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4:宜昌沦陷,将军殉国,枣宜会战-下(5/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四(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五)

宜昌沦陷,让日军得到一个距离重庆仅有400多公里的机场。图为1941年2月,日军轰炸重庆。

这次233联队吃了大亏,可见国军还是颇有战斗力的。

那么现在还要不要继续南下100多公里以外的宜昌作战。园部和一郎本来认为占领宜昌意义不大,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占领宜昌,又陷入拉锯战,恐怕前景更是不好。

5月23日,11军高层举行了讨论会,看看是否要继续进攻宜昌。参谋长青木重成则表示不能继续进攻,对此后勤方面的军官们都表示支持。但作战参谋都表示需要继续进攻宜昌。作战主任参谋天野正一中佐更是说:一来江防军已经调出,正好是好机会,二来这是日本军部的命令,我们这些军官如何能够随便篡改,必须执行。

参谋长青木重成则表示目前日军伤亡已经近万人,现有兵力无法继续攻击宜昌。

天野正一则表示日本军部为了保证可以占领宜昌,临时又从后方抽调大量部队增援11军,兵力应该够了。这批增援部队包括:驻咸宁的第40师团大部、驻九江的独立混成14旅团的3个独立步兵大队、驻安义的第33师团一个步兵大队。

双方激烈争辩了一整天,最后园部和一郎认为自己刚刚上任3个月,如果此时就公然违背军部命令,显然非常不合适,就同意继续进攻宜昌。

由于此时日军严重缺乏补给,11军从武汉地区调动全部可以使用的汽车,以6个汽车中队紧急调运1000多吨军需品到前线。这部分汽车运输队遭遇国军的零散拦截,但大部分都顺利赶到了一线。

与此同时,增援的3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大队日军也都赶到了前线。

于是,日军以3个师团兵力,突然放弃随枣一线,并且放弃向北面的攻势,全军转而全部西进。日军除留下第40师团殿后以外,包括13师团,39师团,第3师团,以及第5师团一部,全部向西进攻。

由于这一线汉水防线长达数百公里,国军非有重兵很难防御成功。

本来这一线防御的兵力不少,仅仅江防军就有4个军12个师8万多人。但由于战局吃紧,战役开始时候仅剩3个军,而第一阶段期间,由于李宗仁和蒋介石都判断日军不会进攻宜昌,强行命令江防军94军和75军北上增援新野一线了。

这样一来,江防军仅剩肖之楚的26军和94军一个师还在原阵地,兵力锐减到4个师,仅有2万多人。

所以,这一线除了江防军的4个师以外,仅有川军22集团军一个41军,张自忠33集团军唯一没有渡过汉水的77军一部负责防御。

川军41军是孙震的部队,战斗力很弱,还不如江防军1个师。

至于77军这个师也因为张自忠刚刚殉国,士气较为削弱。

由于兵力空虚,所谓宜昌三道防御线的最后一道,也就是宜昌城根本没有驻军,仅有警察和保安团维护治安和对付日军空袭,由此可见防御兵力虚弱到什么程度。

其实,就算不谈其他的,单单靠这几个师想要防御日军3个师团又2个师团一部的重兵,几乎是不可能的。双方战斗力上有着数倍的差距。

5月31日,日军分别从长达200多公里的三处强渡汉水。

最北面的第3师团在襄阳以南的郑家冈、欧庙之间强渡汉水。川军孙震的41军本来就是国军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此时下辖仅有4个警备旅,都是刚刚组建的新部队。兵力不足且不说,有的新兵刚刚学会放枪。

