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7:酣畅淋漓的胜利,上高会战-上(2/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七(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九)

上高地区的地形非常复杂,易守难攻。

关于新四军诱骗韩德勤进入自己地盘予以歼灭,东方鹤所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张爱萍传》上册第483中这样写道:1943年3月日军扫荡苏北韩德勤部时,韩德勤曾派出一个副官,联络当时驻守在淮安北蔡桥地区、时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的张爱萍,希望能在日军扫荡时撤到淮安蔡桥附近躲避。张爱萍以蔡桥地区狭小婉拒,但称为韩德勤着想,可以让韩军“从我根据地边区通过,进驻洪泽湖畔我新四军四师防地,我可以通知他们迎接贵部”。韩部的副官返回复命后,韩德勤信以为真,回复张爱萍表示谢意,同意撤入新四军四师的根据地。

《张爱萍传》第484页又写到:张爱萍不胜喜悦。他当即向新四军军部及四师师长彭雪枫发了电报,说明韩德勤近日即到,建议趁此机会铲除后患,收编韩部。同时,通知边区部队为韩部让道,并提供方便,让其毫无顾虑地奔赴他的归宿。……韩德勤部是遵照张爱萍的联络行动的,其结果也基本达到了张爱萍的要求。韩部到洪泽湖畔,立足未稳,就被四师击溃,韩德勤被俘。

张爱萍为此事十分自豪,认为是为党立下大功,之后也从不避讳这件事。《张爱萍传》明确写到:后来,反扫荡结束,华中局召开党委扩大会。张爱萍与彭雪枫一见面就谈起了此事。彭雪枫说:你真会借刀杀人,对盛子谨是,对许知远是,对韩德勤又是。张爱萍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三十六计’中,明文标‘借’的就有‘借刀杀人’、‘借尸还魂’;没有标借而实际是借的就更多了,像‘假道伐虢’、‘指桑骂槐’、‘以逸待劳’、‘趁火打劫’等等,无不是借。

大家都知道,我党对于涉及到党政军高层的传记是严格审查的,绝对不容有任何违禁的地方。而《张爱萍传》中写的如此直白,显然这是我党自己也承认的事实。

鬼子对这一切非常的清楚。很多老人说,鬼子厉害的并不只是杀人放火,还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鬼子不鬼,还叫什么鬼子。

黄桥开打以后,日本鬼子认为江苏境内国共已经撕破脸,大规模的内讧不可能停止,根本无力对付日军,所以敢于大量抽调部队南下。

果然,1941年1月国军集中主力击破了皖南新四军军部,项英突围期间被警卫员枪杀,叶挺投降,随后取消新四军番号,由此国共基本撕破脸。

所谓兄弟反目,占便宜的倒是外寇,真是可悲可叹。

扯远了,再回来说上高会战。

连续三次失利

万事俱备以后,园部和一郎立即发布全面进攻命令,于是所谓的短促突击作战就开始了。

汉水作战

在苏州过来的17师团刚刚到达武汉之后,尚且来不及休整就开始作战。

心急火燎的园部和一郎即在11月7日向第3师团、第4师团、第17师团、独立混成第18旅团,下达了进攻命令。

园部和一郎要求各部在11月22日前完成对第5战区的随县以西、钟祥以北、荆门以北和以西部队,作短促突击的作战。

这就是汉水作战。

此战日军使用了3个师团又1个旅团近10万大军,规模相当可观,只是,此战却扯了个大淡。

李宗仁毫不费力的识破日军短促突击的意图,命令各部立即向西做总撤退,留下一部侧击骚扰,这就是所谓后退决战。

如果鬼子追上来,就再一边打一边撤,消耗鬼子的兵力和补给,等待鬼子疲惫不堪时,全面反击。这也是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的成功模式。

日军3个师团又1个旅团从几个方向气势汹汹的杀过来。

搞笑的是,他们苦苦急行军几十公里,四面合围以后,却连国军主力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自然,包围圈中还有一些团营一级的国军部队,可此次日军出动了3个师团又1个旅团,自然不会把这些小部队放在眼里。由于短促突击战术必须短时间内结束,不可能花费长时间去捕捉他们,最终只得灰溜溜的撤退。

此战中,由于日军和国军主力没有碰撞,所以双方伤亡不大。日军宣称自己仅战死132名,战伤445名,伤亡总数还不到600人,而国军遗尸5000、6000具,这又是日军战时特有的扯淡。其实双方伤亡人数都是几千人,这对于双方参战部队都在10万左右,根本算不了什么。

