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57:被牺牲的军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上(4/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五十七(新抗战系列之八十)

滇缅公路

不能不管缅甸

不过,如果缅甸沦陷,中国也会有现实的麻烦。缅甸是目前中国对外唯一一条输血管道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抗战期间国力是非常弱的,别的不谈,就工业上来说,我们只制造了约100门长身管火炮。造得这么少,在于一来没有高质量的自产钢材,二来没有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和工具,无法自产炮管。如果说大炮技术要求比较高,就最基本的子弹来说,中国方面每年仅仅能自产1亿多发,存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也就是1亿发)的缺口,主要靠进口弥补。

而外援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用杜聿明的话来说就是:抗战依靠的是中国民众不可战胜的力量,可是也不能全无外援。

如果没有了外援,就连最基本的子弹都无法保证供应,那抗战自然就会变的非常艰难。

对于这点,日本也心知肚明。中国有四条主要的输血管道,分别是香港-广州,越南-云南广西,苏联-新疆,缅甸-云南。

抗战开始以后,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封锁了中国沿海,单纯的中国货船如果装载军火,很难逃过日本军舰的猎杀。而中国海军实力尚且不到日本联合舰队百分之一,根本无力对抗。不过,中日没有宣战,根据国际法,如果第三国运输武器弹药给中日两国,都是不违法的。

所以,中国在抗战初期,主要通过香港作为中转,用大量英国船只将物资运输到中国第三大港口广州。广州和香港距离很近,港口吞吐量又很大,可以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物资。而通过从广州到武昌的粤汉铁路,又可以轻松将大量物资运输到内地。

由于大英帝国的船只日军不敢拦截,也没有道理拦截,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军火物资在广州港卸货,再运输到各条战线。

后来干脆直接将物资运到九龙,然后通过铁路运到广州,再进行转运,连航运都省了。从九龙到武汉虽然距离长达1200多公里,好在全部铁路运输,运输量非常大,而且相当稳定。从1938年1月到10月,西南运输处主持粤汉铁路国际运输期间,共计运入物资约13万多吨,其中军用品占1/4,其余是五金、汽车、机械设备、油类等,加上其他物资,总共输入约30多万吨。

到了1938年英国迫于日本压力宣布禁止从香港运输武器到广州,但实际暗中仍然大量运输,日本人也不敢拦截。

日本人对此恨之入骨,于是在抗战开始一年多后,在1938年下旬,武汉会战爆发的同时,出动三个师团10万重兵攻陷了广州,切断了这条通道。

另外一条,则是从越南的海防港,经过铁路运送到云南,或者通过公路运输到广西。这条路线是法国人控制,和英国的香港路线一样,日本很难对付。

武汉会战以后,这条运输路线就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输血线,滇越铁路虽然运输量不大,终究是铁路,不是公路可以相比的,每月超过1万吨的物资运输到云南的昆明。到越南被日军占领之前,海防港还有中国高达8万吨的物资,可见运输量是很大的。

对于这条运输线,日军也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日军出动主力突然在广西钦州湾登陆,占领了南宁,切断了一部分运输。

1940年9月,日军占领了越南,由此滇越铁路彻底中断,这条运输线路也没了。

那么,当时唯一还能保证较大运输量的,就是从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到新疆的运输线路。各国,包括苏联援助的物资,先进入苏联的港口,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到中苏边境,再用卡车运输到新疆,甘肃,最后到达兰州。

这个线路的运输量也不算小,不过这条就是所谓的古丝绸之路,道路状况恶劣。沿途都是荒漠隔壁或者险峻的山区,都是不毛之地;再加上从中苏边境到兰州的公路距离长达3200公里,所以运输量有限,赶不上铁路运输。

从1937年11月首批苏联物资到达兰州,至1938年夏从陕甘新线运到中国的战略物资达6000多吨,显然运输量不太大。所以苏联还从水路通过越南海防等港口,给中国运送了多种军用物资14000多吨,以弥补陆地运输量的不足。

对于这条路线,日本人也用尽了手段。通过武力进攻难以奏效,因为甘肃新疆都距离日本控制的省份太远,空军战术轰炸不可能有大的战果,步兵也赶不到这里,只能通过外交方法解决。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互相承认对方在中国的利益,达成了谅解。由此,苏联停止对中国所有军事援助,关闭了中苏的这条运输线路,将中国陷入绝境。