他们在日军渡河初期还能顽强抵抗,但激战数小时后,日军突然大量使用汽艇冲击。

川军官兵上上下下从没有见过这种装甲汽艇,误以为日军使用了水陆两栖坦克。见子弹打在上面没有作用,又不知道怎么摧毁它,部分阵地上的川军官兵惊慌下自发撤退。

日军很快渡过汉水,蒋介石李宗仁见川军阵地崩溃,周边又没有可用的兵力支持,被迫调动了空军。

国军空军9架轰炸机冒着很大的危险(当时湖北境内的制空权是日军的),在汉水一线反复投弹扫射,造成日军一定伤亡,却无力阻挡日军的强渡。

6月1日18时,这一路日军经过激战,占领了襄阳,2日15时占领防御空虚的南漳,8日占领了远安。在8日内,推进了100多公里,

这边39师团从在宜城以北的王集、小河镇一带横渡汉水。孙震的第41军这一线防御力量较强,经过3天3夜的激战,该师团6月3日9时45分占领了宜城。

随后,日军继续西进,经过同张自忠33集团军56师的苦战数日,于6日傍晚占领了荆门。

此时蒋介石也好,李宗仁也罢,都大吃了一惊。他们当时都没有判断日军有可能会进攻宜昌,所以这时候就慢了一拍。李宗仁立即调整部署,由北面的国军主力立即向西猛扑。

不过,日军早有预计,他们留下一部兵力殿后,阻击国军的增援部队。以北上后回防的江防军94军为例,他的185师和121师虽然距离日军仅有2日的路程,但就是难以追上。一路上遭遇日军阻击部队的层层阻截。日军虽然数量不多,但坚守一地死不撤退,国军只得尽量绕过,实在绕不过的只好硬啃。

江防军虽然是中央军精锐,但全军根本没有什么山炮野炮,仅剩一些迫击炮,无法攻坚,所以花费了很多时间才击溃日军的阻击。

同时回防的江防军75军也是一样,该军战斗力比较强悍,它的第6、13、骑兵第4师追上日军后卫部队和一部分辎重部队,将这些日军杀的一塌糊涂。丢下的尸体长期没有人掩埋,直到一个月以后,仍然臭气熏天,当地乡民都绕道经过。

但日军居然不管后卫部队死活,只是一味南下,这样一来,国军怎么都赶不上,始终被日军甩在身后。

此时蒋介石命令后方的18军,第2军,第11军等中央军精锐立即赶赴宜昌增援。但这些部队都距离宜昌较远,看来日军怎么也会早于他们到达。

同时,蒋介石命令陈诚立即赶赴宜昌,陈诚于6月3日晚到达了川东的万县,随后在4日赶到宜昌。

一切都晚了,这就像下棋,有时候你在最初三步棋中一步走错,慢了一拍,整盘棋就往往很难扭转,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6月4日,第13师团为了策应两个师团的进攻,从最南面的旧口、沙洋镇一带强度汉水。本来要北上增援的江防军26军,和仓促赶到的94军各一部,只得停止前进,转而南下应战第13师团。

13师团是甲种师团,满员兵力3万人,而26军,94军在这一线防御部队仅有1万人。

经过数日苦战,第13师团一举击破江防军的防线,也渡过汉水。

第13师团随即向国军侧翼包抄,此时国军各部兵力有限,为了防止被日军切断后路合围,只得放弃阵地,向西面做总退却,防守第二道防线。

此时李宗仁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他慢了一步,目前周边的国军都被日军甩在身后,而宜昌一线的国军兵力稀少,肯定不足以抵抗日军7万大军的冲击。

李宗仁败中求胜,命令北方的国军主力一部立即尾追渡过汉水的日军猛击,攻击他们已经占领的城市,迫使日军回头。

同时,李宗仁出兵猛攻留守在随枣一带的日军40师团,试图将其合围歼灭,迫使日军进攻宜昌部队转向。

没想到,此次日军的目的就是宜昌,所以他根本不理会李宗仁的围魏救赵。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占领宜昌,日军连续放弃已经占领的城市,更不管40师团的死活。

汉水以西第3师团于6月3日放弃襄阳,之后又放弃南漳、第39师团6日放弃宜城。

日军并不固守占领的城市,只留下一部殿后,阻击国军增援部队。

所以,此次日军推进非常迅速,而且进攻兵力非常强大,攻势锐利,很快又突破了国军第二道防线。8日第3师团占领了远安;第39师团到达了远安东南的当阳附近;第13师团的主力到达了当阳东南的河溶,其一部与池田的第11旅团,于8日14时占领江陵、15时占领厂沙市。

