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6:零式战斗机的肆虐,重庆大轰炸-下(1/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六(新抗战系列之六十八)

肖特驾驶波音P218战斗机和日机空战

日本海军战斗机简史

时间进入1940下旬,日本军部对于1940年上半年的101号大轰炸并不太满意。

1940年上半年的轰炸,日军主要是在夜间,虽然依靠使用炸弹和燃烧弹造成重庆相当的损失,却离炸平重庆的目标还远得很。

当时乐观估计,重庆毁于战火的面积也不到全城的十分之一。

因为当时夜间轰炸机群没有先进的导航装置,所以轰炸经常偏出目标很远,甚至偏出几公里,导致轰炸效果有限。

日军其实更倾向于白天的精确轰炸,这样命中率更高,威胁更大,毁灭性是夜间轰炸的数倍。只是,虽然国军仅仅剩下65架飞机可以作战,却仍然对日军轰炸机群构成相当威胁。

参加101号作战的日军飞机有4500多架次,被击落和击伤430多架次。这个击伤,并不是指轻微的受伤,而是指比较严重的受伤。

换句话说,就算国军空军实力如此之弱,日军又是在晚间作战的情况下,也有百分之十的飞机被击落击伤,这个损失并不算很小。

如果换成白天作战,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日军轰炸机群,一定会伤亡惨重。

所以101号作战,也只能选在夜间轰炸。

同时,日军在1940年5月发动枣宜会战的重要目的,就是夺取宜昌这个前进机场。这样一来,从武汉到重庆的距离,缩短400公里,只剩450多公里。虽然宜昌的机场不大,开始并不能容纳多少飞机,更无法容纳什么重型轰炸机。至少在重庆上空被击伤的轰炸机,可以选择迫降到宜昌机场,不至于半途就摔掉。

所以,日军之所以花费巨大代价占领宜昌,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大轰炸。

由此可见日军对轰炸重庆的重视程度。毕竟整个枣宜会战,日军伤亡也高达数万人之多。

可惜的是,占领了宜昌,并不能解决轰炸机没有护航的问题。

表面上,当时陆军的主力中岛97式战斗机航程为800公里,海军96式舰载战斗机航程为1200公里,前者航程太短,就算从宜昌起飞,也是飞不到重庆,不谈。后者如果从宜昌起飞,显然是可以到达重庆的。

只是,日军占领宜昌,却并没有打通宜昌到武汉的水运,这条运输线还是被国军切断。唯一的公路汉宜公路则条件恶劣,无法大量运输,更不断受到国军游击队的袭击。

所以,日军轰炸所需要的油料,弹药,零件等航空物资,都无法大量运送到宜昌。

那么,宜昌只能作为受伤轰炸机的迫降地点,不能作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前进机场使用。

到了1940年末期,日军已经非常迫切需要航程能够达到2000公里的远程战斗机了。

其实早在1937年5月,日本海军一派就提出了这种新一代战斗机的要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

简单回顾一下日本海军战斗机的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对于海军自然极为重视。日本是岛国,海军是头等重要的。海军是日本的保护神,也是日本进攻的主要力量。日本就算没有陆军,只要有强大的海军,本土就没有危险。相反,日本即使有再强大的陆军,只要没有足够的海军,也只能耗子扛枪窝里横,没法向其他国家发动进攻。

所以,自明治维新以后,日军从单纯的购买军舰,再仿造,到自行研发,前后花费了50年之久。

到了一战结束后,二战爆发前,日本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舰和设计能力,也可以自行设计和建造世界一流的军舰。

不过,海军的飞机则是新事物,从一战中刚刚兴起。起步虽迟,发展却极为迅速。

传统的海军的火力范围是有限的,即使战列舰的重炮射程一般也就是10公里。

而军舰搭载的飞机,最次的航程也有几十公里,这样就大大扩展了军舰的作战范围。

1914年8月,英国皇家海军改装了3艘水上飞机母舰,每艘可搭载3架水上飞机。

1914年10月,英国皇家空军用水上飞机在安特卫普轰炸了一个可疑的德国潜水艇基地。

1914年11月,皇家海军决定用这3艘水上飞机母舰从海上对库克斯港以南的一座齐柏林飞艇库发动一次袭击,最后却没有成功。

1918年5月,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终于被改造成功。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百眼巨人”号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军的舰队中,但是它的出现为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展身手奠定了基础。

