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5:不可不说的百团大战真相(2/7)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五(新抗战系列之六十六)

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本来就是一场扩大版的游击战,根本不是运动战,而且一开始八路军根本没有想打这么大的规模。

在开打之前,彭德怀的计划仅仅是使用22个团出击正太线,破袭一下就撤回。

这也不是运动战,而是标准的游击战扩大版,主要在于破坏日军的运输线,其次才是破坏孤立的据点,以及日军的煤矿通讯等设施。

当时的命令为:

1、聂集团(即晋察冀军区)主力约十个团破坏平定(平定县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坏重点应在娘子关平定段。

2、刘邓集团(即129师)以主力八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段。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宽正面的破坏,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一个团主力位于潞城至襄垣间地区。

3、贺关集团(即120师)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离公路。破坏同蒲线部署,应以重点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如汾河可能徒涉时,该集团阳曲以南配合作战部队,应力求以两个团之兵力进至榆次南北地区,直接加入刘邓集团作战,并归刘邓直接指挥之。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之据点和交通路,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相机收复若干据点。

以上就是第一阶段的大破袭。

附注:所谓破袭,指的是破坏敌人控制的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让敌人的物资运输和兵员调动陷入严重困难。破袭战非运动战,而多是游击战的一种。

这个阶段非常成功,兵力空虚到极点的日军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驻兵只有几人甚至十几人的小据点很多被干掉,而驻兵较多的大据点因为遭遇袭击,也无法出兵反攻,所以交通被破坏的很厉害,尤其铁路破坏的最严重。

自然,所谓的成功也不是我们宣称的成功,战果主要在毁了日军的铁路,公路,电线这些,歼敌数量是有限的。

本来第一个阶段的扩大版游击战,就应该是百团大战的全部。最乐观的估计,使用这22团的兵力最多不过4万人。这种规模的打法,不会让日军太重视,也不可能让自己遭受太重的损失。就算进攻的4万人全部伤亡,相比总数近40万的八路军来说,也不是太沉重的打击,况且绝不可能这样。

没想到战斗开打以后,彭德怀发现日军兵力极为空虚,很多据点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鬼子,而且分散孤立,小据点都相聚十几公里。而且由于兵力极度缺乏,甚至明知道就要完蛋,急需要增援,却因为日军毫无准备,根本没有机动兵力可以使用,无法增援。第一军司令官因为没有部队使用,甚至将自己的私人卫兵,勤务兵,伙夫等四十人都派出去作为援军了。

由此,彭德怀认为日军兵力没有集中,此刻仍然是八路军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还是很好的机会。他头脑一热,就开始了第二阶段,攻坚战。

第一阶段只是破袭,也就是破坏敌人交通和零散的小据点,却没有伤及任何一个日军的大据点。

而为了打破所谓囚笼战术,光靠以上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拔除日军这些据点。

拔这些日军驻兵较多,工事比较完善的大据点,就不能采用游击战,也无法使用小兵力,必须集中重兵猛攻了。

于是,第二阶段就是攻坚战,也是运动战了。

这个阶段以拔出敌人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据点为主,破袭则是次要的,连带做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一般最少5到10倍,甚至20倍)猛攻日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一些重要据点,打击一些阻碍八路军运动和运输的大据点。

这样一来,参战兵力一下子就上去了,又增加了几十个团。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第二阶段却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伤亡却相当惨重,包括陈赓,陈锡联在内很多高级指挥官都受伤了。

此时,日军由于第二阶段的八路军大举进攻,开始报复性的扫荡。台湾和海外一般认为百团大战就是前两个阶段,被动的反扫荡不算是百团大战一部分,但我们的历史则一起算上去。

由于第二阶段的失败,反扫荡期间,八路军立即转变为以往的游击战。这个阶段虽然打得惨烈,好在撤的还算迅速,没有什么重大损失。除了聂荣臻指挥部一度被包围,比较惊险以外,总体比较顺利,当然也有不小的伤亡,群众死亡很大,根据地也被破坏严重。而且收官的关家垴一战,因为彭德怀的坚持,变成了运动战,持强硬攻。结果又是打得极不好,这也集中体现了八路军的一些隐藏的问题。

以上就是八路军的战略目的,以及百团大战的大概流程。

日军有多少实力?

