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59:为了盟友而进行大会战,浙赣会战-上(4/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九(新抗战系列之八十四)

顾祝同是中共最为仇恨的国军将领之一。

顾祝同——后退决战

畑俊六的对手是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上将。

顾祝同是蒋介石的所谓八大金刚之一,保定军校科班出身,早在1921年就投奔孙中山麾下,当年认识了蒋介石。从此,顾祝同为蒋介石效力长达30多年,忠心耿耿。

顾祝同颇有指挥能力,而且非常勇敢。在第二次东征中,顾祝同亲自参加敢死队,背着木梯攻城,冒死占领陈炯明盘踞的惠州。

随后的顾祝同身经百战,在北伐期间因为龙潭战役的获胜,成为军长。

蒋介石认为顾祝同的军政能力很强,是一个优秀的一方军政大员,对其更为重用。

顾祝同随后全部担任重要职务,抗战爆发时,他担任第三战区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实际顾祝同负责淞沪会战的整个指挥工作。

淞沪会战结束以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各要职。

最终成为第三战区总司令,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

顾祝同掌握第三战区,搞得很不错。

日军虽然在第三战区地盘集中重兵,却难以获得什么进展,诸如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作战、协力福州攻略战、萧山诸暨战役、闽海战役、浙东战役和策应长沙会战等各战役中,第三战区都表现出色。

让顾祝同意外的是,倒是所谓友军新四军让他无法招架,一度歼灭了国军在苏北的主力,盘踞了江苏省大部。但顾祝同随后也坚决歼灭皖南的新四军总部,生擒叶挺,报了一箭之仇。

早在1942年4月,顾祝同的第3战区就发现日军开始频繁调动。浙江的军统中统力量强大,各种日军即将进攻的情报汇总到顾祝同手中,顾立即转交蒋介石。

蒋介石和顾祝同几次分析日军的作战意图,认为尚且不能肯定日军究竟是为了破坏机场,还是试图歼灭第三战区主力,占领第三战区的地盘。

如果是前者,那么第三战区显然没有必要和日军力拼。因为区区机场,花费1,2月就可以重建,不算什么。

如果是后者,就必须小心应付。

在敌人战略意图不明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按照后者来准备。

所以,顾祝同和第三战区高级军官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按照长沙会战的模式对付日军,也就是所谓的后退决战理论。

第三战区首先在外围依靠复杂地形和坚固工事节节抵抗,最大程度消耗日军实力,特别在金华、兰溪,修建坚固阵地竭力抵抗。

等到敌人消耗和疲惫不堪以后,战区集中主力部队,在衢州一线和日军决战,一举将其击溃。在日军不支撤退之时,国军四面追击,给予其重大打击。

本来一开始顾祝同设定的决战阵地是在金华兰溪决战,但蒋介石不同意。

蒋介石认为此次日军出动兵力过大,兰溪金华距离日军出发点不远,怕是日军到这里并不会受到很大消耗。此时决战,国军没什么优势,有可能反而被日军重创。

所以,顾祝同最终将决战阵地选为衢州一线,这比金华兰溪又后退了100公里。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判断是正确的。

第3战区虽然有20万大军,但很多是保安团,自卫团等非正规部队,士兵以本省的壮丁为主,参加过大战的不多,战斗力有限,武器装备也不好。面对日军近20万大军,显然光靠第3战区怕是顶不住。

在蒋介石的同意下,战前将东北军王铁汉49军,中央军王耀武74军,丁治磐26军等近10万劲旅调到第3战区。

这样第3战区总兵力增加到30万,相比日军,至少战斗力大体势均力敌了,没有太大的劣势。

第三战区部队,主要是4个集团军,部署如下:

(一)第25集团军担任浙江南部地区作战,司令官李觉,总司令部位于缙云,负责东路的防御。该集团军下辖:冯圣法暂9军,何绍周88军一部。

(二)第10集团军担任钱塘江南岸之布战及金华、兰溪的守备,司令官王敬久,总司令部位于金华,负责防御中路。该集团军下辖:何绍周88军主力(缺1个师),莫与硕86军,79师,63师。

(三)第32集团军担任钱塘江北岸的作战,司令官上官云相,总司令部位于淳安,负责北路防御。该集团军下辖:陶广28军,张文清25军。

(四)刘广济第100军担任浙、赣路西段之作战(位于弋阳),负责西路防御。

(五)第26军、第74军、第49军控制于衢州地区,作为战区预备队。

(六)以上各部队于5月中旬集中、展开完毕,准备迎战。

(七)第23集团军警备宁国、贵池(长江南岸)、都昌(鄱阳湖东岸)一线,并进行游击和布雷,以阻止敌在长江中的运输。负责防御江西方向11军从北路登陆作战。

另须抽出两个师,转用于寿昌(浙江省建德县西南)及鹰潭,准备参加浙、赣路作战。总司令部位于徽州,负责对付江西方向11军沿着浙赣铁路向东突进。司令官为唐式遵,该集团军下辖:下辖第50军(缺1个师),第21军(缺2个师),第2游击区(下辖新7师和挺近第2纵队,江苏保安第9旅)。