到了一战结束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有了近3000架飞机,103艘飞艇。

虽然一战中,海军飞机起到的作用有限,却根本的颠覆了整个海军作战理念。

日本海军敏锐的看到这点,并且奋起直追。

当时日本海军的实力在一战中也属于二流,好在一战中列强海军全部打的一塌糊涂,而日本几乎没有损失,这样才勉强成为世界的前四强,被英美法三国压着。

日本人认为己方的工业能力有限,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军舰建造,根本不可能赶上主要的敌人美国,所以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弥补。

其他的方式,自然是新技术,所以海军航空兵也就成为日本当时最关注的东西。

不过,日本在这方面的积累非常浅,几乎是从0开始。

1919年,日本海军开始组建海军航空兵的计划。相比已经建造出航母和成熟舰载机的列强,日本没有任何技术储备,步履艰难。

1920年,日本航空业三巨头之一的三菱公司接到军方的要求,设计制造日本历史上第一种舰载机。

遗憾的是,当时日本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三菱公司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从英国索普维斯公司请来著名设计师赫伯特·史密斯。

赫伯特·史密斯在三菱公司的工作室里,很快设计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款舰载机10式战斗机。

飞机设计成功以后,自然需要试飞。

可怜日本连能够在航母上驾驶飞机的飞行员都没有,只好以高薪雇佣英国试飞员。

1923年10式战斗机正式加入海军服役,1928年退役。该飞机性能平平,前后生产了120架,由于正好处于一战和二战之间的和平时期,该飞机并没有参加过一场战斗。

表面上这是三菱公司的作品,其实是英国人设计,英国飞行员试飞,跟三菱公司根本没有关系,仅仅是单纯的组装,三菱公司最多是获得一些仿造和组装的经验而已。

1926年,日本海军向国内三家航空巨头,提出设计新一代战斗机的要求。

三菱,中岛,爱知三家公司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中岛公司获胜。

其实当时三家公司也都不具备设计能力,也没有一个日本设计师懂这些东西,被迫都请了外援。爱知公司请的是德国设计师,三菱公司请的还是英国人,中岛公司则是直接将英国格罗斯特公司的斗鸡战斗机购买回国,由自己的设计师做一点点细节上的修改。

经过仔细的实验对比,爱知和三菱公司的产品都败下阵来。

1928年,中岛公司的3式舰载战斗机成为新一代海军作战飞机,到1932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00架。

3式舰载战斗机的性能比10式舰载战斗机要强多了,却仍然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是一种没有亮点,很普通的飞机。

在1932年128事变中,3式舰载战斗机被虚弱落后的中国空军击落多架。美国波音公司来华宣传的飞行员肖特,目睹日军飞机轰炸中国无辜平民,义愤之下驾驶自己来推销的波音P218战斗机和日机拼命。

肖特的飞机明显比3式舰载战斗机强很多。他在1对6的情况下,仍然轻松击落一架日军战斗机,并且将几架日军飞机耍的一塌糊涂。最后,肖特因为减速攻击一架日机,没有注意侧后有人偷袭,才被日机击落。

此战结束后,日本海军方面表示对3式舰载战斗机严重不满,要求立即研发新一代战斗机。

在这一轮竞争中,三菱公司仍然大败,仿造肖特的波音P218战斗机的中岛90式战斗机中标,成为日本海军主力战斗机。

90式战斗机就再不是前面两种完全仿造国外的战斗机,也不是由外国设计师设计,而是日本中岛公司的设计师根据波音原型飞机自行仿造的。

90式战斗机的特点是日本基本吃透了西方的基础,并且实现完全的仿造,也就是所有零部件自己生产的产物,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一般认为,这是自行设计的基础。