1940年秋,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骑兵集团,另外还有一些伪军部队配合。

兵力似乎不少,但相对华北地区如此广大的区域和数亿的人口来说,日军兵力完全不够用,根本是极度空虚的。当时日军计算,日军平均1个中队要防守568平方公里的地区。而日军1个中队只有100多人。相当于1个日本兵要防御5平方公里的地区。

现在足球场的标准大小为0.0071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个日本兵要管理70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间。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你光走一圈都要多长时间呢。

这么大的区域别说管理能够反抗的人,就是管理不能反抗的小鸡子,你管的过来吗?

在华北日军的这些部队中,大部分被国军所牵制。因为日军从始至终,都把国军当做主要的打击对象,八路军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日军第36、41、37三个师团长期被第一战区卫立煌部牵制在晋南;在归绥、包头的骑兵集团与伪蒙军主力,则连遭察哈尔傅作义35军的反攻,自顾不暇;日军在山东的12军、豫东的35师团和骑兵4旅团、伪军张岚峰部则又被国军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部,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何柱国的骑2军,以及当时数量还不算多的山东八路军牵制,也动弹不得。

那么,华北日军可用于对付八路军的兵力仅2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

这年5、6月间中国派遣军从第9和第4独立混成旅团抽调6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大队,紧急增援枣宜会战中疲惫不堪的日军。

日军的对共防线可谓漏洞百出,捉襟见肘,空虚到了极点。在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上,日军只部署了三个师团(41,36,110师团)和5个独立混成旅团(16,9,4,3,8独立混成旅团)的部分兵力。

上面已经说了,41和36师团的主力都在对付卫立煌的国军,而110师团参加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部队也仅有4个中队。

这样一来,在正太线如此重要的交通线上(八路军主要的攻击地域),日军仅有第8、第9和第4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仅3600余人)摆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分散在几十个据点中,兵力之少,可想而知。

日军区区3000多兵力,只能勉强防御这些碉堡工事,对付小股游击队和土匪的袭击,根本没有余力做别的。而八路军可以使用的兵力至少十倍以上,战斗力远在据点的日军之上,自然稳操胜券。

至于日军的战斗力上,独立混成旅团是当时日军野战部队取笑的对象。所谓独立旅团,也就是不属于师团的旅团,混成则是多兵种联合组成的意思。独立混成旅团是独立作战,由多兵种组成的特殊旅团,其实也就是卫戍旅团。

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很弱,重武器也很少,完全用于维持治安和对付小股游击队。日军对他们的定位为:多为守备部队,配备轻便步兵武器,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

当时编成的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由旅团本部、5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炮兵队(野炮或山炮2~3个中队)、旅团工兵队、旅团通信队等单位构成,总兵力约5000人。但无论在火力、机动力还是后勤补充能力上都相当的低劣,根本无法和正规野战部队相比,只能执行静态守备任务。

日军士兵多以进入独立混成旅团为耻辱,宁可加入低级的野战师团,也不愿加入这种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唯一的好处是吃得好,因为长期在某地驻扎,不需要开拔,所以伙食都稳定供应。除了极少数太穷的地区,这些旅团的鬼子往往都是大米白面,有鱼有肉,是野战师团羡慕的对象。

换句话说,这种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和在南方同国军激战的日军没法相比,这也是彭德怀得以下定决心发动进攻的原因。

彭德怀认为,独立混成旅团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日军为什么如此部署?并非完全是兵力不足。

其实兵力不足也可以放弃次要据点,固守主要据点。

日军之所以想撒豆子一样胡乱分散部署,甚至以孤立据点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内部,这主要是由于骨子里对八路军游击战的一种蔑视。他们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根本不算什么,对日军伤害极为有限。

