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63:最后的石牌,鄂西会战-上(5/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六十三(新抗战系列之九十)

陈诚到鄂西之前,二五减租已经在湖北推行了2年多,但因为阻力太大,并不明显。陈诚在1940年全面推广二五减租,并且制定了五年计划,最终遍及湖北省的国民政府控制区。

虽然期间受到地主的种种抵制,甚至部分农民也认为强龙不压地头蛇,政府搞假一套,最终还不是地主说了算,不敢实际不交租。不过直至1943年陈诚离开第六战区去滇西作为远征军总司令的3年内,鄂西农民的状况有着很大的改善。

鄂西很多地区,多少已经贯彻了二五减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至于地主的不满,陈诚第一从武力上予以镇压。第六战区拥有14个军的强大部队,地方豪强虽然有神兵、民团这些武装,毕竟远远不是中央军的对手,不敢公然对抗。对于公然抵抗的豪强,陈诚绝不手软,并且处决了一个恩施县的大豪强土司傅威凤。这个傅威凤依靠3000民团神兵盘踞一方,对抗政府的政策,反对二五减租。同时滥杀无辜,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甚至将陈诚派去劝说他的亲侄子枪杀。陈诚毫不客气的调动军队配合地方民团解决了傅威凤,将其除以极刑。杀一儆百,由此这种事情就少多了。

况且陈诚还用全民族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大道理,争取到很多开明地主的支持。对于少数不开明的地主,陈诚则用:你跟着政府走,多少还能收到二成租,保住土地和财产。如果你不支持政府,政府垮了,共产党来了,不但你收不到一分钱,还要你的土地要你的命。

这些地主就算再冥顽不灵,多少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大体也就算了。

况且地主也明白,过于压榨农民,搞得两败俱伤并没有好处。就算养猪养羊也需要养肥了再杀,让农民得以发展,对于地主长期利益是有好处的。

这样,到了1943年,第六战区鄂西一带农民生活有明显好转,土地问题也不严重了。

当时记者写道:当后方各地土地兼并与土地投机成为风气的时候,记者踏进一个农地租佃纠纷较少、土地问题比较合理解决的地区,感到特别新颖。近年来,各地主阶层操纵粮价,得到意外的成功。对于佃农们任意加租、任意加押,加租、加押不成,便任意撤佃,弄得耕者无利可获,只造成若干大地主的兼并。这种情况是可忧的。在鄂西,我们今年也看到碧绿葱茏的稻田,但听说地主对兼并土地却并不感到兴趣(因为收租太少,和购买土地的费用不能相比),而相反地,大批佃农现在纷纷购地。“中农”恩施分行,在恩施、咸丰二县,半年内放出二百万元土地借款,大都是借给佃农购地的。而经他们统计的结果,在最近二年间,恩施、咸丰的佃农已有百分之四十变为自耕农。因为粮价增高,耕地的利益有保障,鄂西贫瘠的山坡荒地上便一块一块地变为绿田。增产有了显著的成绩,一般人认为这是减租政策的成功,……诚然不是过分的估计。鄂西改革土地的风气是造成了,地主大致知道什么是民生主义,而且知道政府是在实行民生主义。

改革弊端

自然,二五减租只是其中一个小方面,陈诚还做了很多改革。

对于军队方面,就有很多,大体是他在十八军时期搞得那些东西。

比如军队财物公开,杜绝腐败,吃空饷现象。以往国军部队军官利用财物不公开,捞钱腐败,喝兵血,让士兵吃不上饭,自己却搞到大笔钱,引起士兵的普遍愤怒。同时为了吃空饷捞钱,搞得一个部队上报为5000人,实际只有3000,打起仗来一个团实际只有半个团的兵力,自然不是日军对手。

还有诸如解决军粮。鄂西本地没什么粮食,中央提供的军粮又不足,导致部队一天吃一顿饭,严重影响战斗力。陈诚一边囤积军粮,保证最少三个月的战时储备粮食,同时还兼顾人民的利益。他不像李宗仁一样派兵在当地抢粮,而是从湖南等粮食充足地区购买粮食,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和民怨。这些粮食并不完全是军用,还有大量粮食提供给老百姓,保证老百姓有一年基本的粮食,保证地方的稳定。