从单纯的购买,到自己仿制和改良,前后花费超过15年时间。

90式战斗机性能有一定的进步,成为世界准一流的战斗机,不过相比国军购买的新式战斗机,也没有什么优势。

90式战斗机生产了200架,在抗战初期曾经用于淞沪会战,但战绩平平,是国军霍克三战斗机猎杀的对象。

这种老式的双翼飞机,很快被更先进的三菱96式舰载战斗机所淘汰。

在中岛90式和三菱96式之间,还有1935年投产的中岛95式战斗机。

由于中岛90式战斗机性能最多算是准一流,和真正世界一流还有一定距离。中岛公司应军方的要求,对该飞机进行现代化的改进,产物就是中岛95式战斗机。

遗憾的是,中岛95式战斗机的性能和90式区别不太大,仅仅有小幅度的提高,算不了什么。

所以它的服役时间很短,前后不超过2年,一共生产了200多架就停产了,很快被性能比它强得多的三菱96式战斗机所取代。

96式舰载战斗机是抗战前4年日本海军的主力战斗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之一,它是三菱重工最有才华的设计师堀越二郎的杰作。

堀越二郎就是宫崎骏动画《起飞了》的男主角,只是动画有了很多夸大而已。

堀越二郎当时非常年轻,设计96式舰载战斗机时仅有30岁。

堀越二郎是日本比较著名的眼镜男,他外表看起来似乎文质彬彬,带着一副眼镜,面皮白净,其实脾气并不好。在日语中的眼镜男,多半指那些外表斯文,实际粗暴的一类人物。

堀越二郎1903年出生,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天才学生。他在小学中学的成绩极好,毫不费力的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自从建立以来到今天,始终是日本社会精英的摇篮,也是日本最顶尖的学府,在亚洲地区排名第一,在世界排名第二十一位,远非我们的清华北大所能企及的。

在日本有一种说法,只要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这一生基本无忧。因为工作是不愁的,只要听说是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各家公司都会疯抢。而且更重要的是,该大学的毕业生很多都是社会精英的顶尖人物,他们不是某个领域的控制者,就是某个领域的领头人,有这样一批强有力的校友帮助,还愁什么呢。

该校前后出过8名诺贝尔奖得主、16名首相、21名国会议长等等。

堀越二郎就读于工学部航空工学科,学习成绩极为优秀。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像中国这类应试教育的背书成绩,而是实际设计开发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

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一批擅长考试,擅长教书,但无法从事科研的书呆子(老萨就是这种人)。

老萨的同学中,很多人在高中和本科都是非常厉害的,有的还在世界奥赛上拿过奖牌,但一出国搞了具体的科研,立即一塌糊涂,根本不能胜任,很多人只好转为教书。因为高中和本科都可以靠背书,靠考试,但国外的研究性硕士博士靠的是科研能力,要有真实的研究成果,至少能搞出论文来。

这是硬碰硬的,做不了假,所以自然就完蛋了。

日本的教育则有相当大的区别,这也是日本科研能力始终位于亚洲第一的重要原因。

1927年,堀越二郎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这在精英辈出的东京帝国大学,是相当了不起的。

毕业以后,他在国内工作了短短1年,随后出国留学。

1929年至1930年,堀越二郎在德国容克斯公司、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当时德国和美国是世界上航空水平最高的国家。

其实当时日本的航空业水平并不高,大家看到之前的四种型号飞机,不是购买,就是仿造,所以得学习自行设计的知识。

其实日本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不久。

鲁迅回忆道: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其实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大体都处于同一起点,只是因为满清实在太垃圾,最终才让中国大大落后于日本。

当时日本的技术和科研力量为0,只能单纯的仿造西方产品。

经过长达近50年的仿制,日本已经完全吃透了这些技术,并且健全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开始具备自己研发的水平了。

不是说堀越二郎是天才,他之前的日本设计师就是蠢蛋。而是之前十几年,其他的日本设计师都在为自行设计做基础准备。他们通过购买,仿造,将西方的先进航空知识全部掌握,并且在大学里面教给堀越二郎这样的学生。

所以,似乎堀越二郎只在大学里面学习了几年,实际上,为了他学习的这几年,前辈们已经准备了15年之久。从这个意义上说,堀越二郎是站在前辈一代设计师的肩膀上,这才有辉煌的成绩。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又谈何容易。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