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5: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6/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五(新抗战系列之六十六)

彭德怀亲自赶赴关家垴观察阵地,当时他距离前线只有几百米。

集中反映八路军问题的关家垴战役

其实说成是战役,不如说是战斗。虽然八路军使用兵力很多,但日军兵力很少,而且二天多战斗就结束了。

在第三阶段大扫荡中,三十六师团冈崎大队,当时指挥官为大队长为冈崎谦受步兵中佐,共有官兵544名。该大队接受的命令为所谓斩首,也就是袭击八路军总部。日军冈崎大队编制如下:

步兵第225联队第3中队,军官5名,士兵150名;
步兵第226联队第8中队,军官5名,士兵148名;
步兵第227联队第6中队,军官5名,士兵146名;
步兵第226联队第2机枪中队第2小队,军官1名,士兵37名;
另有卫生、通讯、辎重等分队士兵63名;
共计人数560人,其中军官16名,士兵544名。

武器除步手枪外,有2挺92重机枪,18挺轻机枪和18具掷弹筒。

该大队并没有携带什么重武器,而是轻装奔袭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后来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这股日军以区区500多人,杀入八路军不下10万部队的重地,实在是狂妄之极。

该大队沿桐裕河谷进入了黄崖洞,这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这个兵工厂前后为八路军生产步枪近万支,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掷弹筒2500门,弹药26万发,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是八路军最重要的兵工基地。

八路军兵工厂之所以选在黄崖洞,是因为此处地形极为险要,敌人只可能南面山口攻过来。

黄崖洞的资料中写道:黄崖洞地处太行山脊山西黎城县的深谷中,四面险峰环抱,唯一的出口是南面绝壁中裂开的一道裂缝,俗称“翁圪廊”,仅容人出入。

这个山口极为狭窄,进攻敌军兵力根本展不开,是标准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换句话说,八路军只要想守,至少也能守住一二天,能够保证兵工厂的撤退。

实际上1年以后的1941年黄崖洞第二次保卫战,日军上千主力连攻4天才攻下来。

没想到的是,此处八路军守卫兵工厂的特务团二营四连没有和日军大部队交过手,见日军数百人气势汹汹杀过来,居然慌了,不战而逃。

日军不费吹灰之力冲入黄崖洞兵工厂,大肆破坏一通,最后放了一把火,从容撤退。黄崖洞兵工厂被毁坏严重,这下让彭德怀动了气,将该连长就地枪毙。

其实此时冈崎大队情况也不太好,他们虽然气势汹汹,但毕竟是孤军深入八路军控制区,第一地形不熟悉,又找不到当地向导,来来回回走了很多弯路,能够摸进黄崖洞一半是靠运气。第二由于轻装突袭,没有携带什么粮食和弹药,此时已经连续作战16天,开始严重缺粮,没法继续打下去了。

所以此时冈崎大队开始撤退,也是不得不撤退。还是因为地形不熟,撤退的并不顺利。他们取道武乡县再回沁县,期间在蟠龙关家垴附近驻扎下来。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因为榆辽战役失败的129师大部此时就在附近不远处。

彭德怀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决心消灭冈崎大队。

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从黎城指挥所火速赶到蟠龙镇石门村,亲自坐镇指挥。彭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坚决拿下关家垴。

当晚,彭德怀举行战前会议,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陈赓指挥385旅一部和决死第1纵队25、38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冈崎大队发起攻击。

八路军集中的兵力高达2万人,而冈崎大队仅有500多人。

但冈崎谦受中佐却颇有些战斗经验,见四周突然出现八路军大部队,有合围他们的目的,立即停止前进,全军转移到比较适合防御的关家垴村。

关家垴是群岭环抱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东西两侧坡度较陡,仅有南坡较平缓,方便出入。南坡上住着50余户关姓人家,沿山壁修建了一孔连一孔的窑洞。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叫柳树垴,与关家垴互为掎角,从柳树垴上可以利用火力控制关家垴的通路。

冈崎大队占据关家垴后,马上构筑简易工事。另外,派出一个中队占领柳树垴。他们不仅挖了坑道,还拆下当地人家的门窗架在上面,筑成隐蔽所。在山顶平地上,还设置了机枪阵地。这样,日军就在关家垴和柳树垴部署了一个防御阵地。

