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58: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中(7/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八(新抗战系列之八十一)

在占领缅甸中部的勃固等地区以后,日军利用英军拆国军台的有利时机,高速突进。

英国人耍诈,我们中招

客观来说,由于西路英军溃败,平满纳战役早已不可能执行,反攻仰光更是无稽之谈。

而此时西路英军能够顶得住,国军又能及时出兵挡住东路日军的突进,或许还能进行曼德勒会战,保住大部分缅甸地区。

可惜,实际上英军已经准备逃往印度,东路日军又逼近棠吉,而国军根本没什么兵力,等于曼德勒的东西两路都有威胁,实则曼德勒会战也不可能开始。

如果坚持打曼德勒会战,就等于是将重兵集结在曼德勒一线,然后东西两路都被日军包抄,被日军切断补给线和退路,全部歼灭在曼德勒。

情况虽然危急,如果史迪威和罗卓英果断放弃曼德勒会战,紧急将部队向杜聿明说的那样向北收缩,同时集中重兵于东路,进行棠吉战役,阻挡日军继续推进,还是完全可以稳住局势的。最低程度,可以保住腊戌,八莫,南坎,密支那一线,一来可以保证国军随时撤退到中国,在云南的几个军的国军可以及时增援到缅北,也可以保证建立一条从密支那到印度的公路,保证援华物资的输入,在公路修筑好之前,还可以保证昆明-密支那-印度空中走廊的畅通,保证大量物资通过空运进入国内。

当时日军56师团主力刚刚逼近棠吉,还没有发动进攻。

没想到,这个关键时候,史迪威又被狡诈的英国人忽悠了。

所以说,史迪威这个人比起智力,比亚历山大就差远了,实则被英国人接连算计。

英国亚历山大将军得到日军新增两个师团,包抄国军后路的情报以后,立即知道缅甸已经不保。而他的5万大军目前还有3万多残部,如果能够退到印度,对英军未来会有极大帮助。

而且当时印度也在大力反抗英国人的统治,各种运动和起义搞了50年之久。目前印度国内也有一批人,试图利用日军进攻,来实现印度独立。所以英国也需要一支军队控制印度。

不过,这时日军早已把英军当做鱼腩部队,毫不留情的疯狂追击,英军靠着新38师殿后才勉强保住没有被歼灭。

目前国军侧翼也被包抄,自身难保,还怎么可能去管你英国人。

亚历山大老谋深算的推测,这种情况下,国军一定会先顾自己,将本来在西路为英军殿后的新38师撤走,去保卫自己的后路。

而如果新38师撤走,英军必遭日军33师团追击后歼灭,重演仁安羌的一幕。

不过,如果让国军出动主力为英军殿后,显然国军也不可能同意。因为他们自己比英军还危险,搞不好10万大军也要尽数死在缅甸。这种紧要关头,谁还管谁。

于是,亚历山大卑鄙的用了一个招数。

在中英联合军事会议上,亚历山大告诉史迪威:他们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往印度,不然的话,他们的军队就会陷入正向曼德勒推进的一支日本突击部队约3000人包围,这只日军在乔克巴当。

亚历山大知道,史迪威始终没有放弃曼德勒计划,还是试图保证整个缅北,所以他欲擒故纵。果然,史迪威表示希望英军留下作战,不然曼德勒会战就要垮台。

此时亚历山大就无耻的说:我们可以留下作战,但请中国军队务必出动主力增援乔克巴当的英军,因为那里有日军主力部队。

被骗的史迪威立即同意,命令第5军200师立即西返,去乔巴当协同英军对付日军。

就像上面说的那样,这就等于放弃了东路阻击日军,坐视腊戌丢失,也坐视日军包抄国军后路。

杜聿明接到西返的命令以后惊呆了,立即电话联络史迪威和罗卓英。

杜聿明认为东路情况危急,200师和新22师要立即向东路开进,绝对不能西进,不然中国远征军必遭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而且杜聿明紧急联系在西路仁安羌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得到乔克巴当根本没有日军的情报。

史迪威却坚持乔克巴当有日军数千部队,为了让英国人留下来打曼德勒战役,必须让国军增援乔克巴当。

双方唇枪舌战,大吵起来。

杜聿明对史迪威说:日军猛攻棠吉外围,暂55师组建刚刚一年,战斗力不强,部队又分散各地,难以有效阻挡56师团的猛攻。我们务必立即将主力增援东路,稳住东路局势。如果此时不去争夺东路,而将主力拉向西路,影响太大。

