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57: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上(6/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七(新抗战系列之八十)

这种地形,就算有卡车运输,行军也够呛,更别说只能步行了。

日军大本营于1月22日命令南方军司令官:应与海军协同,攻略缅甸要域。

同时指出:缅甸作战之目的,在击破驻缅甸之英军,占领并确保缅甸要地,并加强对华封锁。因此,应速以第15军向毛淡棉附近之萨尔温江之线出击,于整饬作战准备后,迅以主力沿毛淡棉—勃固道路前进,占领缅甸中部之要地。

南方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于2月9日命令第15军:应努力继续作战,以击灭敌军,向仰光方面进出,且应尽量在北方获得立足点,以准备向曼德勒(缅北重镇)附近之作战。

虽然英国人还拒绝国军进入缅甸,不过蒋介石认为英军在仰光防御肯定是完蛋了,很快要穷途末路,会允许国军进入。于是,2月1日,国军在第5军第6军已经赶赴中缅边境的基础上,又将刚刚编组的第66军从贵州向云南边境运输。

这是国军第三次动员,准备开入缅甸。

眼见毛淡棉失陷,缅甸的英国佬居然还不知死活,再次拒绝国军进入,这是英国人第6次拒绝国军入境。

他们仅仅允许国军第6军93师开入中缅泰三角区的景栋对抗日泰军,接替了缅甸第2旅的防线,将第2旅紧急调往空虚的仰光。

而日本人却毫不留情,2月1日,日军33师团强渡萨尔温江成功,将守军印度46旅和刚刚赶到的缅甸第2旅打得一塌糊涂。

英国人靠丢弃所有装备,才摆脱了日军追击。日军33师团和55师团丝毫不停步,立即转为攻击仰光。

2月13日,日本军部正式下达攻占缅甸南部的仰光,然后占领缅甸北部曼德勒和仁安羌的命令,并且调动马来战役已近尾声中的另外两个师团支援。

16日,新加坡的英军不光彩的全部投降,日军缴获大量物资,其中光是汽车就有数万辆,超过全中国汽车总数一倍有余。由于自知马来战役失败以后,日军主力会立即增援缅甸,走投无路的缅甸总督这才紧急向中国求援,要求国军立即赶赴仰光。

中国远征军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派军入缅布防。军事委员会于11日向第5军、第6军先下达了动员令。

1941年12月11日,珍珠港事变的第三天,国民政府就下令组建了远征军,初步定为第5军和第6军合编为中国远征军。蒋介石调动中央军第6军开赴缅甸边境,17日国军最为精锐的中央军第5军也随即开拔。

16日,第5军将防务交第71军后开赴祥云、大理、保山地区集结;第6军向保山、芒市(潞西)集结,编组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长官(由于卫立煌并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准备入缅援英。与此同时,令第6军的第93师开赴车里(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令刘观隆支队准备首先进入缅甸景栋(缅北掸邦的首府,是金三角的核心,也是缅甸最靠北的城镇)、孟洋地区。

后来蒋介石下令第66军也加入远征军序列,将部队总数增加到10万人。

其中,第5军的战斗力最强,这是中国曾经唯一一个机械化师200师所在的攻击军,下辖的200师,新22师,96师都是颇有战斗经验、配备当时中国最好的装备的强悍部队,可以打任何硬仗。

当时第5军的参谋朱锡纯回忆新22师:马上就要上火线了。德国式的奔驰汽车,意大利的菲亚特坦克,德国装甲车,还有哈雷摩托车都排好队,在滇缅公路上集结,准备出发。

第6军相比第5军就差了很多。第49师,暂55师和第93师显然不如200师这些部队,但也算是中央军中上流的部队,可以和日军正面对抗的。其中参加过多年实战的93师战斗力最强,第49师稍弱,而暂55师是之前一年刚刚编组的新编部队,战斗力最弱。

差的就是后来编组的第66军,它的新28师和新29师都是刚刚编组不足一年的部队,新兵占大多数,战斗力很弱。本来66军是作为预备队增援使用,所以这样的素质也可以理解。不过蒋介石对第66军现状不满意,将新38师加入第66军。由此,新38师成为全军核心,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税警总团,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