以正太路为例,旅团部驻扎在石家庄的独立混成第八旅团,他们控制的铁路,居然在百团大战前获得7个月无事故的通车。

由此可见,八路军游击战有什么?连铁路都没有破坏,也不怪日本人如此嚣张狂妄。

正是因为轻视八路军,低估八路军实力,才造成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日军兵力少到无以复加,更没有任何防备,完全措手不及。

第二个阶段,日军因为兵力不足,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援这一线,导致还是被八路军压着打。

第三个阶段的反扫荡中,日军四面拼凑,也才搞出来2万部队,还分散扫荡了八路军多个根据地。而八路军反扫荡的部队少说也有十多万人,数量是日军的至少5倍以上。日军这个数量并不算多,要知道稍后对付晋南中条山国军,日军就调集了6个师团又4个旅团共12多万主力,而中条山国军中央军总数不过18万人。

此次大战到底有没有经过毛泽东的批准?

我们语焉不详多年,一会说是毛泽东伟大领导下的百团大战,一会说是野心家彭德怀瞒着大家打的。

实际上,彭德怀确实向毛泽东他们报告了。早在7月22日,彭德怀就已经电报即将发动大破袭,电报原文目前还保留着。

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同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延安方面收到该电文后,当日即抄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王稼祥及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了,延安收文原件在案。另外,彭德怀和左权于1940年8月22日午后发出的那份为百团大战定名的电报也上报了中共中央军委。延安方面在收到这份文电后,即送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任弼时等人收阅。

有些人据此认为,毛泽东他们是批准百团大战的,但这并不是事实。

收阅和同意是两回事,一份电报我看了,不代表我就同意。这就像我们邮件系统里面的自动回执,难道我打开邮件,自动给你发了回执,就代表我同意你邮件的内容?天下没有这种道理。

现有资料都无法证明中共中央对彭德怀提议是明确同意的。

如果有的话,之前70年早就抖出来给人看了。百团大战这种光辉的抗战成果,谁不愿意往身上揽。就比如黄土岭干掉阿部规秀,明明是迫击炮手看到日军军官的军装晃动,随手打了几炮过去,最后却变成杨成武指挥有方,迫击炮手倒是籍籍无名。冷炮击毙阿部规秀都要往自己身上揽,更别说八路军抗战中唯一大规模战役的百团大战了。

彭德怀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故未等到军委批准,就提早发起了战斗。

实际上并不是提前,但时间确实是改了。

显然,当时中央并没有明确同意百团大战,因为毕竟这种大破袭同之前4年的游击战有极大不同,需要谨慎评估。

事实上,后来的2年多内日军确实因为百团开始大肆攻击八路军,导致八路军地盘缩水一半,兵力损失三分之一,大大伤了元气。

毛泽东他们犹豫不决,也不能算错。

没想到彭德怀作为一线指挥官,没等他们研究出结果,就在他认为战机极好的时候,发布了立即进攻的命令。

当时除了部分日军抽调走以外,农作物也到了茂盛季节,又是阴雨连绵的时候,都是游击战最好的掩护物,这显然是八路军进攻的最好时机。

所以,百团大战发动时,并没有经过中央军委的明确同意,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用毛的话来说就是:先斩后奏。

这也是彭德怀之后两次被整的重要原因。

但是,你要说毛泽东就是一味反对百团大战,也不是事实。至少在某些阶段,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批准,但也是同意和赞成的。

大家都知道,百团第一阶段打的很好以后,毛泽东发电报,高兴地称赞百团大战。

彭德怀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此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给我来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役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后来延安庆祝百团大战的庆功会上,毛泽东和朱德都作为主办人参加了,显然当时毛是支持的。

之后毛泽东之所以在1943年反对百团大战,并且对彭德怀严厉批评,则是因为百团之后日军对八路军的重点进攻,扫荡数量增加一倍,导致八路军损失很大。毛泽东认为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也没有打破日军的囚笼战术,得不偿失,这才火了。

所以说,百团大战并没有得到毛泽东等人的认可就开始了。如果彭继续等下去的话,结果很有可能是反对。

不过战斗开始以后,毛泽东等人也没有公然反对,毕竟木已成舟,打也有打的好处,实则等于是默许了。

所以,百团大战开始时并没有经过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的批准,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