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67:常德保卫战-二(3/6)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六十七(新抗战系列之九十三)

石门地区现存的碉堡,当时为了石门的防御,修建了大量的工事。

彭士量暂5师死战石门

暂5师和另外两个师不同,它和上文说到的第10集团军暂6师同属湘西地方武装改编的部队,里面很多苗族人,同73军另外2个师不属于一个体系。

由于不是同一个体系,所以暂5师相对比较受到重视,中央甚至可以委任该师的师长。

1941年由蒋介石派陈诚嫡系大将郭汝瑰来暂5师做师长,帮助该师增加战斗力。

本来该师传承杂牌部队特点吃空饷,全师仅有3000多人谎报7000人。这并非完全因为军官贪污,而是杂牌部队军饷太少,如果真的有7000人,军费是绝对不够用的。

而且暂5师本来是湘西土匪,军纪很差。作战期间每到一处,均强拉民夫,强行从民众手中索取粮食物资,甚至偷盗。

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间谍之一的郭汝瑰去了以后,因为有陈诚做后盾,逐步取缔了这些陋习,枪毙了违纪士兵,并且加强训练,增补武器装备。

其中,训练部队是重中之重。

湘西土匪中有些人枪法确实不错,但土匪毕竟是土匪,不可能有多少实弹射击练习的机会,更严重缺乏子弹。

和老萨一样有过一些射击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射击就像学语言一样,一定要经常用,经常练。即便是奥运会射击冠军,如果一段时间不训练,枪法也会立即下滑,更别说像土匪这种每人只有几发子弹的人了,根本就没法练习。

总体来说,土匪平均射击能力并不强。所谓土匪个个枪无虚发都是《乌笼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里面胡吹的。

郭汝瑰回忆:刚到暂5师的时候,一个叫沈荃的团长听说我喜欢射击,就在我面前吹嘘,说他打枪弹无虚发,甩一个柚子到空中,也可以一枪打中。我很有兴趣,就让他表演。结果我连续扔了几次柚子,沈团长连打几枪,没有一枪打中。当时士兵们都围着看热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让沈团长丢了大脸。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事情不对。过了几天在五十米距离的大树上画了一个人头大小的圆圈,让全师官兵用手枪射击。我原以为湘西土匪总有几个枪法好的,谁知道整个下午上百人来射击,竟然没有一个人打中。

郭汝瑰深感暂5师战斗力虚弱,下决心进行严格训练。

郭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高材生,训练正是他的特长,他亲自训练亲自检查。郭汝瑰还进行大奖励,达到特等射手标准的战士每月津贴增加一块大洋,这在当时相当不少了。

这样区区几个月后,暂5师的射击水平有着极大提高。在后来第九战区的射击大赛上,暂5师派出去的射手获得射击项目全部冠军。

在郭汝瑰的严格训练下,暂5师终于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的不错。

此时郭汝瑰早已调走,新任师长彭士量是黄埔四期生,是林彪的同届同学。

由于这几年中央军军官的介入,所以暂5师有不少黄埔系军官,自然湘西土匪军官还是占一半以上。

暂5师防御的石门是澧水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是日军定为的主攻方向。

暂5师在鄂西会战中伤亡“较小”,只有三分之一,所以部队老兵多,比另外两个师强得多。暂5师训练比较严格,军事素养较高,加上全军都是湘西人,很多还是苗族人,土匪出身,比较强悍善战。

遗憾的是,攻击石门的日军为第3师团整个师团,兵力是暂5师三倍有余,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只能拖延日军进军步伐。

好在,石门附近有一些坚固防御工事,而且此处地形比较险要,山势相对比较陡峭。

由于石门的重要性,在开战之前,暂5师依托山地精心修筑了一些半永久性防御工事,而并不是一些书中说到的仅有一条壕沟。

在郭汝瑰时期,暂5师也做过工事修建的严格训练。郭汝瑰先从最基本的工兵铲挖土开始训练,要求每小时挖土0.5立方才算合格。工事修建务必要正面和侧面互相掩护,也就是没有侧面掩护不叫做阵地。最基本的步兵班里面,也要轻机枪小组和步枪小组互相掩护。

12日,日军第3师团先锋就开始猛攻石门外围的青山尾、大尖山、金鸡观、牛角尖、白沙渡、百步墩等地。驻守此处的为暂5师13团,团长朱际凯率领全团在石门城郊笔架山阵地和日军激战。日军调动40多架飞机,猛烈轰炸13团阵地,重炮部队更是全力开炮。13团阵地火光冲天,官兵伤亡不轻。好在工兵出身的郭汝瑰曾经强化过全师工事修筑能力,所以核心阵地并没有被摧毁。

苦战到13日,日军以1个联队冲击国军1个团,兵力都保持2到3倍优势,火力更是5倍以上优势。暂5师开始支持不住。

4连负责防御大尖山,战至13日拂晓已经伤亡过半,还在苦苦支持。正在艰难中,4连官兵突然看到暂5师师长彭士量出现在阵地前。

彭士量师长对4连官兵振臂高呼“不能让敌人进来1步。”。全连官兵士气大涨,继续防御到黄昏,全连仅剩一个排兵力。

在彭士量师长命令下,4连放弃大尖山,后撤到石门县城外的二线阵地。

到13日,暂5师遭遇第3师团3个联队夹击,虽然拼死抵抗,却独木难支。该军另外2个师已经溃败,估计暂5师在石门也坚持不了多久。

自知澧水以北估计守不住的孙连仲,下达了73军44军可以撤退到澧水南边,继续固守第二线阵地的命令。

具体为:44军坚守津、澧,续行前任务,以约1个团的兵力守备临澧。不得已时于青化驿……临澧间逐次抵抗,尔后确保踏水桥、大龙站、斋杨桥、王花桥之线阵地;73军以一部坚守石门,主力转移澧水南岸,逐次抵抗,最后确保太浮山、观国山之线阵地。

