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59:为了盟友而进行大会战,浙赣会战-上(5/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九(新抗战系列之八十四)

这赣会战第二期——激战金华,兰溪

这一段时间,天也不帮助日军。

当时正是江南梅雨季节,到处都是倾盆大雨,公路上烂泥深达半米,日军前进极为困难。日本媒体将其称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日本兵则叫骂不已,说他们是在烂泥中打滚。

这一线国军驻守多年,工事繁多,地形又熟悉,日军推进不顺利。

鉴于此次进攻进展迟缓,怕是无法围歼第三战区主力了。

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和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边盛武中将于18日前后赶到东路13军司令部,同司令官泽田茂讨论进攻的细节。

没想到,此刻泽田茂刚刚死里逃生,从鬼门关上转了一圈。

18日,泽田茂本来计划乘坐大型汽艇,从钱塘江由闻堰左转进入到浦阳江,去视察一线作战。因为田边盛武赶来,他临时取消了视察工作,留下来开会。

这艘汽艇继续搭载他的副官去一线视察,结果在义桥一带触到国军布置的水雷。

国军水雷威力巨大,当场炸死副官等在内11人,全艇其他人非重伤就是轻伤。

显然,如果泽田茂在艇上,恐怕也是在劫难逃,最好的结果也是缺胳膊断腿。这家伙命挺大。

泽田茂和田边盛武,畑俊六经过研究,认为国军有备而来,暂9军等部有计划撤退是在执行命令,看起来难以抓住他们,不可能歼灭国军大兵团了。

于是,他们认为目前务必将破坏机场放到第一位,最低程度也要占领金华,衢州,丽水,破坏这里的机场。同时尽量掠夺占领地区的物资,尤其是金华地区的萤石资源。

自然,这三个人都是高级军官,他们明白此次作战有些得不偿失。

以10多万大军仅仅摧毁这几个机场,抢夺一些不太重要的资源,有什么意义。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军已经出发,总不能再回头吧。

在第一线防御阵地陆续放弃以后,金华兰溪这个第二条防御阵地,就直接面对日军的威胁。

鉴于第一阶段没有抓住国军任何部队,畑俊六于5月24日下达了甲88号作战令:要求70师团立即攻击金华兰溪;15师团协同进攻兰溪;32师团和116师团从右翼展开攻击,包抄金华兰溪;河野旅团和22师团从左翼包抄金华兰溪侧翼。

显然,此时畑俊六还是试图进行歼灭作战,想要将国军一部歼灭在金华和兰溪。

这一线国军的防御工事更强,兵力更多,抵抗更为猛烈,日军也开始遭受了更惨重的伤亡。

西路沿富春江进攻的敌116师团,于5月23日渡过新安江向兰溪、金华接近,32师团也从北面突破。

24日从东路迂回过来的敌22师团,占领武义至金华的公路,与116师团形成对金华、兰溪的迂回态势。

这样迂回的日军高达3个师团之多。

而此时东路突进的70师团则从正面进攻金华,中路的15师团从正面进攻兰溪。

日军共出动5个师团又1旅团的重兵,目标仅仅是金华兰溪两地。

鉴于日军进攻后没有几天就逼近金华一线,战斗力和补给都没有大的消耗。

顾祝同认为不能在金华兰溪和日军做大规模决战,需要以一部坚守两地,继续消耗日军实力,主力则有计划转移向到第三线的衢州决战阵地。

顾祝同这边立即调整部署,除了命令一部有利部队固守金华兰溪,但无需坚守,等待命令撤退到衢州决战阵地。同时,顾祝同命令第10集团军,暂9军,28军,88军等部在敌人后方攻击补给线,切断日军的补给。

另外,战区各部向衢州集结,准备未来的决战。

敌后国军3个军四面出击,把日军补给线几乎截断,日军运输线受到沉重打击。日军控制的铁路,仓库被破坏严重。

6月1日,国军收复寿昌,永康,浦江,18日收复武义。日军在后方沙溪以及信江驻守的3个联队,全部被重创,自身难保。

鉴于后方破坏如此严重,日军被迫将前线一部分兵力抽调到后方驻守,这为一线国军减少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金华兰溪一线的战斗打响了。战斗比之前要激烈多了。