日军前脚刚走,国军后脚回来,双方继续对峙,国军还是继续骚扰攻击随枣一线,和战前没有丝毫不同,此短促突击作战完全失败。

豫南作战

汉水作战灰溜溜的结束后,园部和一郎还不死心。他认为随枣一线地形较为复杂,日军携带重武器较多,跑不过只有轻武器的国军,所以短促突击才失败。

但河南省以平原为主,非常适合发挥日军机动性的优势,是短促突击很好的战场。

所以,园部和一郎又在1941年1月集中第3师团,第17师团,第40师团,坦克第7、第13联队等3个师团发动了大举的进攻。此次日军兵力很大,除了这3个师团以外,同时还有4个师团作为策应。

这就是豫南作战。

日军北上河南省南部的作战目的,是围歼此处的汤恩伯31集团军为主的国军第五战区主力。

由于汤部战斗力很强,日军此次作战还动用了大批空军助战,包括秋山丰次少将的第1飞行团所属森玉德光大佐的侦察、轻轰炸第44战队(3个中队)。

李宗仁对此倒是非常淡定,任你玩尽花招,我就是一种方法对付。

他命令一部主力节节抵抗,造成日军杀伤后主动撤退,同时集中主力在二线准备全面反击。

这样,日军表面上进展很顺利,第3师团进入舞阳、第17师团进入上蔡和遂平、第40师团进入项城,其实只是占领4座空城,根本没有捕捉到国军主力,自己反而伤亡惨重。

仅仅张雪中的第13军,在舞阳以南之山区尚店一带主动攻击日军第3师团,就造成日军3000多人的伤亡,还击毁了6辆坦克。

日军第17师团也遭受李楚瀛第85军的伏击,伤亡惨重。

此时日军侦测到李宗仁已经集中主力在二线,准备反击。园部和一郎一惊之下,下令大军立即撤退。情报部门又汇报,南阳很可能是国军前敌指挥部和通讯中心,所以园部和一郎抱着赌徒的心态,下令继续进攻南洋。

于是,在2月4日由第3师团攻占了南阳,却还是一无所获,四处挨打。

到了这个时候,园部和一郎还算清醒,他立即下令部队总撤退,所部全部撤退回出发地。

这样一来,李宗仁的反击也就不能成功,但鬼子自然也是毫无战果,反而伤亡不轻。真可谓偷鸡不着蚀把米。

宜昌以西作战

豫南作战之后,日军由于连续作战非常疲惫,被迫休整了1个多月。

就在修整期间,国军又打上门了,这次被攻击的地域是宜昌。

而在宜昌沦陷以后,国军立即调集兵力频繁反击,甚至多次打到宜昌城门下,搞得日军焦头难额。

汉水作战灰溜溜的结束后,园部和一郎本不准备继续短促突击了。只是宜昌一线实在被国军打的太厉害,看来不打不行。最终,日军被迫出动13师团,对这一线的国军萧之楚26军为主的国军进行大规模合围。

这就是宜昌以西作战。

宜昌作战规模较小,只出动了1个师团,不过这一个师团抵得上别人2个师团。

本来当时侵华日军已经宣布将师团下属4个联队改为3个联队,取消旅团的编制,由师团长直接指挥联队。

到了1940年底,侵华日军基本更改完毕。

不过,由于甲种13师团在最前线,所受到的威胁太大,实在没有办法裁军,所以仍然保持着2个旅团4个联队编制。加上配属的增强部队,该师团总兵力达到3万多人。

26军也和日军打了8年交道,熟知鬼子的战略。13师团刚一出击,26军立即以山地丘陵依托阻击,一旦遭遇合围立即巧妙突围。同时李宗仁命令,第2军所属何绍周的第103师从右翼进行增援并发起反击;另以26军的丁治盘第41师进入该敌之后方,进行袭扰。

双方拉锯到3月11日,日军攻击势头不可谓不猛烈,却就像快刀砍棉花,根本发挥不了威力。部队四处出击,找不到国军主力,却四处挨打。粮食快要耗尽后,13师团只得狼狈返回宜昌,此次战役也就这样结束了。

以上的三个战役,都没有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战败。这样连续的失败,在日军侵华战史上是很少见的。

有些网友觉得很奇怪,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国军从武汉会战开始,和日军作战长达近4年时间,对日军的各种战术已经非常熟悉。日军这种所谓的短促突击也用过多次,国军早已知根知底,摸索出一整套对付的办法。国军在日寇短促突击的战术下,往往主动后撤或者避敌锋芒。日军突击几十公里,全力进攻7天以后,却发现捕捉不到国军主力,又四面挨打,只得返回。

如果日军继续推进,集中在二线的国军主力就会在日军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的时候全线反击,将进攻日军击溃。