大体上来说,第5军最强,第6军居中,第66军就差了。正常来说,第5军无论防御还是进攻,都可以有效对付日军。而第6军则最好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他们在攻坚战中明显占下风。至于第66军除了新38师以外,另外两个师多用于后方的防御和临时增援一线,很难独当一面。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10万中央军组成的集团军,在整个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下辖的200师,新22师,新38师全部是中国最顶尖的部队。

除了步兵部队以外,还有装甲骑兵团,工兵团,辎重兵团,更厉害的是还有一个重炮兵团和一个装甲兵团。

重炮兵团里面装备了大量德制105毫米榴弹炮,这是战前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进口的武器,花费了大量外汇,不过它的性能极为优秀,而且全部机械化,是中国最强大的榴弹炮。日本同类火炮,性能是远远不及的。

装甲兵团则是中国仅有的一点坦克力量,到缅甸的为2个营,装备当时很先进的苏制T-26坦克和还算凑合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总体来说,中国远征军有一定炮兵和装甲兵力量,比国内任何一支同样数量的部队,都要厉害的多。

正常来说,这10万大军,至少可以正面和日军2个野战师团对抗,无论防御还是进攻,都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这个强,只是针对中国军队的强,相比日军,远征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可以这么说,就算装备最好的第5军,和日军相比也是天差地远。号称5万之众的第5军才有一个炮兵团,而2万多人的日军师团则有山炮兵联队,是旅一级的编制,另外还有额外的重炮联队支援,双方炮兵装备相差很大。

众所周知,炮兵是作战主要的火力来源,基本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所以实战中,就算是最厉害的200师,新38师,新22师,96师也最多保证一对一兵力下,能够防御住敌人的进攻,如果进攻围歼至少需要2到3倍兵力。而第6军的部队,防御最少要2倍兵力才可以,进攻需要3倍以上。至于第66军,除了新38师以外,新28师,新29师根本不能有效进攻日军,能够以2,3倍兵力防御住日军就算很了不起了。

这就是当时中日两军战斗力的客观差距。

这就是中国远征军的具体情况。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职,继任罗卓英。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第96师师长余韶
游击司令黄翔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英国人利用中国人为他们殿后

得到允许以后,本来就心急如焚的国军立即向缅甸运输。

不过,此时英国人做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他们在交通运输上丝毫不予配合。

本来珍珠港之后,中英就达成协议,由于国军极度缺乏运输工具,所以进入缅甸以后所有交通运输由英国人负责。

而且因为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中国人显然无法就地筹措粮食,所以后勤物资供应也自然由英国负责。

英国人当时满口答应,这也是国际惯例。

没想到,英国人随后就耍花腔,借口没有汽油,不提供汽车,国军无奈,只能用自己少数汽车运输一部分先头部队,抢先赶到缅甸。

众所周知,国军运输能力弱,主要是汽车太少,不能运输步兵,只能运输最重要的辎重。而且中国不能自产汽油,所有汽油都依靠进口供应,数量是奇缺的。

光靠中国人自己运输,这怎么行呢?这样一来,以国军最精锐的第5军为例,先头部队第200师一部紧急赶到缅北重镇腊戌,而后续的辎重部队,居然还在云南昆明,大部队都只能依靠步行在缅甸高原山路上艰难行军。

大家也许不知道缅北高原的道路情况,可以说和以前的青藏公路有的一拼,到处都是奇烂无比的公路。在这种地形行军,没有一二个月,根本就不可能赶到缅甸中部。其实就算汽车运输,也是够呛,更别提步行了。

第5军军长杜聿明在缅甸乘车期间,司机稍微不慎就翻了车。杜聿明头部受伤,躺了好几天。当时别的军官回忆:杜聿明头上缠满了绷带,就留两个眼睛和嘴巴,伤势很重。

所以,即便是全中国机械化摩托化程度最高的200师,从边境的保山运输到腊戌,也花费了长达11天时间,其他步行前进的队伍自然更慢数倍。

所谓兵贵神速,这样还打什么仗呢?