防守金华城的段霖茂第79师,从5月25日傍晚在城内、城外与日军70师团,第22师团,河野旅团一部激战了3天3夜,给敌以很大的杀伤。

但22师团,32师团,116师团从侧翼三面包抄金华,并且击退侧翼第40师和第13师的防御,占领金华后方的龙游县城,包围圈就要形成。

79师为保存有生力量,奉令于28日拂晓前与兰溪守军一齐撤离。

5月28日6时30分,金华城被敌70师团61旅团占领。

防守兰溪的第63师的防御更为顽强。

兰溪距离金华仅有20公里,面积不大,县城仅有1.5平方公里大,人口才3万左右,是一个小城,全县包括农村仅有10多万人。小虽小,兰溪历史却悠久,早在唐代就已经成县,到南宋时期成为非常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但物产丰富,历史上出过无数文人学子,颇有些名气。军事上来说,兰溪相当重要。兰溪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从杭州水运到兰溪只要6个小时,兰溪也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辛亥革命时,兰溪停泊及上下行的各种船只,已经超过千艘。民国19年(1930),《浙江航政之概况》载,兰溪“篷船停泊,常有数千”。

如果想要占领衢州,就务必先占领兰溪。兰溪实际上是衢州的外围防御阵地。

早在1942年2月63师就已经来到兰溪,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

63师中有不少中央军工兵出身的军官,在他们的意见下,决定在兰溪已有工事的基础上,修建一个新式的弧形防御工事。

经过4个月时间的修建,兰溪的工事完工,水平相当不错。

以兰溪为核心阵地,然后向北延伸20多里,形成外围侧翼阵地。

这种工事修建的理念很先进,不再是中国传统的一字型工事,弧形工事可以有效的以侧翼掩护正面,也可以从正面掩护侧翼。

对于兰溪工事的修建,上上下下都是很重视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两次来兰溪视察,都对兰溪的阵地非常满意。

63师修建工事是很卖力的,而当地民众也给予国军很大帮助。

兰溪的民众是比较贫穷的,这里山多地少,耕地不足,粮食都要靠从外面购买。不过兰溪的老百姓,对于打鬼子,还是非常支持。

第3战区自从浙赣铁路被日军切断以后,就难以获得后方的补给,一切必须自己筹集,所以此次63师极其缺乏铁丝网。

众所周知,铁丝网非常重要,它布置在阵地外围,可以有效阻止敌人推进,易于我方火力将他们歼灭。

没有铁丝网怎么办?也有别的办法。

当地乡民建议,能够用木头代替。兰溪乡民介绍,兰溪东郊的北山上,有一种树,枝干上全部是尖刺,比荆棘还厉害。只要将这种树砍下来,埋在阵地前,就形成最有效的铁丝网,步兵根本就无法通过,除非进行爆破。

63师立即表示需要大量这种树木,乡民们顿时上山砍树。短时间内就砍伐了大量这种树木,全部送到阵地上。本来乡民们不收钱,但63师认为乡民砍树占用了大量时间,贫穷的他们也要养家糊口,所以还是给了钱。

但乡民们也不愿多收钱,象征性的收个饭钱就算了。

这些天然的铁丝网,对后面的作战起到极大的作用。

铁丝网布置好了以后,却又严重缺乏地雷。

好在中国人聪明的多,63师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连长很快想到好办法。他们侗族人,经常用一种有毒的竹签作为村子的防御,防止野兽进入。

于是,这个连长将毒药的药方公布出来,短时间内就熬制了大量的药膏。只要将这些药膏涂抹在竹签上,插在地上,日寇一旦踩中这些竹签脚就会溃烂,等于是踩中地雷了。

但63师官兵忙着修建工事,没有这么巨大的精力再去做竹签。

兰溪当地乡民又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将他们砍伐毛竹剩下的枝干都送到部队。官兵稍微休整一下,就是很好的竹签,锋利程度可以轻松刺穿日军的皮鞋。

一旦脚被刺破,立即化脓,根本无法行走,只能送到后方,这个日本兵就等同残废了。

这些竹签广泛的布置在兰溪各处阵地,给日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到了5月所有阵地休整完毕,63师也全部进入预设阵地,准备和日军决战。