史迪威说:乔克巴当发现日军主力,你务必给予援助。

杜聿明说:乔克巴当没有日军。就算有,我们现在也不能放弃棠吉不顾。就算乔克巴当失守,顶多曼德勒战役无法进行,我们还可以退守密支那。但棠吉是腊戌的门户,一旦腊戌丢失,我们的补给线和撤退路线全部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史迪威说:我们要英军协同我们执行曼德勒会战,必须出兵解救他们。

杜聿明恼怒的说:我在13日就提出放弃平满纳会战,转为东路的棠吉会战,更不能进行曼德勒会战。英国人坚持曼德勒会战,不过是想让我们出兵掩护他们撤退到曼德勒。等到英军真的到达曼德勒,他们一定会立即放弃战斗,转而逃向印度。就算我们出兵帮助英军,曼德勒会战也不能进行。希望你不要受英国人蛊惑,不要上当。

史迪威说:东路我已经调动49师去增援暂55师,应该没有危险。现在最大危险在西路,不能让英军溜到印度去,一定要拖住他们,所以我们必须救他们,不让他们有借口放弃曼德勒会战。你要理解我们的战略。

杜聿明听完感到啼笑皆非,忍不住说道:史迪威将军,您既然已经知道英军想溜走,是在利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受他摆布呢?您明明知道日军试图从东路突破,然后把我们包围在曼德勒歼灭,为什么还要放弃东路,让我们转兵去西路,而且还要坚持在曼德勒打仗。这不是自投罗网吗?而且就算49师能够赶到,以暂55师和49师这点兵力,能够挡住日军一个师团吗?东路怎么不危险呢?恕我不能苟同。

罗卓英见杜聿明讲话越来越不客气,接过电话说:这是命令,你务必执行,史迪威将军是盟军最高指挥官。

杜聿明大怒,警告罗卓英说:我告诉你,如果你拒绝我的意见,坚持放弃棠吉,去西路解救英军。所有责任我不能承担,你要负全责……

罗卓英顿时张皇失措,不能应答。

这时,刻薄的史迪威急了,酸性子发作,劈手夺过电话:你们中国军队吃饭不打仗吗?

杜聿明怒骂:我吃的是中国人的饭,不是英国人的饭。自从进入缅甸以后,英国人给过我们什么帮助?我们为什么不顾自己的巨大危险,跑去帮助他们撤退?中国是主权国家,中国军队是盟军。我们协同英军防御缅甸是尽我们盟友的义务,不是说中国军队是哪个国家的雇佣军,我们不会接受任何人无理摆布。

如此大吵一通。

到最后,杜聿明忍住怒气说:就算乔克巴当有日军,靠新38师孙立人的部队也就足可以应付。如果我们光顾着英军,不顾国军死活,前拒狼后怕虎,我军肯定会一败涂地。

但史迪威丝毫不理,强令杜聿明必须服从,罗卓英也出来帮腔。

杜聿明无奈,只得将部队西返,放弃增援棠吉,最终造成灾难性后果。

不过杜聿明还是留了一手,除了让200师599团和600团用卡车向乔克巴当急进以外,其他部队都缓慢步行行军。

果然到了2天后的21日,情况巨变。

乔克巴当新38师汇报:没有发现日军,只有大批英军残部狼狈不堪的全线撤退。

罗卓英终于知道上了当,仓皇在当晚12点找到杜聿明商量,说:乔克巴当没有敌人,但东路情况恶化,防御棠吉外围的暂55师已经被日军打散,暂时失去和军部的联络,棠吉情况危急。

杜聿明长叹一声,说:这是可以预料的。我们上了英国人的当。

顿了一顿,杜聿明说: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立即放弃曼德勒会战,以96师和新38师防御中路,不再管西路英军,我们的主力200师和新22师立即赶赴东路和日军争夺棠吉。如果棠吉被日军控制,腊戌也就不保,国军就完了。