实际上,冈崎大队虽然组成防御阵地,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关家垴并不是什么特别适合防御的地形,此处连野战工事也没有,更谈不上炮楼,碉堡,不存在要塞型工事。更惨的是,冈崎大队由于孤军深入,周边友军都相距极远,2,3天都无法赶到增援,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而且冈崎大队也没有什么重武器,炮兵不存在,重武器只是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而已。

八路军此次使用2万多兵力,兵力上相对日军有40倍的优势。如果是在冷兵器时代,八路军不用武器,用牙齿也绝对可以咬死他们。而且八路军还使用了炮兵,包括山炮连和迫击炮营,就炮兵火力上也相对日军有压倒性优势。

彭德怀为什么要打掉冈崎大队?除了试图借此锻炼部队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彭德怀在其自述中也谈到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在敌军‘扫荡‘时,日军一般的一个大队(实际兵力远不到一个大队,一般也就是半个大队)附以伪军为一路进行扫荡。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只歼灭日军一个大队),使敌下次‘扫荡’不敢以大队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

10月30日凌晨4时八路军发动总攻,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40多倍兵力优势的八路军苦战两天,根本没有吃掉这股日军,反而自身伤亡惨重。

此战,八路军表现出了众多的问题。

问题一:军队作战时候种种失误和外行。决死第1纵队38团在战斗开始之时,经过2小时夜袭苦战,一举占领日军兵力空虚的柳树垴。因为柳树垴位置较高,从此处可以俯射关家垴,谁占领都是极为有利的。

没想到的是,决死第1纵队38团付出巨大的代价占领的柳树垴,却莫名其妙的丢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居然乘38团与25团调整部署时,利用夜色作掩护,又悄悄地接近了柳树垴阵地。决死队是一支新部队,战场经验不足,就在老部队撤走,新部队刚刚进入阵地的时候,遭到该中队日军的突然反击。八路军措手不及,一个团几百名战士一下子就被区区几十名日军击溃,柳树垴阵地又被日军夺走。这种失误,属于低级失误。正常的一线换防是需要极其小心翼翼的,稍有不慎就会出事。正常来说,应该等到新部队完全占领阵地并且熟悉以后,老部队才撤走。此次决死队由于伤亡很大,老部队急着撤退,新部队又不慌不忙,麻痹大意,导致日军乘虚捡了大便宜。后来为了争夺这个柳树垴,八路军付出了伤亡近千人的巨大代价。日军以此处作为关家垴的侧翼支撑点,给进攻关家垴的八路军带来极大的麻烦和伤亡。

问题二:炮兵存在的严重问题。打这样一股日军,因为他们并没有重武器,又不是固守炮打不动的坚固要塞,理应以炮兵作为主攻,步兵协同作战。

此战中,八路军山炮营的5门山炮前后发射几十发,居然极少击中目标,给日军造成很小伤亡,更没有摧毁日军火力点。

这并不是所谓装备问题,而是八路军的炮兵技术实在太差。鉴于山炮部队不起作用,当天晚上就被下令撤退,干脆不用了。倒是红军神炮手赵章程的迫击炮发挥一定作用。他的迫击炮队在200米距离,以每分钟40发的高射速,造成日军很大伤亡。但迫击炮只能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却无法攻坚,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一天八路军炮兵发射炮弹200多发,但用处不大。

由于炮兵不行,八路军被迫使用人海战术强攻。

问题三:步兵强攻。其实在红军时期,这种强攻并不罕见。红军多是两种打法,一是利用地形地物,巧妙的摸到敌军近距离,将他们的火力点打掉。二是利用己方火力压制住敌军火力点,采用步兵强行冲锋战术。

结果此次这两个做的都不好。利用地形侧面包抄的385旅769团,被日军很快发现,结果被机枪火力压制的无法抬头,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而正面主攻的386旅772团,不注重用火力压制敌人,而是采用荒唐的人海战术强冲,结果被日军交叉火力扫射,进攻战士完全暴露在火网下,伤亡极大,进展却几乎没有。

当天战至中午,772团1营原本70多人的1连只剩下3人;50多人的3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4连只剩下10余人。午后,1营剩下的人员在营长蒲大义的带领下仍继续配合兄弟部队向日军攻击。14时,当1营被兄弟部队换下来时,只剩下6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办法,第一是调整战术,继续猛攻,第二就是干脆放弃作战,直接撤退。

陈赓对部下的战斗力是了解的,他认为肯定打不下关家垴,要求撤退。他对彭德怀说:“此处的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是否可以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有利地形打他的伏击?”