英国人是真的没有汽油吗?根本不是。

杜聿明回忆,一个负责后勤的英国苏格兰军官曾经对杜的部下说:不要相信英格兰人的鬼话(苏格兰人普遍厌恶英格兰人),怎么没有汽油?我每个月提供给你们一万加仑也没有问题。这里这么多仓库,汽油可以给中国远征军用好几年。

这时候的中国人对此还不太明白,误以为是英国人真的补给不足或者运输控制不好,真正的原因是后来才知道的。

实际上,英国人把全部的车辆,工兵,民工和各种器材,都拿到西部,紧急抢修逃往印度的道路。

早在1941年12月底,韦维尔将自己的参谋长胡敦中将派为驻缅部队司令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胡敦上任后,按其上司的旨意。“一方面把军辎供应送至仰光以北400英里的曼德勒山区,一方面从印度的曼尼普尔赶修一条山路,同曼德勒和通往重庆的滇缅公路建立了陆上联系(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325~32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

那么英国人光为自己逃命,还会管你国军死活吗?又怎么可能提供给你什么物资?人家还要利用这些物资逃跑呢。

至于铁路运输上,也故意拖延。

第5军96师288团营长陈启銮回忆:第五军第九十六师向平满纳集中时,第五军第200师正在同古附近与敌人激战,新编第二十二师已南进增援,情况十分紧急,争取时间第一重要。但是,英方对此漠不关心。从当时他们的动作和态度判断,这不是调度失当,能力不足,而是有意贻误。我们从腊戍到缅甸南方,因为车厢吨位小(缅甸是类似山西的窄轨铁路),只能以营为单位运输。因此第九十六师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平满纳,而后续部队还在腊戍;相去七八百公里。我营原担任腊戍的警备,是师的后卫部队。由于英军不重视军运和调度混乱,第九十六师部队都走了,我们还不能走。几经交涉,才上了车。可是列车前进的速度很慢,走走停停,不是让车,就是在小站等,实在令人着急。腊戍距曼德勒仅二百九十公里左右,我们整整走了五十多小时。不仅如此,过了梅苗到达山麓的一个小车站时,大约是上午八时,车停下来了。前面联络军官报告:“火车头开走了。”几次派人询问,都无消息。这时敌机不断空袭,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十时许来了二辆机车,它却拉着我们旁边的一列货车走了。下午二时许,又来一辆机车,也不是拉我们的。官兵闻知哗然。我即询问车站,回答是这辆机车暂时不能离站。经请示以后,才允准拉我们前进。这样电话往返就搞了一个多小时,到曼德勒已是下午五时。车刚停,一个英军上校来责备我说:“在车站的不愉快的事情,你应承担全部责任。”我亦不示弱地说:“上校先生,你当然懂得军队行动贵在神速。你更知道我们应该很快到达前线。如果影响战局,或在前面车站受到空袭的损失,应由谁负责?”这时又有空袭,他溜走了。按上校意见,要我们冒着空袭前进。从此事看来,英方根本无视同中国军队的协作。杜聿明说英方另有阴谋,故意耽误运输,事实正是这样。

其实不要说运输车辆,就连最基本的粮食补给,英国人都没有提供,全部靠中国人自己从后方运来。

还是陈启銮愤怒的回忆:中国远征军的伙食,原约定由英方补给。在腊戍(腊戌有大量中国的物资等待运往国内)时还能吃饱,到了平满纳,头两天供应还算准时,以后就不行了。同时,副食品质量极差,半数是发臭的,腐烂变质的。在战争打响以后,居然绝粮了。他们根本没有给我们补给过罐头食品,不是没有,而是不给。当我们到了缅北人烟稀少的孟缓时,就发现过一个很大的仓库,存放许多罐头。这说明英国人有着充足的罐头补给。只能说明英方看不起中国军队,认为我们这些穿草鞋的士兵,不配吃他们的罐头食品。我们由平满纳向曼德勒逐次抵抗撤退时,头两天没有饭吃,靠我们缴获敌人的军用饼干来维持。以后每天能吃到一餐就算不错了。当我们撤到曼德勒以后,奉命守备曼德勒以南的一条小河。这时没有战事,每天构筑工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得到一些大米,连烂蔬菜也没有了。从曼德勒向北总撤退以后,补给完全断绝,靠我们自己与各地华侨联系,才买到一些,同时华侨也送给我们一些。我们的长官罗卓英连想也没有想到我们。不过,我们并没有饿死,这要感谢爱国华侨,他们救了我们。

是英国人真的没有运输工具和粮食吗?当然不是。

英国人只是把所有的物资留给自己用,运输工具用于将来可能的逃窜,粮食则留给自己吃,就算吃不掉扔掉留给日本人,也不愿意给中国人。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