就训练来说,在保证士兵的粮食和医疗的基础上,进行军事和思想的训练。陈诚特别强化部队的训练工作,他的18军就是训练出来的部队。除了军事训练以外,侧重政工宣传,提高士兵的爱国热情,提高士气。

第六战区因为极度缺人,不可能停止征兵。但就征兵方面,尽量避免舞弊,广泛的在富人阶层抽签出壮丁,消除贫民不满心理。同时保证新兵基本生活条件,不得虐待。对于壮丁家属给予一定的优待和安家费。所以虽然第六战区人口稀少,征兵数量也少,但就当地情况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壮丁逃亡现象也少。

除了兵以外,还有民夫。

军队务必需要民夫的帮助,因为军队是打仗的,很多事情由民夫去做。林彪说过,就拿抬担架来说,如果没有民夫,一个士兵受伤就要另外两个士兵抬着,这样一个班只要有2个人受伤,就有6个人,也就是半个班不能作战。这就不是小事了。

由于第六战区处于防御地位,大量的防御工事修建不可能只靠军队,必须要靠民夫。更惨的是,由于鄂西没有公路,只有小路,所有物资运输只能靠马匹和民夫挑担,这就需要至少十几万民夫了。

以前老百姓恨军队,随便拉夫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如果拉夫仅仅是做几天活,哪怕做个把月,只要不误农时,能够按时回来,老百姓也就算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

但以往军队抓夫,抓到就成为奴隶,根本没有按时回家一说,基本无限制使用。至于民夫家里如何,会不会全家饿死,军队毫不关心。而民夫在军队里面生活牛马不如,死活无人过问,甚至连饭都不管,治病更是谈不上。饿死病死的民夫数量众多,老百姓谈到民夫就切齿痛恨。

在当时,由于军事第一,很多国军不顾人民死活。因为军事作战吃紧,军队自身尚且难保,哪里会去管民夫呢?

但陈诚则不同,他对于民夫的使用还是不错的。一来尽量不影响农时,农忙时期尽量不拉民夫。二来给予民夫基本生活保证,发给生活费,至少保证有口饭吃,不至于在军队里面饿死病死。三来民夫每年服役时间不得超过30天,防止抓住不放,搞得家破人亡。四来发给民夫家庭生活费和粮食,虽然费用很少,粮食也不多,但至少保证民夫家中妻儿不会饿死。

虽然这些手段仍然不能彻底解决民夫的问题,鄂西民夫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死亡现象,但比起其他战区,尤其是日战区,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了。民夫最低程度能够保证家庭和自己的活命,在这基础之上,他们还是愿意支持抗战的。

鄂西会战中,民夫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会战就不可能胜利。

其他的内容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国民政府的种种政策都可以实行,会用相对缓和的手段争取到人民的支持,不会输给共产党。

所以,共产党的机遇就是中日战争以及之前的军阀混战,历史往往如此。

双方紧密部署,大战在即

对于日军有可能对第六战区发动进攻,当时代理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将军早就知道。在日军出动10万日伪军攻打鄂中王劲哉的3月,第六战区就认为日军必将在数月内发动对第六战区的全面进攻。

但日军究竟是向西攻击鄂西一线,试图占领石牌要塞,打通前往四川的道路;还是向南攻击常德,进而攻击长沙,打击第九战区主力,尚且不能确定。

所以,国军暂时不能集中主力,只能分兵防御,等待日军表现出明显战略意图再说。

日军这方面则狡猾的制定了以南下攻击常德作为假象,实则向西分三个阶段,最终占领石牌要塞,打开通往四川的门户;同时重创第六战区主力,让其无力主动进行对日的反攻;最后,战役期间必须短时间打通长江航运,将宜昌的1万6000吨运输船搞到武汉。

这三个目标中,以重创第六战区主力最为重要,至于占领石牌打开通往四川的门户,无论是畑俊六还是横山勇都是心里没底。

因为鄂西一带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第六战区名义上有14个军的番号,可以使用的应该至少有7个军,日军恐怕很难占领石牌。

此次鄂西会战,日军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期,以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小柴、户田、针谷支队,于5月5日至11日歼灭安乡、南县地区之敌。此战目的在于占领战略要地,切断第六战区和九战区的联络,防止薛岳第九战区部队增援。