第三战区司令部暂时设置在上饶。

可以看到,顾祝同的部署还是很不错的,也很有水平。

浙赣会战第一个阶段——外围鏖战义乌,建德

日军发动这次浙、赣作战,分3个战役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到衢州以东的龙游镇一带地区时,部队暂停,以调整战线、进行短时间的休整、作进攻衢州的准备。

第二阶段,仍预计为半个月,即攻占衢州和第3战区所在地的上饶。

第三阶段,最后打通浙、赣线并攻占丽水、温州,预计时间为一周。然后即以各种手段,彻底破坏上述地区内的机场;拆除、运回浙赣铁路的钢轨与设备;听令撤回至原驻地。

5月14日,东线首先打响了。

东路日军兵力雄厚,海陆空军总兵力高达14万人(数字来源于《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沿着150公里战线,分多路出击。支援的空军飞机数量,超过100架。

第三战区对付东线日军,集中了20万大军,另有一部约10万人防御西线的江西方向日军,以及留在后方准备作为预备队。

从蒋介石老家奉化出发的第70师团,于5月14日攻击暂9军暂编第35师。

绍兴的第22师团于5月15日晨,沿曹娥江向南对当面第88军的新编第30师、32师发起进攻。

在绍兴集结的河野毅混成旅团,同22师团配合前进,对88军的新编第21师发起攻击。

这两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目标,是兰溪金华。

与此同时,北方距离约50公里外的杭州,余姚,萧山,日军第15师团,第32师团和第116师团以及原田次郎混成旅团也向28军发动进攻,遭到28军预5师,88军的阻击。

自然这三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目标,也是兰溪金华。

畑俊六此次会战的主要目的,并非占领机场,而是歼灭第3战区主力。

所以,他一直在进行合围作战。

会战刚刚开始,畑俊六发现东路国军数量较多,立即下令甲73号作战令,要求首先合围义乌附近的国军88军,暂9军。

为此,畑俊六调动15师团,22师团,70师团,河野旅团,参与合围。

对于北面的28军和88军一部,日军已经没有兵力合围,但仍然命令116师团和32师团配合做击溃战,正面对他们猛攻。

116师团和32师团的进攻,比中路要艰难的多。他们沿着富春江右岸前进。这一线是天目山,道路崎岖,只有一条公路可以行军。2个师团兵力众多,全部挤在一条路上行军。他们一面在泥泞不堪的路上行走,一面还要应付湘军陶广28军的层层阻击。

国军早就预计到日军会合围作战,所以这几个军虽然利用地形和坚固工事给日军造成很大杀伤,却并不恋战。

这几个军同日军激战数日以后,先后主动放弃诸暨,东阳,建德,浦江,新昌,桐庐,向后方二线阵地转移,避免被日军合围。

东路突进的70师团,22师团冒着大雨,拼命突进,在新昌附近合围成功。只是狗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根本没有抓住冯圣法的暂9军。

中路的第15师团,河野旅团,小菌江第26旅团,也经过连续急行军和作战,艰难占领义乌,却也没有抓住何绍周的88军。

西路突进的116师团和32师团经过同陶广28军反复苦战,付出很大伤亡,才于18日到达桐庐北面。

这一段国军的抵抗并非很强烈,他们多依靠预设阵地和天然地形,尽量杀伤日军。

一旦日军发动大规模猛攻,尤其试图从侧翼包抄,国军就放弃阵地撤退。

由于国军仍然固守一些适合防御的要隘,给日军造成相当的杀伤。

以预备5师为例,他们就协同28军防御建德,守得很好。会战开始之前,预备5师从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一线,紧急开赴金华。

刚到这一线,就收到战区司令部命令,让预备5师务必死守建德3日,违者军法严惩。

收到命令以后,预备5师立即进行部署,除了一个工兵营守城以外,余者4个步兵团全部防御建德外围。

建德一线很多丘陵,又背靠富春江,地形有利于防御一方。加上第三战区在建德驻扎多年,修建大量野战工事,储备很多军火物资,地形又相当熟悉,所以预备5师官兵还是比较有信心死守的,士气也高。