此时的罗卓英知道大事不好,已经比较慌张,立即同意杜聿明的意见。

就在吵吵闹闹的这3天内,日军丝毫没有停着。

4月21日,日军分两路逼近雷列姆和棠吉。

4月22日,日军搜索联队击退第6军残部,攻占和榜,守军退守孟榜。

23日,日军增加第113联队一部兵力,包围并击溃了守军,占领了孟榜,24日进占雷列姆。第6军军部退至莱卡,在日军追击下,于26日退孟休,收容残部。

被英国人忽悠的3天时间内,棠吉已经不可避免的要陷入敌手。

好在,杜聿明得到罗卓英的许可后,命令步行撤退,距离棠吉最近的598团立即反攻。

该团4月21日已经从密铁拉出发,乘汽车向棠吉前进。先头骑兵团进至棠吉西侧时,棠吉已被日军步兵第113联队的第2大队占领。

200师在同古重创过55师团,所以对56师团也丝毫不畏惧。

当时官兵还说:55师团是我们手下败将,56师团也没什么了不起,无非再做一次手下败将。

当天骑兵团首先向棠吉外围日军发起攻击,稍后598团赶到,将日军击溃。日军逃入棠吉城附近固守。24日拂晓,第200师主力另外2各团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由于知道此战关系远征军存亡,戴安澜亲自赶赴一线指挥。

200师599团排长黄志超回忆:我军士气旺盛,一连串攻占了好几个山头,但伤亡较重。很快我团占领棠吉北面高地,居高临下,对城内日军一目了然。

在坦克和重炮兵配合下,经过10个多小时激战,200师主力杀入棠吉城内,双方展开巷战。

战斗至25日凌晨,日军不敌200师的神勇,全线溃败出棠吉。

200师只用一天时间就将棠吉守军日军第2大队歼灭大半,收复了棠吉。

这样一来,局势又稳定下来。

日军56师团虽然已经有一部通过,但如果200师死守棠吉,突前的日军在没有丝毫补给,又孤军深入的情况下,难以有什么作为,甚至自身都难保。

同时,如果国军紧急放弃中路所谓曼德勒会战,全军退守缅北密支那,腊戌,八莫,南坎一线,还是完全可以有效阻挡住日军中路东路突破的部队的。

这边蒋介石倒是比史迪威和罗卓英都清醒的多,他发现情况危急,于4月24日晚上23点紧急下令,要求全力阻止日军从棠吉和雷列姆北进,务必确保腊戌。

没想到,在这个紧要关头,史迪威又在惹事。他始终不甘心放弃缅甸大部分领土,还是试图保住缅北,坚持进行曼德勒计划。

当第200师进攻棠吉,准备继续反攻雷列姆时,21日到23日,史迪威还是不顾东路危急的情况,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让杜聿明放弃棠吉,将主力集结到曼德勒准备会战。

最终于24日,史迪威、罗卓英严令:棠吉攻克后,即返曼德勒,准备会战。

杜聿明瞠目结舌,完全惊呆了。

所谓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其实就是史迪威的命令,罗卓英此刻就是打酱油的。

好在总有人还保持清醒头脑,参谋团林蔚认为史迪威在乱指挥,指示:督率所部于攻克棠吉后,继向雷列姆北进之敌尾击,断敌退路,以解腊戍之围。

两个命令根本相反,而第二个命令相对比较实际。显然林蔚他们也判断出英国人卑鄙的意图。话虽如此,两个完全相反的命令,却让杜聿明无所适从。

随后又接到史、罗最新命令:除以第200师向雷列姆方向攻击外,军部及军直应即回师西南,经密铁拉向畔楼(曼德勒南侧)集结。

而名义上史迪威是缅甸最高指挥官,蒋介石虽然要杜聿明坚守东路,电报却留了个尾巴,说万一腊戌守不住,还是要退守中路,准备返回国内。

原文是: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25日又致以“先以保守腊戍为主”的电令。

同时蒋介石提出,务必保证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军走廊和陆地交通线。

可见,蒋介石已经知道缅北大部守不住,很务实的进行部署了。

没想到,史迪威就抓住这个万一,以蒋介石的身份要求杜聿明返回曼德勒。杜聿明不过是第5军军长,上面还有总司令罗卓英,再上面才是史迪威。权力相差了两个级别,杜聿明无法抗争。

最终连林蔚的参谋团也软了下来,电示:应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命令行动。

杜聿明无奈,只得让第5军西移。

杜聿明这个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很多时候,明知道上级命令是错的,也不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辽沈战役,杜聿明明明知道必须果断放弃长春,以沈阳国军主力,接应锦州部队向营口突围,保住东北国军40多万精锐部队。但因为蒋介石反对,他一直没有执行。最终,这60万国军全部在东北被林彪吃掉。

如果此时换成林彪,他是不可能回兵的。

不过杜聿明也不是傻蛋,他发现命令里面没有让非步兵的其他部队也一同西返,就命令余部立即高速返回中国。于是远征军唯一一个装甲团和大量辎重部队,工兵,骑兵,汽车兵由此撤退,最终装甲团勉强撤回国内,还保留了一半的力量。

显然,杜聿明认为此战必败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