第二期,以第3、第13师团和野沟支队,于5月12日至18日南北夹击枝江、公安间的敌人,并歼灭该地区之敌。此战目的在于歼灭国军有生力量,歼灭国军在枝江公安一线的第10集团军。第10集团军兵力有限,日军以3个师团兵力进行合围作战,务必保证歼灭,同时为第三个阶段做准备。

第三期,以第3、第13师团,第39师团主力和野地支队,于5月19日至29日歼灭宜昌西方地区之敌。此战目的是击破国军有生力量,主要是在宜昌以西的几个军,尽量占领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石牌要塞。一旦占领石牌要塞,也就打开了通往四川的道路,以后国军更是不利,必须在石牌一线长期保持重兵才可以,大量部队会被牵制住。日军此战动用高达4个师团兵力和大量重武器,国军宜昌部队虽然有一定数量,但就战斗力来说显然不是对手,此战日军还是颇有胜算的。

简单介绍一下日军此次参战的支队。

由于鄂西一带地形复杂,以师团为单位组织进攻,兵力往往无法展开,所以日军编组了很多规模较小的支队,诸如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野沟支队、野地支队等。

这些支队的兵力和战斗力并不弱,相当难对付。

以驻守宜昌的野地支队为例,它的兵力不亚于以往的一个联队。

野地嘉平支队下辖:

步兵第231联队第1大队,联队长梶浦银次郎大佐;
步兵第217联队第1大队,联队长长野荣二大佐(属34师团);
218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野口重义少佐;
山炮兵大队,大队长江畑光雄少佐。

共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保守估计也超过4000人,装备12门山炮。

如此强大的兵力,也是国军多次久攻不克宜昌的原因。即便美军来歼灭日军一个这种规模的部队,也是相当困难、旷日持久的。

其他的支队,大体和野地支队类似,是一个加强联队的规模。

如小柴支队下辖:

步兵第236联队第2大队,联队长小柴俊男大佐(属40师团);
234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坂田英少佐;
独立山炮第2联2大队,大队长吉冈贞三少佐;
工兵第40联队,联队长五十岚庄七中佐。

野沟支队下辖:

独立步兵第94大队,大队长前崎正雄中佐;
独立步兵第96大队,大队长西岛刚中佐(属52旅团);
独立步兵第108大队,大队长木村行雄中佐(属52旅团)。

计划制定完毕,随后就是执行了。

针对日军的进攻,国军也有着自己的部署。

鄂西会战从军事上说,对国军是比较不利的,战场主动权在日军手中。

大家可以看到,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日军已经深入第六战区的防区。

以往,第六战区依靠长江前线作为防御,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南面,日军已经渡过长江,占领了江南的华容石首一线,作为桥头堡。

而东面和北面,日军占领北岸的当阳荆州两个重镇,同长江南岸的国军对峙。由于这一线长江长达200多公里,日军又有众多重炮,国军根本就不可能彻底防御这一线。而在当阳荆州日军都有1个师团重兵驻扎,随时可以渡江,从侧翼杀入国军侧面甚至后方,迂回合围国军。从军事上来说,对于国军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因为北岸有日军存在,所以这一线的国军两个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实际就难以移动,被日军牵制在长江一线的阵地上。而第六战区本来就兵力不足,这种牵制实在是要了国军的命。

再说,虽然日军南岸最西的桥头堡弥陀寺距离石牌要塞还有120公里距离,但日军还控制着一个重要支点宜昌。

在枣宜会战占领宜昌后,日军留下一个13师团固守,后来因为占领了北岸的当阳,可以随时增援宜昌,又留下一个加强联队守城。

国军前后数次反攻宜昌,和日军发生惨烈战斗,多次杀入宜昌市内。日军为固守宜昌付出伤亡超过5000人的巨大代价。

但这也是值得的。宜昌距离石牌仅仅20多公里,成为深入第六战区腹地的毒刺。一旦日军发动全面攻势,国军仍要留下相当部队合围宜昌,防止日军乘机钻入我军后方。

总之,鄂西会战还没开始,就军事上来说日军已经胜了六成。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