彭德怀则坚决不同意:“我的老兄,一旦放走日军,就很难再打着他了,必须在此将其消灭。”

陈赓说:“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要拼光了”

彭德怀:“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陈赓说:“现在拼光了,将来怎么办?”

彭德怀恼怒的说:“拼光了自然以后给你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着也没用。”

陈赓有些急了:“这样打法,我不赞成。”

彭德怀也满腔怒火的说:“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命令必须执行。”随后猛然挂断电话。

投入重兵又打了几个小时,八路军伤亡更大,却根本没有进展。

此时129师师长刘伯承也急了。

刘伯承电话要求撤退,彭德怀坚决不同意,两人大吵起来。

刘伯承:“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

彭德怀:“拿不下关家垴,我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指杀刘伯承)。”

刘伯承无奈,只得一面强攻,一面开始挖地道。16时,第二次攻击开始,八路军集中重兵,以769团作为先锋,通过地道掩护,经过10次强攻,终于攻上关家垴山顶,和日军白刃战。日军毕竟人少,不敌,败退到山腰的一排窑洞死守。

经过第一天的激战,八路军经过18次强攻,才勉强占领了日军第一道防线,但日军仍然控制着关家垴和柳树垴核心阵地。

第二天又强攻一天,毫无进展,伤亡却很大。日军利用仅仅一排窑洞作为火力点,压制八路军进攻部队。

16团参加进攻的一个营仅存18人,16团团长谢家庆也牺牲。新10旅也遭受很大损失,旅长范子侠负伤。

第三天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八路军只好撤退,冈崎大队得以成功突围,并且在当地报复性屠杀了6000多中国平民。

此战日军数据战死61人,但实际伤亡学术界也有公论,就是大约是一半,也就是200多人,冈崎大队长也被迫击炮炸死。

八路军认为冈崎大队遗尸280具后逃走(其实冈崎大队并没有逃走,撤退的反而是八路军。日军相信神道教,神道教认为如果尸体没有回国,就永远是孤魂野鬼。所以日军为了抢夺尸体,往往发动战斗,甚至不惜牺牲活人。

所以,日军根本不可能在胜利的情况下还丢弃尸体自己走路),死伤总数400多人没有任何根据。

八路军公布牺牲为600多人,但实际上学术界公认,至少超过2000人。

战死的就有这么多,战伤的更多,伤亡总数可能高达4000人。

问题四:部队种种弱点暴露。这两天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由于没有被日军大规模轰炸过,所以八路军主攻部队既不懂防空,也不懂躲避。因八路军进攻部队不懂疏散,被日军一次轰炸就死伤上百人之多。

在攻击时,理应先占领柳树垴,从高往下俯射日军,这样事倍功半。就算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可以消除柳树垴在侧翼对八路军进攻部队的威胁,但柳树垴也没有占领,莫名其妙丢了。

进攻之时,为什么不是刚开始就采用夜袭战,地道作战,非要打到这种地步才使用。那时候已经晚了,用处不大了。

结论:八路军以2万多兵力围歼日军区区500多人,即使除去打援部队,一线进攻日军的八路军也在1万多人,相比日军有20倍优势。日军仅有2挺重机枪,并没有一门火炮。而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有设计上的缺陷,无法长时间持续开火,一般射击超过200发就要花费时间冷却枪管,火力是很有限的。

而八路军拥有5门山炮,大量迫击炮和相当数量的重机枪。各方面都占优势,却吃不掉这么少的敌人,反而自身牺牲2000多人,是日军伤亡10多倍。

此战可以看到,八路军的战斗力是比较虚弱的。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为什么如此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是第二阶段由于八路军没有用尽全力,所以表现的不太明显,而关家垴战役,八路军确实用尽所有的力量,这样所有的弱点也就瞬间表露无遗了。

此战八路军伤亡很大,消耗大量弹药,缴获却微不足道,仅有60支枪械和10匹马,还不如九牛一毛。

关家垴战役以后,八路军就没有敢于继续围歼日军部队,日军也完成扫荡,撤回自己控制区,百团大战彻底结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