此次日军几乎破釜沉舟,他们在汉水以东的部队全部抽调进攻宜昌,仅仅留下40师团殿后。

孙连仲第3集团军,汤恩伯第31集团军,黄琪翔11集团军在西进增援宜昌同时,更对孤军作战的40师团以合围痛击。

首先由大洪山的川军29集团军负责切断40师团后路。6月11日,40师团发现处境不妙,立即向川军猛攻,想打通交通线。

川军咬牙以劣势装备苦苦支撑,40师团激战数日未果,在六房咀大山区被张雪中第13军,莫树杰第84军等国军合围。

当时第40师团本来就是强弩之末。由于不是进攻宜昌的主力,也只得到很少补给。师团长天谷直次郎慌忙向11军司令部求援,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没有一兵一卒可以增援,务必趁中国军队更多主力到达之前突围。

天谷直次郎无奈,指挥40师团奋力向东边突围。当时是6月,湖北一带都是酷暑,这对于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日本人来说,极为不适应。

加上补给几乎断绝,只好依靠空投苦苦坚持。

40师团经过6天6夜的苦战,才勉强突围,伤亡累累。其实,40师团之所以突围,不过是国军主力都去救援宜昌。

40师团此次突围作战的伤亡超过3000人,加上之前一系列作战的伤亡,大大伤了元气。

虽然汉水以东重创了40师团,并且造成此处日军全面溃败,但汉水以西局势却没有丝毫好转。

由于日军3个师团重兵推进,不但速度很快,兵力也很大,在局部形成绝对的优势。少数国军防御部队抵抗不住,节节败退,而增援部队又来不及赶到,看起来,宜昌丢失已经不可避免。

陈诚仍然指挥手中现有的部队,继续和日军激战了3天3夜。以18军为例,他们的18师几个团仅仅早于日军几小时进入阵地,还没有查看清楚地形,日军就杀到。

在日军3个师团重兵攻击下,国军各部不支,只得再次后撤。11日17时,田中静一的13师团一部首先从东南方向突入了宜昌城。彭善指挥的第18军的第18师,在城内与日军激战1天,苦苦支撑。此时日军第3、第39师团一部又由北面攻入城内。

18师知道宜昌已丢,被迫北撤至南津关方向的山区,一部经葛洲坝、黄草坝撤至长江的对岸。

6月12日16时,18师所留断后的一个营,在营长邓萍指挥下,激战至最后一刻。日军久攻不下,采用燃烧弹火攻,该营官兵大部分殉国,宜昌最终沦陷。

就第二阶段攻打宜昌来说,此次日军这一手耍的非常漂亮。

先是全军向北猛攻,让第五战区误认为日军还要继续北进。在两军对峙的时候,日军突然转向向西进攻,从三点突破汉水,攻破宜昌外第三道防线。

在进攻宜昌时,日军并不像以往步步推进,每进一步留下一部分主力固守。此次日军的目标就是宜昌,所以集中三路的三个拳头,也不顾国军的尾追,全军猛击。

宜昌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由于国军兵力空虚,实在抵抗不住日军7万大军的猛攻,所以先后崩溃。

就军事作战来说,日军此次战术战略都非常成功。

日军占领宜昌以后,由于补给线中断,长达一个多月作战伤亡累累,前线官兵深感无法坚持,一致要求撤退。

当时园部和一郎也认为,目前保守估计日军也伤亡了近2万人,官兵极为疲惫,甚至行军期间都能睡着,加上又没有稳定的补给线,宜昌如何能够固守。

所以在占领宜昌同时,园部和一郎就下令务必摧毁宜昌,然后全军后撤。

当时甚至力主占领宜昌的作战主任参谋天野正一也认为:目前确实无法确保宜昌,顶多坚守1到2个月。超过这一时间,就必须从后方增调大部队。

于是,6月15日,日军将宜昌城几乎全部烧毁,烧毁7000多间民居,然后3个师团放弃宜昌后撤。

让基层日军大跌眼镜的是,短短几小时后,日本军部又命令园部和一郎务必占领宜昌。因为当时德军刚刚占领巴黎,而意大利也在几天前宣布参战。

见盟友进展如此顺利,日军的野心又突然膨胀起来,开始做灭亡中国的老梦了。

6月15日13时30分,日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海军军令部总长博恭王面见天皇裕仁,痛陈必须控制宜昌,然后用大轰炸迫使蒋介石投降的主张。天皇裕仁表示认可。