可怜中国在1941年4月以后,仅剩下一条,也就是从缅甸到云南的运输路线。

这条路线先是将各国物资,从英国人控制的缅甸仰光港口卸货,通过缅甸铁路运输到缅北的交通枢纽腊戌,然后换成汽车,经过著名的滇缅公路运输到中国的云南省会昆明。

这条线路非常重要,根据统计从美国和苏联进口武器的百分之四十,都通过这条线路运输到国内。其他线路断掉以后,滇缅公路就负担了百分之百的武器运输。

对于前三条路线的沦陷,蒋介石还是早有预计的。所以早在抗战爆发不过1,2个月,蒋介石就和云南王龙云达成了立即修建滇缅公路和铁路的协议。

这种地形修建铁路谈何容易,倒是公路相对比较容易一些。1937年底,就开始向国际招标和准备,于1938年初期开始修建,征集了20万民工,到1938年底滇缅公路全部通车,全长为1200公里。

由于缅甸公路的重要性,国民政府一再加码,严令限时完成。而这一线,可谓全世界最恐怖的修路路线之一。地形极其复杂,仅仅穿越过的主要河流有:螳螂川、绿汁江、龙川江、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穿越的山脉有:点苍山、怒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等。而且还有重重可怕的危险,包括落石,泥石流,洪水,还有各种恶性传染病,民工们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付出了至少3000条生命的代价,大量技术人员也长眠于此。当时中国是很落后的,民工们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仅靠一双手和简易工具,用了9个月时间完成了滇缅公路的修筑。

西方记者一致惊叹,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中国人的努力是惊人的,他们在短短9个月内,就完成了共计土方为2000万立方米,石方近200万立方米,永久式桥206座,半永久式桥271座,孔径总长2700多米,石涵洞2196个,水涵洞1114个,铺碎石100多万立方米。

不过,牺牲3000人的代价看来还是值得的。在1939年广州-香港,越南-广西云南的路线逐步完蛋以后,滇缅公路顶起了大部分对外运输任务,当年大约有一万多辆汽车在滇缅公路上运输,占中国全国汽车数量一半以上。

中国对这条公路也是极为重视的,1938年12月,蒋介石大舅子宋子文,亲自出马从仰光押运第一批军用物质经过腊戍从滇缅公路回到昆明。同时国民政府成立管理滇缅公路的西南运输处,由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亲自负责。该机构庞大,职工约2万人,汽车3000多辆。从1939年初至1941年底,西南运输处的主要任务是从仰光运军用物资经滇缅公路至昆明,再由重庆和贵阳运钨砂和猎棕到仰光出口。从1940年开始,滇缅公路几乎成为唯一的输血线路,每月运输量达到惊人的1万吨。而1942年全年,驼峰航线的运输量只有4732吨,还不到滇缅公路半个月的运输量。

到1942年春滇缅公路被切断为止,通过滇缅公路共输入战时各种急需物资达40万2千多吨,其中油类约15万吨,枪械弹药约7万吨,其余为五金、交通器材、医药、机床、发动机等维持国计民生和战时经济的重要物资。在此期间,通过滇缅路输出物资约10万吨,换取了中国急需的大量外汇。

日本人对缅甸公路是最为痛恨的。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以后,便开始轰炸滇缅公路全线,日军还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

不过陆地距离太远,步兵打不到。轰炸的话,这条长达1200公里的公路,大部分穿行于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里,非常不适合轰炸。当年没有精确制导的炸弹,导弹更不存在,日本轰炸机用尽全力也难以取得很大成绩。1940年10月起。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四百多架次,没有取得什么效果。1941年1月23日,日军飞机第14次轰炸昌淦桥,并把大桥彻底炸断。为此东京的电台洋洋得意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但第二天,国民政府就通过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简易桥梁恢复通车。

那么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外交了。

日本通过一切手段恐吓英国人,并且于1940年7月成功强迫英国鬼佬将滇缅公路关闭了3个月之久。只是,在1940年下半年,所有人都已经明显知道,日本人染指东南亚只是时间问题。英国人虽然屈服于日本强权,但他认为如果中国保持和日军作战,日本就不敢随意进攻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所以3个月后又开放了缅甸公路。