由于对第29集团军的战斗力低下有所了解,孙连仲认为该集团军很可能连二线阵地也守不住几天,所以紧急命令南方正在北上的74军和100军立即赶来支援,同时命令北方第10集团军立即发动全面进攻,威胁日军后方,迫使日军回头。

孙连仲的命令为:74军归王兼总司令(王缵绪)指挥,以57师坚守常德,主力控置慈利、白鹤山、鸡公岩、燕子桥间地区,机动侧击敌人;第10集团军全线出击,威胁敌之右侧背;江防军向宜昌西岸之敌相机攻击。

只是,这些都迟了一步,第29集团军溃败的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料。

命令下到73军时,77师负责防御的新安已经失守,澧水已经被日军第13师团突破。孙连仲只能命令第73军暂5师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石门,为常德会战争取时间。

我们客观来说,73军战斗力虽弱,但并非一战击溃,还是努力抵抗的。只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加上高级军官指挥又出现失误,导致最终结局不可收拾。

这边日军第3师团从14日开始猛攻石门县城外围的最后阵地。暂5师苦苦支撑,战斗极为激烈。

暂5师官兵死守每一寸阵地,以红土坡为例,此处一个加强营连续击退日军十多次进攻。日军见攻不进去,释放大量毒气。加强营官兵没有防毒面具,只能将毛巾用水打湿,蒙在口鼻上阻挡。一部分官兵被毒气熏晕,日军又多次硬攻,终于占领红土坡。此处这个加强营近千人,几乎没有幸存。

战至中午,日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冲垮外围所有阵地,直逼石门城下,一部甚至冲入城内。

彭士量师长亲自率领部队展开激烈肉搏,将冲入城内少量日军全部歼灭。日军主力于城下猛烈攻击,炮弹如雨点一般落下,暂5师守军伤亡非常惨重。

战斗到黄昏,日军一部甚至架起云梯冲入城内。暂5师又连续2次将冲入日寇歼灭,但此时暂5师伤亡高达百分之七十,已经无力将最后一次冲入的日军逐出,双方只能在城内反复巷战争夺。

由于日军不习惯夜战,没有在夜晚发动进攻,让暂5师能够稍微休整一下,巩固七零八落的阵地,将一些伤兵抬到后方去。

虽然石门暂时还在暂5师手中,但73军军长汪之斌认为日军已经攻入石门城内,石门危在旦夕,最多再守一天。

更惨的是,此时在澧水东边的第29集团军44军为了保存实力,在日军攻势并不猛烈的情况下擅自向澧水以南撤退。日军顺势渡过澧水,并且出动一部包抄西边73军的后路。

73军已经伤亡过半,关键的是新兵已经毫无斗志,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此时再被日军包抄了后路,73军恐怕短时间内就会全军覆没,就像朝鲜战争中的180师一样。

73军军长汪之斌对大局不明白,尚且没有感到那么严峻。

而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连仲和参谋长郭忏对73军比较了解,他们都认为73军虽然情况危险,但绝对不能擅自撤退。

一来,一旦73军放弃石门撤走,澧水防线也就彻底完了。只要石门还在国军手中,无论石门正面的第3师团和侧面的第13师团、116师团都不敢肆无忌惮的南下,这就为常德会战的部署大大争取了时间。

二来,以73军现状,以及日军行军速度远高于73军来看,73军恐怕很难退到二线阵地,而会在撤退路上遭日军追击,导致全军崩溃,伤亡比守阵地还要大。与其这样,还不如坚守某些阵地,尚且有一线生机。

站在事后诸葛亮角度,孙和郭的观点没有问题。

没想到,关键时候又有人搅局。

此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参加开罗会议,军委会暂由徐世昌代理,掌握实权的是军令次长刘斐。

本来既然常德会战由战区司令孙连仲指挥,即便军事委员会,哪怕蒋介石本人也不能随便干涉。

而自认为军事才能极高的刘斐,居然横插一脚。刘分析战局,站在一般军事角度认为73军非常危险。如果此时不撤退,恐怕被日军包抄后路,就会在澧水以北全军覆没。

刘斐一时间非常着急,居然擅自跳过第六战区,直接向73军军长汪之斌下达撤退命令。

73军军长汪之斌本来就不愿意守石门,但收到孙连仲务必以一部占领石门,主力不得已才能逐步向澧水南岸转移的命令,没法立即撤退。

此次汪之斌收到刘斐的命令以后,大喜过望,立即组织部队于14日夜晚全面后撤。

73军军部已经失去同三个师的电话和电报联系,只能通过传令兵勉强下达了立即向澧水以南撤退的命令,同时让还有一定战斗力的暂5师师长彭士量率部负责垫后,继续防御石门1日。

撤退期间,新兵过多,伤亡过大的15师和第77师果然陷入一片混乱。他们先后都被日军追上,经过混战,勉强突围,但部队均被打散。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