浙赣会战打响以后,日军开始大规模轰炸这一线所有的城镇,义乌被炸毁。此时在义乌的一列满载地雷的火车,疏散到金华车站。日军又轰炸金华,这列火车被迫退到兰溪。

此时63师正急需地雷,在和火车押运军官交涉以后,将1000多枚地雷全部取走。

前面已经说了,63师一些排长连长是黄埔工兵科出身。他们拿到这些地雷以后,立即对原有少量雷区进行增添,在敌人最可能经过的地方一律布雷。

这些地雷是4号甲雷,有四种方式引爆:一种就是防步兵地雷,人一踩就炸;一种是拉雷,需要拉动引线后再炸;一种是电雷,通过电线连接地雷,通过引爆器起爆;最后一种是反车辆地雷。埋之前设定压力,踩中以后,达到一定的重量才会爆炸,人踩上去是不会爆炸的。

由于战前就告知老百姓日寇会来,而且浙江老百姓经过多次日军扫荡,都知道日寇杀人不眨眼,兰溪一带乡民基本都逃到后方,所以军队到处布雷,没有任何顾虑。

有意思的是,战前的5月15日,63师师长赵锡田,副师长唐肃来视察188团阵地。他们发现188团阵地修建的非常完美,虽然除了重机枪阵地以外都不是钢筋水泥,但非常坚固。

团长邓光锋和几个营长作陪,进入阵地仔细查看。

期间赵锡田对阵地的坚固完善夸不绝口,但作陪的营长韩正礼却认为阵地太完美了,恐怕日军根本不敢来攻。他认为务必将阵地破坏一块,吸引日军。

赵锡田他们愣了一会,认为韩正礼的说法是正确的,随后下令将前进阵地破坏一块。

后来,日军就是通过这块阵地进入63师的主阵地,受到极大杀伤。

5月24日,日军开始攻击兰溪。

63师同城东北的第21师协同,抗击敌第15师团。

第15师团诞生于1905年,本来是日军最老的师团之一。但因为和平时期,政府试图限制军方发展,在1925年将第15师团废除。

该师团于战争开始以后的1938年重建,参加了华东方面一系列作战,战斗力颇强,师团长为酒井直次中将。

酒井直次是东京人,1891年出生。酒井家是武士世家,一般日本人听到他的家族就肃然起敬。他的祖先为大名鼎鼎的酒井忠次,酒井忠次是德川家康第二大家臣。

酒井直次是一个职业军人,他13岁就读于陆军幼年学校(中学),20岁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0岁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军部担任参谋。因为能力突出,酒井直次曾被派往苏联考察研究军事。36岁成为副联队长,少佐军衔,军事生涯还算顺利。

到44岁,1935年8月,酒井直次晋升为步兵大佐,在陆军通讯学校担任教育长。

战争爆发的1937年,酒井直次回到作战部队,被任命为联队长

到了兰溪战役之前,已经有30多年的军事经验。

早在七七卢沟桥打响的时候,酒井作为歩兵第4联队队长进入中国参战。由于在徐州会战中表现出色,1938年酒井升为少将,任第16师团歩兵第19旅团旅团长。

武汉会战期间,酒井的旅团前进速度较快,深受侵华日军总司令赞赏,被称为急先锋。武汉会战后,1939年7月,酒井直次随第十六师团奉命回日本,升任日本通信兵学校校长,赋闲了一段时间。

由于中国战场情况很不好,日本持续向中国增兵。1941年酒井直次晋级为陆军中将,又回到中国,任日军第13军第15师团师团长。

担任15师团师团长以后,酒井多次对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扫荡。该部进行血腥的三光政策,杀人无数,尤其可耻的是该部四处奸淫妇女,无所不为,犯下滔天罪行。

酒井不但和国军频繁交战,新四军也吃过他的大亏。在清乡时,酒井曾杀害过新四军第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人。

1941年11月28日,酒井指挥日伪军4个营,突然包围了16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县塘马村。新四军苦战数日拼死突围,但负责殿后的第六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的罗忠毅与政委廖海涛等270多人全部战死。其实这270多人不是全部当场战死,有的只是负伤。凶恶的酒井下令不留俘虏,日军将新四军轻重伤员一律就地刺死。

日本军部对于酒井直次的滥杀倒是颇为赞赏,酒井一生获得过八枚战斗勋章,其中二枚还是天皇亲授的,可见这个家伙在日军中还是相当了得的。

浙赣会战中,15师团是东路的主力部队,负责进攻兰溪的重要任务。

此次15师团从进攻以来,并没有遭遇到国军死守。国军对于15师团往往防守一到二日,就放弃阵地后撤。因此,15师团非常骄狂,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所以高歌猛进。

24日,中日两军开始在兰溪外围激烈交火。让中日两军都没有想到的是,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第一个战死的师团长的葬身之地,居然就是小小的兰溪城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