所以,日军失败也就并不稀奇。

对于这3个失败的战役,日本军部自然是相当不满意的。

虽然侵华日军在历史上也不乏败仗,但像这样连续3次出动数万部队,却没有任何战果,还真没有先例。

当时的日本军部高层,不约而同的开始质疑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能力。

园部和一郎年轻时候是著名的军刀组成员,还曾经在枣宜会战中顺利占领宜昌。不过他从1904年从军以后,其实并没有指挥过什么大仗,也没有什么优秀的战绩,甚至1936年升任关东军第7师团长以后,也几乎没有作战过。

总体来说,园部和一郎属于那种训练士兵很厉害,军事理论丰富,不过实际作战能力平平,更缺乏足够实战经验的一类军官。

当时之所以让园部和一郎担任11军司令官职务,主要还是前任司令官岗村宁次乱喷攻击日本军部。军部恼怒之下将岗村宁次解职,临时找到园部和一郎来救场,继任了11军司令官的职务。

至于园部和一郎最得意的栆宜会战中,其实第一阶段在随枣地区打的并不好,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张自忠司令部所在,合围歼灭了张自忠的指挥部,打垮了74师。但74师只有3000多人,被全歼也不足以动摇大局,在当时日军其实没有丝毫取胜,也不占上风。

至于随后奉命突袭宜昌,赶在国军回防前直接攻占该城,才算是精彩。不过,攻打宜昌成功主要还是李宗仁蒋介石的判断出现误差,如果两人再稳重一点,对这一线给予较强的防御,园部和一郎还是很难成功的。

所以,在园部和一郎提出要在1941年初,继续攻击赣西境内的第九战区部队以后,日本军部高层开始没有同意。

毕竟前三战都失败了,白白耗费了大量物资和很多士兵的生命,在地形更恶劣,国军战斗力更强的赣西作战,估计十有八九也不能获得成功。

军部的命令,将园部和一郎彻底惹怒了。

园部和一郎毕竟是军刀组的一份子,是所谓大日本皇军中的精锐人物。军刀组的能力也许他没有没学到多少,臭脾气却都学到了。

他破口大骂高层胆小荒唐,不是真正的军人,还说无论怎么样也要进攻赣西。

只是,园部和一郎并不是岗村宁次那种口无遮拦的家伙,他颇有些心计。况且他自己毕竟上任不足一年,不便于和军部高层公开对着干,只能找机会。

好在,他很快就找到了机会。

第四次短促突击——上高会战

1941年初,侵华日军由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决定肃清华北敌后的中国军队。

只是,虽然在百团中被八路军干掉了5000人左右,日军仍然没有把八路军放在眼里。在1941年华北治安战的主要作战对象,仍然是在山西驻扎的中条山地区国民政府中央军。

由于中条山附近的国军大约有18万之众,日军预计必须出兵在12万左右,才能保证战斗力的优势。

可惜华北日军数量有限,仅可集中5个师团又3个旅团,所以务必要从华中抽调部队参战。

侵华日军司令部命令,归属11军的33师团,以及徐州地区的21师团务必立即北上,准备参加中条山战役。21师团还好说,毕竟远在苏鲁交界处,不算在第一线。而33师团则是刚刚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和枣宜会战,是11军在第一线的生力军。

这下,终于让园部和一郎找到了借口。

这小子鬼的很,他一方面向日本军部痛陈11军军力不足,四面遭受国军威胁,防御尚且不稳。此时还要抽调33师团北上,实在是不可能。另一方面,他命令33师团长樱井省三务必按兵不动,不得向北开拔,违者严惩。

侵华日军高层发现33师团拒绝北上的命令。也知道园部和一郎在搞鬼。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放下身段来询问园部和一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园部和一郎当即表示,只有发动锦江会战,一举歼灭第九战区赣西的主力,占领战略重镇上高,才能保证南昌地区日军的安全,33师团才可以抽调北上。

到了这个地步,日军高层只能忍气吞声的同意了园部和一郎的赣西作战计划,又称为锦江作战。

由于前三战都打得一塌糊涂,自觉丢脸的园部和一郎决定变一变,一改所谓短促突击的作战原则。

本来短促突击要求作战不能超过7到10天,前进的路程不能超过100公里,甚至50公里,作战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歼灭国军有生力量。

而此次锦江会战前后持续了20天,推进了100多公里,而目的也并不仅仅是打国军部队,也包括占领上高地区。

总之,短促突击的所谓原则,已经让位给园部和一郎的面子,他希望就算不能歼灭第九战区在赣西主力,至少可以占领上高地区,挽回一些面子。况且从军事上来说,占领上高地区对日军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