出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对于全球贸易亦应如此。虽然各央行没有提过,但现在给全球经济开出的药方实际上是支撑金融资产价格以及不断让货币贬值。

SLJ Macro Partners的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任永力认为,全球贸易正在受到供应过剩的伤害。而金融危机之后举债驱动的产能扩张,是导致供应过剩的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投资是为了满足昨日的需求,却成了今日的供给。到处都是外包,在生产的不同层面上的雪崩效应,造成全球贸易崩溃,”任永力在客户报告中写道,“按这种解释,经济成长与通胀还须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全球需要消化过剩供应。”

“通过刺激需求和盲目追求通胀目标来对抗这些趋势,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已开始发现这种苗头。”

当然,实际情况也许仅仅是,在收获了最易采摘的成果后,中国产能的大幅提升引领全球供应普遍增长,超出了需求的合理增长速度。令人担心之处就在于,既然产能的增长可自我强化,那么供应萎缩、甚至经济下滑也可能陷入自我强化的趋势。

只有在需求持久稳健的情况下,贸易增长才会提高专业分工和效率。而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增长表现平平,现在更是明显减速,则强化了这种观点。全球化进程中的快速增长阶段为中国经济注入巨大活力,帮助掩盖了其他地方的疲弱表现,例如美国的薪资增长乏力。

不要忘了,能源价格下跌还减轻了家庭与非产油国的财务压力。如果全球化遭遇中年危机,并以全球经济低迷作为开端,这并不会太令人意外。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