于是,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日军被迫在17日7时,再次回头进攻宜昌。

由于日军几乎烧光了宜昌,此次回去只看到一片废墟,不但没有粮食,连找所完整的房子睡觉都难。日军基层官兵忍不住对军部高层破口大骂。

其实占领宜昌,让日军背上了大包袱。面对陈诚第六战区,李宗仁第五战区的重兵包围,日军被迫将关东军驻于佳木斯的山下奉文的第4师团,保护京都的饭田祥二郎的近卫师团都增援到这一线。只是因为后来进攻越南,临时将近卫师团编组到南方去了。

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日军在宜昌附近集结了2个师团又1个旅团的重兵驻守。由于国军封锁了这一线的水运,所有的补给必须通过可怕的汉宜公路运输,这一线到处都是国军的游击队,运输是极为困难的。

纵观此次枣宜会战,就第一阶段来说,国军没有大的问题,张自忠东渡汉水不幸殉国,是一个技术上的失误。如果不是日军通过无线电定位出33集团军司令部的位置,张自忠不可能殉国,这是李宗仁和蒋介石无法预计的。至于33集团军在汉水以东的作战,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更是必须的。只是,因为常年征战导致33集团军的减员,导致在汉水以东作战的部队仅有2万多人,甚至张自忠身边仅有3000人,这才是张殉国的原因。

其实就算张殉国,也不影响会战的大局。当时国军不但不占劣势,甚至还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关键问题在于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日军伪装北上和国军决战,居然转戈一击,猛地集中几乎所有主力,西渡汉水,进攻宜昌。其实日军此举虽然出乎意料,但如果蒋介石和李宗仁对日军试图攻占宜昌有所预计,还是有办法应对的。

比如在调动江防军主力北上之时,也可以调动其他部队,诸如18军等部给予补充江防军留下的空档,还是完全可行的。

当时宜昌外面共有三道防御线,都修筑了一些工事。如果此处有国军10万重兵防御,再由追击的10万国军两面夹击,还是有把握击溃日军的。

正面国军只要能够顶住一周,后面国军追上来猛攻,补给不足且疲惫不堪的日军,恐怕也只能退却了。

只是凡事不能做事后诸葛亮,在当时来看,日军占领宜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第一阶段一举一动也丝毫看不出有占领宜昌的意图。

古往今来打仗,军事高层判断失误是很寻常的。只是如果国军手中有强有力的部队,又占有一定优势,还是可以挽救的。但此次作战,国军显然是劣势,手中根本没有什么好牌可打。

以肖之楚26军为例,该军本来也是中央军精锐,早在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会战。但此次遭遇日军重兵前后夹击,力不能支,险些崩溃。

此战失利,宜昌沦陷,张自忠殉国。

整个二战期间,同盟国有几个上将战死的?

此次枣宜会战中,国军苦战到集团军司令,堂堂二级上将也殉国,足可见拼尽了全力。打到这种地步,还能说是消极抗战?此战国军伤亡也不轻。日军战后声称国军伤亡失踪总数高达10万,而日军仅仅伤亡7000人。显然,这又是胡扯。

国军此战伤亡总数有5万多人,而日军伤亡近2万人,双方伤亡都不轻。

至于宜昌沦陷,对国军也有很不利的影响。除了让日军得到一个距离重庆仅有400多公里的机场以外,更切断了第五战区的水运,以后的运输只能通过四川艰难的陆地运输。

当然,军事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由于宜昌距离四川边境近在咫尺,政治上的影响很大,导致了四川民众的恐慌。为此,蒋介石特别命令成立第六战区,负责这一线的防御工作,而战区司令官就是蒋介石的心腹陈诚。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