国军在浙赣会战期间,利用了大量现有工事。从1937年开始,这一线就开始修建工事,到会战前一年,修建达到顶峰时期。

日军前进也非常迅速,预备5师到建德的第三天,日军116师团先锋已经杀到。

最前面的14团在凌晨4点发现日寇前哨部队,立即全部进入阵地,并且拉响警报。

当时是暴雨天气,公路上积水高达半米,日军前进困难。国军趁机将大量地雷埋设在公路上。由于暴雨中扫雷极为困难,日军只能冒险不扫雷就前进。结果就是日军不断触雷。

果然,14团进入阵地后才半个小时,前方雷区响起一连串爆炸声。日军先锋部队进入雷区,被炸的鬼哭狼嚎。

一个小时后,日军突破雷区,开始对14团发动进攻。

日军进攻还是老一套,也就是首先飞机轰炸,然后大炮猛攻,最后步兵在坦克和步兵炮的掩护下冲击。

果然,8点开始,日军以飞机为先导,不断对建德预备5师阵地进行投弹。当时狂风暴雨,日军飞机自身难保,飞得摇摇晃晃,难以精确轰炸,大部分炸弹都投偏了。

空军不行,但日军炮兵还是打的很猛烈的。

日军排炮猛攻14团阵地,极短时间内就打的硝烟四起,飞沙走石。

此时预备5师官兵知道大战就要开始,都非常激动。曾师长亲自到各团训话:各团各营阵地务必坚守3天,人在阵地在。谁敢擅自撤退,杀无赦。我如果先于你们撤退,你们也可以枪毙我。

道理讲清楚,士气就更高了。

日军攻击开始猛烈了,他们先进行试探性进攻,3辆坦克掩护一个中队100多鬼子,对14团2营阵地扑来。

预备5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好在老兵很多,经验很丰富。

第2营先不开枪,等到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突然丢出一捆捆的集束手榴弹。日军坦克都是轻型坦克,架不住这样的攻击,当场就被击毁一辆,另外2辆慌忙逃走。

躲在坦克后的100多日军步兵,一时来不及跟着坦克跑,被14团火力交叉射击,全部压制在阵地前。前进后退都不行,这100多人非死即伤,无一幸存。

吃了小亏的日军,随后连续发动两次猛攻,攻势猛烈。

下午5点的进攻,一度杀到14团阵地内,但还是被击溃。

日军不敢夜战,所以当天作战就结束了。

第二天天刚刚亮,日军就迫不及待的发动猛攻。飞机大炮四处投弹开炮,将预备5师阵地破坏的很厉害,到处都是一片焦土,被炸倒的树木到处都是,官兵也有一定伤亡。

随后日军集中大股兵力,蜂拥猛冲。预备5师誓死抵抗,双方用各种武器互相射击,战况激烈。

当时14团团长吴幼元回忆:

敌人一面正面进攻,一面侧翼迂回。九点多,敌人一个中队迂回到山腰边阵地薄弱处,情况十分紧急。我立即命令副团长指挥战斗,自己亲自带着我的特务排和预备营一个连,从山上猛冲下去。与此同时,第2营从正面拦截。日军这个中队两面受到攻击,支持不住,轰的一下垮了下去。

但正面敌人攻势非常猛烈,和第3营反复争夺山口,炮弹雨点一般打来。我见第3营要支持不住,立即命令全团12门迫击炮全部集中起来,对准山口开炮。

迫击炮部队非常厉害,他们高速炮击,炮弹准确落在进攻的日军中。日军由于正面被第3营拦截,大量部队聚拢在山口,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结果当场被击毁坦克和装甲车2辆,打死打伤日寇100多人,胳膊大腿都在天上乱飞。

日军苦战大半天,见毫无进展,被迫使用险招。他们利用10多艘汽艇,拖曳几十艘木船,满满装载部队,试图沿着富春江逆水而上,向建德侧翼发动攻击。

但我军既然在建德驻扎多年,岂不知道日寇有可能用这一招。守城的工兵营早已布置了机枪火网,等到日军汽艇进入射程后,突然猛烈扫射。

日军汽艇当场被打沉数艘,余者慌忙转头就跑,但由于转向很急,又把拖曳的木船搞翻。于是一时间,富春江上鬼哭狼嚎,不是受伤日军在木船和汽艇上的呻吟,就是落水的日寇拼命求救。

当日暴雨,富春江水流湍急,落水日寇大部分被淹死,少量的游到对岸,慌忙逃走。

于是,第二日战斗又结束了。

第三日,日寇集中整个师团重兵,海陆军炮全部上阵,以排山倒海之势杀过来,大有今天必须夺取建德的势头。预备5师毫不示弱,双方在阵地前狠打硬拼。

虽然日军有绝对的炮兵空军优势,好在预备5师有着地形的优势,所以双方势均力敌,伤亡都非常惨重。日军仍然无法有效突破阵地。

到了中午,第三战区司令部认为建德防御目的已经达到,对日军也造成数千人的伤亡,没有必要继续防御,下令预备5师寻机向西部淳安县(今天的千岛湖)撤退,放弃建德,等待命令攻击日军侧翼。

预备5师以15团殿后,主力放弃建德撤走。此次日军116师团伤亡数千人之巨,预备5师伤亡也差不多,但因为主动撤退,所以元气没有损失。

预备5师是战略撤退,并不是溃败,它在日军侧翼等待有利时机反攻。

3个月后的大反攻中,预备5师奉命从淳安县出击,在广丰截住日军正在撤退的一个联队,将其歼灭大半。

8月中旬,预备5师又重新收复了建德。

整个会战中,预备5师打的很不错。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