好在当年中苏运输线还在运输,中国尚且没有陷入绝境。

到了1941年中旬,中苏运输线关闭以后,路况极其恐怖的滇缅公路,就成为中国对外唯一一条输血线路了,日本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封锁。

日本人认为,只要切断中国所有外援管道,蒋介石就很有可能支持不住而投降,就算不投降,中国境内的国军无法得到列强的大规模军事援助,战斗力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幅度下降,这对中国是致命的。

而中国为了缅甸公路,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这条运输线路路况极差,堪称可怕的送死公路,没有足够经验的司机随时可能送命。抗战期间,曾经有3000多南洋华侨司机在缅甸公路上服务,由于车祸,轰炸和疾病,到抗战后仅剩1000多人幸存。即使这样,滇缅公路还是保持了一定运输量。在1940年冬季,滇缅公路运输量达到2万多吨。

所以1941年12月,日本鬼子在夏威夷扔下炸弹以后,蒋介石就认为抗战必胜了,就看下面要怎么收场。

之前中国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有得到美国和英国几个小钱的军事援助,甚至美国人还大量出售武器弹药给日本人。现在既然日本向美国宣战,稍后肯定会出兵横扫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而列强在东南亚没什么实力,日军不会遭遇很大麻烦,显然列强只能依靠中国协同作战,中国就成为他们的盟友了。

作为盟友,肯定要得到大量物资援助,那么保持滇缅公路就极为重要。

蒋介石后来提出由美国提供10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他就可以指挥国军大反攻,消灭中国境内的日军,还可以支援东南亚作战。

当年的国军有400万规模,100个师的装备也就是150万大军,这150万大军肯定不亚于日军的战斗力。而省下来的150万大军的装备,则可以全部补充到另外250万军队中,也会让他们武器装备有很大提高。

在华日军不过100多万,基本和150万美械军差不多,而国军还有250万增强的国械军,自然可以对日军发动大反攻了,甚至可以收复绝大部分国土。

经过讨价还价,罗斯福许诺提供60个师的装备。不管这是不是画饼充饥,至少也是有些希望了(实际上仅仅提供了39个师)。显然,哪怕最终就这39个师的装备送到中国,也会让国军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要知道,美军一个师,仅仅每个团归属的105毫米榴弹炮,就有6门。而同时期的中条山战役中,国军在山上10多万大军,每个师仅有一门长身管火炮,还不到美军一个团的六分之一。

所以,从现实考虑,我们也希望保住从缅甸到中国的运输线路。

缅甸应该怎么打?

不过,此时局势倒是很紧张。缅甸看来是非常难以保住的。这个国家同泰国接壤,而泰国在之前已经和日本签订条约,允许日本军队开入该国。到了珍珠港事变以后,泰国干脆加入轴心国。

1941年12月21日泰国和日本正式签定了《日泰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国和美国宣战,正式参加到轴心国一方,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负责攻打缅甸的是饭田祥二郎的15军,而负责攻打马来西亚的则是山下奉文的25军。

15军本来有近卫师团,33师团和55师团。

后来因为马来西亚作战的需要,将近卫师团调走,只剩下两个师团,总兵力约四五万人。而缅甸的英军预计可能有5万左右,国军预计也可以有8万大军进入。那么依靠这两个师团显然不足以占领整个缅甸,只能先占领缅甸一部。

南方军的作战计划中决定:在第一期及第二期作战期间,相机夺取缅甸南部之航空基地。第三期作战,确保占领地域,在情况许可范围内,实施处理缅甸之作战。

可见,日本人一开始对缅甸英军的战斗力也不摸底,所以计划是相当保守的。

不过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许诺,一旦马来西亚战役结束,就立即将25军的主力支援15军,这样缅甸的日军就会增加一倍兵力,战斗力会远超过国军和英军。

客观来说,33师团和55师团并不属于日军一流部队,不过他们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很强大。每个师团下属3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装备山炮27门),1个辎重兵联队,1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每个师团加上额外的配属部队,兵力2万2000、3000人。

其中33师团是所谓治安师团,曾经在中国南方的11军麾下参加了3年战斗,有比较丰富的作战经验。

而55师团却没有作战经验,它是在1940年由强悍的11师团军官和预备役人员编组的,到1942年进入缅甸之前,没有参加过实战。

所以33师团的战斗力,要明显强于55师团。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